《金刚经》释义——第六品、正信希有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在这里佛明确告诉了我们一个修行的过程,以及宇宙与人生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子的。如果真的是直心是道场,平常心是道场,这些经文都统统不用看了。马祖没有看过,马祖和惠能几乎是一样的大字识不了几个。中国的禅宗是从马祖之后才走向了巅峰,才有了以后的五宗七派。
达摩西来写了一首偈:一花开五叶,五叶自然成。现在临济宗和曹洞宗在中国还是有的,其它的三个宗派已经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是因为传法的地域非常窄,又没有大智慧的人来接法,所以法门就断了。
临济宗传播非常广,临济义玄在河北传法一直传到江南。曹洞宗想当初也非常壮大,但传来传去也是机缘都不算太好,现在的法脉香火不是那么旺盛。
正信希有。何谓正信?就是正确的信仰和信念。什么叫希有?就是我们在无始劫已经种好的善根才叫希有。如果你现在听闻我讲一句半句,或是看一句半句,你突然开悟了,或者是明白释迦佛所说的话了,这不是你现在就有的根基。后面说:不是在一个佛两个佛三四五个佛那儿种的善根,而是在无量千万佛所种的善根。因为无始劫种的善根,所以说一听就会开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否。】须菩提又一次直截了当的向佛请问:世尊啊!非常多的众生听您老人家说完这个真实不二的法义之后,他们能不能生起信心呢?
“颇有众生”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当时听释迦佛讲法的这帮人,包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另一个讲法,就是说释迦佛涅槃后的众生,他们听到了这样的说法,能不能生信心?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佛马上告诉须菩提以及在法会上听法的众生,不要有这种想法。我释迦灭后五百岁,有持我的戒律,来修福报的。
在我释迦佛去世五百年后,能按照我的戒律去修持,会得福报。比如说打三皈依的时候,戒律只有五个:杀、盗、淫、妄、酒。真正能按照五戒持戒,福德是无量无边的。
【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章句就是佛经里的话,或者说《金刚经》里的某一句话,不仅深信,而且信心十足,并且履行于实践中,才是真正的心无所住、无有牵挂的真修行人。只要心无所住、心如虚空,常常住在常寂光里,身口意是一致的。口说心行,是为般若行。口说心不行,是为凡夫行。
【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紧接着就说,既然信我释迦所说的这些话,认为是真实不虚的,而且又心无所住,不会被外界所干扰,这个缘分不是在一个佛两个佛三四五个佛那儿种的善根,而是在无始劫无量千万多佛的国家,在佛跟前侍奉佛种下的善根,而非今朝才种的善根呀!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只听闻只言片语或者一个偈子,就直契内心深处,深信不疑,具有这样清净一念的为净信者,也都是在无量劫佛所处所种下的善根,才会这样的。
如何是清净的第一念?比如说你恨这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人,某一天碰到他了,你第一念如果是:这个人作恶多端,把他杀了也是度他。这个念虽然是错了,但是它是清净的。大家如果没有明白这个念头的时候,你可以回去私下里慢慢参,因为我已经参过这个念头。因为杀人放火的人,他会危害更多的善良的人,如果你第一念是为了众生去把他杀掉,你这个念虽然在佛法上来看是错误的,但你这个念是为了更多善良的众生,把这个恶人除掉,那这个第一念就是正确的。但如果说第一念是偷点钱花,这个念头就是错误的,是不清净的。我们修行就是修本来的无为的清净的第一念。而不是第二念,第二念就是妄念了。
佛在一部经里讲过,如果一个比丘危害到了更多的群体的时候,就可以把他除掉。这个除有两个意思:一是把他撵出队伍。二是摒弃。
清净的一念一旦生起来,就会阻止很多的恶缘,自然就会行善,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禅宗里有句话:三界火宅炼金莲,性海之中莲花开。就是用火来冶炼金莲。昊天一字轮,九界齐欢呼,用功在方寸,回归诸佛国。只要用功用到位了,从哪儿来的还得回哪儿去。
学佛不能落在两边见,两边见就是一边是有,一边是空。释迦佛在菩提树下开悟后总结出来:不住有,也不住空,住中道,但又不执著于中道。
打个比喻:高速路是中道,高速路下边都有辅道。善根种得好的,刚开始就可以上高速路上跑,好比一闻佛法即开悟,这种人是利根人。一上路就在高速路上跑,因为资粮够了,无始劫的资粮非常足,所以说能跑高速路。
差一点的,是从辅道跑一段距离才到高速路上。因为资粮不够,钱不足,还得算计在哪儿上高速路,钱刚好够。所以先跑一段辅路,才上高速路,即入中道了,说明这种人的善根刚刚成熟。
再差一点的人,从辅道上跑到还差几公里才上高速路,因为兜里资粮就那么一点点,刚好就够十公里的钱,就在十公里处上了中道。
这个比喻说明我们的善根资粮够不够。如果够,刚开始就在高速路上跑,又平坦又快。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就是说善根种好了,资粮足够了,一听闻佛法就中道行不两边见,也不空,也不有,但又不执著于中道。如果执著于中道的话也是病根,也会执药成病的。
释迦佛苦口婆心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东西都不能执著。如果执著了就会堕落下来。他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就教导身边的罗汉。罗汉都是自了汉,自了汉和魔有点相像,因为魔也算是自了汉。
魔和佛的区别就在于:佛是自觉觉他,自度度人,觉行圆满。魔是自觉觉自,自己觉悟了就拉倒了,觉行没有圆满,不知道去度别人。所以说佛和魔的区别就在这儿。他俩的本领是一样的,一念慈悲心生起即为佛,一念恶法生起即为魔。
佛和魔本是一体的,藏密有的佛像一面是慈悲相,另一面是非常凶狠的相。凶狠的相也是方便法门,是为了降魔的。自了汉和魔稍微有点差别,罗汉没有贡高我慢那种心,更不会去害别人。魔会害别人的,比他高就不行,只有比他低,跟暴君一样,所以魔的子民都会慢慢的离开他。
佛法不离世间觉。如果脱离了世间法,也就谈不上觉了。佛是觉悟了的人,能善巧方便的度化有缘人,我们学佛也要学习更多的世间方便法门,善巧方便众生。别人有病了,可以给抓点药;别人困惑了,可以帮助解决心中的疑虑等等,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要圆融起来。
在古时候,高僧大德都会五明,这样才可以更加方便去度化别人。五明是: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
第一:声明。研究语言和名、句、文等如何构成的学问。掌握了声明,所说的话会合情合理,辩才是没有障碍的。
第二:因明。印度逻辑学,说话逻辑性强,知见正确。就是我们说话的时候,不仅逻辑性严谨,而且要真实可靠。说话颠三倒四的,就没人信。释迦佛说话非常严谨,逻辑性非常好,因为他在出家之前已经把五明学得非常透了。
第三:医方明。相当于现代的医药科学和医疗技术。必须要懂得一些医药知识,可以给人开个药方,平常一些疾病要会治疗。
第四:内明。即佛学,指释迦的言教,包括菩萨藏和声闻藏两类教典。就是内心真正能明白宇宙和人生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真谛。
第五:工巧明。农、商、事王、书、标、计度、数、印、占相、咒术、营造(雕塑)、生成(豢养六畜等)、防那(纺织、编织、缝纫)、和合(调解争讼)、成熟(饮食业)、音乐等十二种均属此。
只有真正懂得五明,才会更好的去方便度化众生。不懂五明,教化众生的时候会非常困难。真正修行的人,必须要懂得五明,五明在教化别人的时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不去评价别人,就拿我个人来说,我对易经、风水非常懂,在平时的时候可以帮助一些朋友处理心理上的障碍。因为《易经》本身就是一部心理学,佛法也是一部心理学,但各有千秋。很多人还没有听闻佛法,用佛法很难和他们沟通,用《易经》,他们就比较容易接受。因为《易经》是中国的精华,大家都会认可的。
《金刚经》不外乎两个字:一个法,一个我。就是说法无我、我无我,如果把这两个字弄清楚了,《金刚经》也就透了。这时候就会明白,大乘佛法不外乎大而圆。什么叫大而圆?大乘佛法是非常博大的,是不二法门,又是圆融的,出世和入世没有障碍,所以叫大而圆。
很多人修行之后,世间的活不干了,世间的事情不做了,夫妻也开始分居了,还有一些把工作辞了,这都是错误的做法,都是妄念。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真正的佛菩萨都是在人道上来度化人。只有自了汉,守不住心念的人,才会跑到深山里头,因为一到世间法上又找不着自己,这个现象是非常多的。
大乘佛法是博大而圆融的,并不是一修行了,什么都不要了,这不是真正的空。释迦佛说的真空妙有,是做事情就像吃饭穿衣一样,每天饭要吃,衣服要穿,但不会去执著,不执著就为空,就为真空。
有一个老禅师跟他的徒弟说,我每天吃饭,但未曾咬破一粒米;每天穿衣,未曾挂一丝丝。这话就是真空妙有,不要执著空和有,心一执著就会落入两边见。每天去做事情,心又不住在事情上,没有粘附,没有挂碍,是为清净心、如如不动心。
【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接下来佛又告诉须菩提,前面所说的那种人,是他们自性心的流露,是他们如来本性见闻觉知的显发,这样的众生流露出来的是般若波罗蜜心、智慧的心、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得释迦的甚深妙意,所以会得无量无边的福德。
释迦佛讲般若经讲了二十二年,般若经属于大乘中的上乘法门,哪怕是声闻、缘觉也不一定懂得。只有在无量佛处种下了善根,资粮够了的时候,一听即悟,一心受持般若波罗蜜法,就可以达到无相无著。
无相就是看见一切相而离开一切相,就是不执著于相。不去执著于相的时候,就没有什么执著不执著的说法了,就可以真正的坦然处之,平常心是道了。明白了平常心是道,也明白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虚妄不真实的了,这时候才是真正的建立了自性中的万法,自己的福德是无量无边的。
什么叫无我相?就是没有色受想行识了,就是说六根已经修没了。初果阿罗汉就是把六根修没了,修得清净无为了,是为无我相。有我相,就说明六根六识都还在,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只有我们六根六识六尘都清净下来,不再起念头的时候,是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自己的身体是四大假合而成,不是真实的。密宗里把身体说成是最粗糙的、最粗劣的,先把这粗糙的身体修成细的身体,然后再修成较细的身体,再往深里修,就是修成最微细的身体和最最微细的身体。这时候,就是即身即佛了。
我们的身体虽然是四大假合、粗糙不堪,但我们色身当中有三身佛。六祖以自性解释三身:(一)清净法身佛,谓吾人之身即是如来法身,故吾人之自性本即清净,并能生出一切诸法。(二)圆满报身佛,谓自性所生之般若之光若能涤除一切情感欲望,则如一轮明日高悬于万里晴空之中,光芒万丈,圆满无缺。(三)自性化身佛,谓吾人若能坚信自性之力胜于一切化身佛,则此心向恶,便入地狱,若起毒害之心,便变为龙蛇;若此心向善,便生智慧,若起慈悲之心便变为菩萨。在密教中,毗卢遮那佛为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我们这个身体虽然粗糙但包含了三身合体,也是三魂合体,也是天人合一。虽然粗糙,但通过不断的修行,不断的悟我们的本来面目,擦去珍珠外的尘土,回光返照就能得清净法身现前,也就是见如来了。但是我们现在妄想太多,所以见不了法身。如果大家某一天真的刹那之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了,突然之间空寂无我的时候,法身即现前了。
人死的时候,地火水风也都散了。中国道家有句话:尘归尘,土归土。这句话非常实在,说的就是这个。地,是指皮肤、骨骼、筋脉。火,是呼吸、温度、体温。风,也就是骨骼之间缝隙当中存留的风、说话喘出来的气、鼻子呼出来的气、耳朵里冒出来的气。水,是鼻涕、眼泪、尿、血液。一把火烧的时候,地火水风就没有了,只有那一把灰土了。
我们不要认为四大是真实的。比如说动手术把腿锯下来了,把肾也换了,头换了,心脏换了,所有的东西都能换了,这样哪个是你呀?找不到了吧!医学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四百年前蒲松龄的神话都成为了事实。所以说地火水风全都是四大假合,死的时候就是空的。这个空就是真正的空了,因为已经尘归尘、土归土了。
什么叫真空?就是真正本来的我还在宇宙中飞翔,是不生不灭的。妙有是什么?还会作用,还会到三界内游玩,变换想要变换的东西,所以叫妙有。
什么叫众生?众生是生灭心所幻化的,此生死,彼生起。现在是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又变成猫和狗。众生就是生灭的心,也可以说成是烦恼的心。自性当中的烦恼是为众生,自性烦恼是一起一灭,所以为生灭心。
如果生灭的心停止了,不去胡思乱想了,自性众生就清净下来了,这个时候就入定了。定,不是非得坐在那儿,是随时定,站着定,走着定,无时不定,是为真定。
寿者,是四大和合的身体的寿命,但又不是真实的。因为这个身体本来是空无的,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不真实的可以说成它没有。世间万物都是无常的,无常的都是生灭变化的,是梦幻泡影。
佛法有常,只有佛法是永恒不动的。这个佛法引申一下就是我们那颗原本清净的真如本性。
当我们明白了人、我、众生、寿都是不真实的时候,也就得了法眼。什么叫法眼?离开了四相,心就清净下来了,心法、心门开了,清净的心就为法眼。
法眼追踪,慧眼识英雄。追的是什么踪啊?这个踪就是追我们原本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当明白四相是不真实、是虚妄的时候,心门、心法就自然开了,自觉自悟了,离开两边了,离开有无了,自性本来就是如来,真如不动了,永远离开尘世间的一切尘劳和妄想了。这个时候福德是自然而然得来的,福德是无际无边的是无量的。
我们上有天门、下有地门,中有心门。“心门”(妄念的门)一开,是非就来。“心门”一关,人我是非一概与我无缘。这个“心门”开,和我刚才说的心门打开是两个概念。我现在说的心门打开,是非自来,是我们的妄想心、是凡夫的心。所以凡夫的心一打开,世间万物,是是非非,长长短短,黑黑白白全来。
把六根清理干净之后,心是清净的,这个时候心门打开是直通天门的,是非永远与己无缘了,尘劳也与己无缘了,此时法眼通天啊!通的是什么天?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天,指的是虚无。另外一个天就在身体里的百会穴,叫天门(天轮、*轮)。
心门打开,性海莲花开。性海就在我们的地门(海底轮),地门中的莲花得到了逐步的营养,扩大了心门,心门直冲天门,能量俱足天门开,三花聚顶,这个时候得的福德是无量无边的。这个福德和刚才讲的那个福德又不一样,这个是福德性,是真正清净的法性。得法了之后就会自在,自然福德性就圆满俱足了。
福慧俱足,佛教里有句话: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缨珞。珍珠、玛瑙都往大象身上披戴,大象福德非常好,但它没有智慧。罗汉有了智慧只想自己自了,不去度别人,不种福田,所以要不着饭。
释迦佛看到苦集灭道的法只能自了,不能去度化别人。然后开始讲大乘法门,讲了二十二年般若经,开始让罗汉回小向大,这样才可以得大福德、无量的福德。
这个福德是心性,不是外观,外观的福德只能说是福报。内心当中清净下来法义无边,自性自然建立万法,这个时候得的福德是性。性空万法建立,说的就是这个。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法相是指有为法相,是指显于在外的文字或者佛像等;非法相是无为法,是显于心内的某一层面的认识,没有外在的形状。
什么叫无法相?就是我们的心离开外在的一切有为法相,不执著有为法相。比如说:不离开文字,也不立文字,不执著于文字,这个时候就离开一切法相,就是无法相了。
前边是把“无我等四相”给破了,现在开始破的是“法相”。还执著于文字,还执著于释迦佛所说的某一个法的时候,那就落入法相了。不要去执著我释迦说的话或者是经文或者是法义,都不要挂在心上,离开一切法相,离开一切万事万物的相,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入道见道,开始修道。
亦无非法相。就是没有非法相的执著,也就是不能执著无为法的相。自己入道之后,不能把自己悟到的某一层的认识作为绝对真理。因为每一个阶段的认识都不一样,不要把某一阶段的认识成为自己的障碍,还要不断的突破,心中没有非法相的概念,才是亦无非法相。
当我们离开四相、法相、非法相的时候,才是真正明白了般若波罗蜜法。如果不明白般若波罗蜜法,而谈般若波罗蜜法的时候,即是谤佛,即是谤法。
什么叫般若波罗蜜法?就是用我们光明的智慧度自己到彼岸,然后用光明的智慧帮助别人从此岸到彼岸,是为般若波罗蜜法,这是从文字上解。如果从密意上解就是:三界火宅炼金莲,性海莲花开,这是密法。
如来明白众生的心,也能看见众生所走的路。如来是如如不动,如是而来,如是而去,本尊不动,是为如来。从自性来讲,如来是自己的那颗本来清净心。
如来是没有相的,但我们刚开始修行,首先要从执著自性如来有一个相上开始,然后慢慢转入内,再抛开这个相,达到真正无我无法的地步时,也就是真正的中道行,但又不执著于中道行,这样才是自性如来自觉自悟,才是亦无非法相。
佛法还有一句话: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不是罗汉的境界,这是菩萨的境界,而且是八地菩萨的境界,无我无法无非法相了。因为众生病是我病,众生苦是我苦,这是八地菩萨往上的境界。所以说学佛很难。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释迦佛又进一步点化须菩提,知道为什么吗?这里的众生是已经迷失了本性的人。众生是迷失了本性的佛,如果一念觉众生就是佛。如果很多众生用后天的妄心来取相,就是用凡夫的心住在事相上,也就是执著于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者四相了,就会认为我是我,我是真实不虚的;你是你;人是人;众生是众生;寿者是寿者。凡夫的心看待事物取决于外表外观的现象,就会执著四大是真实不虚的我,心处于生灭的烦恼之中,每天都为了别人的事情去考虑。儿子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办?老公天天出去打麻将,或者天天出去唱歌跳舞,每天都是为别人操心,都是污染了的凡心妄想。心住在相上,就会有挂碍,身心就不会自在。
若取法相,如果住在释迦佛讲的文字相上,或者住在某一个法师的相貌或佛相上,也是执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接着佛又进一步的破须菩提的疑惑,又问须菩提知道原因吗?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前面已经讲了非法相,如果心住在非法相上,也是执著我人众生寿者了。住在非法相上就好比头上安头,也是执著于我人众生寿者了。
由以上可知,取相、取法相、取非法相,都会执著于我人众生寿者,都不是真正的般若波罗蜜行。只有不取一切相,不住一切相,才是真正的般若波罗蜜行。理悟般若波罗蜜法,心行般若波罗蜜行,知行合一,才是真正大道之行,直入如来地。否则理不明,心不行,成佛更不可能。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以说不应该取法相,不应该取非法相,要这样理解它的意义、要明白它的原因啊!真正的修行,法和非法都应该舍弃。
接着释迦佛又从自性本来上讲,所有的修行人,法对于自己的心来说就像过河的筏子,过了河就应该舍掉。更深一步的讲,那些成佛的无为之法也要舍掉,就是般若波罗蜜法也得舍掉。如果真的从此岸到彼岸了,这个般若波罗蜜法也得放下了。
所有的法都是指月的指头,并不是月。非法是指头指月方向的过程中,心的反应,都不是真正的实相,所以都要舍弃。
如果执著了,那就要落两边见了。一落两边见,天人福报是不成问题,但成佛是遥遥无期。因为只知道有天人这么个层次,其它层次就不知道了。
修行要拾级而上,天人往上就是罗汉的层次。罗汉还没有八地菩萨高。罗汉的禅定又分四个层次:
初果罗汉是证悟到了法喜充满。禅悦为食叫法喜充满,就是说六根已经清净下来了,不再为六根所干扰。
二果罗汉达到了自我快乐。打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就像两个热恋当中的男女一样,一触摸有一股电流感,二果罗汉禅定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的,达到这个层次的人是舍不得出来的,所以二果罗汉是最可怕的。一旦陷入像热恋当中那种境界的时候,就糟糕了,很多人在二果罗汉这个禅定当中都会失败下来。
如果突破了这个障碍,能管住自心、自性的时候,知道那是虚无空无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冲破牢关,达到三果罗汉。
三果罗汉是什么反应呢?三果罗汉是天女下凡啊!天女比凡界的女人漂亮得多。所以三果罗汉也往往滞留于三果之内,也很糟糕。如果明白这些都是助缘的时候,三果罗汉冲出牢关,三花聚顶,就是四果罗汉了。
四果罗汉的时候,以往的无始劫的习气和妄想、见思二惑全都破了,已经证得了涅槃。开始住在涅槃当中,天下的事和我无关了。释迦佛你自己度吧,我只想自己成佛了,认为自己证得了佛果。没有!四果罗汉只不过是证得了涅槃这个境界,就是没有陋习了、无漏了,但是还有更细微的烦恼。
大家想禅定,一定要明了禅定当中的过程。如果不明白,就会贪恋禅定当中的境界。很多人会在禅定当中死下来的,什么叫死下来了?第一种死,是真的死亡了,魂灵跑了,只剩个皮囊;另外一种死就是疯疯癫癫,这个皮囊被另外一个人给穿上了。这非常可怕的,如果没有过来的师父、明眼人在旁边指点,千万自己不要入那个禅定。
如果明白了禅定当中的所有境界,去禅定而不住在禅定当中,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心而无念,无念而无相,无相而无住,心为本,心才是我们最原始的根本。
什么叫无心呢?无心之心,是为真心。真实不二的心叫无心。真正的无心,也就是本来面目现前了。本来面目现前,自然而然的无念。这个无念不是一点思维没有,如果一点思维都没有的话,那可能是死人或者是呆子。这个无念是心不住在任何念头上,是善念也好,恶念也好,不思善、不思恶、不思长、不思短、不思红、不思白。所以说这个无念是不去执著,不去住在所有的念头上。
无念就会无相,不住于任何想法念头时,自然就不会有执著的相。这个相是色相,万事万物都为色相,心中就不会残留一点点万事万物的相。无相有没有相呢?有啊!吃饭是饭相,坐着听法是坐相。但我们没有执著相。无相自然就会无住。
我们的根本还是这个心,这个心真正修炼出来了,明明了了,不再用妄念去思维一些事情了。妄念有没有呢?是随时有,随时灭。后天的心是生灭的心,先天的心是不生不灭的心。区别就在这儿。
只有我们主客两忘的时候,心境才会圆融,才会真正的明白佛法是良药。只有这个良药,才能治疗各种人的心病。
以前有一个很有名的龙记大和尚,也是修禅法的。他修行很多年都没有悟到达摩西来意。一个名叫句子的禅师给他写了一个偈子,他突然就明白了,这个偈子是:“不用将心向外求,各种消息有来由。褒言达摩西来意,只在句子一指头。”句子禅师用一个手指头来表达佛法的妙用,不管什么人来,他都用这个指头来给人家回答佛法的妙用。
有一天他出门了,他的小徒弟看见客人来了,也学他师父那个样子,把手指头一举。佛法就是一,一就是佛法,万法归一。这个小和尚并没有真正的从心里明了“一”是什么,什么是“一”?正好他师父从外面回来,一看见他学自己的样子,就拿起刀子照他手指头一削,砍了下来。然后就问他,再说“一”在何处?
小和尚一着急明了自心了。一归何处?这个答案大家可以去参考一下。龙记禅师明了之后,写了一段偈子:心净顿消融,方明色与空,一时本来体,青山白云中。
什么叫心净顿消融?就是自心里的那些境界都不能执著。如果执著了就住在法上了。住在法上,就会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心净不被外物所牵缚,主客两忘的时候,方明色与空。明了色空不二,心中的法相或非法相一下子消融,冰山融化,露出它本来面目,原来凡圣同体不二。
一时本来体,才知道我这本来就是清净的,无需时时勤拂拭。时时勤拂拭,是渐悟法门,非常慢的。禅宗是顿悟法门,能在中国扎根一千多年,也是六祖惠能的一大功劳,更是马祖的一大功劳。
青山白云中,青山就是原本的我,原本的这个心叫青山。也可以说我们的身体为山,青为清净(原本的性)。白云是烦恼的乌云笼罩了我们的头顶,一旦乌云散去,就会露出本来的我。所以佛用布施来度我们的悭贪,用般若的智慧度我们的愚痴,用禅定度我们的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