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讲 十月一日
【狮子贤义疏】:
如是品类,词颂分别,恭敬了知总相名诠之自性,乃至智相悉皆能作分判等,是差别智所作智智相也。此下类中之颂文,总分辩差别之相者。
颂云 不遍等差别 纳入谛行境 心十六刹那 差别相所云
如是颂所云者:如是心不遍,与心不平,等等之差别所作之苦等谛境,所有之法随法行,了知之忍、智、之行相,即十六道智性等中之加行体,体之差别与作用之相性是也。然此心不遍等,是中之差别云何?颂文分别有三颂。
颂云 心未遍不平 衡量计较超(初四) 圣者摄善巧 明辨不共智
速急洁净无(次四) 成就正能成 所缘所依具(灭四) 一切悉摄受
无味受等别(道四) 十六体性知 圣者殊胜道 比馀道殊胜
如是颂云者:正真圆满诸大觉等,悉能完全善为摄持般若之力,此心(我今)非能遍摄,性不平等。此性不遍不平。如何衡量正真超举能作。数计於此正真超业之所能。
圣者补特伽罗,一切所摄闻思修智;善巧士夫,明辨所作性智;声闻等行境不是真实完全智;内自以理观待现知最急速智。
世俗及胜义二谛依止之法超文字,皆无自性。三轮清净施等波罗蜜六种炽盛修行。正真加行众多品类修行成就之福德及智慧正真成就。
行相无分别计度於一切法无所缘。法界自性即依止菩提心为因缘。愿道等之波罗蜜是完全圆满之因中资粮。善知识之方便悉皆摄受,现前无失错,失措之味受无。
如此十六之主宰我性,应如是作。如其位次,是苦等谛之刹那等诸差别者也。此中所作是凡声闻等之诸道作业,亦菩萨等之道智性所作。是二者殊胜之道故,殊胜之契入也。凡如其所说之差别及离性,现法失实等生起之性相,容易知故,故不赘说也。
【清凉记】:
“不遍等差别”等一颂,总明加行之差别相。“心未遍不平”等三颂,广释差别十六相。於四谛十六行观之上,加上利他与中观,故与小乘差别。“心未遍”者,六道之中三苦八苦无量,心不遍也。三支比量未细,故不能衡量。现量证入真如,故知苦法较出计较,此苦谛之四相也。摄圣者善巧功德,般若以此为因,明辨是处非处为集,智所缘境殊胜与声闻不共为生,成就殊胜智见故神变速疾为缘,此集谛四相也。一切法性无增减,三轮清净,修集福智,一切法无所缘之无分别智,为灭谛之四相。法界体性为菩萨所依,愿等十波罗蜜多圆满为大乘善知识所摄受,无实执味著,为道谛之四相。华严四谛品说,佛说法唯四谛。此科是大乘四谛修法。
【狮子贤义疏】:
殊胜之性相种种差别之诸能作相云何?即此上类中颂文所分差别(十六),今是第二之能作相性(十一)。
颂云 利安乐救护 诸人皈依所 移住平等军 观州摄他能
双运三乘果 未成能作成 后作此依止 此中能作相
如是等颂云者:未来之利益,此时之安乐,无苦种种清净成就之法随顺成办之事义,一切智性之利益等能作三也;永久之利益;若因苦之回反(阻止);轮回与超轮回涅槃平等性之证解;自他义利了知之因缘之自性;利他事义修行成就;众生义利双运成就之引入;於三乘果决定出生现实未能作者;如是等云,如其所有,正真随顺修行成办之义,是道智性能作之安置救护之七能作也,一切种智性之法,即此一切指示随顺修行成就义利,则是一切种智性中之因缘能作之一也。如是等能作之清净体相,如其一切智性三种之加行体用者,能作之性相十一是也。
【清凉记】:
“利安立救护”等二颂,是加行之所作相。利益、安乐、救护、作归依处、安住律仪、令知生死涅槃平等、为作州渚、能摄受他成办他利、任运利他、为说三乘果而不令证实际、为世间作所依处,共十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