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十四、修习共中士道
 
{返回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78

修习共中士道

惜因未能断障惑,

犹蒙无边轮回苦,

善巧思择苦轮流转情状已,

了悟由此解脱厥惟增上三学宝,

祈愿加持日夜无间勤勇修。

十四、修习共中士道

前行:

观想在自前虚空,真实明现着极为庄严、宽广之莲座,其上端坐着体性是具恩上师,外相现为释迦世尊,世尊相好庄严、身色金澄,身着比丘三衣,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结等持印,左手持钵,钵中甘露满盈,在无漏智慧光蕴中结跏趺坐,普放佛光遍照有情,忆念着世尊真实圆满具足佛身、佛语、佛意及利他事业功德。

观想世尊正以慈眼垂顾着我与众生,并以圆满的身口意功德,在十方刹土度化无量众生;世尊的周遭则环绕着无量无数的菩萨海众,及一切清净传承的具相祖师,为大乘僧宝;在诸佛菩萨及祖师心中,皆具足灭道二谛之大乘法宝。前方真实明现着大乘三皈依境,内心由衷忆念着佛是皈依导师,法是正皈依处、僧是皈依助伴而生起皈依心。

接着请观想在自己的后方,则有今生、累世的具恩父母、冤亲债主、六亲眷属以及无量无数的轮回有情,有情心中具有无量的苦集二谛,忆念其情况心生不忍,内心由衷生起欲求救拔的慈悲心。现在以上信三宝、下悲有情的意乐,在尊贵的三宝前,至诚发愿:得暇身必须利他,为能圆满利他必须成佛,因此刻意造作修学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为动机,带领众生一起来净除罪障、集聚资粮,学习与修习共中士道,祈能如理思维,真实修行,得到相应,并成就三士道的功德。

首先带领众生,至诚向前方三宝皈依发心: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修行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

自系不净牢狱中,应知有情亦如是,

缘诸众生起悲悯,勤修无上菩提道。

胜菩提心珍贵宝,未发起者令发起,

已发起者不衰退,祈愿辗转得增上。

正行:

佛道极为长远深广,并不是凡夫有情如我者一世可以成办的,若不再继续投生善趣得暇身或者往生净土,感得闻法因缘持续修行,则获得成就或相应是不无困难的。

佛法主要是个人调心的方便,又因众生根器与程度有别,所以修学过程必须顺于契经合乎正理,掌握佛道的纯正性、正确性及圆满性,并且如其次第的依次成办,诚属必要。

因此,当知学佛之始在于必须依止具相善知识,依师学教,依教思维,思维串习而调心。外缘依师长教诫,内缘已得十八要件暇满人身,具足堪能修学教法的身心,极为义大难得,思暇满不浪费,不应只是拖延、耗费于今生的红尘俗事;相反的,应致力于精勤修学或成佛之道,目的是指向利他 ―― 能究竟利他,唯有证得无上佛果;为了成就佛果,必须如理依次地修学集摄诸佛教法心要的三士道。

首先,是共下士道修习。初即思维无常、诸想中以无常想为最,能令心舍现世趋入佛道,应想死无定期,将临死亡。人死非如灯灭,当随业力牵引感招投生,我此生所造之业善少恶多,极有可能投生三恶道,思维我来世的三恶道将受无量无边的痛苦,若堕地狱,则须蒙受八寒、八热、孤独、近边地狱等众苦;若投生饿鬼道,则有内障、外障与内外障之苦;若投生可现见的畜生道,则将住于大海或人天杂居,蒙受身心折磨之苦无可限量。若投生三恶道也就远离了修学佛法的所依身,不能闻三宝名,故怖畏三恶道苦,力求救护而真实皈依三宝。皈依三宝,须信三宝具有救护我的能力,堪能皈依,进而知三宝差别功德,承许以三宝为究竟的皈依境,念念生起皈依心。为了圆满皈依学处,更须奉行业果(能令来世不堕三恶道),如理守护身三口四意三的十善业道,并以四力忏悔净除往昔所造诸恶业。如是修习,下世当可感得人天趣。但是,就佛道的究竟利益而言,感得人天果报仍然苦多乐少,等同今生一样的情况终非究竟解脱,故不能满足于此。如《四百论》说:

[ 诸智畏善趣,等同那洛迦,不畏三有者,此中遍皆无。]

事实上,我的烦恼未断,有烦恼就会造业,造业就会轮回;最初发心学佛的目的也是为利他成佛,并非为了人天果报,这只是过程,不是究竟意趣,不能以此为足;故应进一步,修习我的共中士道。

那么,应该如何修习我的共中士道呢?

总的来说,当先以清净动机 ―― 主要是由出离心摄持奉行十善业道,累积解脱资粮,以此为奠基,复由出离心摄持修学增上三学的解脱道,历经五道圆满小乘菩提,或转入大乘。

首先,思维我的苦谛,有轮回的总苦及别苦。

凡是以烦恼推动造业即会感得轮回投生,或为人道、天道,或为三恶道随一,皆依业力而轮转生死,就如汲水轮在并汲水,轮子上上下下。因此思维,从无始以来都曾投生六道,若今生不得解脱必定继续轮回六道随一,总苦与别苦即接踵而来。

所谓总苦,是指六道有情相同蒙受的痛苦,如八苦、六苦、五苦、三苦是生、老、病、死、怨僧会、爱别离、求不得以及五蕴炽盛苦;六苦是不定过患苦、不饱足苦、数数舍生、数数受生、数数高下、无友伴苦;五苦是所住之处所、接触之人、所做何事、所得受用、人际关系、有所依赖等都为苦的体性;三苦是苦苦(是身心有漏苦受)、坏苦(是身心有漏乐受)、行苦(是身心有漏舍受)。一旦不断烦恼,不能遮止业行,则投生哪里又有什么不同呢?三界六道从无色界有顶天至无间地狱都一模一样,无一可免,唯一就是苦而已。

进而思维轮回的别苦(即各道各道的差别痛苦)。

简单地说,三恶道众苦,无量猛剧固不待言,就人道而言,毕竟苦多乐少;阿修罗道,由于嫉妒特为炽盛猛利,所以即使今生具有智慧也不能亲证空性,又常与天道战斗,长期蒙受割截之苦;天道分有三界 ―― 欲界有六天,以业力故,若不具足佛法的善根习气,那么也只有享受感官之乐,无心学佛,当福报享尽大皆堕入三涂:上二界天的色界、无色界天虽具甚深禅定,远离欲界诸苦,但仍具行苦,也是心不得自在,不得解脱。如是思维整个轮回界,六道有情个别之苦即是如此。

同时,我的有漏五蕴即为苦谛 ―― 因为依于因缘而有生灭,为刹那刹那变灭的体性,故为无常的行相。虽然无常不一定是苦,但我的无常的有漏五蕴是无常也是苦的理由,在于其因有漏(来自于业力、烦恼、无明所致),故果亦为有漏;因为是三苦随一的本质,故为苦的行相。我的五蕴与其施设处彼此是同体的关系,故为空的行相。我的五蕴只是依著我的五蕴的设施处而唯名假立,故为无我的行相。原来我的五蕴的苦谛具有无常、苦、空、无我四种行相;由上如实地深刻思维,证得我的苦谛及其过患,欲求出离。

其次,思维我的集谛 ―― 即是苦因,在生起出离心之前,必先深刻思维苦因苦果,反观自照,我所处的依报器世间是有漏、不清净、不圆满的,时有天灾地变等过患;我的六亲眷属等友伴的身心也同样蒙受诸苦,甚或百般折腾,追溯其因,即是由于无明我执而产生贪嗔等各种大小烦恼,致而造作各种善恶业或无记业,依此业行感得间杂的苦乐果报;如此想来,则不仅仅应当知苦为苦,思维苦谛的过患,更应确切地认识苦因,欲求遮止,即是断集。

集谛是指烦恼与业,所谓烦恼,即名 [ 烦杂热恼 ],广说八万四千种,集摄为六根本烦恼及二十随烦恼,简摄即三毒,这些烦恼的共同特质是令心不寂静、不祥和,此即烦恼的总相。

烦恼的别相是,不同的烦恼有不同的行相,如根本烦恼 ―― 贪、嗔、痴、慢,染污疑与染污见;染污见又分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及戒禁取见,以上种种烦恼行相,都让我心生不寂静相;至于二十随烦恼,乃是随行根本烦恼而来,同样能令心不寂静,只是不自觉知罢了。

思维烦恼的生起次第,必是由于我的法我执而生人我执,由人我执而生非理作意分别心,再依非理作意分别心产生贪嗔随一烦恼而造业。例如,对所执爱的可悦爱境,实际上没有那么好,由于我的无明心执取它为实有,且增益为极其妙善且恒常不变,故生起与实况相违的颠倒执法 ―― 而事实上,轮回诸法是缘起法,哪有可能全好全坏,极好极坏呢?只不过是因无明与分别心的增益,致使内心不由自主地猛利生起贪嗔等而造业罢了。

思维轮回众生必具烦恼种子,当种子遇缘即现行烦恼,故有多种生起烦恼之因;烦恼种子,所缘境、邪师恶友的薰染、不正确言教的误导、串习烦恼力、非理作意等,一旦因缘和合,烦恼就像水流常相随逐,烦恼也像夏天的野草不断蔓生,令心不能作主,生不寂静相,生恼苦相,也影响了外在的身口行为;甚至增长颠倒见,不想造善业,易造恶业,无法令苦止息,凡此种种即是烦恼过患,都是如所现见的。

再者,思维我的业集谛 ―― 就是依于身口意所造的业。此分思业 ―― 即意业、思已业 ―― 即身口二业;这两种业行者是由烦恼推动而起的,此中也包括了善的、恶的、无记的,或者轮回的引业(牵引投生六道随一的业)与满业(投生六道随,令感得圆不圆满的业)。轮回六道随一之果,唯业所造、唯业所感。

要之,了知我的烦恼与业皆是集谛所摄,具足因集生缘四种行相,即:以是能生苦的近取因,故名因行相;以是能招集诸苦,故名集行相;以是能猛利生苦,故名生行相;以是能生苦的俱作缘,故名缘行相。

佛不仅宣说苦集二谛,且由先知苦(如病症)及苦因(如病因)后,再说得息苦的乐果 ―― 就是灭谛(如痊愈)以及除苦的方便 ―― 就是道谛(如与药)。由道谛的成立之理反推,原来集谛的无明、烦恼与业既不具足量的助伴也不入心体的本质,确是堪能根断净除的;经由生起正对治道,将心上的污垢苦因断除时,所得的功德即称为灭谛(是主要的涅槃法)。此中,虽有多种灭谛,但皆具足灭静妙离四种行相,即:以是息灭众苦的所离,故名灭行相;以是断障寂静的所离,故名静行相;以是妙乐自性的所离,故名妙行相;以是苦不再生的所离,故名离行相。

而能得妙善之乐的方便是来自于圆满修学道谛,也就是亲证无我的心及其摄持的善法,即称为道谛,这也具足道如行出四种行相,即:以是得解脱之道,故名道行相;以是亲证心的实相,故名知行相;以是无边清净广大的正行,故名行行相;以是根本出苦的方便,故名出行相。一旦心中具足道谛的功德,也就有力正行对治与根断无明了。因此,应具足福德资粮摄持而证悟无我,亲证的心明现究竟有力断障即证得灭谛,具有灭谛则得根本安乐。

如上所述,四谛中前二谛是所舍品,后二谛是所取品,故由思维苦集二谛过患,而厌背三有苦;由了知灭道二谛功德,而希求解脱乐,如是发起具相的出离心。但只有出离心是不能够的,进而应该修习以灭道二谛为本质的增上三学的解脱道。那么,又应以何种所依身修习解脱道较为殊胜呢?应是以出家身较为殊胜,如彼阿底峡尊者的发愿:

[ 世世不被家法缚,处僧伽中获法乐,无慢供养三宝尊,悲心观照诸有情。]

在增上三学中,首先即为戒学的修习之理。当下所持戒法是八种别解脱戒随一,即依于近住戒、近事男女五戒、出家五种戒法随一而受持。当以净戒为基础,未生令生起,已生不衰微,衰微时即予还净;尤其,谨慎防护易令犯戒的无知、放逸、不恭敬、烦恼炽盛等堕罪四门,一旦犯戒即应忏悔,还以清净。

其次,修习定学 ―― 修习之理虽有多种说法,主要当依止宣说修定的清净教授,如弥勒菩萨《辨中边论》、《庄严经论》以及无著菩萨《瑜伽师地论》等所详述的正确合量的修定之理而行持。

最后是修习慧学,这也分有多种智慧 ―― 如通达世俗慧,通达胜义慧等,但是因为系缚生死的正因是无明我执,所以能够有力对治与根断无明我执的智慧才是此处所说,这主要就是通达胜义慧或证悟无我的智慧;应当以诸正理,寻求通达无我正见而修。

因此,当如法称论师所说,先证诸行无常、继证有漏皆苦,再证空行相,后证诸法无我,如其次第而正修习。由见此义,即应在具足出离心摄持而数数修习三学,未生令生起,已生令增长乃至究竟,即可断障得解脱乐,或趣入大乘圆满诸行愿海,凡此即如祖师的发愿:

[ 愿由三派师加持,获得三藏义定解,三学修行达究竟,速证圆满三身位。]

要言之,修习共中士道,乃是为了证得无上菩提,圆满饶益有情,其所畏品为生死苦,所断品为十恶业及烦恼障,所修品为出离心及增上三学,所证品为断烦恼障的解脱果位,或趣行大乘道果。如是修习共中士道的生起之量,则是任运自然地摧灭了对今生与来世的贪著,最终并能获得究竟决定胜的涅槃寂静的功德。

后行:

观想前方明现着大乘三宝皈依境,后方是一切具恩如母有情,以此修习共中士道的功德,回向自他众生成佛,尤其自他心续得生修习共中士道的证量,成就三士道功德,并将此学习道次第教法的殊胜功德,以清净动机广大回向:

回向具恩上师、南传、藏传、汉传的师长都身心安康、常转*轮。

回向南传、藏传、汉传的圣教,久住世间。

回向不同道场、团体、寺院法务兴隆,以法摄众。

回向三宝慈光遍入众生心海中。

回向在不同道场修学不同法门的佛弟子,皆能依法调心。

至诚回向遍虚空、尽法界一切有情离苦得乐。

回向我等能早日发起爱他胜自的菩提心。

回向我等生生世世依止大乘善知识,圆满大乘佛道,成佛利他没有障碍。

一切诸佛菩萨的回向,即是我的回向。

至诚感恩上师、三宝、众生的恩泽。

观想这一切都是唯名假立,无微尘许的自性。

惟愿父母众生具安乐惟愿一切恶趣恒为空

任彼菩萨于何地安住惟愿彼等诸愿皆成就

 


{返回 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十五、修习大悲心
下一篇:十三、修习解脱道 ―― 增上三学
 八、修习苦谛
 二、修习暇满
 十四、修习共中士道
 十五、修习大悲心
 二十一、修习受戒仪轨
 三十、大乘菩提道次第教授略修法
 附录 1 资粮田简介
 二十四、修习忍辱度
 十二、修习十二因缘
 四、修习三恶道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因果通三世 理解须圆融[栏目:大安法师]
 如果不求生极乐,可以往生吗?[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密宗常识[栏目: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
 十五届:多层面认识佛教(刘威)[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08-002省思智语[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8年]
 良心[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摄大乘论 第133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建立全球伦理 一、宗教冲突的起因[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心灵成长]
 印光大师之教育方法探微(杜钢)[栏目:佛教与教育]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第十一章 怎样能使存亡两利[栏目:竺摩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