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三乘佛法指要 第二篇 正修行 第四章 六波罗蜜多
 
{返回 卡卢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36

第四章 六波罗蜜多

  一、布施波罗蜜
  布施有两种:供养三宝与布施有情。首先谈供养三宝。以最大的诚信之心,将实际的物品供养给三宝与三根本,此诚信之心发之于对他们的无量功德之了解与忆念。而供养他们的宝物通常为:清水、鲜花、香、灯、番江橘香水、以及各种香美的食品、各种乐器如铃、钹、锣、银钹、鼓、喇叭、双簧管、号角、琵琶、笛等等。对于僧,你可供养食物、衣服、住处,及其他必需品,或者供养旗、幡、伞、盖,诸如此类。以现有的事物供养,意思是尽一切所有来供养,包括:以天道及人道的基础(注41)作供养,或以山岳、悬崖、河流、海洋、池、湖、草地、公园、丛林、药物、谷物、房屋、食物、衣物、丝袍、珠宝、财宝、装饰品、儿子、女儿、家畜、野兽、飞禽等等而作供养。想像的供养,为将内心所想像的一切色法与心法,供养于六皈依处之前(注42):例如形质美好的如来石、和谐的声音、香、美味、柔软的品质,以及数量过于虚空所能容纳的想像之物,如“八种吉祥的象征物”、“七种王者之物”、“八种好缘起之物”(注43)等等。
  作如是供养的意义何在?诸上师、降伏魔怨之诸佛、以及诸菩萨众,都已经圆满了一切功德与觉性,已经证得一切法的性相,超越的觉性已得现前,法之自性已于体悟中证得,所以他们已毫无我执、依恋、或贪爱。然而,因为他们已得圆满,且为至尊至上之应供者,以其有大慈力及悲心故,因而欢喜接受供养,令诸具信弟子福德得以增长。假使你以净信及虔诚之心去施供,你将会圆满福德,并渐可增长智慧善根,且能不断增进福慧两种资粮。当各种有利的因缘、条件与要素都一时具足时(例如:这些至尊至上之应供者的慈悲摄受、种种美好的供品、以及你的虔信),此时你的福慧便得圆满,而佛果——佛身(注44)——便获证得。这好比将许多条件(譬如土地、湿润、暖气、空气等种种因素)都施于一个主因——种子——结果便会出生果物或谷子。以上是谈第一种布施,供养三宝。
  其次谈布施有情。第二种布施的对象是一切众生。由于眼见众生浮沉于令人惑乱的表相之波涛中,因此你起于大悲,布施你的身体、财富、以及一切所有,令其各得所需:饥者施食、渴者施水,裸露者施衣、贫者施钱、怖畏者施以庇护,病者施药、苦者施乐等等。更佳之布施则为布施佛法,因佛法是现在、过去、未来一切时中快乐安稳的主因。在任何众生的耳边,为说甚深的曼陀罗或陀罗尼(注45),以及诸佛的名字,为乐好佛法者施予佛法,这便是法供养。如是,以大悲为因,使得你为诸有情作四种施(注46)。当菩提道之福慧两种资粮已积集,法身便得成就,这是为了利益你自己;而报身与化身也得成就,这是为了利益他人。如是将对一切众生产生无比的利益。

  二、持戒波罗蜜
  严持戒律,不论是五戒、沙弥十戒、具足戒、菩萨戒,或密戒,都旨在使你的身口意防非止恶,并消除不良习气、以及有损于人的不净之行。由于冷静、成熟、以及生活有节制的关系,你的情执将得以降低,而信心、精进与智慧将得增长,从而自心之安乐得以增进,而助他人得乐之善念,亦得增长。为圆满福慧两种资粮,必须严净毗尼,谨防无犯。

  三、忍辱波罗蜜
  信心、慈悲,与空慧可使你堪忍任何苦楚:由任何众生加之于你的直接、或间接的伤害,由于他们痴暗无明执着于“我”及一切二法(注47),因而加害于你之痛苦。如上之法亦可使你堪忍由自心情执所产生之种种不安、修行为人所扰,或其他不愉快的感受。

  四、精进波罗蜜
  佛法之修学,必须以闻、思、修三学行之(注48)。你若不为任何痛苦所怖退,你的精进心便得增进滋长,因而不再畏惧寒冷、饥、渴,且厌弃懈怠、散乱之习气,并且不再追求舒适。

  五、禅定波罗蜜
  欲习禅定,你必须放弃官能的满足,以及一切足以分散你的心意的活动。而且你更应退居静处,寡欲知足,以七支法(注49)而结跏趺坐,并且禁语。尽你所能的将你的心集中于一点,亦即集中于无执着,而使那一点至为清晰与空寂。或者,将你的心集中于你的气息之进出,或集中于一尊佛像、一个字、一点光,诸如此类。心缘一境是禅定法门的主要修习。
  事实上,你的心现在是丝毫作不得主的,因为恒沙妄念纷纷而起,因而你的心未尝一刻止息。禅定修习的意思在于:经由练习,而产生心得自主的能力,然后你的心便能止息于一点上。在此法门的修习中,有许多成就的次第,如四种禅定(注50)会生起,这四禅的生起是由觉、观、喜、乐之有无来判定。接着,更深一层的禅定会使身心产生巨大的快乐,消除许多业习,并出生殊胜的功德,例如预知未来(注51)等。然后,最究竟、最真实、超越的觉性、了了分明的照见本性之境界便到来,而菩萨初地于兹在焉。如海波一般的伟大功德亦由斯始。

  六、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为了知一切法之性相。以相对之义言之,一切法相皆为迷惑妄现,毫无真实,其自性空,然而仍以种种形相而分明显现:当这些形相显现时,他们的性质是无常、变动不居的,正如经中八种或十二种幻化之喻所说(注53);因此,这些都不是足以系恋或贪爱之物,亦不足执以为真实。以究竟之义言之,这个能了别这些法相的能知之性,也是无来(没有来处)无去(没有止处)、亦无久暂、超越一切形象,如颜色、形态等等,其际限无可认知,或一或多,实如太虚,本无自性。
  法虽无自性,然而,你必须一心地修习思维如上之理,以达到真实的证解。字面上的知解是不足以得到解脱的。新孵出的鸟是不能飞的。“持戒”可护此空慧之幼鸟免于虚弱,“布施”滋长其气力,“禅定”稳定之,“精进”不断维护之,“忍辱”之铠保其温暖。结果,“般若”之善巧方便得以圆满,翱翔之能力已得巩固。此鸟已无所不能!同理,你若常得此五波罗蜜为伴侣,你将可以般若波罗蜜证悟之成就而成佛。
  没有般若波罗蜜之了知与证悟,那只鸟只能在较高的天际跳来跳去,不论他有多强壮,没有翅膀,它是不可能飞翔于超越一切苦恼的虚空中的。同理,你若没有这超越一般知解的甚深般若空慧,一切修行,如布施、持戒,以及其他,都不能名为“波罗蜜多”,也无甚重大意义。你若有此智慧,则六波罗蜜便得具足,而成为成佛之因。
  “波罗蜜多”之名,其义为一切所应弃者皆已弃(注54),且一切善巧方便皆已圆满,因此你不用再求他药。


{返回 卡卢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三乘佛法指要 第二篇 正修行 第四章 六波罗蜜多
下一篇:三乘佛法指要 第二篇 正修行 第三章 大乘
 心与本尊修持
 三乘佛法指要 第一篇 前行法(前方便)第一章 四正观(四共加行)第一..
 四谛
 
 往生极乐净土的四因
 三乘佛法指要 目录 汉译序 英译本译者序 卡卢仁波切自序
 三乘佛法指要 第一篇 前行法(前方便)第二章 皈依处 第二节 三宝与三..
 动机的重要
 大手印四瑜珈
 中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必学论典都有哪些?[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菩萨与六度波罗蜜之关系(如本法师)[栏目:六度万行]
 三寡[栏目:生活的层次·迷悟之间]
 06-018利他主义[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善导机缘第七章(优婆塞卢荣章译)[栏目:白话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44集[栏目: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人心[栏目:衍慈法师]
 闻法精进离凡入圣[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藏传佛教的养生修炼方法(张伟杰)[栏目:佛教与养生]
 当下的快乐[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