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06-018利他主义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50

利他主义—一             海涛  辑

1.利他是一种自动自发、带给别人快乐的精神。即使只有少数利他的经验,也会让心得到立即的平静。

2.如果利他是所有善行的源头,那么,宽广的爱和慈悲就是源头的根本。

3.一个真正懂得利他的人会被每个众生的痛苦感动,并发心带给众生欢喜,将他们从痛苦的因中解放出来。

4.想要修习大爱,必须要舍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学佛修行,学习以慈悲为本。

5.发心修习无上的爱就可以得到大利益。即使你无法落实爱和慈悲的修行,仅仅只是听闻这种修行,也可以奠定将来成功的根基。

6.发愿帮众生解脱一种苦就能得到绝妙的利益,试想,帮众生解脱所有苦能得到多么不可思议的利益?

7.如龙树菩萨所说,布施寺院有功德,但爱人的功德更强大。

8.一日三时施,美食三百器,福不及剎那,行慈百分一。

9.尽管一时之间难以做到全方位的利他,但可以先培养利他的心态。

10.即使对修行知道不多或完全不知的人,也终究会理解,证悟菩提就是超越障碍,得到解脱和圆满的知识,这是得道成佛的不二法门。

11.培养爱心必须先了解众生都想离苦得乐。不知道种种苦痛,爱心就不会完全、而会偏颇。

12.对一个贫困的人,比较容易产生某种程度的爱心和慈悲心,但对一个富有的人,产生同情心就比较困难。这是我们还没有掌握种种苦痛的迹象,表示我们还不了解循环生命的真意。

13.爱和慈悲利己又利他,只有对人慈悲,心灵才会平静。

14.以爱与慈悲为动念,尊重别人的权利,这才是真的宗教。

利他主义—二             海涛  辑

1.宗教修行是出自良善的发心、真诚的理念和众生的利益。

2.生活处处皆宗教,如果我们为众生而活,就是宗教生活的标记。

3.将自己在轮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生命形式的这层领悟,推衍印证到众生,就会对他们产生爱和慈悲。然后奉献自己,帮助别人离苦得乐。

4.想想别人和你一样陷入轮回而不可自拔,你就会加强自身的慈悲天性。你和全部有情众生一样想要离苦得乐。不论你的地位有多高,你终究只是个人。

5.如果执着于分别心,表示我们会以他人一时的好坏来判断,这会抑制如爱和慈悲等善念。

6.要产生真正的爱心,你必须知道爱和执着的分别。因为普通的爱和慈悲是出自私心,所以会跟执着纠缠在一起。

7.藉由扩展普遍的爱心和关心,不囿于偏颇,爱就可从负面的执着中释放出来。

8.享乐之事物如盐水,不论使用多寡,只会加重执着。修持利他者视其为夏日彩虹,看似美丽,却不真实。因此,要避免执着和欲望。——无着贤

9.利他的修行是过生活的真正方式,而且不限宗教生活。当人的要点就是要活得有目的、有意义。

10.我们的目的就是培养一颗温暖的心,从当众生的朋友中找到意义。在家庭、国家、及至全世界,和平的唯一根源就是利他思想,也就是爱与慈悲。

11.发心帮助别人追求福祉,并开发这种愿力,使它愈来愈坚定,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不是一种执着,因为它没有参杂烦恼。这种坚定的发心是因为懂得放下。

12.世间一切烦恼都归咎于自我自大、自珍自恃。

13.利他之心即为众生证得无上菩提。——弥勒《现观庄严论》

利他主义—三             海涛  辑

1.面对暴力或愤怒,唯有透过利他与慈悲才能改善。利他的思想就是明了别人对你的好,对别人怀有基本的关心和感恩之意。

2.帮助他人不限于提供食物、住所等,还包括化解引发痛苦的基本原因、和提供引发快乐的基本原因。

3.如何带给众生这种利益?从佛教的观点,众生的苦和乐都是自己所造成,不是因为外在的环境。所以众生必须了解并落实修行,才能找到真正的喜乐。

4.在利他的修行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导别人修行应该要修什么,以及应该从现在开始舍弃什么样的行为。

5.为了利他而布施,就是训练一种内心深处的慷慨气度,不寻求任何回报或奖赏。

6.利他的布施需要舍弃吝啬,只要关心如何解除别人的贫苦,不在乎自己是否得到任好处。

7.如果你的布施是为了众生的利益,产生的善业可以带到来世,但如果你执着布施,那么,财富会在来世远离你。

8.若舍一切物,汝今安弘法,亦常在死缘,犹如风中灯。布施为修行,修得来世善。——龙树《宝鬘论》

9.利他思想经过时间的洗炼,便能转化成不凡的抱负,提升心灵的修持。

10.从利他发心,每个行为都累积善果,也就是累积具有无穷能量的有益功德。

11.真正从心底发愿,奉献自己为众生求福德,就能累积善业善果。

12.人类社会必须以慈悲造福众生为目标,世世代代努力下去。

13.给别人改善生活条件的机会,只是给他们需要,但是只是一时的帮助。引导别人身、心、灵的修行,却可能帮他们得到证悟。

14.从别人的恩惠所能得到最大的相互利益,就是解脱所有痛苦。

15.于他应施恩,莫望彼报恩。——龙树《宝鬘论》

利他主义—四             海涛  辑

1.放眼所及,有千千万万你不认识的人,在这一生给你数不尽的恩惠。了解你今生主要的养育者对你的恩惠后,再把这种体认逐渐扩及朋友。这样的心识训练可加强你对所有人的感恩。

2.也可以从观想别人无心的恩惠着手。提供服务也是施恩的一种方式,不论动机为何。当你深入体验许许多多的恩惠,你就能把感恩延伸到敌人身上。

3.当我们祈求雨水,而果真下雨时,即使雨本身并无心帮忙,但我们仍心怀感恩。当我们想在树林里漫步,我们会觉得树林很重要,很高兴有它的存在,尽管树林本身并无心帮忙我们漫步。

4.同理,众生供养我们一切所需,他们真的有助于你,但却不知你这个人是谁。在这一世,我们享受种种设备,如建筑物、马路等等,这些都是别人建造的。

5.未报之恩,重逾山,深逾海。——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

6.慈悲不是从人类的立场去讲,而是站在人的普遍性去讲的,不是只有佛教徒或西藏人需要爱和慈悲,只要生而为人,都需要爱和慈悲。

7.如果爱是起源于对自己的爱,既然众生就和自己一样都需求爱,自己和他人因爱得到快乐是相同的,爱他人就是真实地爱自己,不会只限于只爱自己。

8.慈悲和爱一样,也是利他思想的体现。它是心里深处一种不能眼看别人受苦而不去解救的感觉。

9.慈悲心愈坚定,为众生福祉而投入的意愿也愈强,即使只有一个人投入也无所谓。

10.大慈大悲是利他行为的根本,也是世间令人赞叹的志向;以助人和快乐来说,没有比它更伟大的源头。只要你有慈悲,就能从最深沉的愤怒中解脱。

11.慈悲心即是救无边有情,从慈悲发心,诸事无不成。——龙树《宝鬘论》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06-017慈悲.智慧.力量
下一篇:06-019忍辱大功德
 06-057上师相应法
 06-067增长善根令入佛乘
 06-019忍辱大功德
 06-072慈忍是最美好的心
 06-039忍辱波罗蜜
 06-043禅定波罗蜜多
 06-011视师如佛
 06-074浅释菩提心
 06-025修心导论
 06-004以佛为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圆满前行 第一章 关于大圆满法 第二节 1 大圆满前行纲要[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烦恼与菩提[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研究净土文化 建设人间佛教——首届净土宗文化研讨会综述(张世辉)[栏目:人间佛教]
 唐玄奘的失败(李玉朝)[栏目:玄奘研究]
 The Phoney Holy Man (Hypocrisy)[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六十五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