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回归灵魂的清澈
 
{返回 淡定的智慧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53

回归灵魂的清澈

  生活中的我们常常在浮躁中丢失了自己,在诱惑中辨错了方向,在名利相争中离内心越来越远……与其茫然四顾,不如在纷扰的人生路上驻足片刻,调整好呼吸,聆听自己真实的内心,只有这样,你才会更淡定,才能让内心清澈如初,生命才能重新调整平衡。
  做真实的自己
  敢于顺从内心的人是真实的,敢于承认错误的人是勇敢的,有一颗真实而勇敢的心,你才是真正的自己。
  弘一法师曾指点听他讲佛的人说,“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
  忏悔不是叫你天天想已做的事,这个错了,那个错了,如再这样想就是再造罪,每想一次即再造一次。已做的过失知道了,以后不再做叫忏悔,至于究竟圆满彻底的忏悔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五逆十恶的罪业都能彻底铲除,怎能不清凉呢?
  如果要获得内心的清凉,回归真实的本性,做真实的自己,除了忏悔外,还要懂得原谅,不懂得原谅的人总是纠缠于一些小事儿,从而错失了自己的本性。
  朱友峰是一位虔诚的居士,为了赶到大佛寺参加早课,天刚破晓,他就捧着鲜花及供果赶到了寺院,可是刚踏进院门就与迎面而来的香客撞了个满怀,鲜花和水果散了一地。
  朱友峰看着散落在地的东西,心疼地说:“是谁这么冒失,撞翻了我的贡品,一定要给我一个交代。”
  香客看着盛怒的朱友峰说:“我又不是故意的,干嘛那么凶巴巴的!”
  朱友峰见对方丝毫没有道歉的意思,于是提高了嗓门说:“你的态度太气人了,今天没有个说法别想离开。”
  于是,他们争吵起来,后来甚至相互谩骂。
  争吵之声惊动了广圄禅师。于是禅师循声找到了他们,并问起争吵的缘故。
  听完他们的叙述后,广圄禅师解劝道:“莽撞自然不应该,但是不接受道歉同样不对,能够相互包容对方的过失,寻找自己的缺点并诚心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举止。”
  原谅是善的本心,这位居士与香客的争吵就错失了两人的本心。弘一法师在讲述本心时就说,本心即禅宗讲的真如本性,教下讲的菩提心,《大乘起信论》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观经》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儒家讲的诚意、正心。大乘佛法通常讲的四弘誓愿、六度——布施心、持戒心、忍辱心、精进心、禅定心、般若心,这都是大乘菩萨的本心。净宗所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是本心。就净宗总括来说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心。这个心要是失掉,立刻就要忏悔。真心悔改,心地即清凉。
  居士与香客的争执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让他们的心境更加繁杂,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所以,如失本心当即刻忏悔,内心没有繁杂才会清凉,清凉之心才能保持坚定,我们才找到真实的自己。


{返回 淡定的智慧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跟随内心的感觉
下一篇:弘一法师·淡定的智慧 内容简介 前言 目录
 弘一法师·淡定的智慧 内容简介 前言 目录
 最通透的智慧
 不受诱惑心境更开阔
 认清事情的根本
 让心灵不迷失
 不炫耀是大智慧
 跟随内心的感觉
 获得真正的价值
 不固执心性更通达
 回归灵魂的清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心灵环保与人间佛教(赖永海)[栏目:人间佛教]
 圣赞法师法语精选(之三)[栏目:圣赞法师]
 萨迦格言[栏目:教言汇集]
 正念的力量[栏目:向智尊者]
 生死的幻觉 第10章 三苦囹圄[栏目:白玛格桑法王]
 我们活在哪里[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生死的幻觉 第24章 无常的死亡之路[栏目:白玛格桑法王]
 切莫偏袒执着各宗派 造下毁坏自他舍法业[栏目:勿谤三宝]
 在修持佛法的过程中,专修金刚萨埵可不可以?这对现世和未来有什么好处?[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任污水自何处来何处去[栏目: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