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修行人与八相成道
闻到了佛法,并且也知道了修行方法,为什么修不进去呢?好多学佛的人忽略了一个问题:即便得到法,你的资粮不够,功夫也上不去。你们都知道学佛要先修资粮。我今天上午打坐的时候,忽然想,佛陀成道经历了八相成道,我们学佛的人也要经历八相成道。但今天我们要讲的八相成道,和释迦佛所经历的是不一样的。
平常你们不想修行时,也无人打扰,身体也很健康。当真正想修道时,周围种种障碍都出现了,迫使你无法修行。通常大家讲是福报不够。确实没错。为什么这样说呢?你做生意要资本,修道同样要资本。那么修道的资本怎么得来呢?作种种善事,修种种福田这些都是我们修道的资本。如果你资粮具备,明师你容易遇到、地方、伴侣(护法),都会有。也不愁没有财物(法、财、侣、地具足)。不是说修行的人不需要财,每个寺庙都建的金碧辉煌,这不都需要财吗?而且建庙比建普通大楼耗资还要多。过去创建一个丛林,有的要好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建成。别说修道的人需要资粮,即便不修道的人也需要资粮。
如果说你资粮不具备或者不够,即便一个善知识来到你面前,你会以为还不如你。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的资粮不够,你承受不了这个善知识。因为一个善知识方方面面都已具足了。你资粮不够,就犹如一个容器不够大,承受不了。回想自己学佛的不同阶段,都碰到过善知识,有时当面错过。因为自己无明太重,也可以讲福报不够,遇到善知识而不承认他。如果说你资粮够,承认他,也可以说你福报够了。但你要想学佛法,还必须修加行道。“加”是加固之意。你过去的福报,只够世间享用,要出世必须修加行。具体说就是修十善。好多人都忽略了加行,按佛教的说法,要想升天,必须把十善修圆满,(三界以内的天,超越不了三界。)千万别忽略了十善,你天天在拜佛、念经、打坐,符合十善的哪几条?如不能全部涵盖十善,想要升天,乃至开悟,不可能。密宗里有“四加行”,实际上汉传佛教也同样有加行法。在汉传佛教中,禅宗几乎取代了整个佛教,因为禅宗特别讲“顿悟”,很少提到修加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不管你修禅、净、密哪种法,修了这么久,没办法见道。因为你十善功德不够,即加行力度没有跟上来。纵然你把加行修完,勉强进入“见道位”,这不是明心见性,只是破除了我执。当把我执破除了以后,才能产生坚定的信心。不管时间多久、环境多恶劣,也不会退道。因为这时你已明白了世界的一切是无常,但有不生不灭的一面存在。严格来讲,现在好多学佛的人,连“见道位”都没达到。虽然也知道娑婆世界无常,但那仅仅是看经书、听修行人讲的。自己一点也没见到,种种我执、邪见仍牢不可破。
倘若一个人达到见道位,他做人、修道,才算像一点点样子,对世界上的事情,执着心自然会消除很多。但无始以来的业力仍然存在,仅仅是“我执”破除了一些,但并不是一点也不存在。就像一个人明知道吸烟不好,危害身体健康,但烟瘾一上来,仍然还吸。“见道”人的业力,和这个道理一模一样。明知娑婆世界无常,对其留恋会轻些,但关键时刻,还会被种种美好的景象所诱惑。这也就是为什么好多修行人讲得挺好,但在关键时候无法把握自己。当你“见道”后,才逐渐深入到“修道”里边。
在修道里边究竟修的又是什么?见道后,种种习气仍然存在,知道不好仍被习气牵着走。那么现在上了另外一个台阶,真正上到修道层次,那就是把生生世世,贮藏在阿赖耶识中的贪、嗔、痴、慢、疑等根本烦恼消除掉。实际上八识心田里面的根本烦恼,不是说通过打坐可以消除的。因为在静中,根本无法发现你的烦恼,只有出去行愿时,内在的习气才会逐渐出现。实际上,在我们所讲的八相成道中,最难做的就是“修道”这一位。十年、二十年的功夫,未必能超越修道这一位。纵然达到“证道”这个层次,还是要回来落在修道位上。前面的几个,资粮道、加行道,从始至终都在修,都不能够放弃。为什么那些佛菩萨都已圆满了,还在红尘中任劳任怨?就是为了更多的资粮,让资粮加得更深更大。
天天盘腿静坐,坐久了就不愿动。现在学佛的人,不外乎落入两个极端:一个落入好静,一个落入好动。善于静的人,特别不愿动,怕吵、怕动。别人吵闹一下,就生了抱怨心。落入好动的人,整天想找点事做。即便不做事,也想找几个人聊聊天、讨论讨论佛法。看到别人不出去弘扬佛法,不做善事,也会报怨。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必须是需要动时能动,需要静时能静。过去禅堂里有些“禅油子”,由于坐香久了,连跑香都不愿跑了。禅堂里会拿着香板赶着他们跑香。一个人长期不动,体力就会消失。人家说力气是干出来的,胆量是吓出来的。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比如农村人特有力气,城里人力气小,因城里人很少有体力劳动。在过去大丛林里,为什么吃完早饭上午都要出坡,下午、晚上都要坐香?就是为了让你养成有动有静的修行规律。我记得当初出关后,有半年的时间不愿意讲话,不愿意走路,大大小小的事都不愿去介入。盘腿低于6个小时,就浑身没一点力气,像泄了气的皮球,如达到6个小时,就浑身又有了力气。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这种症状消失了。由每天坐十几个小时,减少到6个小时,又减少到4小时,现在保持2个小时。每天睡觉前和起床后各坐1个小时。我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并没有认为是在修行。如果你们把打坐当作修道,就会当成任务;如把它当成生活方式,就像一日三餐,形成一种习惯性,就很难改变。
你越是身体劳累,越要盘腿。盘腿休息,恢复疲劳比睡觉还要快,尤其当你走路很累时,把腿一盘,半个小时后就恢复了。因为两条腿所消耗的能量,要占去全身所消耗的一大半。把两条腿一盘起来,整个下半身的能量基本不需要了,而且还能产生能量往上输送。对于一个刚刚修行练盘腿的人来说,盘腿越坐越累,必须要躺下休息,才能恢复。那是因为身心不能放松,所以盘腿是一种劳累,只有通过睡觉才能休息。如果你禅定功夫深,打坐放松,比睡觉还能放松。因为睡觉虽然身体放松了,头脑还在做梦,而打坐不仅身体放松,头脑也放松,进入空灵状态,达到真正的放松。所以比睡觉休息要来得快。当你的禅定功夫具备以后,你才能进入“悟道”里面来。悟什么呢?刚才讲修道是修贪、嗔、痴、慢、疑,所要悟的就是生死无常。世界一切皆是虚幻不实,众生仅仅是娑婆世界的真正游客。不到100年,每个人都必须要走。如果说你不修道、不悟道,你仍然会留恋娑婆世界。
因为大家读佛经读得太多了,随便都可以说出“世间如幻,人生无常”的道理,可这是佛悟出来的道理,并非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己真正证悟的思想。你自己在学佛,为什么没有自己的佛学思想呢?正是因为你天天在学悉达多的思想,所以自己的佛学思想永远也出不来。当初悉达多也在学佛,现在你也在学佛,为什么悉达多有自己的佛学思想,而你的佛学思想出不来呢?因为悉达多学佛是向内,而现在人学佛是向外。“外”指什么呢?一是指佛经、祖师大德的语录。二是指世间的种种色相。如果你能把眼根、耳根关闭掉,把视、听的力量转向往内视、听,很快就会有自己的佛学思想。
古人讲:“深入经藏”,是否和我讲的观点不一样呢?我说的是不是邪知邪见呢?在学佛刚开始的几个阶段,你可以多看经,当明白你自己原本就有内在的经藏后,为什么不把它唤醒、拿出来使用呢?就像一个不爱劳动的人,一直依赖别人生活。久而久之,连自己也以为自己没有生存能力,实际上他有生存能力。等到有一天,你通过修道,什么经典都不看了,你内在的智慧就会逐渐、逐渐涌现出来。什么叫智慧,什么叫知识?把别人的思想学多了,把外边的东西都装进你的头脑里,这就是知识。正因为你装别人的东西太多了,本有的智慧发挥不出来。一个是走进来,一个是把自己本身有的东西发挥出去。如果你会读书的话,就不会障碍你的智慧。不会读书,就被外界的东西转动了。有的人很能读书,但没有智慧;有的人很有智慧,那是因为外界的东西接受得少。你把外面的东西搬进来的越多,内部的东西越难出现。当有了智慧,再去读书,外面的种种会变成你的智慧,外面的东西很容易学会。
当你通过“见道”和“悟道”这一关后,你才能进到“证道”里面来。究竟证的什么道?何谓“证道”呢?上次讲过,刚成佛和久成佛的人是有很大区别的,刚考入大学和大学毕业生,二者显然不同。所以我说,悟道、证道以及修道,它们在本质上同样是有区别的。有的人大学毕业后,还会继续进修深造。这个道理和成佛后又去行菩萨道,它们的道理是一模一样的。
当你安住在“证道”的果位上,你身心能感受到何谓“不生不灭”、何谓“万物同一体”、何谓“同体大悲”、何谓“无缘大悲”。往往在这个层次里边,会逗留很久一段时间。因为在这一阶段会有一个很深沉、很细微的“道悦”存在,你会以为自己功德圆满了。这个时候,智慧会像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出,像火花一样,天天会迸发出来。“不生不灭,不增不减……”都是在这个时候证到的。如果在这个时候,你未遇到善知识,会自以为功德圆满、大彻大悟,不须再修了,可以出去弘法、开山做祖了。古时候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坛经》中,荷泽神会见到六祖后,不礼不拜。能和六祖辩论,有问有答,看不出谁高谁低,分不出上下。但六祖最后说,你充其量是个“知解行者”。后来有人称他为七祖。六祖知道没办法转化他。在见地上勉强说得上圆满,但还有一个“道”未达到,什么道呢?就是“得道”。
悟道、证道、得道,有什么区别呢?先讲证道,相当于把果子摘到自己手里,只差往嘴里吃这一步。如果用明心见性和成佛来比喻,大家会更理解。“明心”—明白了果子;“见性”—已看到了果子;“成佛”—已把果子摘到手,吃到嘴里边。“悟道”是明白了果子,“证道”是摘到了果子,“得道”是吃到了果子。
你们会说,从前面的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悟道、证道、得道这七个层次,还不够圆满吗?最后一步,必须再入红尘里面,把你吃到的果子分享给别人吃。这就叫“弘道”,也叫“扬道”。因为弘道过程中还是在修资粮、修加行,在整个修行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修资粮、修加行,才能功德圆满。只有在弘道的过程中,借助于众生,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一位善知识的功德圆满,完全有赖于众生。我曾经说过,一位善知识就像一棵大树,众生像土地、水。所以我说,你们来到万行面前,不是万行成就了你们,而是你们成就了万行。实际上我天天报着感激你们的心在做事情。
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悟道、证道、得道、弘道(扬道),这就是一个圆满的修道过程。最后再落实到资粮道和加行道上,终身不能放弃。
* 任劳任怨就是在修资粮,把八相成道都涵盖了。过去讲“万行门中不舍一法”。一点点做善事的机会都不放弃。现在的众生都想做大事,小事不放在眼里。小事都做不好,怎么能做大事?实际上大事都是通过小事,慢慢地积累。“功德圆满”,不就是孜孜不倦,日积月累,最终才是所谓的功德圆满吗?
我是白天做庙里的事情,晚上做自心的事情。修道就是要把自己内心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