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多闻,多闻,还是多闻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52

多闻,多闻,还是多闻

  我们无缘生于佛世,但佛陀所开示的解脱之道,尽在三藏十二部典籍中。经典虽只是文字般若,却是通向实相般若的门径。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法的重要性。亲近善知识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依法。一位具德上师,本身就是法的实践者,是法的代表者。

  但善知识只能起到向导的作用,还须通过多闻熏修,才能将法落实于心行。所谓多闻,不只是广学多闻,更重要的是对于所闻法义不断温习、巩固。古德对一部经论的学习,往往会反复多次,如道宣律祖曾依止智首律师听闻《四分律》达四十遍,这种耐心和精进是现代人所缺乏的。现代人的学修往往浅尝辄止,知道一点就自以为是,得少为足。很少去考量,真正领会的有多少?产生作用的有多少?

  任何法义,必须通过反复熏习才能产生力量。“三人成虎”也是同理:初听某人告之闹市有虎时并不相信,闹市中何来老虎?再次听说,便会将信将疑。待第三次听说,就不得不信了!这正是多闻的原理。从这一点上,再次体现了依止善知识的重要性。否则,我们又如何确定所听闻的是正见,是正法呢?

  多闻熏习的窍诀,唯识宗总结为“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在重复中完成心行的训练。闻法也是同样,必须通过正确重复,才能使法义深深镌刻心中,才能在任何境界中提起正念,保持觉照。就像体育健儿那样,平时训练得越熟练,比赛时正常发挥的把握就越大。若只是偶尔练习,就很难有稳定自如的表现。

  所以说,我们既要意识到闻的重要性,更要意识到多闻的重要性。闻还是多闻,力量完全不同。因此,我们当以精进勇猛之心闻法,并持之以恒。世人为了比赛得胜,尚能常年累月地艰苦训练。我们为了改造生命,成就解脱,难道连这点精神都没有吗?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念诵和念诵是不同的
下一篇:贯穿三乘的完整版地图
 不是文学,胜似文学
 学佛释疑篇(上集)
 《道次第》修学的目标和重点
 修学佛法的基本认知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普贤行愿品》讲记
 禅修——以技术管理心念
 把佛念到心里
 出了那一家,别再入了这一家
 修学佛法的正常途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明的婆蹉衢多经 (节译)[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弥陀圣号妙用无穷(陈柏达)[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十七集[栏目:天台小止观讲解·成观法师]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三篇 圣道门 4 难行道 2 大乘菩萨五十二阶位[栏目:人生之路·宽运法师]
 民族资本家聂云台的“保富法”[栏目:般若禅·觉悟的快乐]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七六○)[栏目:杂阿含经]
 一颗谦卑的心(湛空)[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无间道》――走上永恒痛苦之路[栏目:陈沛然博士]
 为何菩萨要积极地修学大乘而不能修学小乘?[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提不起的时候.就放下吧![栏目:宽运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