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集
原文
众生体者
此分中有二重:一者观佛,二者观菩萨。
观佛者
〖云何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八种相,应知。〗
此“观”义已彰前偈。
〖何等八种?一者庄严座功德成就,二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三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四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五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六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七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
〖何者庄严座功德成就?偈言“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故。〗
若欲观座,当依《观无量寿经》。
〖何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偈言“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故。〗
若欲观佛身,当依《观无量寿经》。
〖何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偈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故。〗
〖何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偈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故。“无分别”者,无分别心故。〗
慈法法师讲解
《往生论注》的学习我们今天继续进行。
《往生论注》的作者,我们今天给他作一个提示。《往生论》,我们都知道天亲菩萨,天亲菩萨在佛灭度九百年,也就是正法的后五百岁中,有婆薮槃头三兄弟出世,师子觉可能是最小的一个,去世得比较早。历史上记载,就有无著菩萨与世亲菩萨,统称天亲,也就是婆薮槃头,婆薮槃头是他们的姓,一般我们为了区分方便,称为世亲、无著。
我们现在学的《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是婆薮槃头菩萨,也就是世亲菩萨依止《无量寿经》,宗《无量寿经》的义撰写出来的一个著作,以使后世有情于净土一法,有修持实践的方便。那么“优婆提舍”就是所谓对法直接的论述,令有情有所法的择取,象五门修法就是天亲菩萨直接对净土法门的修持的一个次第的描述。我们在《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乃至《阿弥陀经》中,要是直接地来接触这个经典,是很难直接地、清晰地、条理地实践这个法则,可能会取某一部分。
天亲菩萨依止《无量寿经》设立五门修法。在大乘教言中,五种次第的修法都是有的,象资粮、加行、见道、修证,乃至息用功德,一般的通用法则都是这样的渐次。那么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中以这个出功德、入功德,前四门入功德以完成自利善巧修持,设立前四门——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后一门回向门,以出功德利益有情,修持大悲心,不舍离一切苦恼众生为增上修持,那么往返二相的这种往生设置,是天亲菩萨在《往生论》里特定的一个修行机制。使后世有情于行净土一法则一目了然,修持方便,若自利,若利他。有这种修行方便能使此法清净广博地、条理地传播在世间。
在他的论注中,对天亲菩萨不时为赞叹。因为现在我们中国净土法门所宗的传承教言是依止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我们通常称为《三经一论》或者《五经一论》。《五经一论》是后世说,从明清以来渐渐地积累出来的这种说法,在这之前大家一般都讲《净土三经一论》是这个法门的一个依止机制,也就是它的源头。
天亲菩萨在他最初的出家过程中,学的是一切有部,小乘部派中出家,根慧聪利,辩思甚为善巧,文字通达,住禅定功夫甚深,有甚深的禅定功夫,离欲无碍,少欲,习气薄少,他对声闻乘教言尤为具足,象他的《俱舍论》我们世间都有所传诵。那么无著菩萨对他,因为他是兄弟之间嘛,对他这个喜于这种声闻乘教言的通达是很关心的。那么他,在他的言说中认为,世亲菩萨最早认为大乘非佛说,这是很顽固的一个知见。那么现在就在这种大乘非佛说的传播中还是很广的。
那我们怎么来了解佛法究竟的这个传世的机制呢?这需要真正对佛法有个次第、完整的了解。天亲菩萨自从对世尊的大乘教言有这种误解也好,什么也好,无著菩萨极为痛心这个地方,他就考虑了一个方法,说:“哎呀!我有病,你来看看我吧。”就这么个机制。世亲菩萨毕竟有亲情所在,听了他尊重的师长,或者说兄长……因为当时无著菩萨在大乘教言的传播中是名闻十方的,因为无著菩萨就在我们背后的这么有一个山,有一个华严洞,在那个地方闭关了二十三年,亲见弥勒。他最初也习的声闻禅定,虽然有出有入,出入善巧,得于这种禅定善巧,不能见弥勒。后来修持慈悲心,就得见弥勒,经常去弥勒座下,听闻《瑜伽师地论》。他这个影响是很大的。那么,天亲菩萨必然是有所闻的。当时一听他有病,还是要去看的,日夜兼程。因为他不在一个国土,当时印度,五印度是很大的一个版图。他就日夜兼程,看到无著菩萨精神很好,在讲堂上正为大众说法。他说这个是怎么回事呢?无著菩萨说:那你就坐下来听一听吧。这是他的一个记载。那么天亲菩萨就听无著讲解《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我们现在这里面的有些法师居士们也可能看过。《瑜伽师地论》是在我们汉传佛教比较尊重的一个论著。也就是弥勒,这圣弥勒传这一支唯识宗最主要的一个著作,十分重要的一个著作。世亲在听的过程中真正地了解了大乘的教言,对大乘教言就做这种认许,就忏悔。他说:那我这算是谤佛了,太固执,谤佛,不行就把舌头割掉,忏悔这个罪吧。因为过去的菩萨圣者,他们对于因果的认识,或者对法的抉择是很清晰的。无著菩萨十分有善巧,无著菩萨说:“这个不需要吧,这样子,你就用你谤法的舌头来赞叹大乘就好,你把它割掉就一无是处了,你用诽谤大乘的舌头来赞叹、来忏悔,那么正是广传于圣教,令这个机制得以健康传播的一个好因缘嘛,这样不是很好的一个忏悔的方法吗。”自此以后,世亲菩萨广著大乘教言。现在在我们中国,就象《法华经》、《唯识论》、《十地经》、《金刚经》,他著了很多很多的著,称为 “千部论主”,后五百部论中皆依大乘,尊崇大乘。所以他的事迹是广传于世间的。
象我们看到这《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的偈文与长行,是他晚年的一个著作,很纯熟很纯熟,文字简练,不可增减,所以称为“优婆提舍”,不可增减故。你若是有增减的能力,你感觉到你要增减它,会使它整个的全体得到破坏。就象我们说“如鼎三足,缺一不可”,你一缺,它就会废掉,你要添也感觉到画蛇添足。所以这文字十分纯熟,对法义十分透彻。
现在我们为什么能学到这个文字呢?一个是大家的福德因缘,再一个就是学习净土必须要学这一个论。那我们现在学这个论注是昙鸾法师所注。一直要想介绍介绍昙鸾法师,一直没有因缘,今天干脆就提示提示。天亲菩萨已作过提示。 昙鸾法师
昙鸾法师是在魏孝景帝时期出世的一个人,一个法师。他最早是讲经法师,善于谈论,善于讲习。在我们中国最早的这些法师,象道安法师、佛图澄这一支,包括山东朗公大师、昙鸾法师,象远公大师是道安法师的弟子,昙鸾法师他们基本上都是同一时代的人,相去不远,各居南北,所宣化有异。但历史上,不断地传播,就有好事者多有增减,历史之增减,我们说历史的保留是跟文字传承、传播有关系的。
当时梁武帝称他为“肉身菩萨”,魏孝帝称他为“神鸾”法师,“神鸾”。他具灵异,很多感通之事,天生的灵感,有很多不假修持而得自在的力量。他这一生对儒、道、释是一个通融的大师。他对儒家,我们本土的儒、道二法是很精通、很精通的,尤其是通达于医术、长寿术。后来为什么受阻呢?到宋朝,宋朝人为了在佛法中搞一个肃反运动,“纯之又纯”,要来纯正佛法,通达释儒之人他就排除在外了。实际在我们中国,就是这些大善知识,通于儒、释,通于儒道,那再来接触佛教的这些大善知识,能使佛教真正地扎下根来,在我们中土,使它真正地扎下根来,使我们真正地能系统地了解、实践佛教的教言。
我们都知道,释迦佛在印度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渐次传播到我们中国有两千来岁,两千来年。那么在这个传播过程中,没有这些善知识的消化、融通的力量,我们是很难直接地把佛教的思想机制接受过来的。所以后面人对于昙鸾法师的误解,多有后人为此而鸣不平的因缘。
他是一位真正实践净土法门的一个开立者。他与远公大师是同一时代的人。我们都知道远公大师习法于道安法师,道安法师是佛图澄这支,过去称道安法师是中国第一法师,所谓第一法师就是中国人能称得上法师的第一位。道安法师在西安有一个寺,现在称为道安寺,他在那个地方取灭的,有道安法师的塔。道安法师这一生就是说他有很多暗合道妙的东西,象我们这个出家人的姓“释”这一个问题是他解决的。以前都是张和尚、李和尚,张道士、李道士、陈道士、赵道士,就是这样叫的。道安法师就否定了这种杂乱的缘起,来统一僧人的依止,说出家者应以释迦为姓,所以一般出家人就称为释什么释什么。这后面有经有论来证实这个机制。
昙鸾法师为什么……一提到远公大师我们就比较熟悉了,昙鸾法师很少人熟悉他。
昙鸾法师他接受的教言是从菩提流支这个因缘上来的。菩提流支三藏到中国译了大量的经典。那么他去请教他,因为昙鸾法师他在讲经的过程中,他觉得《大集经》的文字翻译多有不平白之处,他就把他译成平白的语言。在译著的过程中他就得病了——风疾,就是四大中的风,风不调了。就去求这个,他说我想要求长寿,我能活一千岁,我再来讲经注经就好啊;我要是活个几十岁就死掉了,来不及啊,这么多经典。他就求长寿,所谓的仙经、仙方。后来遇到菩提流支。他这个仙经是得到了,陶弘景去求的仙经。然后他准备去修持这个,遇到菩提流支。因为菩提流支在洛阳译经。
以前洛阳是我们中国译经最大的译经场,过去译经都是三千学士、五百学士。就这样最少这么多人来译经。不象我们现代人这么不谨慎。象我们现在读到很多经典论著都是有大量善知识的心血,取来之后,把这个梵本译成我们的秦语或者汉文,译过来是经过大量的时间、润笔,十分贴切地把梵语的内容翻译过来。过去的译经场都是很大的。
菩提流支在没有译经的过程中,他们在一起谈论这个。昙鸾法师就问佛法中有没有长寿的方法?佛法中空性之理这么多,有没有使人生命得以长寿的教法呢?菩提留支就对他有喝:你怎么这样认为呢?佛法正是这个长寿之法,能令众生寿命无断,就是无量,无以言说之量。
昙鸾法师就把仙经焚烧掉了,一心致力于净土。他每日是六时修法的。我们要是以后学习,可以学习学习昙鸾法师的阿弥陀佛礼赞。现在象我们看到善导大师的礼赞文,很多都是来自于《赞阿弥陀佛偈》,就是昙鸾法师撰的偈,甚至说现在很多净土忏文都是来自于昙鸾法师。昙鸾法师的文字十分地中肯精练。但我们现在人看到的生字又特别地多,比较陌生的字又特别地多,很难去直接读,要大量地查字典。
因为昙鸾法师他有惊人的福德力与记忆力,善根十分地——就是说在儒道二家里十分地纯熟了。所以一接触到佛教,他就能深入地去实践,他不是一个言说者。你看我们现在,象我这样的学习净土的人,我自认为只是表皮地作些言说罢了,实在是没有真正的去深入地实践。因为净土一门的广大与真实,是十方诸佛所赞叹和守护的,因为佛佛相念之法是直接了达之法。
昙鸾法师因为善根极为的醇厚故、纯熟故,所以一遇到《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文字以后,他就直接去实践了,以五念门的修法直接去实践,他没有言说了,就摒弃了讲习,不再去作法宴了,直接就深入实践阿弥陀佛的教言,一心致力于净土的修持。所以当时成为深受北方这一带念佛人、学佛人的敬爱尊重,名声广播。后面象道绰禅师、善导大师都延续的是他的教言。在净土法门中,教言成熟机制的集体,就是说他的完整的机制成熟是善导大师,善导大师所尊所遵从的根本教言机制是来自于昙鸾法师,虽然是道绰传达给他的,但是决定没有离开昙鸾思想。
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一环,我们要离开这一环就会对净土没有一个整个机制的认识。现在人谈净土,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推测想象的,或者说从后人的机制上延续出来的一种法则,要知追根求源十分重要。
那么到最后,象现在的玄中寺,在山西交城这个玄中寺,是后来昙鸾法师所居住的地方,象道绰禅师最后也住在这个地方,善导大师去参过学的。那么昙鸾法师取灭的方式争论是很大的,就是说他影响是很大的。年龄是有说法,有的说是67岁,有的说是80岁,各有说法。
因为这个历史年代的变迁、战火,由于我们中国的战乱把我们中国基本的文献毁灭了很多很多。象现在我们看到大量的经、论、注,基本上是来自于日本、南韩返回来的,许许多多都是这样子的。他们保持得特别好,因为他们取回来以后,他们特别珍贵地把它翻译,或者说不翻译,把汉文这种机制保存下来的。往往在我们中国战乱频繁,很多大量宝贵的经典,我们西天东土历代祖师的著作,就被烧掉了,或者被毁掉了,遗失了。
这个上面记载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是魏孝景帝兴和四年(编注:542年)昙鸾法师取灭,一个说法是北齐天宝五年(编注:554年),那么这相去就十二年,就有一定的说法的差异。就象我们现在说,我们运用佛历二千五百多年、三千多年,这两种说法,实际历史的记载方式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这应该允许吧。 昙鸾法师的这个思想,在净土法门的三种说中,又称为一种所谓的易行道的提倡者。
昙鸾法师的思想最突出的表现,他把净土法门拣择成、判定为简单易行的易行法,说净土者易行。他是这么概括的——“佛法有两种道:圣道与净土道;有二种法则:一个是易行法则,一个是难行法则”。
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评判呢?他为了标立净土一法的纲宗,就是净土一法怎么区别于其他法门呢?他并不是说,哦,我把它都混淆到一起才好,不是的,这不是佛法了,这是杂货铺子了。那么,要是能把它区别得清晰,让后人能善于取用,这是一个法门标立的最重要的一环了。每个法门要没有自己的机制,那就容易混淆了。所以他在这之中作了这两种判,一个是二道说、二力说。二道就是难行道,就是说的圣道;易行道就是净土一道,是易行道。
净土这一教言,不假断见思惑,不假凡圣,就是平等回施的一个法则。那么难行呢?断见思二惑,证于圣道,而成就菩提,出离生死。这个我们比较容易看得到这个机制,你一对比,就容易感觉到这个判法比较省力了。他比较注重于所谓的“依佛愿力犹如乘船”,这省力。
象我们古来以久的修法中,大部分比较提倡自力的修持。这自力修持,佛陀在世之时,因为有世尊住世,以善根令众生善根纯熟,极容易在圣果的正知见上容易成就,圣果容易成就。佛取灭以后,有五种蔽障,会带来趣圣道门的障碍。
净土法门易行道,就是乘佛的誓愿力,反而比较易行。佛力住持故,能令人得到这种不退转的法则的安住。他是把这两个方法作一个判。因为昙鸾法师这个教言是在净土与圣道这个判别中十分清晰,所以当时传播是十分广泛的。
为什么远公大师的教言,在我们中国净土中大家把他判成初祖呢?他是立一百二十三人在庐山东林寺结于莲社,这个是结社之说。他表达的,形象表达得特别地清晰,他没有言说的表达,而是形象表达。有出家在家,称为这个黑白二道,当时那个称法,不象我们现在说法,有在家人有出家人,都是当时善根纯熟者,聚集一起,来结社发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因为在远公大师之前,大家向往的是弥勒净土,很少人涉足阿弥陀佛清净极乐,即极乐世界弥陀净土。这是一个历史背景带来的后效应。这个是一个特定的说法。所以我们现在一般以远公大师为净土法门的初祖。
要是按教义机制来说,昙鸾法师反而是这个思想机制的奠定者,就是说我们中国净土思想基础的奠定者。远公大师他是修法这种团体性的标立事件的法幢,从修持、标立这个迹象上来说,令世人得见得知,他的影响大。影响什么呢?因为当时一百二十三人皆是贤善者,就是善根成熟的比较有名的人士,不管在家出家的。他的影响跟昙鸾法师这种影响,一个是理论基础,一个是形体的、形象上的、外围的表达上的这种做法。理论的传播就比较慢一些,那么远公大师在庐山东林寺结社的就影响一时,很风行,在南方很风行。所以南北二方,一个是以团体性表达了愿生极乐世界的愿望,影响很大,远公大师;昙鸾法师在北方以这个标立净土教言机制的成熟,在北方也是广泛传播,影响很大。这个当时是并存的。
但后人为什么没有把昙鸾法师给设置到净土法门的祖师中呢?这后面的争论是太大了,可以这么说吧,十三祖标立之后,争论太大了,一直很多人是愤愤不平的。这个不平,一般没有深入净土一法的教言机制,整个历史背景、修行背景没有真正深入的人,是很难涉足的,比较难涉足的,可能是也不太关心这个。但要真正地涉足到一个法门的大的干系,你自己的法身慧命一个主体的时候,他不得不重视这个事情,就是这个净土法门的教言的机制的来源。很少人,饮水他可以饮,但是从哪儿来他不在乎,那你怎么把这个水源传达给别人呢?现在所以说我们学习佛法,得到佛法机制利益的人很少。为什么呢?他不是爱法,感恩戴德的心没有,我解我的渴就行了,一时解决我一点儿问题就行了,这样就不太关心这个事情。那我还是呼吁大家真正作为学习净土法门的一个实践者,真正作为这个实践者。想在这个法门真正得到利益,还是需要了解这个事情。你说我只管修法,我不管这些事情,那你就是,那你……谈论到这个事情我们必须要作一个提示吧。
因为在历史上,没有昙鸾,可以说净土法门这个弘扬是没有基础的。也可以有人的基础,象远公大师可以作为一个人、人的团体的祖师标志,但他没有理论,就是说他没有净土的机制的理论,我们可以看一看他的基础理论他是没有的,就是说他的修持的这种一百二十三人得以往生的机制是很好的,就是没有理论基础。所以近代的人对于净土法门的评价,说要是没有昙鸾法师净土立教的理论基础,后人也很难信净土,净土也很难真正地、条理地建立在这个世间。
我们慢慢地,随着深入地实践,就会了解到净土法门的理论的机制。当然昙鸾法师对于整个净土法门的传播,在中国乃至在国际上的影响是很大的。远公大师他开创了一个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团体机制,所以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一般尊崇远公大师为初祖。昙鸾法师他在理论上建立了这个基础。后人呢,象蕅益师称他为“肉身菩萨”、“神鸾”什么的,向他所在之处礼敬,这些帝王啊,都是十分尊崇他的道德与理论的建立。他十分清晰地把净土法门跟其他法门剥离开来。象后面的善导大师所判立的净土教言,就是《观经四贴疏》作为抉择,楷定古今净土教言这个机制就是全部来源于昙鸾法师的思想机制。昙鸾法师的思想机制来自于龙树、天亲菩萨的这个净土易行之法的说法,或者说五念门修法的机制,他的来源是十分清晰的。
至于说宋朝人把净土的祖师的机制的建立,我想我们现在的机制是宋朝人在撰述、在立传的时候,把祖师一代一代地排布下来,他把昙鸾法师就给泯灭了,这里面有自己的情计与愿望的问题了。那么后人基本上就顺着这个因缘建立起来。但一研究历史就感到对他十分不公。我们若不研究历史,不研究净土法门,传播的历史乃至法门的宗脉的机制,我们还是不太在意这个。
昙鸾法师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对净土法门的贡献可以说在理论上他是第一人,决定可以这样说。在我们中国净土的理论的机制上决定是第一人,完全可以这样说。那我们慢慢地实践,慢慢地来了解这个机制,我想这东西慢慢地会有一个公正地言说。
因为随着实践,你不得不依止昙鸾法师的教言机制,你不依止你深入不下去。进入某一个状态,好比说,我们纯粹还把净土法门的修持当作一种功夫,当作一种断见思惑的功夫来修持,行不行呢?你完全是可以,但是你在这个时代,这五种障你要避不开,你实践是很难真正地通过这种方法,来自主地得到所谓的断见思惑的善巧。那么假如依着佛陀的愿力,进趣净土的安住,很容易从心智上脱离我知我见,很容易地在我们无始以来的业力蔽障中迅速走出,就是乘佛愿力,任运往生,无疑无虑。这个是十分明快的教言,是净土法门特制的设定。
这个设定,我们昨天举的例子一样,有人可能是徒步、骑自行车,有人可能坐火车、汽车,有人真是可以坐飞机,那当然说有通力了就更简单了,要有如意通就不需要这个,飞机也不需要了,动个念就可以了。
这种修法的机、效果的差别,我们不能模糊它,不能混淆它。一旦混淆,就会造成一种极大的机制伤害,就是把这个法门有效的这一方面的东西给蒙蔽住了,有效益的这一面机制给蒙蔽住了。所谓有效的机制,什么叫有效的机制呢?就是这个法门特定的作用给蒙蔽住了。
那象其他法门的修持是一样的,大家都那么样地修,把净土法门也是说比功夫,比腿子,比嘴巴,比一天念多少东西,这样行不行呢?这也不失为一种修行方法,但这不能代表净土,它代表不了净土,它只是净土的一种修行方法罢了,但它不是主体的修持。
现在基本上随着时代的传播,把净土法门走到一个十分狭隘的临终果报上去了,而不是说现世的利益,了义教的教言没有在这个法门上表现出来。所以立净土法门的理的最主要的依止性的教言没有了。所以后人称圆顿之圆顿,了义之了义,径中之径之径啊,把它称到极处了,但是你看所有修法以及哪个依止?可怜又可怜了,只能说死以后再说吧,就是这样一个法则了。给现世修行净土、实践认识净土的人带来极大的故障、心理故障。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往生,还直接把它跟死亡划等号了,没有其它的概念,一说往生就划等号,这把佛法搞得十分地让人感觉到陌生,就是死亡之教。只要提到往生,就给它划等号。象我们读这个文字,自始至终没有“死亡”二字,我们说到现在,这上面没有见到死以后怎么样,活又怎么样,没有这样的文字。但现在大量社会上实践佛法的、实践净土法门的人,基本上就是等死,准备死,准备死那一念,基本上都这样修行。把净土法门直接蒙蔽在死亡的影子下面。使大量有机会遇到净土法门的人不敢深入实践,或者误解于净土教言,这是走到了一个死胡同里了。
所以希望我们追根求源,回到它的根源上来。我们就能了解这个法门是究竟怎么建立的,就会了解这个机制,不了解这个机制实在是可惜。大概地给大家作这么一个提示。
我们有时间,现在文字量比较大,我们有时间可以对天亲、昙鸾、道绰这些净土法门祖师,慢慢作一个介绍。还是应该介绍一下,不能让他埋到海底去,还是让他浮出水面,让他利益世间吧。对昙鸾法师作这么一个简单的提示,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为什么要提示他呢?我感觉到大家对他不太熟悉,可能学习他的文字的感知性就比较少一些。
不是一再要提倡《往生论注》、《往生论》,不是的。要是离开这个,我不知道怎么来下手修行净土。因为我遇到,在这十年、十二三年间,我遇到修行净土的人,说句实话,知道净土五门修法的人都很少,更不要说去实践了。就是知道净土五门修法的人,就是净土行人很少,更不要说去实践五门修法。就是知道的人都很少,经常交流,实践的那就是少之又少。知道的还是有一部分人,但是实践者那就少之又少。所以不得已,大家提出来这个学习,我们就给大家作一个提示。
希望大家在这个净土法门的机制上去寻根,找到它的源头,你就比较好修持了,你比较清晰地了解这个法则的来源机制,不是说靠想象去学习净土法门。我们想象的净土法门,就是说我们自己设立的法门了,那就不能说传承之力,你带不来传承之力的效果。那么历代祖师的传播的实质的精髓的教言,能给你带来真实彻底清净的利益的这个方便你得不到。
我们末世人学佛有一个比较痛苦的地方,就是什么呢?拿自己的想法去推导一个方法,拿自己的想法去设计一个方法;而不是接受一个传承,去实践一个传承;接受一个方法,实践一个方法;是拿自己的想象,设定一个方法。所以说呢,就在自己的妄想中,去延续妄想,不过是改换了一个名词;在自己的业力中,延续自己的业力,不过是带上了一个净土,带上了一个佛法。根本的知见没有改变。何以故呢?不是传承而来,不是受教而来,还是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发挥认许的东西,而不是说接受一个洗礼,接受一个机制,所以没有接受灌顶的机制、传法的机制、教言的机制,还是靠自己的妄想与业力在延续自己的业力,不过是挂个包装,挂个名字罢了。这是十分痛心的事情,十分可惜、十分可惜的一个大事情。
很多人学了几十年,就是学一个包装,就是外面包装的是佛法,里面全部是自己的业力与妄想,没有任何新东西。这是十分可怜、十分可怜的,也十分痛心,十分让人痛心的一个(现象)。就是说,他没有学到佛法,把佛法作为一个外包装,张嘴说的都是佛法,跟别人交流也是佛法,表现的是佛法,心灵深处全部是自己的业力,全部是自己的知见,所以苦不堪言,不能相应故,不能协调故,不能使自己生命的机制真正转化故。这是需要每一个善知识深思熟虑,对自己决定要负责任的大问题。
〖云何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八种相,应知。〗
此“观”义已彰前偈。
〖何等八种?一者庄严座功德成就,二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三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四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五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六者庄严上首功德成就,七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
〖何者庄严座功德成就?偈言“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故。〗
若欲观座,当依《观无量寿经》。
〖何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偈言“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故。〗
若欲观佛身,当依《观无量寿经》。
〖何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偈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故。〗
〖何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偈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故。“无分别”者,无分别心故。〗
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以造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是故诸佛菩萨,庄严身口意三业,用治众生虚诳三业也。云何用治?
众生以身见故,受三途身、卑贱身、丑陋身、八难身、流转身。如是等众生,见阿弥陀如来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种种身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身业。
众生以憍慢故,诽谤正法,毁訾贤圣,捐庳尊长。如是人应受拔舌苦、喑哑苦、言教不行苦、无名闻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口业。
众生以邪见故,心生分别。若有若无,若非若是,若好若丑,若善若恶,若彼若此,有如是等种种分别。以分别故,长沦三有,受种种分别苦、取舍苦。长寝大夜,无有出期。是众生若遇阿弥陀如来平等光照,若闻阿弥陀如来平等意业;是等众生,如上种种意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意业。
问曰∶“心是觉知相,云何可得同地水火风,无分别耶?” 答曰∶“心虽知相,入实相,则无知也。譬如蛇性虽曲,入竹筒则直。又如人身若鍼刺、若蜂螫,则有觉知;若石蛭噉,若甘刀割,则无觉知。如是等有知无知,在於因缘。若在因缘,则非知非无知也。”
问曰∶“心入实相,可令无知。云何得有一切种智耶?”
答曰∶“心有知,则有所不知。圣心无知,故无所不知。无知而知,知即无知也。”
问曰∶“既言无知故无所不知。若无所不知者,岂不是知种种法耶?既知种种之法,复云何言无所分别耶?”
答曰∶“诸法种种相,皆如幻化。然幻化象马,非无长颈鼻首足异。而智者观之,岂言定有象马分别之耶!”
行,读的可能稍微长一些。我们就把这个文字稍微提示一下。
这段文字
众生体者
它这个众生体,不是以我们凡夫心智来说众生体,就是佛与菩萨视为众生体,就是情世间之说。它把二十九种庄严判别为情、器二世间。情、器世间中,菩萨、佛就是众生。
众生体者,此分中有二重∶一者“观佛”。二者“观菩萨”。
这个地方,众生就是佛菩萨。因为二百一十亿佛土,殊胜建立的阿弥陀佛净土的机制,它的众生对象就是佛菩萨。有的佛土,有的诸佛的功德是以众生因缘而建立的这个法则,唯有净土是以诸佛功德建立的法则,这是一个差别性的机制。虽为众生,但它建立的机制是在诸佛国土的殊胜功德基础上建立的机制,是回施给众生。就是说,审观二百一十亿诸佛所有功德真实所在回施于法界众生。
那有的教言中,象释迦文佛教言,象我们的本师释迦佛教言,就是在浊土中来演幻着浊土对众生的教言。就是在浊土中,你怎么来用机制来修、修证自己呢?好比说五戒十善、十戒、八戒、比丘戒、菩萨戒、种种戒的修持,你在浊土怎么出离的?就是这么个机制。那么阿弥陀佛这个殊胜功德,它表现的什么呢?它把二百一十亿个佛土的诸佛功德,它究竟表现在什么最善巧上呢?把这个善巧集中地表现出来,五劫思维观察,把它提纯到这六字洪名中。让一切众生听闻认取,了解自性,与佛不二。所以听闻解脱教言,甚为通达无碍,不可思议。它这个地方抉择的方法不一样。所以这个地方“众生体有二重:一者观佛,二者观菩萨。
观佛
观佛者,云何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观佛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八种相,应知。
八种相就是世尊八种自受用庄严。自受用庄严中,大功德回施众生,令众生得以运用,如实照见自我。所以诸佛功德如镜啊,它并不是说单纯为了自利,没有这种说。
我们看看这八种功德成就:
此观义,已彰前偈。
八种相
何等八者?一者庄严座功德成就
象我们现在这个座,我们能感知到这个座的差别。象大家给我设这个座子,是为了承受三宝的加持,诸佛如来清净的功德的给予,大家设一个高座,是尊重法故,设这么个高座。有的居士坐在地下,有的坐在我们设置的常住功课的位置上。那么这个座子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是因什么呢?因缘而生表达出来的。阿弥陀佛这个座子,亦复如是。
一庄严座功德成就。二庄严身业功德成就。座功德要是没有差别,它的缘起差别,是当下的一个缘起差别罢了。座功德成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缘起说。我们要是离开佛法的缘起说,我们不知道怎么来下手了解佛法。座功德就是一个缘起说。
“二庄严身功德成就。”
那你有这个缘起了,这个身的标相,身相的表达是什么呢?是这样一个抉择。
“三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
那有此身业标相,那口业所表述的是什么呢?
“四者庄严心业”。
那身业、口业都有所表述,心志如何呢?这也是次第所表现。
“五者庄严大众功德成就”。
那么这样的身口意业,这样庄严的座具,后面的大众是怎么来受益的?所面对的呢?
“六者庄严上首功德”。
在这大众中,谁为首?谁为所表达的这种差异呢?由于佛法中差异是妙用处,非是苦处;在世间的差别是苦处;智者作用差别的是妙用处。我们善观就对了。这个说的是上首功德成就。
“七者庄严主功德成就”。
有上首,有差别,何以为住持呢?
“八者庄严不虚作住持功德成就”。
那么阿弥陀佛这个住持,他的功德利益表达是什么个境象呢?住持功德成就。
一、庄严座功德成就
何者庄严座功德成就:偈言“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故。
这个地方作这个解,是依《往生论》天亲菩萨这两句偈子“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我们都知道阿弥陀佛所缘起的教言机制是与十方诸佛有异有同的:同者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四弘誓愿所宣化,这是决定同的,以普利十方,趣于无上道业;异者是以二百一十亿佛土作为参照,就是参照这二百一十亿个佛在干什么?他们怎么度化众生的?他们的善巧究竟是什么?所以纵览二百一十亿佛土,实际这二百一十亿佛土是假设说,就是横观一切诸佛出世之正因。
我们学佛的人不能用自己的知见去蒙蔽自身。你要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呢?所以“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横观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的殊胜庄严,来揭示一个最极善巧的缘起,就是法座。所以无量大宝王以为座,这个座呢,大宝王的聚集就是横观一切诸佛所实施教化法则的善巧。
阿弥陀佛的因地十分奇特。《无量寿经》所说的因地是十分奇特。我们要读读《无量寿经》,你就会感觉到它这个教言中的机制,就是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以名号,就是以音声度众生,以名号度众生,或者以相好度众生,它用出了一切诸佛度化众生的最极善巧,就是最善巧的一面。最简单的方法,来令众生得以度脱,得以成就。
“无量大宝王”,这个无量大宝王,就是诸佛功德所聚集,它的缘起是来自于十方诸佛,十方诸佛以纯熟的教化功德、善巧,所以称为无量大宝王。要没有这个座功德,它的缘起在什么地方我们看不到。我们一般读到经典“从座而起”,“绕佛三匝,顶礼佛足”,这个就要走出自己的知见,走出自己的现量,走出自己的想法,走出你自己过去一切的身、口、意三业,来礼敬诸佛,礼敬佛陀,接受新的教育,接受新的因缘,你才有真正一个佛法的机制啊。要不然你没有机制,你就一定被你过去的身口意业,充塞了你的生命,你是无以得以新生的,没有新的因缘。所以这个无量大宝王,给我们一个新的因缘罢了,这个新的因缘是什么?值得我们尊重,值得我们爱乐,值得我们随从它。何以故呢?观二百一十亿佛土,无量兆载永劫的修持,所证实的一个真实法则。
好比说中国有一个新的城市,离香港很近的城市,叫什么?叫深圳。深圳十年就立起来了,他们说这个城市发展很快,我去了看一看,还真是,街道很宽啊,什么什么的。但有一点,它很快就有很多漏洞,是泡沫性的东西。那阿弥陀佛为了建设这个净土世界,通过无量兆载永劫的修持建立这样一个纯正的、能令一切众生无疑往生彼国,无亏无欠的,无疑往生彼国的这样一个健康机制。因为什么呢?他观了二百一十亿个国土,怎么样令众生安心往生我这个国土呢?怎么样令他们安心放心呢?不假思索地来到这个国土成佛呢?这就是阿弥陀佛二百一十亿佛土的观察机制、缘起。也是阿弥陀佛五劫思维的一个要点所在,干什么呢?欲令十方众生,往生彼国,一生成佛。
他这样无量大宝王的座,就是缘起功德。要没有这个座,他的自受用从何建立呢?就是因地之愿呢。
“微妙净华台故”,就是可依可从,纯净真实,不可动摇。
若欲观座,当依《观无量寿经》观。
那么它这个座,来依止《无量寿经》。我们看过《无量寿经》,有十三观宗,定善,(编注:所谓定散二善,依观经疏,定善是前十三观,散善是十四十五十六三观。观经疏云,定善一门,韦提希致请。散善一门,是佛自说。从日观以下,至第十三观以来,名为定善。三福九品,名为散善。另:前十三观,均须专观往生,故判为定善。十四十五十六三观,发三种心,修于三福,得九品生,故曰散善。)有十三观,有华座观,你可以去观察观察,华座观。
佛以四法度众生,有妙相庄严度众生。(编注:诸佛出世度众生,有四种方法:一是以法度众生,二是以光明身相度众生,三是以神通力度众生,四是以佛名号度众生。)妙相庄严就包括华座之说,身相、华座,都是可以饶益有情的。这就是万法唯心之依附了,也是个缘起。
“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
微妙净华台,能出生一切功德;无量大宝王是一切功德的聚集所在,一切众生的功德宝藏,如来藏啊,在我们生命中,仗借阿弥陀佛清净的缘起,你只要缘他这个缘,能满足一切功德,如《无量寿经》所说。《无量寿经》有这样的文字的。法藏比丘观二百一十亿佛土殊胜庄严之后,他建立了四十八个大愿,以设立清净国土。这时候,他去对世自在王世尊说:世尊啊,我已观二百一十亿佛土,殊胜庄严,妙德之相,建立自己清净国土的誓愿已经成立。世尊说:你快说快说,你说了之后,能满足一切菩萨的究竟愿望。(这段)可以查原文的。我这个说法稍微有点差别,但跟原文出入不大。那缘此能令一切众生得到成佛的满足。(编注:《佛说无量寿经》卷上曹魏康僧铠译原文中:时法藏比丘,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如是修已,诣彼佛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佛告比丘:汝今可说,宜知是时,发起悦可一切大众。菩萨闻已,修行此法,缘致满足无量大愿。)
“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大宝王但知众生法性抉择,真实包含啊。那我们一切众生与诸佛本具的功德是无二无别的。诸佛如来以修德彻底彰显出来了,我们众生以业流轮回彻底地埋没起来了。埋没不可毁坏,虽是埋没,你毁坏不了它。埋没在你执着的当下,你执着撒手的当下就表现出来这本质的庄严,无二无别的。所以但放下妄想执着,一切智、种子智、无师智自然现前,非假造作,能揭示出我们与如来、与阿弥陀佛无量大宝王同等法味的真实所在,关键是你撒手不撒手。所以,诸佛庄严,诸佛以修德所证,真实不虚,就是这个法性庄严。众生以妄想执着,执着之时尚有蒙昧,你不执着之时,蒙昧不可得呀。它不可毁坏的,这个法性要能毁坏,那佛不名为佛了,他证实这个东西也没有意义了。
所以,微妙净华台,能出生一切功德,缘之者必成无上菩提。那么这是他的庄严功德。
二、庄严身业功德成就
何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
这是让我们照自己的心与愿,一定不要外推。于一切法则中不要心外求,也不要心内求。此本无造作,本无内外,本无净秽,本无来去,本无凡圣。凡圣在于众生边,来去在于众生边,内外在于执着边。所以,我们一定要了了分明的能照见自心所抉择的法则。
何者庄严身业功德成就。偈言“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故。
以前我特别好戏玩戏耍。我们这个地方,我给大家介绍个经验,不过你可不要乱传播,乱传播我感觉到会犯过失的。我们这个地方经常下雨,有大雾。有大雾的时间,我给你说个方法,你一定要注意,可不能乱传,乱传的话,我成了妖怪了。有大雾的时间,这个我们不妨是个游戏,这是一个方法,但你一定不能胡说,这是个游戏。尤其是大雾的时间,就是在下午大雾的时间,天比较黑,你打出来灯,你站在灯下,你这个身相在雾中都会有光环,丈六的光,这是决定的。除非你快死了,或者多病的人,那我不敢担保。但我们一般都有这个光相。我做了很多次实验。以前我不敢说的,我现在说是我们学佛的人要娱乐嘛,当然这个地方没有什么,可能是这个地方特定的一个气候,你可以去做一做,没有什么。
那么你说这相好光一寻,光一寻,因为释迦佛的身体是丈六,所以他的光,光相就是丈六。以前我做了一个丈六的坛城,用手把它涂出来一个坛城,就用手一点一点涂出来,涂出来以后可以设置,唯心所设嘛。后来就是在雾中一看,就能看到,自己的身光能看得到的,没有什么。最主要要在雾中,这雾的密度很大,用灯光一打就能看得到。你可以做个游戏,但你可不要说你有身光一丈六,你可吓人啦,你遭诽谤的时候我可不管啊。“一寻”,两臂伸开就是一寻,相好光一寻,刚才我们说的是娱乐的话。
色像超群生,阿弥陀佛的一寻就是百亿佛土啊,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他这个一寻可就大了,我们如《观经》说。阿弥陀佛的圆光这一寻就是百亿三千大千世界。我们大家要能照到这百亿国土那就更好了。但我们生命机制中都是有光相的,没有光相是很难生存的。这色身没有光你是没法生存的,我告诉你。这里面我不知道谁闭过黑关没有,闭过黑关的人就知道,就在黑关里,你自身的光相还会出来的,没有光相人是没法生活的。
“色像超群生故。”阿弥陀佛身相的庄严就是说他的修德所表达的自性本质的光明,可以照耀无量无边的世界,我们说百亿大千世界,你想这干什么,你想象不到,对吗?百亿,一个大千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你可以类比去呗。多少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多少个中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多少个大千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这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佛土,百亿个三千大千世界是有多大的?谁知道啊?你慢慢去衡量吧。
阿弥陀佛的修德在《无量寿经》是有记载的。有的佛是照七由旬,七尺,有的是照一由旬、二由旬、百千由旬,乃至一世界、二世界、百千世界。阿弥陀佛的身光照无量无边的世界,是为光中之极尊。实际就是法性之光啊。以阿弥陀佛这身光的修德透达无碍,令一切众生无疑接受。这无疑就是接受,接受就是无疑。你能不能接受?你不能接受,那你有疑呗;接受就会产生无疑之力,就是无疑、无障碍的力量;你不接受就会有疑虑。这不是个辩证法,就是唯心所现。
法性之光,这个一由旬的光,相好光一寻,过去称为八尺,两个手展开称为一寻。象我们过去学戒,大家在一寻之地不要胡坐,尽量要这样坐,为什么呢?怕妨碍对方。尤其是别人禅坐的时间,修禅定的时间,不要在他一寻里去走动,去那个。上次某某到我房间里,就这样,我还有一点功夫,没功夫就吓着了,一下就把你吓着,就会打一个冷颤。以后,你所有的,你再一坐,有一点动静就会害怕,这是决定不虚的。
你弹一下指,有回应就回应了,没有回应是不允许的,更不能往一寻之地上去闯,那就会把人……有人会神经掉的,会出问题的。轻叩轻弹指,提醒一下行了。过去有耳磬,轻轻地击一下,击两下,有急事了,击一下,击二下,击三下。不敢去那样,要搞不好,好比说,他真正有其他事情去了,你这样,他身体会空立,有的说,他身体有蔽障的,这身体就成了白痴了,很吓人的。我不知道他们怎么,就是这个思想机制很吓人的。他一受惊吓,他身体就不会具足了,光相就不具足了,漫移在,业力、福德会漫移到其他地方。很多人打坐这个地方受到惊吓以后,就会出现痴呆相、惊吓相、疯癫,都会有这样的。
所以我们以后静坐什么,你一定要注意,好比说你静坐之前,你尽量给别人交代,或者你尽量在特定情况下,不让人去触摸你,要不然你就很麻烦,现在我感觉,体会到人太……要人命啊,这真是要人命的,不在意的话。
相好光一寻,一寻中,每个人的量基本上是这样的,平常的量是这样的。当你禅定功夫特别深入的时候,那光相是各人的感知了。
若欲观佛身,当依《观无量寿经》。
阿弥陀佛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照百亿佛土。那我们心智真正的光相是如何的?要是真正从阿弥陀佛平等回施,“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把他的光相、功德回施给每一个众生,让你来接受,消除你心中不平等的疑虑、不清净的疑虑、业的疑虑,就是差别的疑虑,让我们消除这种疑虑。那你说我用不上啊,用不上还是疑虑,你没敢南无,南无的时候就是修证,就是顺佛愿力,修证自己的现前的业的守护、知见的守护、感知的守护。有的人真能切入的,切入以后很方便的。
三、庄严口业功德成就
何者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偈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故。
阿弥陀佛的教言,过去称为梵音是为八不音——不男、不女、不雌、不雄、不高、不低、不大、不小。这八不声音具足圆满清净真实,令众生听闻得以证悟,得以度脱。有些真言的持诵有相似处,有相似的八不梵音这种声音的美妙,美妙的感知。有的特别好的音声的人,过去世持诵、真言的持诵、经典的读诵、大量读诵经典的人,就有这种梵音之报。好比赞美,多赞美别人,随喜赞叹佛法僧三宝的功德,读经、持真言、念佛名号,都会有美妙的音声。美妙的音声能使众生闻而证悟。象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确是……
我以前,他们在保安寺,三十五天,我就坐在那个地方,他们就一个一个走七天七天(般舟)的,我就坐那个地方,那个房间我没有出,三十五天。我听他们的声音十分地感动,十分地感动,尤其念到第五天、第六天,人的心智稍稍地松开一点的时候,十分地美妙,就是难以言说的美妙,他平时根本念不到那样的状态,十分地美妙,那个声音是十分地震憾人的。后来他们出来说感激你给我护关什么的,我说:哎呀!我感谢你加持我了。那个名号一直在加持我。那真是不可思议的。
象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本身就是梵音,的确是梵音,可以传播十方,令浊恶有情闻名而得度脱,闻名而得真正的利益,闻名而唤醒。那他方菩萨闻我名号即得三种忍,住永不退转,这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非是我们的心力。十方国土众生,闻我名号,皆具菩萨法忍,得总持法门;钝根者即得二忍。这是佛在《无量寿经》这样的誓愿,阿弥陀佛的誓愿。你要不相信誓愿,那你就不相信万法唯心了,你相信什么呢?你相信你自己的知见了,你自己的知见还是唯心。阿弥陀佛的愿力也是唯心所现,但是无量兆载永劫标立的唯心所现的一个真实功德。就是业力的成就,所以愿业、业力成就了不可思议的力。
象我们坐飞机,他不断地试验、试验、试验、设计、改进、改进、改进,现在一个飞机可以坐几百人,“呜——”飞起来了。那你要是说靠你的心力,你想几百人,坐在一个铝壳子里,怎么飞到天上去了?对不对?你想象不来的。但是人不断地试验、试验、试验,就产生了这样的唯心的力量。一个螺丝、一个螺丝、一个螺丝,一点一点地试验,一点一点地试验、试验、试验,哎,就做出来了,几百人往里面一坐,“呜——”起来了,就跑了。你不能不承认吧?这是个事实啊。这是万法唯心啊。但你要我们现在一想,我设计一个铁壳子,然后把人装里面,飞起来,你想也想不到。为什么?你没有这个制造过程。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愿力,就是这样不断地无量兆载永劫的修持,把他的一切殊胜功德,输入注入到这六字洪名中了,就象这一架飞机一样,你闻到这个名声,载负你的心智,令你清净,具足安乐。所以微妙传十方。
阿弥陀佛就是以名号度众生的,他的四十八愿后面有偈颂,他建立了三个愿望,“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正觉。”他超什么世啊?就超越一切诸佛,他是这样发的愿,他这个愿是这样超的嘛。你看《无量寿经》是这样讲的。他超诸佛,并不是说我比诸佛大,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呢?你念我一佛名号,与念十方诸佛名号,等无差别,他这样的誓愿。就象我造的飞机里面什么样的设备都有,一切其它飞机里的设置,我都要具全的。他发这样的誓愿,他可以制造出来的。这是完全可以的。
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力,亦复如是。他通过无量兆载永劫的修持,他发了这三个誓愿,“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后面的誓愿,这个大施主,施的什么呢?“设我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超什么十方啊?一切功德皆具足,这个名字,就是超十方真正的内涵。令众生听闻而得度脱,听闻而成就无上菩提,听闻而得消除一切难缘,消除一切障碍,消除一切顾虑。那你说我就消除不了,那你真得慢慢地念,善根不成熟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会蔽障自己,而不随顺佛愿。随顺佛愿,无疑无虑,称念佛名,得以度脱,得以具足安住。
我们要是不知道佛愿来念阿弥陀佛,还是真有很大的困难。现在要我想象波音747啊,我想我想不来。那几百人往那里面一塞,呜,起来了,我想不来,咋搞啊?怎么飞起来的。想,不是,靠你想象,你的力量不够。但他们,象波音747的总工,他太了解了,怎么发动,旋转,又怎么跑起来,怎么起飞过程,能飞多少小时,能消耗多少油,能有多大载客量,他肯定很清晰的。对不对,机场那个人他搞懂了的,我搞不懂。因为啥?你没有这个万法唯心的渐次的过程。
阿弥陀佛无量兆载的誓愿名号、愿力名号,无量兆载永劫的锤炼锤炼,我们没有这个锤炼过程,猛一听,不可能吧?就这么个简单名字这么厉害吗?那你不行。你看我们有的人,有的人念“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不起作用。但要是指挥导弹发射的人,那个就厉害了,因为他知道愿,什么愿?我一按导弹会发射。我们要知道佛陀的愿力呢,就是说,我按那个键,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呯!”就结束了。我们要不知道那个愿力的,我们就象一般小孩子念“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没有动静,为啥没有动静呢?你不知道这个愿力所在,你不知道它的焦点所在,不知道它的作用何在。那我们念就空泛了,没有力量了。
所以,阿弥陀佛这个“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正是阿弥陀佛的“设我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这样一个布施的誓愿。为大施主,大什么施?什么主啊?“设我成佛道,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这就是阿弥陀佛的誓愿哪,这就是“呯!”这就是“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那一“一”一下子就起飞了,就起作用了。
但我们要是不把这个誓愿看清楚,“南无阿弥陀佛”,有口无心的,甚至还怀疑它,那肯定它不会爆炸的,它产生不了那种巨大的摧毁力。摧毁什么?我们无始以来的邪知邪见,摧毁不了我们无始以来的沉沦的五浊恶世,摧毁不了我们无始以来所造的拥塞这个法界的业,你就不能净化这个世间了。我们要知道这个愿,我们这个“南无阿弥陀佛”就有份量了,那就不可思议了。那就是所谓的“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
这个功德誓愿名号、摩尼宝号、至极摩尼宝号、不可思议功德摩尼宝号,出生一切功德,就是这个宝号。你要是真正地了解它,你就能知道为什么过去人说“风声雨声,声声佛声”,你就了解了,大地山河皆是法王身了。那我们来念佛,听一切音声,莫不是阿弥陀佛音声所表现、转换、所成就。莫不是清净法性中流出来的自性具足的力量。那时候你再念阿弥陀佛、法身佛、报身佛,你就会生起来喜悦与安乐。
这个文字还是希望大家在读诵的时候能了解它的口业成就。口业,这不是口业功德吗,对不对?口业功德,前面是座功德,这是口业功德呀。有身业功德,还有口业功德。我说那个“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那也是口业啊。因为啥?他站在那个位置上,他是总指挥才行,对不对?他是个小孩跑一边儿念一念,他不敢放的,他不敢按那个键的。
这个口业是佛的口业成就。阿弥陀佛的誓愿在他的名号中真正表达出来了,就是身在其位,表达此法,真实不可思议。我们也以阿弥陀佛的誓愿力,来念阿弥陀佛誓愿功德名号,那就不可思议了。可以普利十方,摧毁一切知见,令一切众生安住清净法则之中,得以出离生死苦海,对待法则。这是所谓的口业功德成就。
四、庄严心业功德成就
何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偈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故。无分别者,无分别心故。
这是来照耀我们的。阿弥陀佛这八种体,他写的“众生体者”。昙鸾法师悲心彻骨啊!语言无碍,教法猛利。他这四个字讲什么呢?“众生体者”,谁是众生啊?我们读者是众生呢?还是阿弥陀佛是众生呢?他揉合到一起了,所以佛者众生,众生者佛。他在这里面抉择了这个教义。所以说“众生体者,此中分有二重。”
那么这个地方,讲什么呢?何者庄严“心业”功德成就呢?偈言“同地水火风”,我们心是不是众生的心体呢?我们的心是不是同地水火风呢?此心无色无相,地水火风聚呀。何以聚呢?究竟广大,究竟无色无相故。所以聚地水火风啊。
所以“虚空无分别故,无分别者,无分别心故”。实际我们无分别心的修持,就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功德,也是我们的心性本来如是,也就是阿弥陀佛的本体,也就是众生体之庄严所在、所表达。要不观这个体我们不能生信哪,说:“哎呀,念阿弥陀佛,能有这么大的利益吗?会有这么大的功德与善巧吗?”我们不会生信。所以昙鸾法师把它分成十重义,观体生信,让我们通过观察而生信。什么信?自信!信佛!自信哪!不光信佛,还要自信!要不然我们怎么来念佛呢?
所以“心业功德成就:偈言‘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故。无分别者,无分别心故。”后面昙鸾法师把这个地方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作了大量的解释。
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以造罪
前面讲了众生,后面又讲了凡夫众生,这给我们从这个众生里面先拉出来了,给你拽出来,让你来站一站看一看自己。说的凡夫众生,前面讲的是诸佛菩萨众生。觉悟的众生是什么样子,那你凡夫众生是什么样子呢?这里“凡夫”二字特表,把我们特立出来了。
“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以造罪”。我们是不是造罪?我们自己看看哪。真造罪啊!不善就恶,不恶就无记,这三个业,难逃难逃啊。不是三途,就是人天道中,徘徊犹豫,难取难舍的。
“轮转三界,无有穷已。”
没有穷尽啊。
“是故诸佛菩萨,庄严身口意三业”。
诸佛菩萨也是众生啊,菩萨!我们也是众生啊,菩萨!我们这个众生跟诸佛菩萨这个众生,就多一个帽子——凡夫啊。但这个帽子戴在谁头上是谁啊,你抹掉就不是啦。就是你执着这个东西它就是的,你不执着它怎么是呢?所以,法无自性,法本无我啊。我们一定不要把这个凡夫的帽子死死地扣在自己的脑门上,不愿意摘下来。有时候我们会这样执着啊。哎呀,我业障深厚啊!哎呀,我烦恼深重啊!哎呀,我这样功夫不够啊!我过失太多呀!他就不念佛,他就不念他本质的心,他就不念他自己本质的心,他就不念阿弥陀佛回施给他的心的庄严。不是念佛人,是念业力人!念业力人,你就沉于业力之中吧!那你在业力中轮回吧!为什么呢?你孜孜不倦地沉沦在于此嘛,你爱什么是什么嘛。唯心所现,唯心所表啊。业无来去,但自造作,那不是我们自己造作出来的吗?
所以佛给我们一个参照,让我们来看,你是造凡夫的众生业,还是造诸佛菩萨的众生业?你自己选择吧!我们自己来选择。真让我们来选择,让我们自己来透视。万法唯心,唯什么心?有凡夫心,也有诸佛菩萨贤圣心,自心一如,正是广大圆满的无量寿心、摩尼宝心,能出生众生,凡夫众生、圣者之众生。那不是摩尼宝嘛?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凡圣都能满足你。这不正是法性之自在力吗?不正是法性之抉择平等清净之力吗?苦者由你,乐者由你,凡者由你,圣者亦由你。这不正是法性之广大吗?法性之平等吗?
诸位善知识啊,一定要思维这个,观察这个,为什么我们讲清净平等觉是无量寿呢?此中出生一切功德庄严——浊世庄严、清净国土庄严、众生界庄严、凡夫众生界庄严、诸贤圣众生庄严。所以出生一切功德。
过去佛有这样讲,说:智者,心智柔软,入于诸佛境界;大威德者呢,如是入于魔境,如是入于佛境。佛境魔境,了不可得,自性得见,抉择法性。菩萨们啊,善思维佛法究竟教言所在,真正安住于无畏法则之中,广利世间有情。那要不然,我们学阿弥陀佛,学着学着,说还不了义吧,那你就会迷失自性,丢失自性。所以,说善说恶,迷失自性。
“诸佛菩萨庄严身口意三业,用治众生虚诳三业也”。
我们三业不实,不实亦从清净法性中流出,不实亦是庄严处。你敢抉择吗?敢抉择你就是无量寿、无量光的守护、实践、运用者,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者,你就会无畏无惧地去实践了。实际净土教言的的确确希望我们抉择自性之力、平等清净之力,来审观凡圣世间、浊净世间、大小世间,来审观一切世间。这时候你说法界体性智你可以认取法界体性智,要不然你认取不了。
“云何用治?
众生以身见故,受三途身、卑贱身、丑陋身、八难身、流转身。如是等众生,见阿弥陀如来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种种身业系缚,皆得解脱。”
前面举这个什么三途身、卑贱身、丑陋身、八难身、流转身,无量无边身就是虚妄造作业分。阿弥陀佛以大光普照十方,令一切众生得见此身无自性,那你这个身上在哪还能存呢?这一切身本不可得,所以业流不可得。这三业不系在这个地方建立,在哪个地方?在阿弥陀佛大光明回施中建立起来的三业不系之功德所在。要是你以自己的业力,你不要这样说,我告诉你,你会诽谤因果的,那会堕阿鼻地狱的。
有的有情就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大的误区,以自己的业力想对治自己的业力,结果虽然包装上佛法,后边还是沉沦于世间,不能出离。这个地方讲“三业不系”,把你捆得死死的,我告诉你,出不来啊。所以说以佛大光明身令众生黑暗一时消融,这三途身、卑贱身、丑陋身、八难身、流转身,如是无量的身业差别,在阿弥陀佛大光明出现之时,一时消融。何以故呢?无自性之根本业相自然表露,所以是为光明身。
那你要是不了解这光明相好身,那我们就会沉沦在自己的三途身、卑贱身、丑陋身、八难身、流转身中,还自以为骄慢呢,还自以为是呢,还自以为善恶呢,还自以为……在这个对待中,还会强执此身呢。所以清净平等的法性,要照耀着我们的心智。要是清净法性的心智认知不了,要用弥陀的报德来照耀我们卑贱的心智的执着,那我们就会放弃卑贱的执着、丑陋的执着、流转的执着、虚妄的执着,使我们一时汇入法性光明藏,深明弥陀的报德故,而得见究竟安乐。这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吗?这对我们每一个有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啊!
诸位善知识,在佛教的教言中,我们要细细地审观,这是观察门中设啊。为什么这样反复地希望大家观察呢?要不观察,我们不知道佛教究竟在做些什么呀!还在说是说非的时间,我们没有看到阿弥陀佛这个如来的相好光明。
“如上种种身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身业。”
这很好听得懂的呀。我们到晚上了,这种种灯、种种身就出来了,有的人打电灯,有的人打蜡烛,有的人……什么样的城市灯光都出来了,各式各样的人都在取用。太阳一出来,我们打这个灯也是强制的,要它不要它没有意义,除非你想强制的,说我这儿有光明。但是阿弥陀佛这个大光一普照,整个所有的灯都应该熄灭了,不熄灭也行,你发点光也可以。但你要知道,大光普照,毕竟是周遍的;法性之平等,毕竟是周遍的,是任何东西不能遮盖的,是出生一切功德的摩尼宝。我们要了解这个摩尼宝所在。
“众生以憍慢故,诽谤正法,毁訾贤圣,捐庳(bi)尊长”。
“捐庳尊长”,就是轻贱师长啊。现在这个人相互不尊重这个心志是很清楚的。有德之人不受世人尊重了,何以故?到末法时代,诸贤善之人,隐居于圣山福地,摈弃于世间。何以故?多遭世间之伤害。
有一次我去一个什么地方,听个居士跟我哭。居士挺好的,他想学雷锋,他在公寓里买了房子,就从一楼扫到六楼,扫扫扫,结果呢,从一楼扫到六楼,挨了四次骂,打开门,“神经病!”打开门,“没事找事!他妈的!”骂他。他从一楼扫到六楼,挨了四次骂。这是什么人呢?他说我想把楼梯打扫干净一点。到谁家门,谁骂他神经病。现在学雷锋都不好学了。贤善隐闭,我们不是胡说的,你可以去做一做,现在你一做,别人会怀疑你别有用心。在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真是为人民服务也好,学雷锋也好,大家都会提倡的,都会去做的。现在你去做一做,别人一定会认为你别有用心。哎哟!这个时代怎么办呢?所以说相互的尊重没有了,诽谤、诋毁、伤害啊。
“如是人应受拔舌苦、喑哑苦、言教不行苦、无名闻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口业。”
哎呀,这太让人感到温暖了!阿弥陀佛真是能出生我们的法身慧命啊。我们无始以来造了多少这样的口业啊,造了多少这样的身业啊,一时能让我们入阿弥陀佛平等家中,得平等安住,得解脱安住。你不感恩,你要干什么呢?你还要念自己的业啊?
时间又到了,明天我们接着学习。谢谢大家。
录音记录:明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