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十五集
 
{返回 慈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78

第二十五集

原文:

(文字接上)如天帝释生人中时,姓憍尸迦。后虽为天主,佛欲使人知其由来,与帝释语时,犹称憍尸迦。其此类也。又此《论》但言“二乘种不生”,谓安乐国不生二乘种子,亦何妨二乘来生耶?譬如橘栽不生江北,河洛果肆亦见有橘。又言鹦鹉不渡陇西,赵魏架桁亦有鹦鹉。此二物但言其种不渡。彼有声闻亦如是。作如是解,经、论则会。

  问曰:名以召事,有事乃有名。安乐国既无二乘、女人、根缺之事,亦何须复言无此三名耶?

  答曰:如软心菩萨,不甚勇猛,讥言声闻。如人谄曲,或复儜弱,讥言女人。又如眼虽明而不识事,讥言盲人。又如耳虽聪而听义不解,讥言聋人。又如舌虽语而讷口寋吃,讥言哑人。有如是等根虽具足,而有讥嫌之名。是故须言乃至无名,明净土无如是等与夺之名。

  问曰:寻法藏菩萨本愿,及龙树菩萨所赞,皆似以彼国声闻众多为奇。此有何义?

答曰:声闻以实际为证,计不应更能生佛道根芽。而佛以本愿不可思议神力,摄令生彼。必当复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譬如鸩鸟入水,鱼蚌咸死。犀牛触之,死者皆活。如此不应生而生,所以可奇。然五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佛能使声闻复生无上道心,真不可思议之至也。

内容提示

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

讲解: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论注的学习,我们现在继续进行。

昙鸾法师把十七种国土庄严次第与我等宣化,欲令我们通过文字,来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种种妙相庄严,有一个完整的、感性的认识与了解。这个感性的认识与了解也是自身、自心的了解。

佛法不离心地,佛法不离现前一念,佛法无始无终,抉择于现下,展现于未来,通达于过去。实在是名言之别,其本质无别。但取用之时,现过、现、未来;在言说之时,说善、说恶、说以无记。

法界虽显十法界之别,一法界显,九法界一时泯灭,所以众生往往得见一法界之安住,不知十法界之圆满,不得归入一真。世尊以无碍智,以法界体性智,以大圆满镜智,以种种具足智慧,照了觉知世间,证实世间真实之相。与一切众生宣化,令一切有情真实了解这个法界,运用自身的生命,成就无上菩提。

我们学习净土法门亦复如是,从最初清净庄严总相入手,得见阿弥陀佛所证国土。国土庄严实在是我们自心法性本然之清净、本然之总相。此相非相,含纳诸相,了无一相可得,是谓自性得见。如此得见可以通达建立一切法则。何以故?一切庄严莫不从此空性中流出,建立万法唯心机制,所显,为因缘所显。缘起法灭之说,我们在学佛的机制中都能清晰地认知。

昙鸾法师次第地运用天亲菩萨的《往生论》偈句,来逐渐地引导我们去深入了解自心自性。所说之法则无外乎自心之守护、自心之认识。

昨天我们把“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这一段文字学过了之后,又接触了“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在“等无讥嫌名”处,所谓“大义门功德”,我们要有个细致的了解。说到大义门,就是大乘之门,易说难行。何以故呢?旷劫守护誓愿,三大阿僧祗劫一时功成圆满,自他二利,究竟具足。

这个功成圆满是来自于一时的无上菩提心的发起,延续于三大阿僧祗劫的孜孜不倦地实践。这是诸佛如来成佛的普遍机制所建立。我们一般在通教中,都是如是说教,如是认识。在顿教中不作如是说,象“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这样的如实教言,舍去过去说的“开权显实,但说一乘”,一切方便一时摒舍,直指根本,令众生进趣无上觉路,就路还家,一时解脱。这个一时解脱,非是功利心,非是偷盗心,亦非是虚假心,但指根本真实利益,与众生作以抉择。这正是佛的大悲、大智、大勇。

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机制中,得遇净土教言,亦是我们的善根成熟,才得遇此法。我们能在这个地方来学习实践它,不断地熏修自己无始以来已被虚妄的业习所蒙蔽的心智,使自性的无碍光明彻底坦露,开启众生的大义门心智,也就是大乘心智。

大乘心智在我们汉传佛教里,现在由于宗教的断层,我们中国人缺乏一个宗教的教育机制,就是相续性。实际这也不是这个时代带来的,是从上一个世纪之初,从清朝帝王政府一直到民国政府,这一段时间里,已经带来一个砸烂孔家店、破四旧、立四新之说。那个时代已经造成宗教与传统文化的破坏。这一百多年来,中国整个宗教机制已经受到了重大的创伤。

要是没有宗教生活,来直接接触这种觉悟者的生活、圣者智者的生活,那是十分难得难遇的,这样的机制是十分难遇的。何以故呢?因为它是没有基础的。就象我们在这个沙滩上欲建筑高楼大厦,这个房子是没有基础的。那么,我们要是有深厚的稳定的宗教基础,再来实践贤圣之教,享受佛法的法味,那实在是很容易得到这个机制的。

那么我们怎么来弥补呢?阿弥陀佛以无碍智观察无量刹土,设立净土方便,欲令无善根众生,或者善根成熟众生,或者说极罪恶众生,或者说善根向往众生,乃至贤善众生,发起广大殊胜的这种一生成佛的利益,所以建立了这样一个教言,就是净土教言机制。这皆是以佛陀的愿力,旷劫以来成就的报德事实,犹如我们娑婆世界的有情,所接触到的现世的事实是一样的:具足力量,具足业报,具足感受,具足受用,不是空泛的。

我们一般认为说万法唯心,把这唯心就放在一种不着实的、一种虚迷的心智中去,实际不如是,业报如是,若苦若乐,业报如实在世间延续,所谓因果不虚故。假如我们能在这地方抉择认知,那我们深达诸法空相,法无自性,在圣义谛得解脱,在平等心智中得以安住,在庄严处得以满足受用,那你就是一个福慧具足之人。

我们执着于空泛之理,就会生相似的所谓的法性之见,称为断灭见,或者顽空之见。所以若人说空,说于顽空,此人生邪见,断灭佛法慧命。何以故呢?无以因果妙用故,无以世间成熟故。你成熟不了世间,于世间多作减损。这一类的人,在我们汉传佛教里,创伤面比较多一些,就是所谓的泛空教育。对因果的爱乐与守护,因果不虚的如实认识不能深入实践。所以多有侥幸、自欺、迷茫、徘徊、观望,这样的不能踏实下来,不能如实下来,不能安住下来,不能真切地了解万法唯心的机制,就是自作自受。谁来作呢?心来作!唯心来作之时,就是虚妄的业缘。唯心来做,唯性来做,那就是苦乐,那就是苦业、颠倒之业、迷失之业。所以说万法唯心,心作心受,心作心是。我们要是能真正如实了解这一点,就会深信因果,无怨无悔地来运用自己的生命,运用自己的依正二报,来自他二利。真正建立这种苦乐自在之国土。我们在这苦乐之中,不能自在,这就是染著所造成的。

“大乘善根界”,它的本质是自他二利的具足教言。

在我接触过的许多念佛人的说法都是“我往生”、“我能不能往生”的话题。说“我功夫不能成片,我怎么能往生呢?我业障这么深,我怎么能往生呢?我……”就是说我。不是不让说我,是不了解这个法则的机制,很难随顺着佛法,而只是在自己的业习上去感知自己的业习变化,用妄想测知佛法,用感知、功夫来测度无造无作的清净的总体,就是自性之体。所以违性起修,若善若恶,若苦若乐,循环不已,终是六道之业。这样埋没了许许多多所谓的现前学佛有情。虽是在嘴上学佛、念佛,甚至在做种种所谓的功德,但你离佛法是甚远、甚远的。何以故呢?昧失菩提心故,所作业皆是轮回之业。只是善轮回、恶轮回的差别罢了。

昙鸾法师乃至历代善知识,在这净土法门传播与设教的过程中,孜孜不倦地来对我们传达这种大乘的善根机制——菩提心的机制。昨天我们谈到昙鸾法师的《往生论注》的时间提到“净土一法,从上辈、中辈、下辈,无不是以无上菩提心为根本依止。你要是说:我不明白菩提心怎么办呢?了解一切众生咸能往生,了解一切众生本有佛性,那么随顺佛力咸能往生。这就是大菩提心。这样来认识就比较方便,平等智在这地方可以透视出来。

因为,要是单单通过教理来认识呢?许多有情这个机制就很难成熟。怎么办呢?一切众生咸能往生,这就是大菩提心。这能彻底阐述清净平等的法性,令众生爱乐,就是自他二利,一时在阿弥陀佛愿力的摄化下,得以启用、得以回归、得以安住、得以修持。最弱的是你可以在这熏修,可以实践。这个整体教言是没有离开无上菩提心的。愿往生心、愿一切众生往生心、一切众生皆能往生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样,我们大家念佛的机制就平等、清净、安乐、没有挂碍。要是说某一类有情能往生,那佛必有所碍;说某一类人不能往生,必有对待;说某一类能往生,必然不平等。这样呢,阿弥陀佛的誓愿就被这种知见、这种选择所遮障,不能彻底地表达出来。我们没有能力、没有必要,我们没有这样的资格来遮蔽佛陀的这个愿望,来遮蔽佛陀的这个愿力,遮蔽佛陀的这个平等广大的回施,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来这样做。所以说净土的教言清净、平等、广大。

我们接着昨天的文字(来学习)。昨天我们说到阿罗汉“实未得一切解脱,以未得无上道故,核推此理,阿罗汉既未得一切解脱,必应有生,此人更不生三界”。我们都知道在《法华经》中所讲,有化城之喻,凡夫心性羸弱,二乘心性亦复羸弱,无有悲心摧使故,无有愿力所摄故,就会求于实际。安住化城亦是方便,所以世尊设欲阿罗汉应供方便,以令此类有情得以不堕三界,又能出离生死,这样一个化城教言。虽未趣于究竟,但得解脱。这样因为在利人利他分中,多不具方便。所以阿罗汉一旦业缘一尽,就取灭了。

象大阿罗汉说法第一,富楼那尊者,在五百结集之前,大迦叶尊者到须弥山上,去集结,告诸大阿罗汉勿为取灭,应使世尊教言广传于世。运用阿罗汉的通力到富楼那禅座的地方去通知他,富楼那当时就是在三十三天禅坐。他说:“是不是世尊取灭?”这个阿罗汉通知他说“是啊!世尊已经取灭了。”他说:“我和尚,就是舍利弗是不是也取灭?”说:“是,已取灭。”这时他生极大的厌离心,一时生起。十八神变之后就化作水,到迦叶尊者跟前,说了四句水偈,随即就取灭了。他们的心智呢……他是说法第一的善巧者,象我们现在看到的经典,本来应该由富楼那尊者来宣化的。富楼那尊者的说法能感动许多世尊所不化有情,称为说法第一。那为什么不能使他善巧的语言、感动人心的善巧传播在世间呢?就是因为他没有悲心。他只是一闻到世尊已取灭,和尚已取灭,不能忍受于此世间,所以一时取灭了。当时世尊欲取灭之时,八万大阿罗汉同时取灭,因为不忍听闻世尊取灭——在世尊取灭后,他们再取灭,他们是不能忍受的,所以在世尊取灭之前,他们先取灭了。他们的善巧已立,所作已办,亦不拘于后有之业缘缠缚,此类有情刚好利益世间。他们为什么不利益世间了呢?就是愿与悲二法没有真正地建立。此类称为定性声闻(编注:回心声闻、缘觉声闻、有学声闻、定性声闻)。他们住于寂灭中,虽然得以自在力,而无利于世间。

现在在我们这种环境中,这些大阿罗汉都有住世的。世尊取灭之时,喝令十六大阿罗汉不准取灭,说以待弥勒教言住世,传播世间,汝等勿取灭。我们一般看到的释迦牟尼所作的一个坛城教言,就由十六阿罗汉所护持。他们这十六个阿罗汉是不准取灭的。就是说你以什么身份出现都行,但是你不准取灭。是佛喝令他们不准取灭的。但以声闻心智来说,你不让他们取灭,实在是太难了。他所作已办,他一旦完成自己的使命,他决定就取灭了。因为啥呢?远离了造作的心智。造作已经和他们无缘了。因为他没有悲智的心愿故,他认为所有的作业都是虚假的,不相应的,是虚妄造作出来的。这种心智不能广利有情,不能把净土一法广延于未来。

这就看出来:我们要是在这个地方认识不清楚呀,就是我们如果有声闻心智,你修行稍有一点成就,你就会贪利于这种所谓的实际之乐——就是寂灭之乐。有的人有禅定,就贪着于禅定之乐,这是很容易染着的地方。

所以说修法中是有许多难缘的,净土一法远离因缘,远离种种五十阴魔的障缘。一些有情自以为是,少有染着,就是色、受、想、行、识,各有四种魔难机制,不一定到哪个地方你就被耽搁了。有的被阴境所骗,比如我一坐,有了一个什么梦境,有什么一个境界,天人鬼神来告诉我说什么什么了,他当真了,后来就真的被鬼神所指使了;有人有禅定,看到自身放光了,天人来赞叹啊,其他圣人来赞叹,就自以为有所证了,就落入妄语中了,就是未证言证,未得言得。有的人产生神变善巧就去游戏去了,结果忘记了利生之正务。这种种机制中,障缘甚多。所以说:生于无佛之国土,修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这个法得不退转,甚难甚难啊!

我们一般凡夫所设的机制,无外乎是善恶、是非、无记的对待罢了。了不起的有一点境界,再了不起的有一点禅定,于无上道业实不相干呐!何以故呢?真正有无上道业之心智者,于法精进无碍,无所舍离,他不舍弃这个因缘,说法无厌,求法不倦,精进于无上道业。

象我们现在这个人寿百岁之时,在释迦佛教化的机制下面,一直到人寿十岁,增劫反过来到人寿八万四千岁这个机制中,一直到减劫人寿十岁,我们人是极苦之滑坡,越来越苦,越来越骄慢,越来越自大。什么叫自大,就是越来越……越来越……越自大他越减损故。我们要真正很调柔,很谦下,人就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大,越来越福报具足的。那么我们现在的人为什么越来越……?他们看到释迦佛以前应化的遗迹,释迦佛就是丈六的身子的;有罪恶有情,就是释迦佛在世的有情,见释迦佛,五尺黄脸比丘。就是罪恶深厚的有情见到释迦佛,见到他就是五尺黄脸比丘,就和我们现在人差不多一样高,因为罪恶深厚故。那再罪恶的人呢,闻名尚不得闻,况且见呢?

我们现在睁得是什么眼呢?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一定不要认为你很幸福。我们现在人骄慢的机制是充塞到我们生命的自头至尾,因为在减劫中,什么叫减劫呢?就是这样减的,各个都这样认为,各个都认为自己很好,都自我感觉很好,哪怕是很苦很苦的人,他也感觉很好。要不然就是怨天尤人,心外求法,责怪这个,责怪那个,就是在自身心智中不能了解共业的业报。在减劫之中,减劫之中呢,你无所爱憎,只能是苦事,极苦之事,你应该怎么来审视极短之生命,极薄微之福德。过去人抓把土就可以变成宝石,我们现在抓把宝石可以变把土,你还有什么福德呢?

现代的人浪费时间最不惜手段,浪费自己的道德最不惜手段,自慢自诩最不惜手段,被他方有情所摒弃。我们象垃圾一样,在无量无边的刹土中。因为啥?因为你的心智你没观察。(这样说)不是在贬低有情。我们自身都在共业之分中啊!一直在滑坡,一直在滑坡……不相信可以做个记录:你现在把你自己认为所有的高明的东西都记录下来,三年以后,你稍有善巧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你过去的恶业是多么的痛苦。现在我们的心的机制是什么样子?

一直到人寿十岁,这是个不可抑制的一个滑坡,道德、福慧都在不断地……人的性越来越刚强,越来越自诩,越来越自以为是,一直到人寿十岁,人相互地侵杀已尽,这时候大家才忏悔,慢慢地调柔调柔,到人寿八万四千岁,弥勒佛再降世。

弥勒世尊发这样的愿:设我做佛,人天福德第一……衣食自然,方度众生。我们现在这样什么是自然呢?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勤苦,勤苦下来,心里留下的是什么呢?是感激吗?不是。多是怨恨,多是是非,多是相互地伤害。我们真是学佛吗?学佛是什么呢?是利乐一切有情,成就无上菩提。你是利乐有情吗?所以说三界甚苦啊!

我们在这个地方要是不警觉的情况下,许多学佛人指指划划的,好比说到寺院里来,贼头贼脑的,想占点什么佛教的便宜呀!佛法的便宜呀!没有奉献的心,没有舍离自我的心,没有爱乐道场的心,没有利益有情的心,结果善鲜恶炽,不能自拔的鬼神之业,现世你做一个人的样子,你的心已经成鬼神了。有的人偷盗,有的人妄语,有的人设种种业,不断地累积着、累积着……后面的果报怎么办呢?我们不知道,不知道你自己就慢慢地受,慢慢地承受。你要是不怨恨别人的情况下,不怨恨周遍的环境的话,你沉静下来,看哪一个业不是自己造出来的,没有一个业不是我们自己造出来的。再一个就是共业,共业真是苦,共业太苦。

我下去走了一遍,到莲花石走了一遍,上来的时候,眼睛冒着金花呢!哎呀!我说苦啊!走一路,就说苦啊,苦啊!这世间苦啊!因为这色身不自由啊。想用他呢,不方便啊!它给你带来沉重呀、疲惫呀、无力呀,五阴之苦啊,拖累着你的知见,拖累着你的愿望。

诸位善知识,我可能是说,我这样的人的福报薄,不是!我感觉到在共业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大家会观察我们集体的共业,往往就会怨恨别人怎么样,怨恨环境怎么样。要知道这是共业的现状,在这共业中,我们可以守护佛法的利益,来利益这共业中的苦难有情,令此沉沦有情得以度脱。就是不沉浸于这种苦难的减劫之中,所以说往生安乐国土;或者说现世已得往生抉择,虽在此土中饶益有情,共同往生,于佛法毕竟得以不退转。要不然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脸一拉、心一抹,就怨天恨地的。我耳朵每一天在这个院里听这个东西呀,我这耳朵有点儿背,现在有点儿聋了,听不到了,但是还是能听到怨恨的多,是非的多,苦难的多,沉沦的多,利他的少啊!要是我们真正的交流的是利他之语、爱乐之语、帮助之语、消除怨戾之语、慈悲之语、真正是善良之语、诚实之语,那大家真是善哉了。我们是不是这样子呢?自他二种鼓励呢?我感觉诸位善知识应该善自观察。

在三界中说利他,说容易说,我不知道我们每个人能做几分利他之事呀?佛者有利他分,一切众生被他利。我认为在这个娑婆世界里,我们要想得到利益,只能仰仗三宝加持呀,弥陀慈悲不舍,有他利分。你说我们能利他,利他也是仰仗三宝的加持,阿弥陀佛的回施,随顺这个力量,回施有情。利用这个力量摄化有情,得到所谓的佛陀之力的利他、我们的自利之分。在佛陀功德的利他分上,我们得到自利分。

诸位善知识善于观察,你真正有利他的东西吗?你真正能利他吗?利他是真正的无我者、智慧者、慈悲者、于世俗中无一切贪恋者、究竟心智圆满者,法性周遍者能利他。其他人我们怎么能利他呢?所有利他莫不是自利的一个善巧罢了,莫不是自利的一个调整罢了,莫不是走出我、我所的一个方便罢了。

“此人更不生三界”。我们在这个三界中,实在是没有三界可得,但是你蹲在这个业力中,你还有我、我所的时间,你就不能自拔。你还为明天设想的时候,你怎么能利益别人呢?我经常听见有人说:“我今年怎么样,明年怎么样,后年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我说:“是,你可以怎么样,也可以这么样、那么样,但是你就是现在怎么样你老忘掉了。”现下不知道怎么样,总想着未来怎么样;现下不知道圆满,现下不知道清净,现下不知道利他,现下不知道熄灭贪嗔痴。于未来熄灭,于未来利人,于未来安住,何以安住呢?不是自欺吗?一定要警策自己。

所以说,此人更不生三界,我们愿意生在三界吗?三界是不是火宅呢?“三界外除净土更无生处。”这个呢,昙鸾法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抉择:色界、无色界、欲界之外,出净土之外,更无生处。不给你方便了。那我们不往生净土,就在三界。这就是你两个路,你自己选择了。

不在三界生,那就是极乐国,没有断灭处的。不希望你到这种实际国土,就是阿罗汉所居住的实际国土,取灭之处去安住。那你这样还要有回小向大的唤起,就是更生之唤起,如黄鹄持子安,千龄更起。我们还等待这个有什么意义呢?昙鸾法师就抉择了这个地方,不给你化城,除三界外,就是极乐世界。这样呢,令我们有一个进趣的方便。当然这不是二次教言。有人说;净土教言搞不好就搞成二次教言了:要么就是沉沦呢,要么就是成佛啊。是不是二次教呢?也不是这样子。

善根不成熟的有情,他是听不懂这个教言的,他只是说被这个种子摄化了,如此而已;善根成熟者,深了达这些善知识乃至诸佛菩萨的究竟悲心所在,遮蔽我们这个虚妄的择取,就是三乘择取、二乘择取,让我们发无上菩提心。这是引发有情唯以无上菩提心的一个教言,就是不给你三乘的设置,也不给你渐教的设置,只希望我们一生成办无上菩提。末法时代的人刚强、好强故。所以呢,一生成办还是配合我们的心智的。

我不相信有人会这么说:我不想这一生出离生死,我想多生多劫沉沦,以后再说出离生死。有没有这样的有情呢?除非是愚迷有情,贪恋世间之有情,这样的有情,我们很难去说他什么。但这样的人呢,不是愚就是狂啊!所以印光法师说过:“不愿往生之人,不愚即狂。”你昧失了自己的心,你不怕沉沦,不知沉沦之苦,那是没有办法的,要真正地知道沉沦之苦了,没有人不愿意出离。出离,那莫过于净土教言,就是一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教言,恒断于生死流。这个教言不论你凡圣,但是随顺,一生成佛啊!这个没有夸张啊!这是十方诸佛所赞叹,十方诸佛所印许,十方诸佛所推崇的教言。所以说:“三界外除净土,更无生处。”能体味到昙鸾法师,依止天亲菩萨的《往生论》,给我们猛推一掌啊,令我们进趣无上菩提心。在誓愿中、意乐中守护无上菩提心,就是一生成佛。

我们这一生不成佛,我感觉在人间沉沦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机制啊!以前,我问过几个转世的喇嘛:“你们为什么转世呢?转世的愿望是什么呢?”他们一般都是这样说:“众生不尽,誓愿不穷。”他们要度脱众生啊!这是第一个概念。再一个就是说:“哎呀!这个世间很有娱乐处啊!”这个娱乐是什么呢?就是度虚妄之有情,得世间之福德,这是他们的娱乐。在藏传佛教转世里有娱乐的愿望,他知道这世间是虚假的,但他们深信这世间的福德。怎么样的福德呢?度脱有情。就是饶益有情之乐、修法之乐、传法之乐、慈悲智慧之乐,他们是这样认为的。这点跟大乘教言的机制是一样的。只是说他们把这当成一个誓愿戒,就是守护一个戒律。你必须得这样守护,生生世世、生生世世这样守护,守护什么呢?利益众生之乐、行法之乐、饶益有情这种乐趣你要守护,不守护不行,不舍众缘之乐。

这跟净土教言十分地相融,净土教言不好讲的机制也在这个地方。因为什么呢?它有很深厚的成就之后的比拟说,就是说法益的享受,“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这个地方就是受乐无间的教言。后来我就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转世了。我以前认为这个转世实在是太苦了,要是到人寿一劫一劫在减,这实在是太苦了。净土教言不是这样说的,是我们同生安乐国,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皆发此愿。此一说:愿一切有情成就无上菩提。这个誓愿是广大周遍、真实不虚。这种平等广大的施教是一切法门不可取代的。所以说:“三界外除净土更无生处,是以唯应于净土生。”给我们一条路——成佛。你不要轮回了。

昙鸾法师在这个地方真是悲心彻骨啊!不许我们轮回了,起码是不许有情再去沉沦了。那你要说:“我沉沦了,他挡不住我。”我也不劝你,慢慢来吧!这个地方希望我们如实呀。

一切善知识、一切诸佛菩萨不代众生业,但施教以清净教言,令众生爱乐教言而得度脱。常随顺众生,随顺众生,摄化令其离苦啊!此苦是众生虚妄所造,诸佛所不染。诸佛看不到这些业报,因为同事故,感受众生迷茫之苦、虚妄之苦、是非之苦、对待之苦、善恶之苦、不究竟圆满之苦。这是与我们同事之时,顺我们的愿才见到我们的业,不顺我们的愿看不到如此的业。何以故呢?在诸佛心智广大光明的一真法界中,皆是清净真如世界海啊!但有诸乐趣,无有一切苦杂之缘。随顺众生业分得入娑婆,得见种种罪恶、颠倒、是非、差别之相,来度化我等啊!象释迦牟尼佛来此娑婆世界,实是随顺众生业而得见,并不是说他有此业啊!诸位善知识在这地方一定有一个善思维观察。所以说:“是以唯应于净土生”。

如言声闻者,是他方声闻来生,仍本名故,称为声闻。

在这里,昙鸾法师还是一直为了剥离大家对极乐世界的迷失。极乐世界本来是我们固有之家园、法性之土。阿弥陀佛顺性建立,把它表现出来了。我们假设是顺性不得,就顺弥陀报德,会切入究竟涅槃之道。凡夫有情一般一说“涅槃”二字,多以断灭顽空之说,因为你无力涉足。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声闻教言中说:烦恼断处即涅槃。实际此说是解脱涅槃。

涅槃之制,分三类机制,合起为佛法涅槃。因为涅槃本是外道之词,就是休息。本来是印度教的名词。在《大般涅槃经》里世尊讲:世尊取涅槃者,如“伊”字三点。在印度文中,读“伊”的,就象我们的除号一样(编注:÷),是三个点,缺一不可,缺一就不是这个字了,佛法亦复如是。佛所安住之大涅槃具足三德四智。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个“涅槃”,他来解释他取灭之功德因缘呢。若佛之应化身久住于世间,与世人同事,世人轻谤啊,多生厌离。他(众生)宁愿去浪费都不愿去见他(佛)了,所以世尊取灭了。这是众生以(佛)久居而产生厌离之心。再好的东西众生也会这样子的。所以佛应化取灭。何以故呢?众生心智中所催使故。

在有情善根成熟之时,诸佛的应化身犹如江水映月,非是无月,月是无水,月不得见。如果你善根不熟,你就没有这个江水,就映不出来它。并不是说没有月亮,跟这个是没有关系的。所以说诸佛如来不取于灭。他讲那个“伊”字三点,是说了三种:智慧、慈悲、解脱。缺一个点就不是佛所讲的涅槃、涅槃之道。所以世尊取灭欲令众生得以警觉:警觉于无常道,而出离生死苦海。不贪染这种无常、无我,究竟随顺无常、无我来观察世间,审视寂静涅槃。

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机制中,要是对弥陀的教言没有了解,对释迦佛的教言没有了解,那我们可能说声闻是什么样子?声闻有四念住安住: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诸行无常、观法无我。那么这个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个念住就是所安住的地方,所安住的法则。世尊在世的时候依佛为住,依佛为教,依佛为依怙啊,僧众得以安乐。世尊欲取灭,阿耨楼陀劝阿难尊者:“阿难你不要发呆了,你赶紧劝世尊,你看看世尊取灭了,这比丘依谁为住啊?”那么阿难过去问世尊。世尊说我取灭以后,汝等应以四法安住。我们称为四念住。

那我们现在依什么为安住呢?依我执我慢、我是我非来安住吗?你可以看一看你自己是怎么念住?我们张嘴是无我吗?是无常吗?是寂静吗?是慈悲吗?是方便吗?我们举心动念是智慧吗?是无染吗?是尊重有情吗?要是如是,就是真正的佛法的修行人;若不是,一定要检讨自己,不管是任何人。你不是佛法的修行者,你脱离了佛法的教言,就是自利教言你尚不得,怎么能利他呢?我感觉诸位善知识我们都会爱乐、尊重自己生命的每一个延续的刹那,每一个延续的刹那累计了我们生命的全体,累计地表达了我们的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虽不可得,都在你每一念中孕育着、表现着、成熟着。这个地方还是来激励我们的。

这个地方,说彼国没有声闻。好比说我们这个世界的声闻心智的有情,你说彼国没有声闻,他就不愿意往生了。有的人求人天福报,有的人求我不要堕地狱苦就行了,他就愿意往生了。种种往生的机制最先摄的是三恶道众生。所以设我作佛,国无地狱、恶鬼、畜生,没有三恶道。我们看阿弥陀佛先发愿是这样的,最后发的愿是什么呢?“他方菩萨闻我名号即得三种忍住不退转”后边是摄菩萨的。前边是摄地狱、恶鬼、畜生的。此类有情的机制已经成熟了,他们心智充满了恶性果报的东西,此类有情愿意离苦者,离三恶道者,亦愿意往生彼国。有的人求人天福报,你看看人天福报讲的是什么呢?哎呀到我国,身色紫金,无极之身,太虚之体,皆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具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神足明,皆得善巧,可以知一切众生心作,可以以天耳听一切诸佛宣化,可以以神足力到一切诸佛刹土,可以分身无数供养一切诸佛,这是以天人之心啊。那这面是声闻之心啊,他方声闻,我就是想自利,我想寂静涅槃,想寂静守护。

我问过一个菩萨:“你平时念佛干什么呀?”他说:“我喜欢静。”这就是声闻心,他没有慈悲心。有人说我念佛为什么:“众生就是苦啊,为了众生彻底离苦,究竟菩提,我才念佛的。”这就是菩萨心。

“所生彼国者,那是他方声闻。”何以故呢?你有声闻心,阿弥陀佛亦摄化你,令你往生彼国而成佛道。往生彼国都不由你了,不由你的声闻心了,往生彼国不由你的地狱心了,往生彼国不由你的天人心了,往生彼国也不由你的菩萨心了。就是正觉华化生,令你趣于无上道。这就是净土法门无上菩提心的根本表现所在。

我们要以无上菩提心来观察净土教言呢,摄于九界真实不虚,普利十方真实不虚,三圣、三凡、三恶道,广利真实不虚。你会在这抉择的,你就不会鬼头鬼脑地、东张西望地去搞其他名堂了,你会踏踏实实地一法深入,抉择教言,真正去实践这个法则。这个地方讲的是他方声闻心智有情成熟的得生彼国。实际得生彼国就是回小向大。

那么地狱、恶鬼、畜生这一类的生命,往生彼国什么?就是离三途是为方便,成佛道是为究竟啊!人天果报亦复如是。有的人贪图神通、贪图禅定,这就是人天心智啊,就是人天乘心智。此类有情说:哎呀,好!我往生彼国,往生彼国我可以怎么样,他念念不离心,那往生彼国亦得成就无上菩提。何以故呢?到彼国阿弥陀佛自然与其说法、自然与其授记、自然令其成就无上道业。

我们现下发无上无上菩提心不是直接了达嘛!你何必委屈自己呢?所以昙鸾法师所有的讲法,大义门的讲法就是为让我们现下发无上菩提心。你不要以疑惑心说:“我下品下生就可以了。我听说下品下生就可以了,十二大劫花开,然后观音势至跟我说什么什么大乘无相心,再发菩提心,行不行?”行!你慢慢来吧!我告诉你极乐世界十二大劫是多少,你算,你慢慢算,你手不要发抖就行。彼国一日是我等世界的一劫,彼十二大劫你算吧,菩萨!你不怕你就算算。十二大劫才能出来听观音势至给你说大乘教言。你现在发无上菩提心吃什么亏呀?

他说的大义门一直鼓励我们现下发无上菩提心啊!彻底随顺阿弥陀佛的报德,就是果地觉啊,来观审世间,观审一切业缘,生起无上心智,爱乐佛法,无染无著。你这无染无著并不是从其他地方来的。你要是没有无上菩提心,你不染著,你是自己在自欺呀!你实在是自欺。没有无上菩提心,你不染著于禅定、神通,你不染著于善恶,你不染著于畏惧三恶道,你不染著于度众生,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

佛告阿逸多菩萨:“阿逸多,勿住珍宝成就牢狱呀!如来所作应作已作,汝等应当安住无疑。”这个说教是什么呢?就是阿逸多说教之心,就是度众生之心。如来所作应作已作,令安住无疑。“阿逸多,如人闻无量寿佛名,吾助尔喜。”何以故呢?闻起无量寿佛名号是为具足无上大利。我们谁闻到无量寿佛的名号生起无上菩提心了?说:哦,我这颗心真正是为具足了,心智具足了,安住下来了,无造无作了,从无始以来的业缘中一时走出来了。那你是善根成熟,无上菩提心印契了自心,随顺法性印契了自心,以无所障碍的心印契了自心,那你真是大乘善根成熟之有情。

《无量寿经》处处说:上辈者、中辈者、下辈者皆以无上菩提心为守护,为随顺,为方便。

有一年,我们放光寺大家在读《圆觉经》,当时我身体极羸弱之时,我就在那个房间里,蹲那个地方动不了了,我说大家读一读《圆觉经》吧!由于在如来藏性教中彻底揭示一念正因之事,就是文殊菩萨先出现于世,在佛陀的大光明藏中,礼请佛陀世尊的加持,来与一切众生开成佛之道,十二菩萨相继出现,请世尊说种种法则,令众生圆知圆见,顿成佛道,出离生死苦海,入如来随顺觉性。

如来随顺觉性就是,我们现在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来念佛,你也不知道什么叫果地心,念什么佛呀?所以说:无上菩提心即为果觉心。你能不能呢?有人说:“我不造不作不可能的,我的心造作惯了。”我们的心造作惯了,不造作一秒钟都不愿停留啊,不造作就睡觉呗!除非睡觉的时候不愿意造作,但是还在造作,造作其他的东西,就在梦乡里还造作啊!你抑制不住自己的造作。造作善、造作恶、造作是、造作非,给自己编了好多好故事、坏故事,但都是你受果报的故事,你逃不掉的。勤苦永恒,不得出离。

所以整个大义门中都是劝化我们舍弃无始以来造作之心,随顺无上道业之智,就是诸佛之愿。所以以佛愿为己命,岂可思议乎?就象菩萨戒讲,既受菩萨戒,受菩萨戒是什么?即入大觉位。你受这个戒就是佛位啊!你敢这样说吗?你不敢这样说你就不敢这样做呗!

在这个教言中,皆随顺弥陀愿力破除我、我所,破除众生见、差别见。所以说这个地方,不言语得失,但是随顺。远离了许许多多世间的过失、出世间的虚假因缘。好比有人说:“我证得什么了。”你证得了什么呀?未得言得,未证言证。在佛教无所得法中,你怎么认为你有所得呢?你不敢说你无所得,你不敢说,你根本不敢想,无所得你怕落于顽空,对不对呀?你说有所得你就是产生魔乱,什么魔乱?妄语,你强说就是大妄语,简单的很啊!有的人犯的大妄语根本不知道,所受的是恶性果报啊!什么叫恶性果报啊?未得言得嘛!释迦牟尼佛为了使此类愚痴有情早出苦海,怎么说的?“我若有所得,燃灯古佛誓不与我授记。”干什么呢?就是为了打消你那有所得的虚妄之心呐!但是现代人少学佛法,少学为足啊,生增上慢心。不知增上慢之危险呐!犹如狂象啊,不可抑制心智。所以佛在经典上许多授记就是这样子的,为了安慰此类有情,说:“我无所得。”世尊说他无所得,以无所得故,燃灯古佛与我授记,未来世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号圆满,号释迦牟尼佛。我们要以有所得的心,佛给我们授什么记呀?是人当轮回!不给你授记才怪了呢,因为啥呢?你所有的染着就是沉沦之业啊!不管你说善恶、是非、高低,难逃沉沦呐!这里诸位善知识善思维观察。这个没有什么,主要是我们所有的学习不能违背了世尊的三法印、实相印,不能违背佛陀的教言机制,这样是我们学佛的一个安全的保障。

所以,声闻者,“如言声闻者,是他方声闻来生,仍本名故,称为声闻。”象我们往生,刚才举这个机制:地狱、恶鬼、畜生,三恶道有情发心往生彼国,那就是我国无有地狱、恶道故,或者说不复生于地狱、恶鬼、畜生三恶道。那么有求人天果报者、妙相庄严者、神通自在力者、种种禅定善巧者往生彼国亦复如是,声闻亦复如是,皆是他方之名。所以说:天人之称是顺应他方而立,非实有天人,非实有声闻,非实有菩萨,一切差别名在彼国泯然荡除。在《大宝积经》中,就简单了,称为如来会——无量寿如来会。极乐世界是这样称的,他就泯灭了差别之名。

我最初接触净土法门,我有个畏惧。我说:到极乐世界有什么意思呢?象打烧饼似的,一个一个都一样,都一样了什么意思呢?心里第一个障碍,可能是我们心中的贡高、我慢产生的邪见呗!第一个障碍是这样的,的确是这样的。因为我以前不念佛的,刚到一个地方,大家都劝我说:你就领众念佛吧!我说:我又不念佛的,我不喜欢这个,我畏惧这个呢,我又不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人人都一样,啥意思呀?我又不是打烧饼的地方,可能是我小时上学喜欢吃烧饼,看看人人都一样感觉没意思。有这种不好的感觉,实际这是邪见呗!现在看来,我们参差不齐的种种知见,到彼国就是如来会,无量寿如来会。《大宝积经》里有一品就是无量寿如来会,那是讲《无量寿经》。

我们很多人都读过《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的《如来寿量品》就是讲无量寿。诸佛如来,唯有诸佛如来,以顺应法性故,寿命无量。有始无终是为报德,无始无终是为性德。他们成就了这样的善巧,所以是为无量寿所守护。一切凡夫有情违逆性德故,所以多造生死轮回变化之业,在这里边多受勤苦不得安乐,所以不能称为无量寿,你没有无量寿的安立。象人寿八万四千岁你不能称无量寿吧?我们人寿十岁也不能称无量寿吧?你再多再多,就是百万岁、千万岁你也不能称无量寿吧?

那么这个“无量寿”,象《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晰的:彼国人民之寿命,乃至说什么样的菩萨都聚到一起,然后来筹算,不能筹计,何以故呢?他们那样算法,就象大海的水,如一毛沾取一滴是一样的,所知的数是这么些,不知的数是大海水,他的寿命亦复如是。要是普通的人往生国土寿命也是这样的,实际就是佛,他不敢跟你直接说是佛,怕你吓着了。要是往生都是佛,有的人不愿意成佛啊!有人不相信,我感觉是这样子的。有人说成佛就怕圆满了呗!他感觉不圆满,还有点亏欠挺好的。这是残缺美嘛,对不对?这可能是凡夫心呐!

“称为声闻”。

如天帝释生人中时,姓憍尸迦

世尊所举这个憍尸迦就是现在的忉利天王。你可不要乱叫憍尸迦,一般人福德不够可不行的。他的福德,我们阎浮提所有的有情加上去没有他点滴的福德因缘大,我们没法跟他比,所以你不要轻易地去(叫)。过去的人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在家的有情可以在念佛、念法、念僧的前提下,念戒、念施、念天,这个“施”是布施的“施”,念天是福德的加持故。但必须是在念三宝的情况下,这样不堕入外道知见。

象东北人,许多供鬼神什么的,他们不知道这有多大的危害,就是福德颠倒过来的危害。好比说你现在供个狗,一条狗卧到这上面来了,你天天给它磕头,它不增长你的福德,只能增加你的麻烦。因为啥呢?他不听你那一套。好比你供个猫,天天给它磕头,这猫还是懒洋洋的,你不给它增加福德,它也不给你增加福德。你说我磕头就是福德了,就找到虔诚了,你不用拜猫,你什么时间都可以拜。这个是颠倒的心智,在东北这个机制比较多,就是颠倒知见。人就是敬仰这些嗔恨心极大的有情。因为啥呢?他害怕、怖畏故,他就供养它,这样呢,造成更加颠倒的外缘。所以多受勤苦,昧失人性,减损福德。很多供这些的家庭呢,就贫瘠不堪,鬼鬼叨叨,一身鬼气,安乐不了的。这是颠倒知见,颠倒因果,不光不能增福,反而减损人的道德与福德,这样的机制是很苦的。憍尸迦。

后虽为天主,佛欲使人知其由来,与帝释语时,犹称憍尸迦其此类也。

就是举个例子罢了。

又此《论》但言二乘种不生

就是极乐世界没有二乘种,并不是说,没有往生彼国的声闻。这个呢,我们要把他分开来就对了。有人说极乐世界没有女人,不是这个说法,这也是一个混淆说法。说往生彼国者,皆是大丈夫相。这个之争我们慢慢把它剖析开来就对了。所以说:二乘种不生。

谓安乐国不生二乘种子。

大义门所摄。

亦何妨二乘来生耶?

对女人、根缺亦复如是。他这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这三个说的都是相辅相成的。

譬如橘栽不生江北

他举个例子,长江以北没有橘子生长的炎热的机制,由于你没有很炎热的机制,是长不出来橘子的。那么你说现在有温室效应啊,我们现在有暖房了,有人在暖房里种也可以结很大的橘子。古代人就比较自然,没有暖房,他是说自然的情况下,是这样的说法。

河洛果肆亦见有橘。

就是在洛阳啊,在这些地方啊,在黄河一带啊,市场上也可以看到橘子。这是举个例子罢了。就是说你不能说这个地方不种橘子,这个地方人就不能吃橘子,不能见橘子,那不行。它可以来往啊!这声闻亦复如是。虽然彼国不出生声闻,但是他们可以来生啊!可以运过来啊!这是举了个橘子的例子,虽是无情,我们可以感知得到。

又言鹦鹉不渡陇西,赵魏架桁亦有鹦鹉。

赵国是哪个地方呢?[答:河北(山西北、河北西和南)] 魏呢?[答:河南西边(河南北、山西西南)] 这个地方鹦鹉多,我们要是静下来的时候,以前我在那个地方住了五个月,大概能见八种鹦鹉,勾勾嘴,头上长着尖尖的毛什么的,鹦鹉的嘴是这样子的(师做手势比作鹦鹉嘴),勾勾的,上面很长啊,勾勾嘴,下面很小,它的嘴翘。大概能见八种鹦鹉。(问:就是鸡足山上?)不是,就我那个院子。(问:别人没见过啊?)能见的,有大的、有小的、有青的、有黄的,什么样的,就是那个样子的。你没见过活该!哈哈……(众笑)慢慢来,不能怪我。他这个例子是这样举的。象鹦鹉在南方是比较多的。他说不渡陇西。这个陇是什么地方呢?河西走廊啊?不是吧!查一查吧!做一个问号搁这吧!学习有个问题搁着,大家就有一个点,坠住你,比较好。

这两个例子都给我们来打一个比喻呀!极乐世界没有声闻之种子,但不妨声闻来;彼国没有女人,不妨女人往生彼国;彼国无有根缺,不妨根缺有情得生彼国,成就菩提。这样呢,我们心智就没有障碍了。无外乎是给我们肃清往生愿望之障碍、往生路途之障碍。十万亿佛土,一念信即是。佛愿的摄化,无碍摄化,究竟普照故,众生一念心智,即得见得用,往生之利抉择,这个抉择,就是所谓的信心,随顺即得安住,所以“信”“顺”二法是净土法门的要点。

此二物但言其种不渡。彼有声闻亦如是。作如是解,经、论则会。

前面讲这个经论,你说二乘种不生啊,根缺之事啊,你就没有障碍了,这是会通之意。

问曰:名以召事,有事乃有名。安乐国既无二乘、女人、根缺之事,亦何须复言无此三名耶?

这话问得是很尖锐呀!说你没事找事,以名召事,没有这个事,你说这个名干什么呢?你不是头上安头吗?此地无银三百两吗?还是怎么呢?实际昙鸾法师替我们设问的问题都是很尖锐的,就是人很容易产生这种疑虑的。

答曰:如软心菩萨

就是我们称为初发意菩萨,刚刚识得法性,刚刚发心,刚刚了解到心无色无相、无来无去,刚对出离心生起爱乐。这出离心就是无对待心;沉沦心就是是非心、善恶心、凡圣心、得失心,这一切对待就是沉沦的心,就是三界之心啊!所以远离对待即为出离啊!很多人谈这个出离心,让人感觉到什么叫出离呢?横眉瞪眼,这不叫出离心,这是厌离心、怨恨心,厌离不见得是出离心呐!他不相应啊!(我们)要有清晰的一个认识。

如软心菩萨。不甚勇猛,讥言声闻。如人谄曲,或复儜弱,讥言女人。

这个地方他是比喻,软心菩萨是“不甚勇猛”的,“讥言生闻”,象自利的人是一样的,一遇到违缘就逃跑了,或者说就让给别人吧!你去吧,他担不了的。我们末世之人,好利而懈于责任呐!就是有功利的时候,人蜂拥而至;有责任的时候,你回头一看没有人了。就是好利而推卸于责任,这是末世之相啊!要是大家都会喜于责任,舍利于他,我们这个世界马上就变了,那就是君子国嘛!我们这个地方马上成君子国了!在迦叶尊者的加持下,这个地方成君子国也不是难事。但是你要是下到宾川,做君子国有点难了。不相信就试一试呗!要大家都是学佛的,心里平和下来,作个君子似乎也不是难事。但是到社会世俗上走动,你想做个君子,你越做君子别人觉得你越虚假。我遇到很多这样的事情,说这是傻子一个呗!所以说:“软心菩萨,不甚勇猛”,说他是声闻,就是自利人罢了。

“如人谄曲,或复儜弱,讥言女人。”说他这样的人,为什么说女人谄曲呢?因为啥呢?从整体上来说,过去民间有一句俚语说:丈夫、男子犹如树,女人犹如藤。比喻是这样的,是不是这样我们且不管他,就这样比喻一下,这样说的。她为什么会谄曲呢?没有依附了,就会谄曲。为了使自己的依附得到成熟,就会有这种羸弱的东西,表现出这种相。讥伪之相,言女人。这并不是说生理现象所表达的。

又如眼虽明而不识事,讥言盲人。

这是他举的例子。有的人真是看着眼睛睁得大大的,到事上就糊涂呗,所以讥此人是为盲人。

又如耳虽聪而听义不解,讥言聋人。

你聋子啊?就是你没听懂那句话呗!我们现在如聋如盲的机会太多了,尤其是在佛法中,被自己的情感、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蒙蔽的时候,得闻佛法如聋如盲啊,我们要不如聋如盲,这里面的人早已是他方菩萨,或是他方佛土的佛了。如聋如盲啊!这举的例子越来越多了。

又如舌虽语而讷口寋(sai)吃

就是结巴一样的。

讥言哑人。

怎么不说话呀?象哑巴一样。

有如是等根虽具足,而有讥嫌之名。

这个讥嫌,他解释这个讥嫌名。象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六根具备者稀呀!当时我们在谈论出家这个事情时,以前看到很多人都发心出家。一看遮难,很多人都出不了家。很多出了家的人,用这个遮难一看,许多人都不行。为什么呢?不具故,六根不具足,有二十二种疾病。现在很多人说:我不出家。我说:你出家谁要你呢?因为你根不具呀!好比这么说,你知见不具呀!因缘不具呀!很多人真是这样子。意根不具嘛,邪见、不正见人就是意根不具啊!你根本不够格出家。有很多人认为出家是很简单的事情。福德不具,出家甚难呐!甚难甚难的。要是出家不争气,那你也是因缘吧。说沉沦路上多一个沉沦者,如此而已!出家甚难呐!说这个是讥嫌之名。

是故须言乃至无名,明净土无如是等与夺之名。

问曰:寻法藏菩萨本愿,

所谓的本愿就是他这个愿望呢,我们说有总相的,有细则的。好比说前面讲的:总相与别相呀,一句者,十六句入一句,这一句是为清净相,是为总相,这总相说与分别说呢,分别说是十六句说,好比我们现在学这个大义门,这也是分别说。那么清净门呢?是总相门,“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那么这是清净体相。后面这十六说呢?是为了解释它,为了表示它的实质内涵。

那么法藏比丘的本愿是什么呢?四十八愿中,愿愿真实啊!所以过去的人就讲这个愿是什么本愿,那个愿是什么本愿。阿弥陀佛在《无量寿经》的译本中,有一个唐朝的译本,以前蕅益大师十分提倡那个版本,那个版本要是有人读了,能了解这个,有那四句偈子。近代夏莲老居士汇集的本子中也引用了这四句偈子,这是我最喜欢的四句偈子了。我感觉就是直接把阿弥陀佛的愿望作了一个很细致的表述:“设我成佛道,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他这几句偈子呢,十分简洁明快地把阿弥陀佛的愿望表述得清晰得很。以前由于经常读《无量寿经》,有许多话就读会了,就感觉这话特别亲切、相应、好用。那么法藏比丘的本愿,“问曰:寻法藏菩萨本愿。”有人说四十八愿中,或者三十二愿中,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那么这个“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阿弥陀佛的愿望。乃至十念也好,种种说法也好,都是所取用,这个地方机制建立是这样子的一个设置。

我们在净土教言的学习实践中,来认识法藏比丘的愿望,怎么来认识呢?我们提一提,大家去审视。

及龙树菩萨所赞,皆似以彼国声闻众多为奇

所谓这奇者,就是我们娑婆世界有情,自利不得满足故,所以偏赞声闻。何以故呢?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化设法中,在人类设法中,以声闻为准绳。佛法住世,在人群中,以声闻为准绳。这整个机制的表达,他表达在这个地方了。所以说是以声闻多为奇,这奇者就是为胜,为胜利故。令我们了解释迦佛在人寿百岁实施应化教育所特现的特色。就是他这一个特现特色。

此有何义?

答曰:声闻以实际为证。

“实际”二字呢,我们称为顺法性而取灭,顺实际而证入。有人是这样判:声闻教者,若是取灭,是为断灭之相。就是取于断灭。这种种说法只是给凡夫一个交代,跟我们没有关系。就是给你一个交代,他的趣佛所安住,你不了解,单是一个交代罢了。就像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取灭的时间,有诸菩萨、贤圣、阿罗汉、圣者来劝他,说:“世尊当住世,不当取灭。”世尊举了个例子说:犹如长者,其儿因父常居故,不听父言,父舍儿去他国,就是舍弃了,去他国了,然后让人捎信回来,他才听,要不然他已经不听了。这是举了个例子,释迦牟尼佛说那我回我的报土了,不再跟你们纠缠了。因为你们已经不尊重我的教言了,不尊重我的法则与机制了,所以才设立应化之相。

现在我们看到的应化身,就是画像、塑像、雕像,种种像。这个像与世尊在世等无差别。何以故呢?世尊依教重设之相,多在说法。我等但是遵循教言的,亦得成就菩提。不遵守教言,世尊在世又有何意义呢?所以说:世尊取灭,我等应生起尊重与爱乐,那么这个取灭亦是住世之相。所以证实际,实际为证。

计不应更能生佛道根芽。

这真是挺厉害的说法啊!

而佛以本愿不可思议神力,摄令生彼。

就是对声闻之有情。

必当复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

因为依阿弥陀佛的殊胜愿力故,令二乘有情回小向大。所以回小向大之有情就是声闻自度有情,亦得自度圆满得以回小向大,生起无上菩提心,延佛法于未来,广度有情,这样来行持无上菩提。要不然就取灭了。

我们读过很多佛陀的经典,象《药师经》讲:“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为什么说这些大菩萨,象文殊师利,龙种世尊(编注:尔时有佛号,龙种上如来……,见《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就是他方世尊,到此世界,来佐释迦牟尼佛应化之机,这样成就善巧者,还要乘着释迦佛的神力加持来请问祈问呢?这个地方,我们许多有情迷痴在这个地方,不知道这个地方的甚深的教言机制所在。要是我们不清晰这个地方,往往就会自大呀!要是清晰这个地方,人就会得安乐住。

所谓的安乐住者,就是乘佛神力。这个地方也讲这个神力,象一般我们讲少得为足,自以为是,就是说增上慢人在此末世学法,把佛知见以为自我知见,以佛法为自我之法,入邪见、增上慢呐!这就是不知恩处,不知佛法以消融自我为增上方便,有情以染著强化自我心智得以虚假名利,虚假自诩,这是一个很沉重的事情。末世有情多在此处沉沦。

以前我接触过他们批判在美国的李洪志,他这个*轮功比较迷失的东西是什么呢?他从佛教捞一点东西,然后说:“哦!我比他大!”因为啥呢?你看,我能从他那得到好处啊!所以慢慢地把自己搞成一个比释迦牟尼佛还大多少、大多少的这样一个所谓的新法,结果就是一个狂妄、偷盗累积出来的狂妄,就是把别人家的家产偷过来了,为自己拥有。实际这家产,佛陀的教言不属于任何人,你据为己有的时候,你已经成为盗业了。偷盗的“盗”,不是佛道的“道”,成为骄狂之业了。所以这个王难呐,必在其身上发生。为什么说王难呢?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授记,若世间六道众生:“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不出这个恶性之报啊!不出魔难之报,你出不了的。那四种决定清净明诲五十阴魔中,处处有讲。很多人还在赴汤蹈火地走这条路,这是条弯路。

所以在传承机制中,大家是感恩戴德地守护着佛陀的清净教言,普利着世间有情,破除众生的烦恼与执着,用悲智二心爱乐有情。象落入王难者,多是自大、狂妄,令他的眷属亦堕入险坑。什么险坑?狂妄自大。就是我是最大的、最厉害的、最正确的。这“最”越多,受罪越大。我法尊贵,外道知见,多落魔业啊!

这个地方,我感觉诸位善知识一定会有正见安立,远离这种苦难。所以说:“必当复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我们要不是仰仗佛陀威神功德的愿力加持,我们欲生无上道业之心,实难相应。在藏传佛教里有一个比较好的机制,就是学法必依善知识,必依正知见,必依经典,必依传承,他有几个必依处,不令众生沉沦。

我们汉传佛教,过去有健康机制:四依机制、三法印机制、四念住机制、实相印机制,也不令众生堕落。他这样的保障机制是有的。象过去和尚为阿阇黎为授教的时间,他都有一个许(88:00),什么许呢?要把这认准,把这认准了,认清了,串习纯熟了,他可以利益世间。要不然你一张嘴一动念就是妄念、颠倒、情绪、善恶、是非、对待,这样的人不要说传法,自利之少分都不能得见,多沉溺于这种对待的邪恶势力当中,对待越多势力越大,就是对抗越多。这样的人就很苦,堕入妄难的机制苦。

现在这个社会上传播这个的人很多很多的。大概是昨天,有个居士,在一个什么国家机构里(工作),这个机构就是研究人体什么东西的,还是过去遗留下来的一个机构。这个菩萨跟我说:他的老师多么厉害,有通力、有善巧,可以给人看风水、算卦,给人治病,怎么样……他老师在下面跟他们讲:他比释迦牟尼佛大多少多少倍。我说:“这话是老生常谈了,听的多了。你一定注意:佛不是大也不是小,佛是清净平等者,是利益世间者,非是高低相者,佛是一切智所拥有回施者,他回施众生,他并不是拥有占有这个东西。你老师肯定比他大,你不用说,我也认为他大——烦恼比他大,这是第一个,妄想比他大,沉沦比他多,这是决定难逃的。你好好给他回报就对了。”

现在这样的事情是很多的。他们有的人是赖于这样的东西来欺骗世人,得以名利。有的人是假以这种东西来欺骗那些自大者。因为自大者,就是给这些人有机可乘了。你自大,我刚好比你更自大,结果这是随顺他。你不要说看我比佛大,你随顺我,你也可以比佛大。结果人就拱进去了,谁也不大,就轮回更大。

这个我们要是看不清楚,我们就不知道佛陀的三法印是多么重要,实相印是多么重要!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是多么重要!依传承、依经典、依断除烦恼、生慈悲、利众生,是多么重要的印契!看不到这一点,那人……因为啥呢?狂妄自大是人的本份啊!现在这世间的有情就是这样子。

所以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授记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一呼百应呢?就是这个机制。人的这个自大的东西成熟了,一呼就相应了。所以诸位善知识在这个地方要善思维、善观察。

那我们要是专念佛的愿力、传承之力、经典之力、法印之力,印契自己所守护的法则不会出现过谬,不会出现偏差,不会出现伤害。但是你要是违背了传承的机制、经典的教言、法印的印取,你妄自发明,妄自设计,决定苦报自受。这不需要别人假设,你给自己下个定义就行了。我给其他人假设是没有意义的,丝毫意义都没有,因为因果惟有自负啊!他人代替不了。要能代替,如来诸佛如来世尊早给我们代替了。我看诸佛出世都是悲心彻骨啊,愿力深广,通力不可思议。

我们都知道东城的,释迦牟尼佛度不了的那位婆婆叫什么……那个故事,释迦牟尼佛到长者家了,她是这个地方劳动人,她就背着脸,不看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就在她身边现圆光相,她就把头低下去;释迦牟尼佛在腿上现光相,她就趴在地上;释迦牟尼佛在处处现相,她就爬出去,我就不听你施教。后来和释迦牟尼佛一起去长者家的人就问世尊:此人造何业呢?怎么这样子呢?她就不爱见释迦牟尼佛。世尊说:罗睺罗尊者可以度此人。罗睺罗就以通力化作金轮王像,往那一站,她一看见罗睺罗就心生欢喜了,就来皈依,就证得法眼净。释迦牟尼佛不度她,无缘。这真是没有办法,无缘不得度啊!

所以大家来与迦叶尊者,与正法眼藏来结缘,我们来与净土结缘,与阿弥陀佛结缘,这都是很深的功德,不可思议的利益啊!

譬如鸩鸟入水

鸩(zhen),是很毒的那种鸟毛,那鸟毛放在酒里,人一喝下去就死掉了。过去大臣犯罪了,杀他们不好看,就赐了一杯酒喝下去了。过去人造的毒药少啊,不象现在化学成分那么多,就拿这个羽毛往酒里一蘸,喝下去就死掉了。

譬如鸩鸟入水。鱼蚌咸死。

这个鸟的羽毛是很厉害的,我们这个山上有种毒草也是很厉害的,有时间给大家讲讲,就是摸不得碰不得的。它这个鸟有很厉害的毛,就是投到水里边,鱼、蚌啊,都会死掉的。它的死是假死,是毒太猛烈了,麻痹死了。

犀牛触之,死者皆活。

因为它是麻痹的,他不是真死,是假死的,但要是没有犀牛触它,它就真死了。我以前麻醉死掉过三十六个小时,就把我押送到黑暗地狱去了,是麻醉,就是假死。这个地方就是 “犀牛触之,死者皆活”。

如此不应生而生,

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是无生国呀,所以不生而生,成就菩提。“生者实不生,去者决定去。”这四料简中大家都会讲的。

所以可奇。然五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

前面讲的五种不可思议:什么龙力不思议,业力不思议等等。

佛能使声闻复生无上道心,真不可思议之至也。

因为声闻取灭啊,按声闻教来说是极果之至啊!你现在到南传佛教你问问他们,象他们知道整个教言的人,他们说:大乘菩萨道难行,成佛之路遥远。因为啥呢?阿罗汉都能看得到的。旷劫熏修呀!

舍利弗的故事我们都是知道的。舍利弗久远时间,早已发无上大乘之心。有一世呢,行于声闻之道。别人就说:“好啊!你发无上之心,大乘之心,那我就要你的眼睛,看看你有多大的本事。”帝释天就来试探他。说:“哎呀!我家里有亲人治病,需要圣人的眼睛,一般凡夫的眼睛不行,还得清净的眼目,那你给一个吧!”他也不说左眼右眼,他(尊者)就把右眼抠下来了。他说,“哎呀!右眼不行,他要左眼!”他(尊者)说:我这一个眼给你就行了,剩下一个留着看东西的。他说,“那不行,你得给!”把右眼也给了,他一脚踩下去说:这眼睛这么臭,不能治病了。哎呀!(尊者)想一想:众生太难度了,我还是做声闻吧!舍利弗智慧第一呀!菩萨道难行啊!

我们很多人都听过祜巴(尊者)讲:哎呀!菩萨道难行!他一讲就是这个:菩萨道难行啊!的确是难行。你没有真正去行菩萨道,如此而已!你真正去拿你整个生命去利益有情的时候,你就知道难了。我们现在是嘴上菩提道啊!嘴上的菩萨呀!真让我们去做菩萨……慢慢地来吧!

我感觉随顺阿弥陀佛有机制。真正随顺自己的业呀……反正好好地发愿吧!

这一段文字对大义门,就是大乘心、无上心,作了一个激励性的说:发无上菩提心比发菩萨心易发。因为大乘菩萨心是久远行持,法性不得见呢,多生退堕;无上菩提心无退无取故,所以一生得不退转。佛愿力住持故,佛愿力摄化故,佛神力温养故,令其住正定聚,得以不退转。

我们在学上一篇文章的时候,讲到这三种不退皆以佛力摄:往生不退、正定聚不退、阿毗跋致不退,皆是以佛愿力故而成就。整个净土教言关键问题落到这个地方。诸位善知识善思维、善观察。

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明天接着学习。

录音记录:明峰


{返回 慈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十六集
下一篇: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十四集
 药师佛十二大愿开示 四、要作丈夫要作佛陀世尊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贤护分思维品第一
 意乐人生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十九集
 《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三昧行品第二
 往生论注讲解 第九集
 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四集
 学佛应如何面对障缘
 《安乐集》讲记(全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所谓专一念佛需要摒弃一切吗?[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随喜赞叹 不生偏颇[栏目:传喜法师]
 向鱼问水[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佛教与科学(王季同)[栏目:佛教与科学]
 弘一大师讲演续录[栏目:弘一法师]
 论唯识学中的“体用”义[栏目:肖永明居士]
 菩萨之才[栏目:论语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