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承前启后的中士道
 
{返回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02

承前启后的中士道

   本论的中士道部分,阐述了趣向解脱的修行,重点为戒定慧三无漏学,即趋向无漏的修学方法。在《道次第》中,中士道是作为上士道的基础,主要强调了别解脱戒的重要性。重视戒律、重视闻思、重视次第,是藏传佛教噶当派的学风。宗大师创建的格鲁派,也继承这一优良传统。本论的这一部分,介绍了持戒的意义、功德及不持戒的过患。而定(奢摩他,即止)和慧(毗婆舍那,即观)为解脱道和菩萨道共有,将在上士道作进一步展开。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大乘的不共之处在于菩提心,而止和观是通三乘的,三乘圣者皆应修止和空性慧。
   从发心来说,下士道所发为增上善心,中士道所发为出离心,上士道所发为菩提心。以往,人们多将出离心视为小乘的发心,但本论明确指出,不论声闻行者还是菩萨行者,同样要对生死、轮回生起厌患之心,纠正了人们长期以来所认为的,菩萨无须出离惑业和轮回的误解。宗大师还告诫我们,身为菩萨,必须先从惑业中解脱出来,才有能力利益无量众生。至于菩萨的不舍轮回、不舍众生,则是因菩提心的力量所致,由一己之苦推及众生之苦,不忍独自解脱,所谓悲愿自在。由此可见,出离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发起菩提心。
   出离心乃出离轮回、希求解脱之心,就像被捆绑的人从绳索中逃出来。那么,束缚我们的是什么?以什么方法获得解脱?解脱之后,又将获得什么身份?这些问题,正是中士道所要解决的。
   以出离心为基础,菩提心才能发得更真实、更如法。若对轮回及恶道之苦没有深刻认识,自身尚无希求解脱之心,又怎么会关注众生的解脱?在这种情况下谈菩提心,充其量只是口号而已,不可能发得真切。当然,本论所说的出离心,和纯粹的声闻道的出离心还是有所不同。

2007年10月修订版
 


{返回 菩提道次第修学札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以观苦巩固出离心
下一篇:烦恼、业、果报
 暇满、义大、难得
 关于依止法
 如何念死无常
 关于自他相换
 业的认识
 业的造作与积聚
 人生佛教和下士道的修行
 以观苦巩固出离心
 烦恼、业、果报
 道次第的核心内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受人攻击诽谤,如何应对?[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超渡的功德[栏目:仁焕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四六五)[栏目:杂阿含经]
 聆听才有参与感,才能融入![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法筵精点]
 处事礼貌[栏目: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全世界最聪明学校的学生全部茹素[栏目:素食与健康]
 佛学入门简要 初级课题 (一) 释迦太子诞生[栏目:佛学入门简要]
 据理直奏,从谏如流[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部派时代的修道观[栏目:演培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C 第286经(取经)、第287经(城邑经):本经叙述“心”若被缚着的话,..[栏目:界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