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粗言与善语
 
{返回 人生佛教语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07

粗言与善语

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善语自利利人,彼我兼利。
——《无量寿经》——

一、口业的重要

  口业,有善有恶,善良的口业可以鼓励人向善向上;粗恶的口业,犹如一把利斧,若运用不当,不但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所谓“自害害彼,彼此俱害”。
  又人生不过身、意、口业,据佛所言,口业果报多于身、意二业,以发意则未必形于外,而出口则易见;又举身为恶,犹有时艰阻,不若口之易发。况且一句话是功德,一句若是罪过,所以说话要非常戒慎啊!
  在《龙舒增广净土文》中,举出九种譬喻以劝戒口业,即:1、口诵佛名,如吐珠玉。2、口宣教化,如放光明。3、口谈无益,如嚼木屑。4、口好戏谑,如掉刀剑。5、口道秽语,如流蛆虫。6、口说善事,如喷清香。7、口语诚实,如舒布帛。8、口言欺诈,如蒙陷井。9、口称恶事,如出臭气。

二、粗言的过患

  凡夫瞋恚之火炽盛常燃,逢缘起障,触境生瞋,所以发言一怒冲口烧心,损害他人,痛如刀割,有乖菩萨之善心,常违如来之慈训。所以《业报差别经》说:“粗言触恼人,好发他隐私,刚强难调伏,生焰口饿鬼。”如《大智度论》载,或有饿鬼,先世恶口,好以粗言恼害众生,众生憎恶,见之如仇,以此罪故,堕饿鬼中。又《修行道地经》说:“口痴而心刚,不柔无软说,常怀恶两舌,不念人善利,所言不了了,藏恶在于心,如灰覆炭火,设蹑烧人足。”这都是粗言于人于己之祸害。

三、善言的利益

  所谓修行,是要使身口意三业清净,尤其修口,是非常重要的。《修行道地经》说:“其语常柔和,顺从言可人,言行而相副,心身不伤人,譬如好华树,成实亦甘美,佛尊解说是,心口之谋相。”《金刚经》里说,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异语者、不妄语者”。佛陀说好话、正语,所以能受众生尊敬。因此,我们要口常行慈,不妄不假不骗,常说善良、慈悲、道德、恭敬、赞叹别人的语言。例如:佛陀往昔在因地中与弥勒菩萨一同修行,由于佛陀经常赞叹诸佛菩萨,以此赞叹功德,所以佛陀较弥勒菩萨早成正觉。
  又佛陀说修习善语可获十种功德,即得柔软语、捷利语、合理语、美润语、言必得中、直语、无畏语、不敢轻凌语、法语清辩、身坏命终得生善道。

四、结 论

  语言是表达意志、思想的重要工具,所以我们要善用它,修习善语,随口说赞叹的话,鼓励的话,建设性的话,使口里所出,句句是金玉良言,是法味珠玑,利益众生,充实自我,这即是“彼我兼利”。


{返回 人生佛教语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摄化地
下一篇:益友和损友
 惭愧
 孝顺之益
 离八风之患
 端正的真义
 报恩与息怨
 修持之道
 戒嗔
 生命的维系
 善护口过
 戒闻利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手 Hand[栏目:森林里的一棵树 A Tree in a Forest]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J 705~710经:此六经之中,既谈到五盖,也谈到七觉支。[栏目:界定法师]
 佛法与心理治疗的对话——正念觉知练习之我见(彭贤)[栏目:佛教心理学]
 大乘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栏目:杨曾文教授]
 二规教言论 第十节课[栏目:二规教言论学习]
 横死、自杀的都得找替身吗?[栏目:因果轮回·净空法师问答]
 三宝原理与皈依法通俗解说 第一节:导论[栏目:多识仁波切]
 禅宗与道家(上)[栏目:南怀瑾居士]
 入菩萨行论 第三十六讲(第7~8品)[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雪歌仁波切]
 “闭关”是什么意思?[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