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七章 旋转六妙门
 
{返回 白话六妙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55

第七章:

旋转六妙门

接下来解释六妙门的第七种——旋转六妙门。前面所解释的六种六妙门,都是属于共行法门,与凡夫、声闻、缘觉二乘相共。现在所说的旋转六妙门,唯独菩萨所行,不与声闻、缘觉二乘

相共,更何况是凡夫。怎么说呢?前面所说的第六种通别六妙门中说,从假入空观能得慧眼及一切智。慧眼及一切智是声闻、缘觉二乘与菩萨乘的共法。现在要明了的是从空出假的旋转六妙门,也就是法眼、道种智。法眼与道种智不与声闻乘及辟支佛相共。

什么是菩萨于数妙门中修从空出假观,旋转起一切诸行功德?

菩萨乘的修行者在修习数妙门时,应当发大誓愿,怜愍众生。虽然他们知道众生毕竟空,但是为了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为未来的时际尽心尽力。

发愿之后,应当了知所数的气息不生、不灭,本性空寂。

息性本空。不是息舍灭后为空,而是息的本性是空;如果说息是空,那么空也就是息了;离开了空,就没有息的存在;离开了息,也就没有所谓的空了;对一切诸法而言也是一样。

因为息是空,所以非真非假,非世间非出世间。对求息者而言,无法获得息与非息,所能获得的只是息念。息念就象梦幻或雷电一样,没有实体可得,都是由分别心所幻化而成。

菩萨对息的了解也是一样。虽然明知没有息性可得,但是同样的生起了息念;从一数到十,了了分明。但是,内心深处能分别这就是息的幻相。因为有了这无性的息幻相存在,因此就有无性世间的概念和出世间法的存在。

怎么说呢?

因为无明导致颠倒,不知息性本来是空,以妄见认为有息的存在,因此生起了各种入法,及执着、爱、见各种业行。因此,这个世间因为有息的缘故,也就有了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苦乐世间法。

要知道,息虽然是空,但是也能造成一切世间善恶、因果法,生死轮回于二十五有 (1)等事。

虽然息相是空,没有出世间相,但不因为这样就不能分别出世间法。怎么说呢?不明了息相是空,就是不明了无明,继续造作世间业。了知息相空无所有,就不会再执着于无明。一切烦恼结也就无

从生起,就是出世间因。在因谢灭之后,获得来世的世间二十五有等果,就是世间果。能令出离世间颠倒的因果法,就是出世间法。在真正的出世间法中,也有因果的存在。因,就是了知息空的真正智慧,就是出世间因。果,以妄见揣测息中的人我、无明、颠倒及苦乐的熄灭,就是出世间果。因此得知,菩萨所观的息并非息,虽然说没有世间及出世间相可得,但是依然能分别世间及出世间等法。

还有,菩萨在观息性空时,虽然不能获得四真谛,但是依然能够通达四真谛。为什么呢?如前面所说,世间果是苦谛;世间因是集谛;出世间果是灭谛;出世间因是道谛。因此,观想于出入息,虽然不能见到四真谛,却对四真谛了了分明,能够为修声闻乘众生广泛的演绎四真谛的分别。

还有,菩萨在明了息空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十二因缘的存在,但是却能通达十二因缘。为什么呢?已过去的出入息,性空无所有。因为有了妄见,才认为有出入息的存在,因而生起种种颠倒和分别心,产生了各种烦恼,这就是无明。

无明的因缘有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忧悲、苦恼等,轮转不息等,都是由于不明了出入息如虚空般空无所有。

如果了知出入息本性空寂,就能破除无明。无明熄灭后,十二因缘也都一起熄灭。菩萨因为了知息非息,虽然不能见到十二因缘,但是依然能够通达十二因缘。能够为缘觉乘的修行者广泛的演绎十二因缘的分别。

还有,菩萨了知息本无性,息的存在尚且不能见到,更何况那些在修习息道中的人,还能见到六蔽 (2)及六度 (3)法存在。菩萨虽然于息性中不能见到六蔽及六度法,却依然能够通达六蔽、六度法。为什么呢?修行者在数息时应该知道,如果于非息之中能够见息,必然形成悭贪蔽法。悭贪蔽法有四种:一、悭贪于财物。如果在息中见到有我的存在,必定为我而生起悭贪。二、悭贪于身。就是在数息时生起身见。三、悭贪于命。对息不了解,因此执着于命。四、悭贪于法。于修息法时不能了悟,生起执着于法的见地。修行者如果想要破除悭贪蔽这种恶法,必须修四种檀 (4)(布施)

波罗蜜 (5)加以对治。四种檀(布施)波罗蜜是:一、财施波罗蜜。菩萨乘的修行者了知息空非我,离息亦无我,既然连我都不存在,聚集各种财物又有什么用途呢?这时候,悭贪于财物的心便自然熄灭,舍弃这种珍宝时就好象在舍弃鼻涕唾液。如果能明了通达息的本性,就是财施波罗蜜。

二、舍身施波罗蜜。

菩萨乘的修行者了知身性本无,息及诸法不是身,舍离息及诸法也与身无关。当了知身非身时,悭贪于身的心便自然熄灭。在不悭贪于身时,就能够全权的操作与使唤身,将身如法的布施予有须要的人。当了知身非身时,就能具备或成就舍身施波罗蜜。

三、舍命施波罗蜜。

菩萨乘的修行者了知息性本空,就不会再认为息就是命或离息有命。在了知命不可得时,悭贪于命的心便自然熄灭。这时候,能够将命施舍给有须要的众生,心里再也没有恐惧了。当了知息性本空时,就能够具足舍命波罗蜜。

四、法施波罗蜜。

菩萨乘的修行者了知息性本空,就不会再见到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法的存在,也不会再有世间、出世间法的存在。

为了破除众生种种不正思惟、痴迷或执着于诸法,导致在六趣中轮回不息,开始为众生说法。而实际上并没有说,也没有什么指示,因为众生没有听到,也没有得到什么。这时候,虽然在行法施,却不执着于法施,也不祈求任何回报,但求能利益一切众生。就好象是日月悬挂在空中,照亮了大地、利益一切众生,不要求任何回报一样。菩萨了达息性本空后,行平等法施檀波罗蜜,利益众生,也是一样。

菩萨乘的修行者了知息性本空,没有悭贪蔽法的存在,但是却能清清楚楚的分别什么是悭贪蔽法。也因为知道悭贪蔽法不可得,而了知息性本空。

于其它五种波罗蜜:尸罗(6)、羼提(7)、毗梨耶(8)、禅那(9)、般若(10)波罗蜜的道理,也是一样。一一广泛的旋转起各种波罗蜜相,让追求佛道的善男子、善女人从各种分别相中了知波罗蜜的真谛。

本段约略的述说在修习数妙门的旋转陀罗尼 (11),菩萨所行的无碍方便法。

菩萨乘的修行者在修习数妙门时,虽然表面是在数息调心,实际上旋转起无穷无尽的法门。于随、止、观、还、净住妙门中也一样。各种禅定、智慧、神通、四辩力 (12)、无所畏、诸地菩萨的行愿、一切种智、无尽的一切功德,都分别由旋转而生起。

〖注解〗

1.二十五有:欲界十四有:四恶趣、四洲、六欲天。色界七有:初、二、三、四禅天、大梵天、五净居天、无想天。无色界四有: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2.六蔽:悭贪、破戒、嗔恚、懈怠、散乱、愚痴。 3.六度:布施、戒行、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4.檀(dana):六度之一,布施的音译。 5.波罗蜜(paramita):到彼岸、究竟、度。一般上指六度(大乘)或十度(小乘) 6.尸罗(sila):六度之一,戒行的音译。 7.羼提(ksanti):六度之一,忍辱的音译。 8.毗梨耶(virya):六度之一,精进的音译。 9.禅那(dhyana):六度之一,禅定的音译。 10.般若(prajna):六度之一,智慧的音译。 11.陀罗尼(dharani):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12.四辩力: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词无碍辩、乐说无碍辩。


{返回 白话六妙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八章 观心六妙门
下一篇:第六章 通别六妙门
 第三章 随便宜修六妙门
 附录四 天台宗
 第四章 随对治六妙门
 附录一 止观坐禅法要记
 第八章 观心六妙门
 第九章 圆观六妙门
 六妙门 亦名 不定止观 目录 前言
 第十章 证相六妙门
 附录五 六妙门与须弥桩
 第六章 通别六妙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64经 榖酒果酒经[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讲伦理,不要讲论理[栏目:是非要温柔]
 心经修习课:不烦恼的活法——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活在当下方能无悔[栏目:濑户内寂听]
 《阿含经》中的无我观(释界文)[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法治与僧事——“以戒为师”的现代意义[栏目:圣凯法师]
 妄改说戒 恶报示警 (隋 僧云)[栏目:释门法戒录]
 百喻经 36 破五通仙眼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清净的智慧 缘起[栏目:清净的智慧]
 1 愚人食盐喻[栏目:百喻经译]
 轮回与苦谛[栏目:见悲青增格西]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