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三章 六妙门念佛法要 第六节 净土实相中道门
 
{返回 六妙门修证全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210

第六节 净土实相中道门

以上所修的五门,从初步的数息、随息,到止与观二门的深入,以至到还源而体念佛三昧,可以说净土念佛的修持已经功成了。但净土之德还须在净门中逐渐臻於圆满。故证得念佛三昧後,就要以所证之道,而起清净之行。所谓「净」不是与「染」相对的东西,而是泯绝一切差别,圆现一切法平等无二的「净」,所以这「净」是一切皆净。娑婆秽土也是当下净土庄严,一切身心行为,无一不是净土之行。如此无妄真实之境、行,即是实相中道的真境。到了此一地步,说生西方也得,不生西方也得,所谓「无生无所不生」也。

印光大师在念佛三昧证後净行上又说:

其相如云散长空,青天彻露。亲见本来,本无所见,无见之见,是名真见。到此则溪声山水,咸是第一义谛;鸦鸣鹊噪,无非最上真乘。活泼泼应诸法相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了诸境而了无一物。语其用,如旭日东升,圆明朗彻;语其体,犹皓月西落,清净寂然。即照即寂,即寂即照,双存双泯,绝对圆融。譬如雪覆千山,海吞万象,唯是一色,了无异味。

论其益,现在未离娑婆,常预海会,临终则一登上品,顿证佛乘。唯有家里人,方知家里事,语予门外汉,遭谤定无疑!

印光大师所述的三昧境界,正是净土实相中道的实证妙域,也是净土修持的极致。证人实相妙境,只有同证之人方能相互印知,故不可对外人说,以免遭谤而使人生罪。

修行者一旦证入三昧後,即已转入净土的无修之修,自然任运。因此,即使起教化众生的方便之用,也是从体起用,用不离体。所以寂照不二的现量之境,一切无非是净土妙行,那么,处处也即是实相中道的妙境。境行圆满而成果德庄严,菩提涅槃不证而自得。

以上六妙门念佛法要,虽专就净土念佛而论,但仍不离六妙门的基本修法。所以欲修此法者,应参照《六妙门修法》一文,以便更加明了修法要义。


{返回 六妙门修证全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四章 六妙门与禅宗 第一节
下一篇:第三章 六妙门念佛法要 第五节 还源念佛三昧门
 第三章 六妙门念佛法要 第三节 寂止念佛门
 第四章 六妙门与禅宗 第一节
 第五章 密乘六妙门 第二节 正行修法
 第四章 六妙门与禅宗 第三节
 第一章 六妙门修法 第三节 后善的修法
 第六章 养生六妙门 第四节 止门的养生功法
 第六章 养生六妙门 第三节 随息门的养生功法
 六妙门修证全书 自序
 第六章 养生六妙门 第二节 数息门的养生功法
 第二章 六妙门讲义 第十一讲 证相六妙门的功德妙能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十七章 占星与解梦[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为什么每次诵《弥陀经》时都痛哭流涕[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修行立功课 心念不空过[栏目:传喜法师]
 佛教对生活的看法(静波法师)[栏目: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册 上士道 入大乘门[栏目: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中观根本慧论》讲记(8)观去来品(1)[栏目:中观根本慧论讲记·达真堪布]
 莲社十八贤图记(李冲元)[栏目:宋元居士名家文集]
 再论“唯识”与“唯了别”[栏目:周贵华博士]
 恩师印公周年纪念[栏目:印光大师永思集续编]
 越末法加持力越大、威力越大的佛就是药师佛(梭巴仁波切)[栏目:药师佛·藏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