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命的流转
 
{返回 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07
   生命的流转
  
  基督教说:「信上帝得永生。」但是佛教认为,信仰佛教并非就没有生死问题,而是要人堪破生死!生死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即使是佛陀,也要「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生和死如影随形,生了要死,死了再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不已。到底「生从何处来,死归何处去?」对于这个问题,一般人并不了解。
  
  根据佛教的「十二因缘」说:有情众生由于累劫的「无明」烦恼,造作各种「行」为,因此产生业「识」。随着阿赖耶识在母体子宫里渐渐孕育成生命体,是为「名色」;名是生命体的精神部份,色则指物质部份。数月之后,生命体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成熟,称为「六入」;胎儿脱离母体后渐渐开始接「触」外境,并对外界的苦乐感「受」产生「爱」与不爱,进而有了执「取」所爱的行动,结果由于身、口、意行为的造作,又种下了后「有」的生命体,有了「生」终将难免「老死」,「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所以佛教说:生命的流转,是无始无终的「生死轮回」。
  
  生死循环,本来就是自然的道理,如宗衍禅师说:「人之生灭,如水一滴,沤生沤灭,复归于水。」道楷禅师示寂时更说得好:「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已足,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禅者生死,有先祭而灭,有坐立而亡,有入水唱歌而去,有上山掘地自埋等等,无比洒脱。
  
  众生的生死决定于业力,解脱的圣者则依愿力成就生命。然而掌握生死,还不足为奇,吾人真正要超越的是念头的生死。禅宗说:「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吾人的意识剎那生灭变化,如《大乘流转诸有经》说:「前识灭时名之为死,后识续起号之为生。」我们每一时刻其实都在面对生死。意识的生死,念念生灭,如同瀑流,唯有「无念」,才能截断生死洪流;若能体证缘起性空,则能「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达到生死一如,不生不死的境地。故而经典又云:「前识灭时无有去处,后识续起无所从来。」
  
  生命不是出生以后才有,也不是死了就算结束。死亡以后就像移民一样,你到了另外的国家,只要你有生存的资本,只要你有功德法财,你换一个国土,又何必害怕不能生活呢?所以死亡并不可怕,死亡之后到那里去才是最要紧的。
  
  道元禅师说:「若生死中有佛,便能无生死。若知生死即涅槃之理,便能无可厌生死,亦能无可愿涅槃,自是超脱生死。」如果我们能够认清这个道理,断惑证真,觉悟生死同于涅槃的道理,自然不会受生死迷惑,而能安住于超越生死的藩篱,如此,纵死又有何惧呢?《人间福报》2001年10月15日

{返回 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沟通的妙法
下一篇:道气与俗气
 生命学
 开通理路
 生命的流转
 硬体与软体
 成佛以后
 噪音
 困境
 预算
 举重若轻
 床头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竹密岂妨流水过(袁宾)[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学佛修行 万善同归——兼论延寿大师的四料简[栏目:林克智居士]
 略谈显密宗的区别[栏目:佛法是种活法]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三十九)[栏目: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智圆法师]
 《小业分别经》一[栏目:玛欣德尊者]
 回向是明心见性的一种方法[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二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智慧的能量 第四章 烦恼如何生起[栏目:智慧的能量]
 《普门品》说如果有人爱生气,请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圣人为什么也会示现果报?[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