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一切痛苦的根本是什么
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专访系列(4)
{返回 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898

   问:请问仁波切,一切痛苦的根本是什么?是何因缘导致我们遭遇种种困难产生痛苦?

   答: 一切痛苦、纷争和辛劳,最主要的根本乃是我执,由贪爱、执着自己而来。因为有此执我的缘故,而产生一切痛苦、争执,以及一切贪欲、嗔恨、愚痴、我慢、疑妒等五毒,而造成世界上的战争与灾害不断。不仅如此,我们也应我执的存在,而不断在轮回中流转,甚至投生三恶道中。

    那么我执又是什么呢?认为“我”及我所——“我的”真实存在,并产生一种贪爱不舍的心,便称之为我执。因为我执故,所以常认为自己以及自己的所有是最好、最优越的,别人都比不上。执着是一种内心的想法、一种概念,而所执着的对象是自己。我执分两种,即“我”和“我所”。由于我执而生起的一个对境,此对境即“我”,认为有一个“我”存在。而“我所”的部分包括了我的父母、我的兄弟、我的钱财、我的所有受用物等。我们试举一例做说明。好比今天我在十二点的时候买了一部车子。可是在更早的时候,也许十一点多的时候,我到市场去,看到一部车子被人打烂。那时我的心里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为何要把车子破坏,有人会同情车主,而有人则更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在旁观看,但就是没有一个人会担心。然后在十二点的时候我付钱买了一部车子。当我把它开上马路时,有人拿了一个大石头丢过来,砸到了我那宝贝的车子。刹时从头到脚,我每一根寒毛都竖了起来。石头丢到车子与丢到我身上毫无差别,感觉痛苦极了。这原因在哪里呢?因为我们已经产生了“我所”,已经有属于我自己的东西的想法。所以首先我们执持一个“我”,接着执持“我所”,也就是“我的”一切东西,包括那辆车子。早上我们看到一辆车子被砸时,因为心里对它无所执着,所以一点也不烦恼。但这辆车子我已经买下来了,在成交的一刹那,我的执着就已经放在上面,就已经对它产生了“我所”的执着。因为有“我所”之执的缘故,我执便会渗透到车子里,而这时石头砸到车子与砸到我们身上便没有什么两样了。当然接下来,我们就会感到十分痛苦难过。接着如果车子保养得很好,看起来十分光鲜亮丽,我们就会对它生起贪爱之心,如果有人蓄意破坏它,我们就会无明火起三千丈。看到别人的车子比自己好,便会产生嫉妒心。接着车子或许要分期付款,因此,担心钱不够,担心几年里面要花多少钱等。这些都是来自“车子是我的”的心理所产生的,而也因为这样,而结了许多恶缘,产生许多障碍。

    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我执”呢?倘若有一个人很生气的骂我们:“你是小偷!你是坏蛋!你下流!”时,我们当时心里会想:“哼,我才不是!”然后感觉有一个东西就是“我”,就是“我执”。既然如此,我执又分为哪几种呢?首先由对境来分时,它有“我”和“我所”等两种对境。而依程度来分时,则有粗我执、细我执,以及微细我执等三种。粗我执的力量非常强,对此生的身体、财富和一切受用等,有非常强烈的执着,不惜一切要获得它。获得之后,更不计一切想保有这些既得的广大利益,而完全无视于下辈子会如何。另外有些人执着于下辈子,这也是一种粗重的我执。他们希望下辈子投生在天、人善道中,享有广大的财富和一切受用等。

   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修行才能断除我执?

   答:四转心法是断除粗我执的方法。其中思维“暇满人身”、“生死无常”便能断除对此生的执着,而思维“业力因果”和“轮回过患”则能断除对来生的执着。粗我执断除后,一个人会感到非常轻松快乐,充满法喜,因此,对寂静涅磐的安乐产生执着,希望追求个人的轮回解脱,证得声闻独觉的罗汉果位,这是种细我执。而微细我执则是持“我”为实有、一切诸法为实有等,此乃还未证悟诸法空性的缘故。断除细我执的方法是观修菩提心,以此断除只求自我解脱,得到涅磐果位的执着。而观修空性则可彻底断除微细我执。由于烦恼是因,恶业是果,而烦恼的根本是在于我执,所以在断除我执之后,烦恼的因便不再存在,而果也不复产生。一个人在解脱三界一切的烦恼痛苦后,便能证得寂灭的果位。就我们一般人而言,最主要的我执就是贪欲、贪执,心里存在一个“我”的影子,且认为自己是最好、最优秀的。这种想法就是一种贪执、贪恋。以前西藏有一位大臣叫陆东赞,以善巧闻名,旁边许多的小王国都怕他。到底他是死了,还是仍活着,没有人知道。后来某国就派一个人去西藏,问西藏人一个很深奥的问题。如果有人能回答的话,便表示陆东赞还活着,否则就表示他已经死了。什么问题呢?“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没有任何人可以回答,后来还是陆东赞答出最重要的就是“我执”。

 


{返回 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从容中观道
下一篇:空性与智慧的关系
 见闻“中阴文武百尊”即解脱成佛的故事
 菩提迦耶为何殊胜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利他即佛法
 弟子应以何种心态接受上师加持
 从容中观道
 皈依的必要性、道理与学处
 金刚乘佛法的修持
 发慈悲心
 分秒必争 万法皆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静坐中的动中禅,睁开眼睛不容易注意到这个动作,这是怎么回事?[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净空法师说故事(二) 目录[栏目:净空法师说故事]
 佛学基础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三节 缘觉行果[栏目:佛学基础]
 生命的重建 第六章 停滞不改变[栏目:露意丝·海]
 三八三 鹦本生谭[栏目:第六篇]
 万法唯心[栏目:噶玛天津仁波切]
 人既然死了,亦其业报结束,为何阳世病苦还会带到阴间受?又中阴身投胎,不是生前之事都会忘了吗?[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中国佛教十大名山 四、禅宗祖庭嵩岳山[栏目:佛教与名山]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九五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这三种心决定帮助我们往生[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