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建立全球伦理 三、和平的愿景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心灵成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54
建立全球伦理
 
   三、和平的愿景
  
  宗教领袖的愿景与使命
  
  我们必须认清,站在世界任何一种宗教的个别立场,都会认为自己是热爱生命的,也都会认为自己是热爱和平的。
  
  我们必须认清,站在世界任何一个种族及国家的个别立场,都会认为自己是热爱自家族群的,也都会认为自己是热爱朋友和邻居的。
  
  我们必须认清,站在世界任何一种宗教、任何一种种族、任何一派政治思想的个别立场,都会认为自己是要保护生命安全的,是要保障生活幸福的,是要维持爱与和平的,是要争取自由平等的,也都会认为,人类的彼此互动,绝不能偏离了正义的原则。
  
  以上三点认知,我个人认为这即是人类为世界的永久和平共同努力,所应有的基础共识。直到今天,在我们的世界上,尚有若干族群的领袖们,由于热爱自己的族群,为了维护自家族群的利益,并且希望争取到更多、更大、更好的利益,便与其他的族群互相对立、仇视、怨恨,甚而彼此攻击、掠夺,乃至把敌对的族群视为魔鬼,非得征服、予以歼灭不可。这都是人类的愚痴所致,导致以牙还牙、怨怨相报,形成了族群之间永无休止的世代相残!
  
  所谓「人类的愚痴」,最主要的是指我们在思考上常犯的两个盲点:
  
  (一)在思考问题、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只考虑到自己内部的、自私的、主观的立场,很少想到应去了解、体会、同情对方的想法、说法、作法和处境的需求,往往造成了对立和仇恨、冲突和战争。
  
  (二)面对一切复杂的状况和问题,一律以简单的二分法来做判断。世人总认为自己是站在真理、正义、神圣的一边,而与自己信仰、理念不同的一方,便是虚伪、邪恶、魔鬼,两者壁垒分明,永远不能妥协共存。于是便制造出许多水火不容的世仇大敌,相互杀伐不已。
  
  一旦能跳脱这两个盲点,世界永久的和平与幸福便指日可待了。
  
  现在,我们面对这两个盲点所造成的重大问题,急待找出缓冲与化解的方法。正本清源,个人以为,首先应该呼吁全世界的宗教领袖、政治领袖、意见领袖们,为了人类世界的共生共荣、永续发展,务必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共同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努力争取自己的利益,同时也顾虑到他人的利益。
  
  2.尽力伸张自己的信念,同时也尊重他人所持的信念。
  
  3.全力预防遭受敌人攻击:或让敌人找不到攻击的原因;或使敌人投鼠忌器,失去攻击的勇气。
  
  以上三点,简而言之,便是知道自己也要知道他人、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将敌人化解成为朋友。这当然要付出时间及耐心,也要付出财力资源来建立防卫设施及人际关系。唯有如此,才能减少由于彼此间的误解猜疑而产生的敌意,才能减轻由于相互间的敌对冲突而产生的恐惧,才能减免由于恐惧不安而引发的攻击与报复。
  
  强大的威力与平等的博爱,必须是并行并用而不相违背的。用慈悲的大爱,给人丰足的衣食、平安的保障,要比用强大的军事行动,更能收服人心,更能化解敌人于无形。坚强的武备,让亡命之徒不敢轻举妄动;而平等的爱心,则能让普遍的大众感恩及认同。
  
  秉持以上的原则,接下来,我想分别就消弭反美恐怖暴行及提升中国大陆人民的宗教信仰品质两方面,提出几点看法及建议:
  
  (一)在九一一恐怖攻击事件发生后的今天,我们除了要为六千多位无辜的罹难者祈祷,也要为那十九个自毁毁人的劫机恐怖分子祈祷,因为不论是被害者或加害者,都是受害者,两者生命的丧失同是人间的惨剧。恐怖行为是因为愚痴,也是因为懦弱,导致恐怖分子的心中充满了仇恨。唯有用智慧的疏导及慈悲的温暖,才能帮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及恐惧愤怒的阴霾。
  
  要消弭反美的恐怖主义及暴行,个人以为美国宜多和阿拉伯世界的民族国家做朋友,就人类文明的共同问题,彼此多协助、多接触、多沟通、多探讨、多认同。此外,美国的政经领导者及宗教领袖们,可以先和阿拉伯世界温和开明的领导人多做朋友,尔后再由这些温和开明的领导人,去和比较激进的领袖做朋友。当激进派的领袖们,也能成为坐下来探讨共同问题的朋友之时,彼此的疑忌和仇恨便能消除。这才是釜底抽薪、化敌为友的根本方法。
  
  (二)目前,中国大陆政府虽然允许人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这只是在共产主义社会革命中的一个阶段;一旦到了理想中的社会改革完成之时,人民就不需要宗教了。因为从唯物史观的观点而言,任何宗教都只是人民用来获得暂时安慰的「鸦片」而已。所以,中国大陆虽不至于消灭宗教,但也不必奢望他们会大力发展宗教。尤其是组织性、群众性的宗教活动,那是绝对被禁止的。此外,境外的宗教师、宗教组织、宗教势力及宗教书籍,也不被允许输入境内,因为他们坚持「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原则。中国大陆并不厌恶宗教,却忧虑宗教组织的群众运动,会造成政局的动荡及民心的不安。
  
  我们不知道,事实会不会正如他们所说,到了理想中的社会改革完成之时,人民就真的不需要宗教了。但是目前,中国人民绝大部分还是需要宗教的,因为宗教信仰的本身,就是一股抚慰人心、安定社会的力量。如今,在不造成中国社会动乱的原则之下,我们还是有很多空间,可以协助中国人民提升宗教信仰的品质。我们能够努力的工作,至少可有以下三种:
  
  (一)推动台湾海峡两岸的宗教教育及宗教文化的相互观摩,藉以增加台海两岸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减少两岸人民的敌对意识。
  
  (二)呼吁亚洲各国的宗教领袖及宗教团体和个人,多与中国大陆的宗教界人士及政府官员接触访谈,以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并多为共同的社会福利、环境保护、人品提升、减少犯罪、急难救援、灾变预防等问题,互助合作。不要企图在中国大陆发展组织性的宗教活动。
  
  三、举凡全球性的宗教活动,一律邀请中国大陆派代表参与,并尽可能移到中国大陆各地举办,让各阶层的宗教人士及相关官员,有机会多接触国际的宗教现况。这能使他们获得与世界宗教共同成长的利益,却不会让他们感受到外来宗教所造成的威胁。
  
  总之,任何宗教、任何国家、任何族群,都是希望被了解、被尊重、被肯定、被包容的。即令其信仰、理念与我们全然不同,只要愿意尝试去了解、尊重、肯定与包容,彼此便会成为朋友。而首先跨出这样的第一步,并且继续坚持下去——这便是我们共同的愿景和使命了。
  
  (二○○一年十月十五日讲于联合国世界宗教暨精神领袖理事会程序委员会)
  
  世界宗教领袖在二十一世纪的任务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由于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在资讯、交通、生活资源等各方面,都比过去更方便更富裕,但各种传统的价值观,也因而面临各式各样的挑战。尤其是保守性的宗教信仰、种族的优越感,以及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等,在机制全球化、社会多元化、思潮后现代化的局面下,无时无处,不在遭受着批判和激荡。
  
  宗教乃是全人类共同的源头和依归,但我们也不能否认,由于若干保守的宗教人士易将异己者误视为邪恶,因而形成了排斥和对立,制造了仇恨与冲突。这是有待我们积极化解的问题。
  
  本次会议讨论的重点,是宗教领袖要如何协助联合国化解宗教与族群的冲突?如何纾解世界的贫穷问题?如何做好全球性的环保工作?以及如何消弭暴力的战争与恐怖的攻击事件?换句话说,二十一世纪的宗教领袖,除了传播各自的信仰外,也得扮演好挽救人类危机的多重角色。这些项目,也正是我所属的团体「法鼓山」,最近十多年来所努力倡导及实践的工作。现在,我便针对这几点稍加介绍,敬请各位指教:
  
  (一)如何化解冲突?不论是宗教、政治、文化等各种族群之间,均应有「求同存异」的共识,也就是在追求共同的利益和目标之时,不妨允许有歧异的想法和作法。这就好比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之中的成员,也允许有不同的想法和作法一样。中国儒家主张「和而不同」;佛说众生有种种根性,都有成道的机会;又说,丛林之中,能容千万种众生。其实,宗教不会有冲突,被信仰的神也不会有问题,唯有人类愚昧的诠释,才会造成对立与冲突。在此必须呼吁:凡在圣典中见到有与人类和平抵触的文字,均应给予新的诠释。
  
  (二)如何纾解贫穷?贫穷有两类,一是物质的,二是心灵的。物质的贫穷,让人的生活困苦;心灵的贫穷,却能造成毁灭性的大灾难。物质贫穷的族群,非常可怜;心灵贫穷的族群,则极具危险性。今天国际间人道救援的对象,除了荒旱、水涝、地震等灾区的灾民,主要的还有兵乱战区的难民。生产力的不足和战争的破坏,造成了物质的贫穷,而族群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则是源自心灵的贫穷。因此,我们如果希望纾解贫穷的问题,最好的办法便是由宗教领袖们来鼓励人人发愿,转变掠取和占有的自私心,而成为奉献和布施的慈悲心。物质富裕的族群,固然应当奉献和布施,但物质贫穷的族群,也该用随喜的心做布施。若能普遍推广这种奉献和布施的运动,则既可纾解物质的贫穷,也可解决心灵贫穷的问题,如此世界的永久和平才有希望。
  
  (三)如何做好环保工作?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已在迅速地恶化之中,主要的原因就出在人类过度的开发及浪费,造成自然资源及生活环境的大量损耗及破坏。因此,如何做好环保工作,已是如救燃眉的急务。可是环保必须要从世人价值观念的改变做起。所以,法鼓山正以心灵环保为主轴,再进一步推展礼仪环保、生活环保、自然环保。心灵环保是向内心省察,启发智慧心及慈悲心。心灵富裕之后,便有充分的安定感及安全感,对内心、对外境,便不会矛盾冲突;与人相处之际,便会尊重对方,时时以礼相待;在日常生活之中,便不会因为奢求物质享受的满足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因此,对于宗教领袖而言,心灵环保,特别重要。
  
  (四)如何消弭暴力及恐怖事件?站在宗教领袖的立场,慈悲和博爱,乃是绝对的真理;正义及和平,不可能分离。如果为了主持正义、崇拜真理,而诉之于暴力及恐怖的行为,那是必须接受劝阻的,也是应该受到谴责的。动用武力,也许会有暂时的震慑作用,但永久和平的基础,却必然要建筑在对等的尊重及相互的宽容之上。甚而不仅是互惠互利,还要做不求回馈的布施,要做没有条件的奉献。而在这全心的布施及全力的奉献之中,自己必然获益最多,成长最快,也最强大,所以也是彻底消弭暴力及恐怖事件的最好办法。
  
  综合实践以上所说的求同存异、奉献布施、心灵环保、尊重宽容,便可望让人类在本世纪中,渐渐获得普遍的和平。而这也正是我们所提倡的愿景:祈祷天国降临到地球,把人间建设成为净土。
  
  (二○○二年六月十二日讲于曼谷联合国大会堂「世界宗教暨精神领袖和平理事会」)
  
  从「心」沟通的世界大趋势
  
  诸位大德法师及大德居士,非常失礼,由于本人的健康状况,不允许亲自前来聆听大会的诸家高见,谨以书面向诸方专家请教,并由法鼓山的僧团代表,代我宣读。
  
  近数年来,我个人及我们的团体,出席过多次世界性的会议,例如世界经济论坛(WEF)、世界银行(World Bank)、世界宗教领袖理事会(WCRL)、全球女性和平促进会(GPIW)、地球宪章(Earth Charter)、世界青年和平高峰会(WYPS)等会议,焦点都在讨论如何将族群的冲突转变为和谐,以谋求世界的永久和平;或是如何协助落后地区的国家,从贫穷之中转为共享世界资源的合作伙伴,以谋求世界资源的永续发展;以及如何面对多元文化的互相仇视,转为各种文化之间的互相学习、兼容并蓄,以俾培育出世界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及道德观。
  
  这对佛教而言,特别是对于大乘佛教而言,在理论上并不困难。而对西方的三大一神教而言,因为他们都希望彼此和平相处,也相信最高的神便是爱和正义;各族群之间,应该都是兄弟姊妹的关系,是可以和平相处的。所以谈到「爱」时,并不会有异议,但是一涉及「正义」,就会各有各的立场了!不过,坚持不同立场的人士,如果常常有机会聚在一起讨论共同的切身问题,至少可以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所以二十世纪后期,罗马天主教会定期召开宗教对谈会,我也应邀参加过一次。会议中虽允许各宗教抒发己见,但罗马教廷的立场并未因此改变,以致许多其他教派,并不愿出席这种会议。而应邀出席西方的跨宗教对谈会议,仍以西方三大一神教人士为主流,东方宗教的人士为数甚少,汉传佛教的人士就更少了。未能有足够的机会将佛教的智慧,奉献给今日全世界的人类,实在是一桩大憾事。
  
  出席类似的会议,我不会强调汉传佛教的立场,甚至也避免碰触彼此核心价值判断的问题,只就当前的人心向往和大家关注的共同点来切入。所以自从我提倡以「心灵环保」建设「人间净土」的运动以来,不论在任何场合,也不论遇到何种立场的人士,都能谈得很愉快。例如犹太教、天主教、东正教,乃至伊斯兰教的人士,都视我为他们的知己。其实,我并没有多大的学问,只是以佛法为心法,以无我的心法来因应一切的问题,便无往而不通了。
  
  记得二○○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我出席了中国国家宗教局及中国佛教协会在海南岛三亚市召开的「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圆桌会议」,会中决议召开「世界佛教论坛」,我感到非常欣慰。佛教徒在全世界的宗教人口中只占极少数,主要集中在东亚及南亚地区,因此一进入世界场域,佛教徒的能见度不高,代表佛教向全世界发言的机率也很低。即便在佛教内部,虽有各系互动的事实,但像「世界佛教论坛」这样一个全面性和永设性的体制,应该有其重要性和急迫性——首先可让佛教各教派之间,找到共同价值观点及共同任务,然后再与世界各宗教的共同价值观点和共同任务相接合,共同来为明日的地球世界,创造共存共荣、和平幸福的大未来。
  
  现在,再就本次大会的主题:「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略抒浅见如下:
  
  大家都知道,如果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佛教,佛教既非唯物论,也不是唯心论、唯神论,而是因缘论。这次会议的主题:「从心开始」,看起来好象把佛教归为唯心论,甚至于我们法鼓山提倡的「心灵环保」,也看似是唯心论的主张了。其实不然。
  
  佛教的基本立场,便是原始佛教所说的四圣谛、十二因缘,尤其是《阿含经》「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的缘起论,乃是以心为主体。而四圣谛所谓的苦、集、灭、道,「苦」是烦恼心的现象;「集」是烦恼心所造成的种种后果的因;「灭」是烦恼心的止息,即是从烦恼心得到解脱;「道」则是用种种修行的方法,使得烦恼心变成解脱心。因此,四圣谛也是围绕着「心」的主体而讲。
  
  十二因缘,是从无明开始,因为无明,所以才有三世十二因缘的生命过程。无明是烦恼心的主体,若从世间现象的分析来说,称为「五蕴」。五蕴之中的色蕴,属于物质,其他的受、想、行、识四蕴,则属于心的部分。从生命的观点来讲,若离开心的部分,物质是不存在的。因此十二因缘的内容,也是重视「心」为主体。
  
  从原始佛教进入大乘佛教以后,初期的中观派,便是根据四圣谛十二因缘的缘起法而立论。虽然中观讲空,意思是空去所有的执着心,不论人空与法空,乃至毕竟空,指的都是执着心。因此从五蕴世间展开的众生世间、国土世间,仍旧无法脱离五蕴。由此可见,中观学派也与「心」这个主体相关。所以《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大乘的唯识学,把心区分为「心王」与「心所」二者,而讲唯识所现、唯识所变;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其实能熏、所熏,都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的相分与见分,虽然名为唯识,却依旧不离虚妄心。成佛即是转虚妄心识为真如心。
  
  另一个如来藏系统的大乘佛教,则特别重视心为法界的源头,心也是法界的全体大用。如《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法华经》则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那是谁在称念佛名?谁能成佛道?都是众生心。此外,《华严经》也提到:「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则指烦恼的凡夫心,和清净而福智圆满的诸佛心,其本体是相同的。《大乘起信论》说:「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又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都是说,心可以通凡圣,可以通世间出世间,可以通有为无为,而无所不通。
  
  如果从佛法所说心的角度,来看待世间的一切,讨论人间的每一个族群、文化与观念的时候,也就不会坚持有一个绝对不变的立场。因为每一个立场所持的见解,对当事人而言并没有错,但是从他人的立场来看,尤其是从整体人类的角度来衡量,则可能有再讨论与修正的空间;所以不应该动辄否定对方的立场,也不必坚持自己的立场。
  
  我出席各种国际会议的时候,经常是用一种无我的角度,也就是没有主观的预设立场,来与人互动讨论。我会先肯定对方,结果同样的也会受到对方的尊重,这便是《大乘庄严经论》所说:「心外无有物,物无心亦无,以解二无故,善住真法界。」一个真正学佛修行的人,不论学的是大乘、小乘,或者中观、唯识、如来藏,只要能够善于体会心外无物、物外无心,也就能够明了一切的问题,全都是心中事。如果还有什么特定的人事物想要克服、对立,那就很糟糕了。因为你所对付的,并不是心外之人、心外之物,而是自己内心的烦恼。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有这层认识,立即将观念调整过来,则外在的一切,没有一样是不能包容,也没有一样是不能消融的。
  
  以上我所表达的浅见,若能获得诸方专家的认同,那便意味着世界佛教论坛乃是提供一个讲坛,让全世界的佛教徒,包括汉传、南传和藏传佛教的系统在此抒发己见。尽管南传、汉传与藏传佛教之中,尚有不同的派系,也各有不同的思想依据、实践特色和生活型态,这是由于不同地域与文化背景,因而产生了不同派系的佛法;也有因为根据经论的不同,所以表达的方式各有差别,而各自所重视的教理行果,也各有诠释的出入。
  
  这也无妨。相信大家所乐见的,便是各家都能在论坛上畅所欲言,同时开放心胸,接纳自己所知领域以外的种种高见。中国俗谚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藉由论坛的机会,我们彼此互相观摩,诸家可能都有收获,那就成了文化、思想的脑力激荡,而激发出新鲜、活泼而有力的智慧火花。然后,再将世界佛教论坛所得到的收获、学习和成长,与世界其他的文化、宗教相接轨,而朝共同的价值与相同的任务一起努力。因此,我们虽然认为自己的派别很好,也当尊重其他教派的优点,不过每个派别还是应该要有自己的立场。最可贵的是,学习他人所长,增进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优点,进而奉献给全世界的人类,这才是世界佛教论坛的精神。否则观念、想法向某一个单方面倾斜,恐怕人类的文化也就无法进步了。
  
  世界佛教论坛在中国大陆发起,也在中国大陆首先召开,我认为其中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虽然这三个系统的文字不同,民族也不同,但在中国境内,便具备了汉传、藏传和南传三大系统的佛教传承。我们大家也都知道,中国大陆历经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荡,导致佛教出现了二、三十年的断层,现在正是急起直追的时刻,也渐渐会集了世界佛教的菁英在此开会,使得大陆佛教产生一个复兴的大运动,进而带动了世界佛教的大趋势。
  
  祝福大会圆满成功,谢谢诸位善知识,以上我的一点浅见,敬请批评指教。
  
  (二○○六年四月十三日讲于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发言)
  
  一条共同的道路
  
  黎巴嫩东正教大主教His Holiness Aram I以及诸位宗教领袖们:
  
  敝人无法亲自出席这次会议,深感遗憾;然而我又觉得光荣,承蒙大会容许我以事先录影的方式,代表法鼓山在开幕典礼上表达祝福。
  
  法鼓山这个团体,目前在美国、台湾,以及全世界都有分支道场。我们推动的工作,看起来属于宗教性质,实际上我们努力的方向,乃是希望超越宗教的范畴,而关心我们整体的人类社会。当然,我的宗教背景是佛教,属于佛教之中汉传佛教的禅宗。站在佛教的立场,当我们面对不同的宗教,并与之互动的时候,我们不会强调佛教的信仰,也不会突显佛教的教义,而是融合、接受、包容与了解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元宗教并存的事实,并且关注今日整体人类的共同需求。
  
  因此,我对大会的第一个建议是:设法找出不同宗教之间的沟通交集点。如果仅仅是讨论个己的宗教背景或者信仰的宗教教义,彼此之间很不容易达成交集;而最有可能构筑各个宗教交集与沟通的桥梁,乃是大家共同来思索,如何为整体人类谋求福祉,如何为世界和平付出奉献。
  
  每个宗教,各有其文化背景,也互有不同的信仰立场,这是历史形成的事实。至于不同的宗教信仰,未来是否可能合而为一,成为单一的宗教信仰?我想大概不可能。因为每个宗教,都有其独特性,也各有信仰的特色与优点,因此要把所有的宗教整合为一,那是不可能的;而要把不同的信仰融合统一,也是不切实际的。尤其在今日的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只有愈来愈趋向包容性与多元性的宗教文化,而在多元性、包容性的宗教文化里,尚需要一种共同性的普遍价值:即为当代的人类社会共同努力与奉献。
  
  因此,我的第二个建议便是:请诸位宗教领袖思考并建立全球性伦理。我们这个世界,从现在直到未来,全人类一定要走出一条共同的道路来。这条大同之道,依我所见,就是超越宗教、种族与文化的全球性伦理。不同的宗教之间,需要有一个共通性的全球伦理,而全球伦理的产生,并不是由某一个单一宗教来取代,而是经由不同宗教领袖的相互讨论,由此产生一种适用于全人类的伦理价值。这样,我们就能够在各宗教的伦理观念之外,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共同伦理价值,使得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宗教信仰,乃至不同的族群,彼此在互动时有共同的轨道可依循,从而减少甚至避免许多冲突的产生。
  
  请容我说明,建立全球性伦理的目的,并不是要新创一个宗教,也不是要否定所有的宗教,而是在尊重、保持所有宗教的现况之余,另外找出一条共同的道路来。我相信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因为每个宗教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对于伦理的解释,但是寻求适用于全人类共同前行的一条路仍是必须的。尽管可见其路程艰难,这条路还是要走的。否则,各宗教与宗教之间不能和平交往,甚至单一宗教里的不同派系也不能和平相处,那是非常可惜的事。
  
  以上是我的两点建议,敬请诸位指教。并再一次的祝福,祝福大会圆满成功。
  
  (二○○六年十一月十二日黎巴嫩贝鲁特「重塑心灵之约—增进相互了解与和平/中东暨亚洲宗教领袖高峰会」开幕致词)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心灵成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因应崭新的21世纪 二十一世纪崭新的时代与环境
下一篇:建立全球伦理 二、化解冲突的智慧
 建立全球伦理 前言
 如何因应崭新的21世纪 如何保护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环境?
 如何超越人生困境 生活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
 如何超越人生困境 如何运用生命的低潮
 禅-内外和平 四、参禅的方法
 建立全球伦理 二、化解冲突的智慧
 如何因应崭新的21世纪 二十一世纪安定身心之道
 建立全球伦理 一、宗教冲突的起因
 如何超越人生困境 人身可贵不得自杀
 如何超越人生困境 尊重生命.迎向未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一篇:初修导引 壹、初机释疑 六、供养事义[栏目:智敏慧华上师开示录·圆觉心法指归]
 The Last Scene[栏目:The Buddha, His Life and Teaching]
 《西方确指》一了百了当念佛,识前非,崇正信[栏目:大安法师]
 什么是摄心念佛?[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第三次研究会[栏目:太虚法师]
 上海玉佛寺同戒录序[栏目:真禅法师]
 The Five Wonderful Precepts[栏目:Thich Nhat Hanh]
 2011百日共修 共同之四外加行 暇满难得(十)[栏目:达真堪布·百日共修开示]
 释迦牟尼佛传 第十九章 伽耶山太子修行[栏目:释迦牟尼佛传]
 心经语译[栏目:陈沛然博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