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与死的尊严 认识生命的实相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70
生与死的尊严
 
 
   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及立场。这个主题,在近三十年来,渐渐受到东、西方人士的重视,有许多的学者,从哲学、宗教、医学等多角度的立场来探讨;我则是从佛法的观点与对佛法的认识,将我对生死的体验及观察,来加以说明。
  
  认识生命的实相
  
  (一)由生命的无奈、无所依赖及无所适从,转变为生命的可爱、可贵与自我的肯定
  
  很多人,对生命的感受是负面的,认为生命是无奈的、受罪的,是一种负担,这是不了解佛法所造成的偏见。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要开悟成佛,成就法身慧命,只有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用我们这个色身(肉体的生命),听闻佛法、修行佛法,才能达成修行的目的。
  
  或许很多人认为,修行是只能到佛国净土去修,这种观念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诸佛都是在人间修行成佛,不是以其他类别的众生形态成佛。因此,必须先要有人的身体之后,才能发心,发菩萨心,修菩萨道,然后成佛。所以说,生而为人是最可贵的。
  
  (二)生命的出生与死亡,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出生之时已确定了死亡的必然到临。生未必可喜,死未必可哀,生命若无尊严,何喜之有?死亡若有尊严,又何必悲哀?
  
  如果知道生与死是必然的过程,那么,生命的本身就是尊严。因此,生存并不麻烦可怜,死亡也不需要觉得悲哀凄苦;而是要看我们对生存及死亡的态度而定。
  
  如果生存、生活得没有尊严,那死亡有什么好可惜的?生命又有什么可喜的?相反的,如果死得很有尊严,那死亡又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
  
  (三)生命的尊严,是从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目标之中来体验和显示
  
  人的生命,就是生与死之间的一个阶段、一个过程。生命的尊严,可以从伦理的关系、社会的角度、历史的判断、哲学的理论以及宗教的信仰等多方面来确立。
  
  下面是从佛教徒的立场来讨论生命的意义、价值与目标:
  
  1.生命的意义-从佛教的立场来看,生命是为了受报和还愿而存在的。过去许过的愿,一定要实践承诺;过去造的业,必须要受报。因此,也可以说生命是由于因果的事实而存在的。
  
  2.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并不是由客观的他人来评估判断、确立的,而是自己负起责任,完成一生中必须要完成的责任,同时尽量运用其有限的生命,做最大的奉献。
  
  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可能是父母、夫妻、儿女,也可能是老师、学生等,都必须尽心尽力、尽自己的力量,用物质的、精神的种种能力,奉献于身边的少数人,乃至于社会、国家、全世界的多数人,而不求任何回馈,这就是生命的价值;这种自利与利人的工作,便是在行菩萨道。
  
  3.生命的目标-生命需要有个大方向,来作为自己永恒的归宿。
  
  佛教徒是要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分享给他人,把所有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同时要不断发愿,愿能够自我成长与自我消融,以圆融与超越的态度,做永无止尽的奉献。如果建立了这样的目标,不论人生是长是短,都是极有尊严的。
  
  (四)生命与死亡是一体的两面,所以生存与死亡,都是无限时空中的必然现象
  
  1.生是权利,死也是权利;生是责任,死也是责任。活着的时候,接受它、运用它;结束的时候,接受它、面对它。
  
  所以对于癌症末期的病人,我会劝勉他们说:「不要等死、怕死,多活一天、一分、一秒都是好的,珍惜活着的生命。」因为生存和死亡,都是无限时间之中的必然现象;不应该死的时候不应求死,必须要死的时候,贪生也没有用。
  
  2.生与死息息相关。每个人从知道有生命的事实那一天开始,就要有面对死亡来临的心理准备。死亡的发生,可能是亲友,也可能是自己,而且随时都可能发生;这并不是让我们恐惧死亡,用死亡吓唬大家,而是如果从小就知道死亡这样的事实,便能帮助我们智慧成长。
  
  释迦牟尼佛在年轻的时候,就是发现生、老、病、死的生命事实,才促使他出家修行,最后得到大智慧,进而拯救全世界人类。
  
  死亡何时会发生,没有人知道;因此,知道它会来临,但是不必忧虑死亡的事实会在何时发生,只要是活着的一天,就珍惜生命,尽自己的责任,努力奉献。
  
  我有位在家弟子,他深信命理,曾请了多位相命师为他算命,都说他只能活到六十九岁,到了那一年,他把工作辞去,财产分掉,等待死亡的来临。可是第二年仍然活着,于是很后悔的来问我说:「师父啊!我应该要死怎么没死呢?您知道什么原因吗?」
  
  我说:「也许你做好事积了德,改变了死亡的时间。」
  
  我利用这个机会劝他说:「不要怕死、等死,活一天就尽一天的责任及奉献,不去管什么时候会死,只要运用你宝贵的生命好好活下去。」
  
  结果他一直活到八十六岁才去世。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与死的尊严 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
下一篇:为什么要做佛事 十、人鬼之间的佛事
 为什么要做佛事 六、谁该做佛事?
 生与死的尊严 认识生命的实相
 生与死的尊严 如何面对死亡?如何使得死亡有尊严?
 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安谁-能够安人必能安己
 现代青年的生活环境与身心安定 建立正确的志向
 家庭美满与事业成功
 情与理 三、善用情与理
 如何建立美满婚姻 婚姻的意义
 日常生活中的佛法 佛法的作用
 两类超度存与亡 五、自度度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道坚法师答居士问——莫作平常论,亦不神秘观[栏目:道坚法师]
 佛教的和平精神[栏目:楼宇烈教授]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十六章)[栏目:南怀瑾居士]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A 《杂阿含经》第四十卷的内容,主要以叙述诸天之事为主。[栏目:界定法师]
 Question and answer a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栏目:Khenpo Sodargye Rinpoche]
 变鬼神为护法 与众生结善缘[栏目:达真堪布]
 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九级教学次第论[栏目:宋智明居士]
 若一切宗教都是第一,又何必一定要学佛?[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欲成佛,莫染一物[栏目:万行法语]
 沙弥救蚁得高寿[栏目:戒杀放生护生小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