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与死的尊严 佛教徒的生死观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40
生与死的尊严
 
 
   佛教徒的生死观
  
  佛教徒相信有过去世的,但是,生从那里来?是否要透过神通去知道呢?不需要,因为过去的生命是无限的,无法追究一生又一生究竟是从那里来。佛教主张只要好好做最大的奉献、最好的修行,其他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顺其自然。
  
  (一)生命是无穷时空中的一个段落
  
  我们现世的这个阶段,只是在无穷的、无限的生命过程中的一个段落而已。就如同不断在旅行,前一天在台湾,后一天可能就到了美国、香港等地,经常在不同的地方,出现又消失;生命也是一样,当一期生命的过程告一段落,另一期的生命过程正等待着去接受。因此,死亡不等于生命的结果。
  
  (二)生命是生灭现象,又分为三类
  
  1.剎那生灭-剎那,就是在极短的时间之中。
  
  我们的心理及生理,包括身体的细胞组织以及心念等,经常都是在生起,经常在消失,不断地新陈代谢,不断地变动,有生有死,有起有灭。
  
  2.一期生灭-从人的出生到人的死亡这个过程,一期或一个阶段的生与死。
  
  3.三世生灭-包括无限过去的三世,无穷未来的三世,加上目前现在的三世。也就是过去的过去、未来、现在,未来的过去、未来、现在,现在的过去、未来、现在。而以这一生的现阶段来说,前生、未来及现在,就是三世生命。
  
  这样的观念和理论,能为我们带来希望及安慰,也为我们指出在此生中,必须继续活下去的理由。不应当死的时候,企图以自杀结束生命是对过去不负责任,对现在不尽责,甚至可能扰乱未来的前途。
  
  (三)生与死的升华现象,分为三个类别,也可以说是三个段落
  
  1.凡夫众生的分段生死-分段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过程、一个过程,一生又一生;从生到死,从死到生。凡夫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只有生死,没有提升生命的意义和品质。
  
  2.圣者的变易生死-由菩萨的阶段或罗汉的果位,乃至到成佛的层次,一级一级不断地提升,这叫作变易。也是由于用佛法来修行、成长,提升生命品质,因此,慈悲和智慧的功德身不断在净化。
  
  3.大涅槃的不生不死-前面两种都是有生有死,但是到了成佛的果位,也就是大涅槃境界时,便已超越肉身,实证法身,达到绝对的不生也不死,并且能以种种身分,普遍地出现在所有众生的生死苦海之中,虽然还有生死的现象,但是已经没有生死的执着、烦恼与不安了。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与死的尊严 如何面对死亡?如何使得死亡有尊严?
下一篇:生与死的尊严 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
 礼仪环保手册 四、日常礼仪范例
 现代青年的生活环境与身心安定
 生与死的尊严 佛教徒的生死观
 日常生活中的佛法 佛法的基本思想-知苦与离苦
 为什么要做佛事 八、拜忏做什么?
 为什么要做佛事 六、谁该做佛事?
 日常生活中的佛法 在家居士应如何修行?
 为什么要做佛事 二、什么叫作佛事?
 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安心-在于生活的少欲知足
 佛化家庭手册 【附录】美满婚姻的原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二十九卷[栏目:净空法师]
 两次遇到附身的现象,应该怎么做?(达真堪布)[栏目:附体现象·法师释疑]
 令佛欢喜的方法[栏目:达真堪布]
 把握当下即解脱[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遇到对境的时候...怎么也控制不住,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栏目:格花堪布]
 修德、造业 Cultivating Virtue versus Creating Karma[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破除对肉体的最后迷执[栏目:张慈田文集]
 成就以恒心(达真堪布)[栏目:精进]
 相应38经 阿难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百丈清规的点滴认识[栏目:律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