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原始佛教 二、佛陀及其教团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学佛入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19
原始佛教
 
 
   二、佛陀及其教团
  
  (一)出家以前的菩萨
  
  我们现在所讲的佛陀,就是距今二千五、六百年前生于印度的释迦牟尼。佛陀是由行了菩萨道而完成的。尚未成佛的佛,通常称为菩萨,此处是指释迦佛的最后身菩萨。
  
  出家之前的菩萨,乃是一般人格(凡夫)的榜样。身为太子享尽人间一切富贵尊荣,这是人间福报的模范;自幼好学深思、博闻广识,文艺武功的造诣为当时之极致,这是人间智者的模范;事父母以孝敬,蓄妻生子一如常人,这是人间伦理的榜样。由此可见,成佛的基础,先要具备一般人格的条件。
  
  (二)由苦行至成佛
  
  这一阶段的释尊,是从一般宗教的信仰和实践,而转为独创思想的过程。他由二十九岁出家,苦行六年,至三十五岁成道。最初修学印度神教的法门,信仰梵天,修禅定,习苦行,由信起修,修禅定而达到最高禅境的非想非非想处定。继之,修苦行(持外道戒)六年,日食一麻,以维生命,形销骨立,而不退心。这确是一般宗教徒的最佳榜样了。修禅定,乃是印度传统的宗教行持法;修苦行(戒),则为印度当时反传统的新兴宗教行持法。释尊的学习过程是沿着历史的轨迹,进入新的天地。最后,他却体认到了,光靠定和戒的方法,不能真的达到解脱的目的,于是主张以智慧的观照,来冲破生死苦海的藩篱;戒、定、慧三学具足,才是求取解脱的唯一法门。
  
  低级的宗教,止于盲目的信仰;高级的宗教,则在信仰之后,必进而修行。释尊是由一般的高级宗教之中信行而来,并非否定了一般的宗教而独创佛教,乃是透过一般宗教的信仰和实践而另设佛教。佛教的尊贵和崇高,即在于此。既能肯定一般宗教的价值,又须以智慧的抉择,对之做理性的考察。不像一般的宗教,仅鼓舞人们去服从「神」的「权威」,而不许用历史的方法及科学的角度,对他们的「神」做理性的考察。
  
  因此,一般宗教的实践,止于戒和定;佛教的实践,则于戒定之上,增加智慧。所以,释尊是一般宗教徒的最佳榜样,他是超越了一般宗教而始创了佛教。
  
  (三)佛陀的一生
  
  佛陀成道之后,直到八十岁时进入涅槃,他是作为一个佛教徒的最佳榜样。福慧两足,悲智双运。空我执而断除一切的烦恼--自求解脱;空法执而广度一切的众生--使人解脱。佛是由于行了菩萨道的自度度人而来。成佛之后的释尊,虽已功圆果满,但仍不放弃任何一个说法度人的机会。他以深邃的智慧,配合和平中道的态度,发挥利益众生的精神。他没有作为领袖的希望,由弟子们自然形成的僧团,却在无形中以佛陀作为最高的中心;他不主张以神异怪诞之术作为弘化的手段,佛的神通境界也非任何一人所能企及;他从来不会以权威者自居,佛的言行却为千年万世之所仰止。
  
  在佛的一生之中,并非没有不如意事,但他总是以慈祥温和的态度,处之泰然。他的悲心愿力之伟大坚强,却又不是任何一位宗教家所能比拟,和平中正而刚毅不屈。成了佛的释尊,绝不是以此而想求得什么,乃是以身示范,作为弟子们的榜样而已!人若能与释尊一样之时,他也必已成佛了。
  
  (四)佛陀的教团
  
  释尊成佛之后,席不暇暖地游化于恒河南北的两岸。游化度众的结果,由于弟子们的追随和聚居,佛教的教团便自然形成。教团分子,分为七等,称为七众:
  
  (1)比丘:出家已受具足戒的男性弟子。
  
  (2)比丘尼:出家已受具足戒的女性弟子。
  
  (3)式叉摩尼:由沙弥尼进入比丘尼阶段中的女性出家弟子。
  
  (4)沙弥:出家但尚未受具足戒的男性弟子。
  
  (5)沙弥尼:出家但尚未受具足戒的女性弟子。
  
  (6)优婆塞:在家的男性弟子。
  
  (7)优婆夷:在家的女性弟子。
  
  以上七众,总名之为僧团。他们是以所受戒法的多少而分等次。故在原则上虽然七众均属于僧的范围,真正负起住持佛法及领导僧团之责任的,则以出家僧为主,尤其是以比丘及比丘尼僧为主体。

{返回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学佛入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原始佛教 三、原始佛教的教团生活
下一篇:原始佛教 一、原始佛教的定义
 佛教的基本认识 二、佛陀是创世主吗?
 佛母摩耶夫人 一、摩耶夫人
 你是佛教徒吗? 五、宗教的层次
 你是佛教徒吗? 三、灵媒与乩童
 怎样做一个居士 六、居士应具备的条件
 佛教的基本认识 一、佛陀是什么?
 佛教的基本认识 三、菩萨怎么讲?
 怎样做一个居士 九、居士的宗教生活
 在家居士如何学佛 二、学习成佛的方法
 皈依三宝的意义 一、为何要皈依三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七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九集]
 《觉悟之路》第四十二章 四梵住[栏目:那烂陀长老]
 向佛借钱[栏目: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从细行中觉醒[栏目:禅林衲子心]
 如何念佛往生[栏目:仁焕法师]
 让对方愉快地接受指正[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