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4集
文章来源: 宗瀅师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64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4集

  这一集主要讲了杂阿含中非常著名的287经,这一经大概有这几个方面的重点:

  这一经讲述了佛陀悟道的过程。佛陀坐在菩提树下,思惟为什么会老死?往上逆推,因为生才不得不死;为什么会有生?经中说: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这里“如实”即如其原貌”,另译作“真实”;“无间等”指突破;洞察,另译作“现观”,用于表示证入初果(由凡夫突破进入圣者)或证入阿罗汉果(由有学突破进入无学)的情境。佛陀在现观中,知道我们之所以会生,因为有推动我们不得不生的潜在力,这股存在的力量称为有,我们现在所有的造作会产生未来投胎于欲界、色界或无色界的动力(或业力);为什么会有有?因为我们强大的执取才会形成有的力量;为什么会执取?因为爱;为什么会爱?因为有感受;为什么会有受?因为触;为什么会触?因为有六入;为什么会有六入,因为有形成六根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即名色;为什么会有名色,因为有执取名色的识。就这样,经说:齐识而还,不能过彼。也就是在我们现实生命的功能中往前探讨,只能探讨到识。于是又往回顺推。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

  又继续追溯,“何法无故老死无”:生灭老死就灭;如何才能不生:不造作产生后有的业,有灭生就灭;怎样才能让有灭:取灭即有灭;什么因缘灭取才灭:爱灭则取灭……以此类推,生如实无间等:行灭则识灭。又往回推: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即识灭……

  通过学习,让我们了解了佛陀在追溯生命的缘起而悟道,在对生命现象反复顺逆观察、思惟,发现了环环相扣的十二因缘,解决了全人类对生死的无知、迷惑、恐惧和苦迫。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个身心,怎样才能止息生命的苦迫,怎样才能根本解决我们不停生死死生的轮回?佛陀说“我得古仙人道,古仙人迹”。古仙人指过去成就悟道的人,佛陀用古仙人道来形容他发现的这条古来先贤共同走过的圣道,好象披荒拾路的人忽遇丰饶清净的故王宫殿,并回去告诉其他人共相往住。佛陀开示了所有圣者都必然所由的不二圣道:八正道,并教导弟子依此正道也能脱离生老病死的无尽大苦。

  如果不学阿含,不听正法,我还一直沉浸在佛陀夜睹明星而悟道的美好传说中,梦想自己经无量劫的轮回,有一天也会在不经意间仰望星辰、追忆先贤而忽然大悟。我连佛陀悟道了什么也不知道,到底是在学佛吗?要学什么法?是要继续在无知中幻想、等待,还是跟随佛陀的脚步,踏上转凡成圣的必由之路,这些都是我要认真深思的!


{返回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集
下一篇:《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3集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三八)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一三五七)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一三○○)
 那先比丘经 解说
 杂阿含经卷第五(一○四)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五(九九○)
 阿含经典之丧亲辅导个案初探
 杂阿含经选集 十二、五蕴法门 无常为论端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五(九八四)
 中部151经 净化施食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果你执着它,它就是你的障碍[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相应112经 外处遍知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