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童真入道是成为一个僧人的最佳起点?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811

问:古德时常赞叹童真入道,这似乎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早期教育也有某种相似之处。那么,法师是否认为童真入道是成为一个僧人的最佳起点?

  答:事实上,教界童真入道的人也很多,但其中有不少人的成长道路却和我截然相反。在佛教界,许多人和我早年的经历很相似。他们早早就出家了,在那样的年龄,也谈不上什么坚定的人生目标,多半只是因为家庭的影响。随着年龄渐长,开始和社会接触之后,面对滚滚的红尘,没有抵抗能力,结果因种种原因又回到了社会。这几年,佛学院的毕业生中还俗的很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小就出家的。

  由此,也促使我对童真入道的问题产生了反思。我认为童真入道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年龄上,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修学佛法;一是在僧格的养成,因为一张白纸更容易接受佛法的熏陶。但这两点优势,又恰恰是它的不足之处:少年出家,文化基础多半比较薄弱,不利于将来对佛法的深入研究;再就是对社会缺乏了解,往往缺乏免疫力。和童真入道不同的是半路出家,它也同样有利有弊。其优势在于:世俗生活都已经历,既然能够真正发心出家,也能自觉地将这一切放下,不再容易产生动摇;另外,多数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社会经验,为他今后深入经藏、利益众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不足之处在于:经历了长期的世俗生活,习气往往比较重,而人到中年后,性格多半已经定型,再要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气就很困难。这种人如果没有强烈的出离心,又缺乏良好的修学氛围,在寺院生活不用多长时间,就会原形毕露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很难说孰优孰劣。

——摘自《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你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吗
下一篇: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为善缘?为什么在有些缘分中,彼此充满了痛苦?
 看到有人准备行凶,作为学佛者当如何应对?
 关于戒律、戒体及破戒的问题
 在修学过程中,感觉总有许多障碍。怎样才能克服这些障碍?
 初学者,您会推荐阅读哪些相关书籍?
 受菩萨戒后,能否从事买卖烟酒的生意?
 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执?
 临终与超度
 许多人认为:“儒家是入世,佛教是出世”,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如何忘记过去曾受过的重大挫折?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静坐时如何静下心来?念起时是否要用力压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莲师二十五弟子[栏目:圣者传记]
 普贤行愿品讲记(十一)[栏目:普贤行愿品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相应10经 蕴经[栏目:相应部 27.烦恼相应]
 如何看待佛教徒弘扬外道典籍(释成峰)[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安禅何须劳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栏目:卢志丹居士]
 《入菩萨行论》讲记(三十四)[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菩萨的忧虑[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什么是「洒净」?目的何在?[栏目:妙莲法师]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四十三章)[栏目:南怀瑾居士]
 慧思的大乘禅法始终贯穿南岳佛教(陈坚)[栏目:慧思大师思想研究]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