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一篇 管理情绪有妙法 - 调和感性与理性
 
{返回 放下的幸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93
放下的幸福:圣严法师的47则情绪管理智慧 
圣严法师
第一篇 管理情绪有妙法 - 调和感性与理性
 
   调和感性与理性
  
  在一般的看法里,人大约可以分成两种型态:一种人非常的感性,另一种人则非常的理性。一般人对感性的人之刻板印象是不理智、无理取闹,理性的人则是理智而有智慧;所以大多数的人都愿意接受理性的人,对感性的人反而敬而远之。
  
  事实上未必尽然,有时感性的人容易与人相处,而太理性的人往往态度冷淡的冷眼旁观。例如我有一个徒弟非常理性,做什么事情都一板一眼,不容许自己和他人做事有错误,所以跟他共事的人压力很大。虽然他做事有条有理,但是人缘不好,因为大家都怕他。感性的人就不同了,虽然有时有一点多管闲事,但是他会顾虑到别人,会同情、谅解、包容别人。
  
  但是太过感性也不好,如果感情太泛滥,很可能会表错情而带来麻烦。如果不能恰到好处地照顾、关怀别人,也会适得其反。因此,感情的表达要适当,不要让对方感受到太大的压力,或让对方习惯你的照顾而黏住你,最后你想摆脱却摆脱不掉。你的本意原只是单纯的关怀和照顾,结果却造成对方的依赖,这样的结果对双方都是伤害。
  
  其实,理性也未必不好,只是一般人的理性是待人处世,样样照规矩来,没有变通和弹性,就像机械一样,每一个螺丝都得规规矩矩定位,不能更换。如果像这样的机械化,生活还有什么味道呢?人与人的关系本来就是互相影响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感性和理性要能互相配合,感性的人需要理性来辅助,理性的人需要感性来润滑,这样才是一个菩萨行者。
  
  真正的感性是一种清净的感性,它是净化以后的感情,也就是菩萨的慈悲。而理性是智慧的另外一个名词,但是智慧并不等于理性。理性没有转圜的空间,而智慧则可以为适应对方而做调整,但自己不会在适应调整的过程深陷其中,产生烦恼。这样,可以和许多有烦恼的人相处,但是自己却不会受到影响,才是有智慧的人。
  
  人如果只有感性,就容易产生情感的纠缠;仅仅是理性,则又会变成一板一眼,机械化的人生。社会的混乱与不和谐,以及现在许多人的问题,多半就是因为不知道恰到好处地应用感性和理性,才使得一些人在自认为感性的时候觉得痛苦,自认理性的时候又不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社会也因此失去了温暖。唯有感性和理性的调和,才能真正为人间带来温暖的慈悲和光明的智慧。

{返回 放下的幸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二篇 贪 - 什么是贪心?
下一篇:第一篇 管理情绪有妙法 - 烦恼与习气
 第六篇 疑 - 疑出柳暗花明
 第五篇 慢 - 脱掉虚有其表的外衣
 第二篇 贪 - 名利只是暂时拥有
 第三篇 瞋 - 逆境要忍,顺境也要忍
 第一篇 管理情绪有妙法 - 业力与潜意识
 第二篇 贪 - 凡事恰到好处最好
 第六篇 疑 - 如何去除恐惧?
 第三篇 瞋 - 忍耐不是忍气吞声
 第一篇 管理情绪有妙法 - 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第四篇 痴 - 别颠倒看世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梦参老法师为大乘寺当家师开示[栏目:梦参法师]
 出离心与菩提心[栏目:佛海启航·达真堪布]
 私用信施 受变犬报 (清 徐家桥尼)[栏目:释门法戒录]
 192.无畏精神挽教难 Rescuing the teaching with fearless vi..[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栏目:黄念祖居士]
 一七 瞿昙弥[栏目:长老尼之譬喻]
 26. 珍惜自己[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关于证悟空性与大悲心[栏目:丹真绒布仁波切]
 小老鼠送我甘露丸[栏目:行者随笔]
 《六祖坛经》的基本构架与禅法思想(释法缘)[栏目: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