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习关怀与付出 - 慈悲他人的方法与智慧
 
{返回 从心沟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85
从心沟通 
圣严法师
学习关怀与付出 - 慈悲他人的方法与智慧
 
   慈悲他人的方法与智慧
  
  我常说:「以智慧处理自己的事,用慈悲对待别人。」一般人会觉得用智慧来观照自己的内心,好象比较容易做到,但是用慈悲来体察别人的心,就比较困难了。其实,要想同时做到这两方面,虽然并不容易,但也不是那么困难,只要做到其中一项,另外一项自然也可以做到。
  
  观察他人的心,用的不是神通、第三只眼、读心术或催眠术,而是用「同理心」。透过观察自己内心的反应,反省自己的经验,进一步将心比心,体察他人心里的想法。
  
  除了从自己的感受推想他人的感受,还可以观察自己和他人,在立场、年龄、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甚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深入细腻地观察后,你就会发现,世界上根本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既然是不一样的人,就应该学习尊重他人、了解他人,不要硬把别人当成自己来对待。
  
  其实,人与人之间只要相处时间久一些,自然而然就会熟悉对方的想法与反应,能够猜出他究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反应如何?因此可以在习惯对方后,进一步理解对方,并提出对方所需要的帮助。
  
  我们会因为了解对方的需求,而主动提出帮忙;相同的,如果别人想要帮助你,你却不让他帮助,他也会很痛苦,就像有人很爱你,而你却说「我不需要你的爱」一样。因此,我们除了帮助别人,也要接受别人的帮助,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有互动;透过这样的互动,能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安全的、愉快的,你是对方可以信赖的人,甚至是最了解他的人。
  
  但这和投其所好、谄媚阿谀是不一样的。通常,我们对于不熟悉的朋友,或许会用比较客气、夸张,甚至是谦虚过当的话,但如果把这些用在熟识的朋友身上,对方就会觉得我们很见外,甚至虚伪。
  
  此外,与人相处也不要预设门槛、防线,虽然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话听起来好象是对的,因为我们如果不提防别人,很可能会受到对方的伤害,例如:遭人背叛,或是在背后被人放黑枪等。
  
  曾经有一位公司的董事长来见我,他说:「师父!我被小人暗算了。」他口中的小人指的就是他公司的总经理,对方从学校毕业后一路受他提拔,结果竟然背叛了他,让他心中不免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我建议他:「既然公司已经被整垮,只能尽力补救了。重要的是,未来不要因为这次的经验,而对人存有敌意。虽然不要心存敌意,可是一定要懂得细心观察。」所谓观察,是指观察对方的忠诚度;观察的同时,也要常常体恤部属、照顾员工,让他们对你有信心,知道你不会背叛他们。
  
  如果不这样在人格上、心性上辅导部属,只提供技术上的训练,到最后对方很可能因为技术学到手了,就远走高飞,不但不懂得感恩,甚至还可能成为叛徒。其实,不论是对朋友、部属、子女都一样,慈悲既不是纵容,也不是溺爱,而是要讲究方法与智慧。

{返回 从心沟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习关怀与付出 -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下一篇:学习关怀与付出 - 同事──有愿者同行
 学习慈悲与包容 - 不只关怀,更要包容
 学习欣赏与赞美 - 结恩不结怨
 学习欣赏与赞美 - 感同身受,化解嫉妒心
 学习欣赏与赞美 - 如何消除嫉妒心
 学习慈悲与包容 - 好人比较吃亏吗?
 学习慈悲与包容 - 别当狡猾的人
 学习关怀与付出 - 利行──最有号召力的行动方式
 学习接纳与诚恳 - 不要让「重话」变成「恶口」
 学习关怀与付出 - 网路社会不等于疏离
 学习关怀与付出 - 慈悲他人的方法与智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念佛的信愿要具体达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深信切愿?[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把握分秒,写人生藏经[栏目:证严法师]
 若把《般若摄颂》等法宝的挂件送给不学佛的人...有过失?[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为财打人戒第十三[栏目: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请问,我第一次参加法会之前,我梦见师父你教我画观音像两次,也多次梦见观世音菩萨,是不是好因缘?[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Explore the Treasure Within[栏目:Khenpo Sodargye Rinpoche]
 燃烧的六根之火(证严法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作为我们修净土的人每天都应该读什么经?做些什么功课?再加上念佛号。[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占察善恶业报经 解题[栏目:佛书解题]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一○一○)[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