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心理健康了,身体才会健康
 
{返回 真正的快乐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161
真正的快乐 
圣严法师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心理健康了,身体才会健康
 
   心理健康了,身体才会健康
  
  当我们观察周遭的人时,常常可以发现,性情暴躁、容易为小事动怒的人,身体大多也有些毛病,例如肝功能不好、内分泌失调等。而每逢心情颓丧、悲观厌世时,正好也是精疲力竭的时候,身体所供给的能量不足以应付各种事务,因此,我们很容易把一个人的性情归诸于身体的影响。
  
  身体的病痛的确有可能影响心理的健康,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心是身体的主人,如果心理脆弱、不健全,一定会影响自己的健康状况。所以,身体上的缺陷或病障可以从调整心理状态来改善。
  
  首先,我们要接受人的身体本来就有病痛的事实。曾经有人问我,什么人不生病?我回答他说:「不生病的人已经死了,而没有病的人还没出生。」因为死了的人不会生病,出生以前也没有疾病可言,除了这两种人以外,没有人是不生病的。
  
  生老病死是自然的法则,从出生开始,我们就不断经历老化的过程,而且在遗传因子里,人人都带着病因,也就是一出生就已经有病,并非等到年老才会生病。
  
  所以,无论是否感觉得到,实际上每个人的身体都有病痛。像我从小就病恹恹的,但因为知道自己的身体羸弱,所以我会照顾自己,不暴饮暴食,也不过度劳累,因此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也正因为生病,让我觉得自己的福报不够、业障很重,所以才懂得惭愧。因此,生病对我来说,反而是因祸得福。
  
  反观有些人虽然从不生病,但一生病就回天乏术,这是因为他从来都不知道自己身上早就潜伏着病灶,不懂得好好爱惜身体,当医生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
  
  由此看来,能够感觉到自己有病的人是很幸福的!但我们也不需要常常活在疾病的恐惧不安之中。例如,我有一位朋友老是抱怨说,自己这里有病、那里有病,要不然就说自己活不到下个月了!这样的话语不论对他人或自己都是不好的暗示,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并不是正常的心态。
  
  因此,平常我们要抱持「生病乃人生之常态」的观念来爱惜身体,当真正生病时,则要避免疾病对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有些人发现自己生病后,就像泄了气的汽球,以为自己没有希望、就快要死了。其实,既然生了病就要治病,并且要将心情提振起来。能提早发现身体有病,就能够多加爱护、保养、治疗。至少你还不会马上死,还有时间处理很多事!所以,发现自己生病了,不正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吗?
  
  再以佛教的观点来看,我们过去世造了很多业,所以当病痛来袭、身体感到不舒服时,要认为这是藉由生病来还报、还债的。能够还债表示你还有本钱,有本钱还债才能「无债一身轻」,这是值得安慰的。另外,佛教也有一句名言:「比丘常带三分病。」这说明了疾病是助道、得道的因缘,因此常常生病的人,就能带病延年,反而能够长寿。
  
  以上这些观念都能帮助我们正视疾病,如果善加运用这种心态来处理自己的问题,虽然身体不舒服,还是能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性情调整过来。如此一来,每天就都能保持开朗、愉快的心情了。

{返回 真正的快乐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超越别离的痛苦
下一篇: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让爱情发挥正面的力量
 你快乐吗 - 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你快乐吗 - 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让爱情发挥正面的力量
 找到幸福的起点 - 什么都不求
 转化主观的感受 - 随时转换主观的感受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自由自在的人际关系
 转化主观的感受 - 慈悲是为了保护自己
 找到幸福的起点 - 感谢抱怨的人
 如何面对生死与聚散 - 不再为情所困
 转化主观的感受 - 不以自我为中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四无量心的修行[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一)~B 二、阿湿具经(195)[栏目:界定法师]
 基本佛法[栏目:法增法师]
 佛教的社会责任是“人心工程”——专访隆印法师[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中部124经 巴古勒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佛教三字经》新注 禅宗[栏目:唐思鹏居士]
 禅与绘画艺术(怀力)[栏目:禅宗文集]
 如意宝--上师相应法[栏目:顶果钦哲法王]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四章 修道 7 大定[栏目:元音老人]
 关于“佛教文化”内涵问题的一点探讨[栏目:杨笑天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