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学方法
 
{返回 普献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96
修学方法:(一)烦恼根源
 
闻慧、思慧,会让我们有正知正见;断烦恼,必须靠无漏的修慧。
 
不少人都曾在闻慧及思慧方面下很大的功夫,例如:深入经律论、静坐、参禅、念佛、持咒,修了种种法门,可是烦恼还是烦恼,生死还是生死。原因何在?
 
只下表面功夫(指的是闻慧、思慧),并不能根除内心深处的贪瞋痴种子。唯识学提到阿赖耶识,又叫作「含藏识」,像一个大仓库,我们随时随地拋入贪瞋痴种子(现行熏种子),里面所含的种子也随时随地伺机涌现出来(种子生现行)。
 
含藏识的种子略分为两类:一类是合意的-—贪恋执着,一类是不合意的—打击排斥;它是一种习性反应。每当我们接到一个讯息,而且对此资讯产生乐受,紧接着就产生向心力——熏习贪爱的种子;如果对此资讯产生苦受,马上产生离心力——熏习瞋恨的种子。
 
贪爱与瞋恨,是两股纠缠不休的漩涡,必然激起「心」海大浪,生命的苦难就这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主修副修与动修p6,33,166)
 
 
修学方法:(二)观呼吸法门
 
修学第一部,得老老实实的做专注呼吸的练习。
 
采取任何姿势都可以,但是最好的姿势是盘腿。如果连盘一条腿都做不到,就方便坐。将胸背挺直,面带微笑,舌抵上颚,眼睛轻轻阖起来,全身放松,门齿相扣。不必双手合掌,更不必观想佛菩萨、上帝等,只要单纯的注意呼吸,把注意力放在鼻下人中处,观察:息入——息出——。
 
呼吸进入状况了,接着注意你的感觉。由于我们的心一直很散乱,所以必须先修「止」,把重心放在呼吸 。心息相依了,心静下来了,这个时候,就开始「观」 生理变化。
 
当呼吸和身心统一了,开始注意你的感觉,从粗显的感觉到最微细的感觉。一个部位一个部位,从头、颈、肩膀、背部,或者腹部、手、脚顺序,轮流去观察它的感受。对每一吋肌肉做定点式的观察,观察肌肉是酸、是痛、麻、痒、绷紧、或松弛,每一吋肌肉感受都会不同。最初,我们只能感觉到比较粗的感受,譬如酸、痛、麻、痒。
 
你发现这些感受的时候,要相应不理; 虽然发现了,但是不处理、不反应、不管它,千万不要起贪瞋痴反应:啊!这里很痒,抓一抓;这里酸,揉一揉。这一反应,完了!心就乱了!
 
当你专注呼吸,心静下来时,往往也是焦躁不安的开始。这就表示百分之九十五内心深处的贪瞋痴炸药,开始浮现到表层意识来,让你的生理、心理很难过,不小心就会引爆,这个时候也就是你修行的关键。
 
这些让你焦躁不安的苦受浮现,不要逃避它,也别让它引发另一个不好的感受,也不要期望它来,而是:喔!这么一个现象产生了,苦受来了,就看着它变化→消灭→产生→变化→消灭,这样子你就消掉一分习气,消掉一分业力。
 
过去我们所做的一切,包括起心动念等行为,都化成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贪瞋痴种子,现在就这样一个个浮现上来,虽然只是几秒钟、几分钟,却是随缘消旧业的契机,也是不造新殃的关键。千万别添加燃料、别引爆它!只要专注呼吸,不夹杂贪爱和瞋恨,你就已经步上正法的道路了。
 
经过这么一「观」察,心乱了,产生浮躁的感觉,坐立不安了,这个时候,你要回到「止」的阶段,再度注意呼吸。就像遇到暴风雨时,要拋锚啊,把锚拋下去,将船固定。等心息相依,风平浪静了,又开始观察感受。
 
(华严经梵行品讲记p.81~87)(履佛所行道p.160)(主修副修与动修p155)
 
 
修学方法:(三)观受法门
 
受——剎那剎那的感觉,就是轮回的关键,也是修行的关键;修行就是练习在「受」这个关键时刻踩煞车。但是你必须先具备专注呼吸的功夫。
 
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断触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不单与人接触,也和万事万物接触。当我们接触外在的世界,根、尘相接触之下,首先会产生认知作用(识),然后凭着过去印象做辨别(想),进而产生不同的感觉(受)。对我有利的,就会产生愉悦的感觉,称为乐受;对于伤害我的,就产生讨厌、不舒服,称为苦受;既不是苦也不是乐的,则称为舍受。
 
乐受会增长贪爱心;苦受会增长瞋恨心;舍受会增长无明。换句话说,乐受会产生吸引力,苦受会产生推拒力,宁静的心海就在这两股漩涡中翻腾,导致身心不自在。这个速度非常快,剎那剎那没完没了,这就是轮回。所以释迦牟尼佛要我们修「受念处」,自净其意。
 
你对于外在世界(刺激)的反应,其实就是在反应内心的感受。换句话说,你不是在反应外在的世界,而是在反应你内心的感觉世界(觉受)——贪爱与瞋恨。这就是修行的关键。
 
人不可能如木石无心,毫无感觉,而是时时刻刻产生感觉。但是,请注意:当感觉出现的时候,是苦受、是乐受,千万不要让它沉淀到内心深处去,也不要做出任何反应,只要清清楚楚的了解感觉产生了→变化了→消灭了, 只要冷静看着感觉产生→变化→消失,这就叫做修行。
 
所以,修行就是透过苦受的观照,来消除瞋恨的种子;透过对乐受的不执着,来消除贪爱的习性。
 
世人总是随着感觉走,你要学习只是观察它。(华严经梵行品讲记p.75~80,88~92)
 
 
修学方法:(四)观受法门—耳根修法
 
「耳根」最容易影响我们的心,所以修行必须先修耳根。
 
观察一切音声不断生、住、异、灭,了知诸法性空不可得,故能善取其相而不染着。音声本身并没有绝对性的意义,它的意义是透过我们的心念所付与的;我们的心念是什么样子,它才产生什么样的意义。例如:由于心境不同,对于鸟叫虫鸣(音声)的解读就不同,可以是噩梦,也可以是美梦。
 
圣人修行是转心不转境,心转了,境界就转了。改变自己的心态,带着修行的心,生欢喜心,那么所有的声音(境)自然不对我们造成干扰,而且都会成为法音宣流。(主修副修与动修p75)
 

{返回 普献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说话的艺术
下一篇:三P原则
 宝积经讲记 直心的正行
 宝积经讲记 损灭善法的邪行
 菩萨学处·第三讲 普贤行
 五蕴我执成业识
 金刚经微义
 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止观双运的技巧
 宝积经讲记 四善知识
 他力与自力
 菩萨学处·第六讲 念佛见佛话无生(之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句经开示 放下贪著[栏目:如瑞法师]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决疑品第三之三 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栏目: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
 第三册 菩萨行证 第十三课 千部论师世亲菩萨[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三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