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性缘问题之申论 五、与种子识的关系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71

性缘问题之申论

五、与种子识的关系

佛灭后九百年间,天亲菩萨出世,造唯识三十颂,乃有唯识宗兴。天亲菩萨造颂已,未及为长行广释,即便取灭。后有十论师释此颂,十论师,护法,德慧,安慧,亲胜,难陀,净月,火辨,胜友,胜子,智月。其中以护法论师声德独振,成唯识论述记云为贤劫千佛之一。玄奘大师,合十大论师所着,为成唯识论十卷,集唯识宗之大成。

唯识三十颂云:「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

以阿赖耶识,能执持诸法种子,令种子不失,故称阿赖耶识名种子识。阿赖耶识是体,种子是用。阿赖耶是约体言,名为藏识,藏者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换句话说,藏识即是「体」义。

种子者依第八识,为由体所起之用。种子是因,能生于果。果以因生,因以体有,体即阿赖耶识,故一切因果,唯识无境。果以因生有三种情形,一、因变异,果方熟,名变异而熟,例如种子烂坏,禾方生故。二、与因异时果方成熟,名异时而熟,例如今日下种,他日禾生。三、果与因性质不同,例如下的是种,生的是禾,故名异类而熟。以有如是三种差异,所以第八识又名异熟识。何以故?因为果由因生,因由体有,归根结底,总是唯识,所以说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

既然种子识是由体起用,用全归体,则知用是作法,体是无作。无作而作是由体起用,作而无作是用全归体。换句话说,无性随缘是识之用,随缘无性是识之体。

以随缘无性,体方不灭,体不灭故,方能起用。以无性随缘,作用方兴,作用虽兴,全不异体。若不如此,则于理不圆矣。

因为种子是因,能生于果,若不能生果,则不名种子,以因生果故,方名种子。但是我们要问,究系因灭生果?抑因不灭生果?若据异熟果而言,变异而熟,异时而熟,异类而熟,皆是因灭果方熟义。 

我们假设因不灭而果熟。因既不灭,应仍能生。如是则因生果后,应更生果,生果无尽。例如众生成佛后,应再成佛,成后再成……无有尽止。证入初果,应再证初果,无有尽止,以因不灭故。

若如此者,众生便不能成佛。何以故?若因不灭,应仍是凡夫,焉得名佛?同理可知,若因不灭,应无初果,乃至无二果三果四果……何以故?若因不灭,则仍是因,何得生果?所以因不灭而能生果者,无有是处。

同时若因不灭而有果者,是因果为二。因果为二者,是因外有果,果不对因。果外有因,因不对果。不对果则不应名因,不对因亦不应名果,以二者无关故。若因不生果,果不由因生,云何名为种子识?所以若因不灭而果生者,不得名种子识。

既然因不灭生果不如道理,应该因灭而后生果了?但因灭而后生果亦不如道理,以灭法不应更生故。犹如火灭不应更烧,人死不应起作。若火灭后犹燃烧,不应名灭,人死犹起作,不应名死。

所以因灭而生果,则不应名种子识。何以故?果生与因无关故。因灭已无,果不由因起。既然果不由因起,则因者非因。如果非因而名种子者,应是非因皆能生果。如果非因皆能生果,何独谓阿赖耶为种子识?若无阿赖耶识为体,不应起种子之用也。

再者,因若能生果,生法应是无常,无常则非存在,既不存在,何得谓为种子?何故无常则非存在呢?因为存在必是常故。法若无常,剎那不住,剎那不住云何存在?故因若生果,不应名种子。

如此说来,常故存在,存在乃名种子了?不是的,常亦不名种子。何以故?种子是生义,能生于果,方名种子。诸法若常,常则不生,不生何得谓种?

何故因灭生果不得谓种,因不灭生果亦不得谓种,无常不得谓种,常亦不得谓种?因为因灭、无常,皆是断见,因不灭、常,皆是常见,断常二见不契中道。而种子识者,系甚深中道义。所以因灭不灭,或常或无常,皆非种子识。

中道义者,必是亦因灭亦不因灭,亦无常亦常。亦因灭方能生起异熟果,亦不因灭方能执持诸法种子,为种子识。亦无常方能生起异熟果,亦常方能执持诸法种子,为种子识。执持诸法种子者体也,生起异熟果者用也。由体起用,用虽息而体犹存,以体存故,用能再起。用虽连续生起,起止无尽,而体则不生不灭。

如是体不碍用,乃有万法繁兴,用不碍体,虽万法繁兴,而体本空寂。空生一切法,而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即空,而空亦不可得。空不可得不碍有,乃有一切法生。一切法不可得不碍空,故虽现生灭而实无生灭。实无生灭,方能执持诸法种,由种起用,乃有诸法生,如是方为种子识也。

无性随缘,随缘无性,即中道义。无性随缘能生万法,是俗谛中道。万法缘生还归无性,是真谛中道。无性随缘,乃有一切果法生起,诸法缘生无性,无性则无生灭,无生无灭常住不坏,乃能执持诸法种子。

一切法以无性为性,一切法随缘而现相。法性无性常住不坏,相随缘现,体即无性,亦复常住不坏。相是幻有,性是常空,幻有不实亦复常空,故无论性相,俱无坏无杂,有佛无佛,性相常住。

无性即无生,随缘则无不生。无性随缘,则无生即生,虽生而不碍无性常体。随缘无性,则生而无生,虽无生而不碍生法常用。

无性则无和合,随缘而有和合。无性随缘,故不合即合,虽合而不碍体常无性。随缘无性,故合即不合,虽不合而不碍用常缘起。

无性则不可得,随缘则横遍 穷。无性随缘,故不可得即横遍 穷,是以体常空而用常起。随缘无性,故横遍 穷即不可得,是以用常起而体常空。常空常起,常起常空,体无尽用无竭,成种子识。

无性犹水,随缘犹波。水不自现,因波而现。波非自有,以水而有。水随缘而现波,波灭水不灭。波无性而是水,水不动而波动。

无性常空,空故能含藏一切,名为阿赖耶。随缘恒有,有故为一切法种。空为有之空,故全空即有。有为空之有,故全有即空。常空而常有,常有而常空,故曰:「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所以成唯识云,离此识以外,余法能遍执持诸法种子,不可得也。

依诸法唯识的原则,护法菩萨言,诸识体即自证分,转似相分见分而生。自证分即第八识,四分中之相分见分,皆由第八识转似而生。若不如此,相见二分不由第八识生,便不成诸法唯识了。

所以一切种子,依第八识有,即是第八识之相分,而非识外有法。一切种子,皆本性有,本性随缘而生。不从熏生,熏习力只令种子得增长而已。若由外熏习力而生,便不成唯识义了。

此与华严经性起义,极相吻合。华严经性起之义,后文再谈。

内识体是依他有,虽是假有,非是无体。依他起者,即因缘生,因缘生是名种子。此与遍计执不同,遍计执者,无有实体,纯系情执。而依他起者,即是无性随缘,故非无体。

遍计执,依他起,圆成实,名为三性,依三性复立三无性。见于楞伽及唯识论,今略作介绍。

遍计执性是凡夫虚妄谬执,诸法实相无相,而凡夫愚痴,执着实有一切法相,此即无明颠倒。圣者知诸法缘生,依他而有,幻有非实,假有诸相,即依他起性。如实知诸法随缘无性,于依他起上离遍计执,便名圆成实性。故诸法无性随缘,圆成实便名依他起性,诸法随缘无性,依他起便名圆成实性。此法二而不二,不二而二。

于遍计执立相无性,于依他起立生无性,于圆成实立胜义无性,是为三无性。 故依他起者,诸法虚妄幻现,圣者如实知不生谬执,便是诸法正义。凡夫不如实知,妄执假有为实有,便成无明颠倒。遍计依他,虽然二者俱假,然以圣凡智愚不同便有分别。于圣则曰有体施设假,有体施设假者依他起也。于凡则曰无体随情假,无体随情假者遍计执也。

依他起假有无性,假有无性即圆成实,法尔如是。此法非空非有,故不得执空执有。执空则落断边,执有则落常边,皆不契中道。以不契中道故,则不入圆成实,不入圆成实,便坏依他起。

圆成实即依他起无性,以无性故,乃能为一切法作圆满实性,故曰圆成实性。所以我们说无性随缘假有,便名依他起性,随缘无性真空,便名圆成实性。此亦即般若所谓的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真空即是妙有,妙有即是真空,不纵不横,非一非异。真空即是妙有,则真空不可得。妙有即是真空,则妙有不可得。真空不可得,则不碍妙有。妙有不可得,则不碍真空。诸法不可得者圆成实性,诸法无碍者,依他起性。

兹举例说明凡因缘生法,其性皆空。譬如眼根、色尘、眼识,三事和合乃有见。然眼根中无见,若眼根有见,不应待和合方有见。色尘中无见,若色尘中有见,应是色尘见,不应眼根见。眼识中无见,根尘相入是生识处,既无眼根色尘,识云何生?

故眼根色尘眼识中皆无见,必待眼根色尘眼识三事和合,方有见生。既云和合方有见生,未和合时无见,无见和合云何生见?

见如此,闻嗅尝触念亦复如此,一切法皆悉如此。故知一切法无性幻有而非实,只有名字,而无实义。经云:说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即此义也。犹如镜中像水中影,似有 不可捉执,似无 可分辨。

或者有人难曰:「汝谓未和合时无法,无法和合不应有法,事不尽然。例如未和合时,父体中无儿,母体中亦无儿。父母和合后生儿,是何道理?」

此人偏执于有,彼不知真空随缘现幻有,幻有无性是真空。例如纸上画人,皆谓是人,纸上画马,皆谓是马。智者观之,无人亦无马,原来是纸。 

我们暂不谈父母是否生儿,先问父母是否因缘所生?若非因缘所生,焉有父母?若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法即空,空云何和合?以此真空义,故华严经云,法非和合不和合。法者缘起性空,故曰法非和合。法者性空缘起,故曰非不和合。非和合者真空也,非不和合者妙有也。真空即是妙有,妙有即是真空。真空妙有,则空而非断。妙有真空,则有而非常,是契中道也。

再谈父母生儿,我们已经知道,法若有生,则是无常,无常即非实有,既非实有,云何生儿?再者,儿既是父母因缘所生,因缘所生即空,既然是空,云何有生?故生是空生,灭是空灭,非法生灭。何以故?法不可得故。所以永嘉大师云,迷时分明有六道,觉后空空无大千。

故圆成实者,缘生无性,以无性故,能执持一切法种子,是无作体。依他起者,无性缘成,以缘成故,能兴起一切因缘果报,是作法用。作而无作,故依他起本是虚妄有。迷者不如实知,执为实有,便成遍计执。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性缘问题之申论 六、缘起与性起
下一篇:性缘问题之申论 四、与中论的关系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二期 第三天 解依大乘行依小学
 夏雨清凉解要 十二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三期 第四天 销归自性不生杂染
 妙法莲华经讲记 卷四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二期 第五天 法不可得归毕竟空
 佛说幻士仁贤经讲记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四期 第六天 持佛名号至诚忏悔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二期 第四天 一心不乱转识成智
 佛说不增不减经讲记 后记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灵峰宗论》导读讲记 第五卷[栏目:净界法师]
 泰国大藏经律藏 戒律纲要[栏目:戒律学研究]
 请问师父,牛粪变黄泥的秘密是什么?[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九[栏目:本源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