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妙法莲华经讲记 讲述经题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89

讲述经题

首先讲我们采取的讲本是,后秦鸠摩罗什大师所译本。前秦是苻姓所建,后秦是姚姓所建,所以后秦又称姚秦。鸠摩罗什大师,于后秦弘始八年(西元四○六年)译出。当时僧睿法师笔受并为作后序。前此已有竺法护法师于西晋太康七年(西元二八六年),译本名《正法华》。这两种译本,相距约一百二十年。 据说智者大师,昔于世尊处亲闻此经,所以深得佛旨,智慧不可思议。只讲经题,便写了一部《法华玄义》,所谓九旬谈妙。我没那种智慧,只得简单讲述一番,请大家原谅。

罗什大师翻译这部《妙法莲华经》,原来只有二十七品,缺〈提婆达多品〉。后来上定林寺释法献,于于阗国得梵本,有〈提婆达多品〉。经瓦官寺沙门法意法师译出,然犹未安经内。至梁末西天竺优禅尼国沙门拘罗那陀,华言真谛,又翻此品,始安〈见宝塔品〉后。竺法护法师之《正法华》,〈见宝塔品〉后便有此品。据传说,岭以西多有此品,岭以东多无此品。所以什公所译,缺此一品。

以下便讲经题。

「妙」

绝粗为妙,无上为妙。真谛、俗谛、中谛,三谛互相隔离为粗。此经三谛圆融,说真一切真,说俗一切俗,说中一切中,亦即天台之说空一切空,说假一切假,说中一切中,是之谓妙。此经显一乘教义,开三显一,开权显实。开三三即一,显一一而三。开三系实之权,显一系权之实。实者无性,权者缘起。以无性故,方能随缘成物。法随缘起,定无自性。故无性随缘成万法,万法无性体空寂。是以虽三不碍一,虽一不碍三,虽权不碍实,虽实不碍权,理不碍事,事不碍理,复事事无碍。法如此无上,故曰妙。

所以诸法有是因缘有,因缘有则有即非有,非有而有。诸法空是因缘空,因缘空则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即非有,不空而空,则全有即空。非有而有,空而不空,则全空即有。如是则有非空外有,空非有外空。有之与空,相成而复相夺,相夺而复相成,故曰妙。

全有即空,曰诸法实相;全空即有,曰实相诸法。诸法者俗谛,实相者真谛。诸法实相,实相诸法,不二不异,不纵不横曰中谛。如是则俗亦中、真亦中,故曰妙。

「法」

法者轨则义,能生物解。佛以法度众生,众生闻法而得度。故佛以法为师,法因佛而弘。

《大乘起信论》云,法者众生心,具体大、相大、用大三义。体大者唯是一心,相大者唯心所现,用大者唯心所造。既然法即是心,而一心具二用,二用者不变与随缘。一心不变,即是真谛;一心随缘,即是俗谛。不过约心言谓之智,约法言方谓谛。真谛于心曰实智,俗谛于心曰权智。

《金刚经》云,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故法者离言语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是知法性无性,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例如「热」是法,其法离乎「热」字。如果热字即是热法的话,应该先热黑板和粉笔,但是我试摸热字,一点儿不热,便知法离文字相。再说我们发「热」的音声,亦不是热法。如果音声是热法的话,应该先热牙齿、舌头和嘴巴,是知法离言语相。再者我们思想「热」时,亦不是热法。如果思想就是热法的话,应该先热我的心,是知法离心缘相。

于佛法中,法有四种,即教法、理法、行法、果法。教法是佛言教,理法申述义理,行法重于修行,果法在于亲证。声闻重于言教,缘觉重于义理,菩萨以行为贵,唯佛证果究竟。此经开三显一,所以具足教理行果四法。

「莲华」

莲华即是譬喻法。莲华出污泥而不染;法者入生死,救生死,而不染生死。此称芬陀梨华也,芬陀梨华白色,取其色正义。一乘乃三乘之本,故取白色,白色者出一切色。此华未开放时,名屈摩罗;开放而将落时,名迦摩罗;正开放时,名芬陀梨。

天台释莲华义最详。莲华异于其他华者:第一华实具足。莲华与莲实(莲子)同时俱有。譬喻一佛乘法,即实而权。莲实犹实也,莲华犹权也。第二华开莲现。莲华开敷,莲实即时而现。譬喻即权而实也。第三华落莲成,莲成亦落。譬喻一乘佛法,非权非实。莲华之特性,华实一时具,用喻一乘法因果一如。

「经」

梵语修多罗,译为契经,简称为经。有贯穿义,贯穿者,以理贯文也。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后秦即姚秦。鸠摩罗什大师,祖本天竺人。父鸠摩炎时始至龟兹国(在今新疆之库车、沙雅二县之间)。通达经律论三藏者,名三藏法师。罗什大师七岁,随母出家,聪明绝世,日诵经千偈,每偈三十二字,凡三万二千言……

于姚秦弘始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至长安,止西明阁及逍遥园,始译众经,出经论三百余卷。此《妙法莲华经》,即其中之一。罗什大师卒于何年,诸记不同,有云弘始七年、八年、十一年不等。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妙法莲华经讲记 卷一
下一篇:大法鼓经解义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四期 第三天 净土法门直证实相直入法界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四期 第一天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入实际品第五
 佛说幻士仁贤经讲记
 般若义理的探究 修习方便
 大方广宝箧经蠡测 卷下
 性缘问题之申论 七、天台宗性具法门之商榷
 性缘问题之申论 五、与种子识的关系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序品第一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文殊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十五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佛教哲学的现实意义(惟贤)[栏目:佛教与哲学]
 “不往听法戒”有开吗?[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社会的变动 Changing Society[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What Buddhists Believe?]
 佛的智慧广大[栏目:宽见法师]
 业的开示[栏目:玛欣德尊者]
 光摄三缘,入念佛三昧[栏目:关其祯居士]
 修行在生活中[栏目:邹相美文]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种善根品 7[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净土三经与念佛法门[栏目:仁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