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2、徐恒志居士年谱
 
{返回 徐恒志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22
2、徐恒志居士年谱

  

  师尊徐恒志老人,生于1916年1月30日(农历1915年12月26日),原籍浙江镇海。少年超颖,夙慧深植,悟世无常,归信佛教。1934年作的二十述怀中说:“世事纷纭何所依?随波逐浪计终非。此心已与寒梅约,不作杨花到处飞!”早年亲近太虚大师,与大师书信往来,函示显、密异同,慧照观心用功要旨,获益良多。24岁(1939年)到能海上师处受三皈五戒,法名定真。同时,(1939年)蒙王骧陆上师示以般若要旨,并函授观心方法。自觉念寂心空,而见闻仍了了不昧,并不断灭,顿悟诸佛心要非此而何!1945年,随王骧陆上师学无相密乘心中心法,潜心修持;经师慈悲钳鎚,截断葛藤,悲欣交集。20世纪50年代,在清定上师座下受瑜珈菩萨戒。

  1953年师尊受心密阿阇黎灌顶位后,开始为上海佛教青年会讲授佛法。多年来在国内各道场、学府宣讲《金刚经》、《六祖坛经》、《弥陀要解》、《无量寿经》、介绍佛教教理、人生价值观、佛七开示、讲演等,受到信众的热烈欢迎。佛教界人士、各寺院请师尊订正书稿、作序、书写楹联、题字者不计其数。受黄念祖老居士之托校对黄老著《大乘无量寿经解》原稿,细为校阅,历时一年,校正七次,并与黄老居士往返通信二十次,慎思明辨,共同切磋。黄老示寂后,徐老对黄念祖居士《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白话解未竟之作加以整理补充,恰到好处。      

  师尊传佛心印,与元音老人一起弘扬心中心法。二老互相推崇,提携后进。许多学生师从于师尊和元音老人两位老师,深受教益。言传身教,书信答疑、接引后学,不遗余力,受法弟子遍于全国各地及海外。在弟子们的心中,两位老人家是无二无别的。

  师尊与陈海量、元音老人、赵朴初、黄念祖、郑颂英、郭大栋等大德居士是至心道友,弘法数十年,佛门归望,海内钦仰,得到本焕老和尚、佛源老和尚、德林老和尚、智敏老法师、隆莲老法师、惟贤老法师、圆霖老和尚、绍云老和尚、昌明老和尚、明学老法师、智正老法师、隆莲老法师、道生老法师、净空老法师、白光大法师、戒忍大和尚、妙灵大和尚、台北海明禅寺悟明长老、化来老和尚(排名不分先后)等高僧大德的高度评价,被尊称为“当今维摩诘”,誉为一代耆宿,诚法门砥柱、续佛慧命者。

  2007年3月5日(农历正月十六)凌晨两点三十六分,师尊在上海寓所“幻斋”,手结弥陀定印安祥示寂,享年九十二岁。荼毗后七彩舍利无数,头灵骨完整、舌舍利不坏。恩师生前历任上海佛教协会各届理事、上海佛协第八届咨议委员、上海佛教居士林讲师、弘一大师研究会顾问、宁波佛教居士林名誉林长、广东省元音古寺顾问等职务。恩师的教言享誉四方之杰作《般若花》,由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及题签,流传于海内外。数十年来,师尊法幢高悬,以明心见性为主旨,阐扬心地法门,显密圆通,导归西方净土。随机施教,方便接引。谦慈仁德,普应群机。为法忘躯,奖掖后进,不遗余力。佛门归望,海内钦仰,誉为耆宿,诚法门砥柱、续佛慧命者。末后一着真实功夫,坐脱立亡,一代宗师终归净土。高风亮节,永为师范。

  在师尊爱子徐觉哉大力支持下,由门人许洪亮居士执笔,将师尊生平事迹辑成简要年谱。本文内容完整、记录详实,条理清晰,功德不可思议!谨祝此法宝,广为流布,利益群萌,同登彼岸。深愿见者闻者,同沾法益,法界有情,共证菩提。

                     徐觉哉 刘东亮 杨振刚 段惠禧 卜年华 许洪亮 沐手敬书

  2011年7月28日  

  徐恒志居士年谱

  许洪亮 恭录

  ●1916年1月30日(农历1915年12月26日)生人,原籍浙江镇海。父芸卿公,母张氏。十一二岁常常跟父亲到寺院里看做佛事,看到寺内的和尚以及净土的经典,总有一种异样清静的感觉。夫人余秀润,育女徐蕴文,子徐觉哉。

  ●1934年(19岁)十九岁受表兄俞德荫居士影响归信佛教。作的二十述怀中说:“世事纷纭何所依?随波逐浪计终非。此心已与寒梅约,不作杨花到处飞!”

  ●1939年(24岁)到能海上师处受三皈五戒,法名定真。同时,1939年(24岁)得心密二祖王骧陆上师蒙示以般若要旨,并函授观心方法。自觉念寂心空,而见闻仍了了不昧,并不断灭,顿悟诸佛心要非此而何![“我的学佛因缘”中记25岁应是按虚岁,编者注]

  师尊在自述“我的学佛因缘”中说:一天闲立于办公室,自觉念寂心空,而见闻仍了了不昧,并不断灭,顿悟诸佛心要非此而何!从此似乎打开了缺口。不久,自知这仍是识神边事,因为一有所著,早已错过了也。又一天晨起,觉心境比较寂静,但有微细一念粘滞,不得自在,于是连续返照四小时,不取不舍。近午时,忽觉此念脱落,前后际断,当下一片清净。暗想:六祖所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真个一点不错!但旋觉这仍是光影门头,离本地风光尚远,此后继续在心地上磨练观察,神经衰弱也就不药而愈。

  ●早年求学于太虚大师,大师函示显、密异同,慧照观心用功要旨。

  太虚大师答徐恒志问(二则)

  问一:显教说成佛须三大阿僧祇,而密教说即身成佛,其异同处何在?凡夫慧照观心,有即身成佛之可能否?

  答一:密教外,禅宗亦言即身成佛,华严宗亦言三生成佛,此皆大乘教之一部份。禅宗自法身言,悟法身即成佛;密宗自身修成幻化身,即成化身佛。至于说凡夫如何即生成佛,可用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用密宗先修幻身成佛;或用修净土法,临命终时往生净土不退,第二生亦即成佛。但禅宗、密宗即生成佛,均非报身成佛,报身要修因感果,则净土宗二生、华严三生为极速,常途则三阿僧祗劫乃成佛也。

  问二:观心功夫得力,八识中根本习气翻动时,每至心疲力竭,当如何降之?以何方便乃能断尽一切烦恼,入自在无碍境?

  答二:观心功夫,于八识亦有熏种起现关系,然以第六识为主。由第六识如逆水行舟,回光返照,予影响于第七、八识,转变其无始习气,故颇费力。惟有返观穷察,久久行之,透过第七识之障碍关头,始能永久观照。欲透过第七识,须至第六识转变,妙观察智后平等性智始可现前。以此第六识、第七识无分别智力久久行之,则八识方可得习气渐净。故先修止观,观照心性;次用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之无分别智;至第八地,乃能断一切烦恼,达自在无碍境。
     (程心勉记)(见<海刊>二十六卷十期)

  (附注)自「答姚际虞问」至此,皆「答问选录」中分出。

  [选自《太虚大师全书·第17编·20酬对·2答问·66答徐恒志问二则》,编者注。]

  ●1945年(30岁)随王骧陆上师学无相密乘心中心法(简称心密),潜心修持。坚持修四、五百座,每座二小时,直入无相门,经师慈悲钳鎚,截断葛藤,悲欣交集。

  师尊在自述“我的学佛因缘”中说: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我随厂回沪,那时王骧陆师也莅沪弘法,我随之学无相密乘心中心法,依《大正藏秘密仪轨佛心经》上的六印一咒坚持修四、五百座,每座二小时,直入无相门。一天,参师,师见面便问:“你近来怎样?”答道:“只是照顾本来。”师问:“本来是什么?照顾的是谁?”我说:“本来即是不可得的,但却不是断灭,眼前总觉一片空灵。”师说。“何谓一片空灵?这正是你识神用事,当知见闻觉知,无非生死!”我默然,师又说:“亦莫思量,思量即错了也!” 我正想开口,师又喝住说:“此事无你开口处!古人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师又说:“古人说法,都无所著,并无实法与人。如有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赵州说:‘庭前柏树子。’如果根机契合,就知道不是以境示人,音在弦外,列有所契,你会么?”我说:“师自知之,何劳问我?”师说:“你自己究竟信得及否?”答道:“我自知之,岂能持以示师?”“那末还有假名否?”我说:“假名则不无,真如、实相、菩提、涅槃都是假名。”师说:“既然如此,还要假名做什么!”经师慈悲钳鎚,截断葛藤,悲欣交集。
    一九四六年,师尊作“观心”诗一首,述修证心得。

               观心

             (一九四六年冬)

  (一)
  惭愧凡夫业力牵,升沉六道事堪怜!
  回光照处根尘寂,一角青山证道缘。
  (二)
  刹那分别魔军炽,直下观心业识清。
  且道当前何所似,非空非有一孤明。
  (三)
  无明忽起急留神,三毒牵缠众苦因。
  却喜心君招抚后,纷纷流寇作良民。
  (四)
  何须舍妄与求真,歇下狂心识主人。
  生死涅槃同一梦,山河大地法王身。

  ●1947年–1950年(32岁—35岁)作学佛随笔(上篇)。

  ●1950年(35岁)在清定上师座下受瑜珈菩萨戒,并为当时《觉讯》月刊撰稿。    

  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与郑颂英、陈海量、方世藩、李行孝等居士协力上海之佛教青年会会务,为当时《觉讯》月刊撰稿,同时协助清定上师的金刚道场事。

  ●1953年(38岁)徐老受心密阿阇黎灌顶位后,开始为上海佛教青年会讲授佛法。【据2006年上海佛学书局版《般若花》徐恒志上师简介】

  ●1953年3月(38岁)应《觉讯》月刊编者蔡惠明写了一篇通俗文字——《学佛是怎么一回事》,香港隐名大居士捐资印送五万册。

  ●1953年7月(38岁),又写了《怎样实践佛法?》。

  ●五十年代在《觉讯月刊》发表的文章还有《关于参禅的几个问题》[《觉讯月刊》(7)271页]、《更好地为觉悟事业服务》[《觉讯月刊》第九卷.第四期(10)470页]、《谈智慧——佛青少年部教理学习会报告摘要[第八卷.第一期260页 上海市佛教青年会少年部主编 第六十期(16)]、“佛光的煦育”序[《觉讯月刊》(17)421页]、关于心性等几个问题的解答—在佛青少年部暑期教理专修班上报告[《觉讯》月刊437页]、三皈依的意义[《觉讯》月刊(17)321页]。2010年编入《徐恒志居士佛学文萃——涵芬集》。

  ●1953年8月(38岁)自述《我的学佛因缘》。

  ●1953年10月(38岁)《觉讯》月刊由于《学佛是怎么一回事》和《怎样实践佛法?》两文深受读者欢迎,因而将两篇合印成单行本,多次在各地再版,还被译成英文流传至美国、新加坡及港台等地区。

  ●1954年6月(39岁)编述《静坐入门》(署名定真),此书先后在由浙江省天台县国清寺法物流通处翻印。《静坐入门》(增订本)后由福建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于1992年出版,准印、在全国流通证:(92)国宗发字第259号、书号:430201。上海佛学书局于1990年出版。

  ●1955年4月(40岁)讲述《关于佛教经论的研究方法》于上海佛教青年会。

  ●1985年(70岁)受四明居士诚意邀请协同郑颂英、孙文淼等上海诸位大善知识,对《觉海慈航》审阅,并请提供补充材料。

  ●1986年(71岁)受黄念祖老居士之托校对黄老著《大乘无量寿经解》原稿,细为校阅,历时一年,校正七次,并与黄老居士往返通信二十次,慎思明辨,共同切磋。黄老示寂后,徐老对黄念祖居士《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白话解未竟之作加以整理补充,恰到好处,并承台北市佛陀教育基金会施资印送,广结法缘。

                                 剖心沥血 功在万世

                           记我与黄念祖老居士的一段校经因缘

                                                             徐恒志

  北京黄念祖老居士是一位显密双修、宗教俱通的大德。他经净宗大德夏莲居老居士的嘱咐,发心解释《大乘无量寿经》(会集本,后称《大经》),前后历时六年,遍览群籍、广引博征。一部《大经》把净宗心髓阐述无遗,真可谓冥心孤诣,饶益当来!近年他不顾年迈体弱,继续撰写《大经白话解》,为法忘身,悲愿无尽!老人家已于1992年3月27日安祥往生,遗体柔软,并发异香,荼毗后,获五色舍利数百余粒,瑞相昭著,叹为稀有。大德云亡,回忆往事,不胜感慨!
  《无量寿经》是净土宗主要经典之一。根据清代沈善登居士的考证,此经由于世尊多次宣说,梵本不一,译本尤多,自汉至宋,凡有十二译,宋元以后,仅存五译。后来王龙舒、彭际清、魏承贯诸大德,鉴于五译互有优劣彰晦,又校辑、会译了三种,但或不依梵本,未顺译法,或去取旧文,不尽妥善;甚至不取原语,任意行文。夏莲居老居士为防后世因袭,甚至纂改经文,对译本、会本独多的《无量寿经》发愿重行会集。据黄念老所著的《大经解》说:夏老居士于1932年起,“掩关津门,阅时三载,遍探五种原译,洞察三家校本,无一语不详参,无一字不互校,虔恭敬慎,日祷佛前,千斟万酌,时萦梦寐。及其成也,四众欢喜。”梅光羲老居士赞叹说:“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这已为举世所公认,并将本经采入新印之《续藏》中。佛法如大海,深广无量,唯信能入,唯智能度。目前各地学习、读诵《大乘无量寿经》的热潮正在形成,《大经》放光,众生蒙庥!
  约在1986年6月黄念老完成了《大乘无量寿经解》,当时上海佛教协会出版流通组负责人郑颂英老居士深为赞叹,发心付印流通,要我先作一番校阅,自念德薄慧浅,恐难胜任。继念夏公与黄老发愿会集与注解《大经》,十年辛苦,难能可贵,岂可任其搁置!于是将原稿,细为校阅,历时一年,校正七次,并与黄老居士往返通信二十次,慎思明辨,共同切磋。黄老教眼洞彻,行解相应,且处处卑以自牧,使我深受教益。1986年11月19日,黄老来信说:“拙著蒙大德发无上菩提之心,独力校对改正,既以所提之四项原则,修改印刷错误,复重审拙稿,亲校古籍……念祖赞佩感叹,无以复加,惟有顶礼、顶礼、再顶礼,以表感谢之忱……对念祖所下文,内中如有欠妥之处,敬祈一并校正,因当前正是良机。敬请大德把住此关……”至诚恳切,感人肺腑!在校经过程中,黄念老发现文中“念祖”二字,排印中并未向右缩进半格,坚决要求改进,以示谦卑,他的谦虚谨慎作风,于此可见一斑。感佩之余,我在1986年12月曾写信给他,对他的道德文章表示敬仰:“素闻大德乃久修大士,戒德严净,定慧圆明,显密融贯,宗说俱通,愍众生之沉溺,作苦海之慈航,发愿释经,冀广弘化,今复得郑颂英老居士之赞助,付之梨枣,时节因缘信不可思议也。行见《大经》重光,泽被含灵,莲公与大德剖心沥血,功在万世!后学德薄慧浅,难副厚望,爱语相摄,弥增惶恐!”
  1987年8月1日,黄念老来信说:“现已办妥出国手续,静待美国维州莲华精舍派人伴同赴美。”并谓,“此行虽以传扬密法为主,但同时将弘讲净土法门。”他希望我在8月上旬先将《大经解》印刷清样寄去一份。在这封信中,他还自述修证过程说:“弟从南禅打开缺口后,以密法为基本修持,以宏净为根本愿力,美言之为圆融,质言之,则是个四不象,老老大大,罗啰嗦嗦,海外归来后,应知所自返矣。”一段谦光,尤使人肃然起敬!
  他老人家在美国华盛顿,由于说话过多,特别在临走数日问道者络绎不绝,造成嗓音沙哑,几乎不能出声,中气大伤,劳顿不堪,归来后尽量休息,渐渐平复。来信说:“此行幸蒙上师三宝加被,超额完成任务。此次赴美之主要目的本为美国维州及台北两地莲华精舍之骨干传讲无上密乘,不料能与华盛顿之华府佛教会结一殊胜因缘。其会长净空法师早于今年四月到华府大讲夏师所会之《大乘无量寿经》,并引用弟为此经所写之跋语一小段,印为讲习之篇首,激发大众。”信中特别说明,所谓莲华精舍,是他的灌顶师贝麻布达金刚阿阇黎继承诺那祖师和贡噶上师所传之无上密乘而创建之红白教道场。并说:“先师示寂海南,预立之遗嘱经组织传到北京,命弟继承弘法。此事弟在国内始终保密,但在国外则流传甚广。”黄念老弘净土于国内,传密法于国外,随机施教,方便接引,他的悲愿与智慧,实不可限量!
    据老人家告诉我,净空法师出家前是台北大德李炳南老居士的弟子。李老对于内典及《易经》都有很深造诣,德高望重,为台人所敬仰,李炳老是黄念老导师北夏(夏莲居老居士)南梅(梅光羲老居士)的弟子。后来黄老与净空法师两位大德都发愿弘扬净土法门,广度群萌,可见因缘和合,都非偶然。黄老在1987年10月的一封信中告我:“李氏前岁往生,寿九十余(九十七岁),据净空法师云:李氏生前念佛时,曾亲至极乐世界。至于先师夏老在天津闭关时,如是境界,当属初步,当念佛功纯之时,其妙境实不可说。”两位尊宿皆以专一念佛,亲得受用,足证我佛慈悲,开此超情离见、广大微妙法门,导三根出火宅,济群盲于衽席,大恩大德,真是粉身难报!
  现在黄老居士西归已逾半年,捧读遗书,回忆前尘,使人仰止弥深!但愿他老人家分身尘刹,乘愿再来,广济含灵,同登彼岸,圆满成就无上菩提。

                                                     (原载于一九九二年《法音》杂志)

  黄老居士虽深入禅密,融会贯通,但悲心恳切,常以净土法门示导行人,认为此法善巧方便,一句弥陀能摄佛功德成自功德,若能从事持达理持,便可转凡心成佛心,远离众苦速登莲邦。1979年发心注解《大经》(即《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历时六载,稿经三易,以有病之身,奋力完成。我忝为校阅,觉此解引经据典,博大精深,从此常通鱼雁获益良多。1987年《大经解》印成,流通海内外,使法界有情,普沾法益。嗣后,又以通俗笔调撰述《大经白话解》,由于劳顿过度,仅述一半,老居士竟于1992年3月27日凌晨示疾往生。众生失导,同深悲仰!老人在临终时洒然一笑,了无挂碍;荼毗后获坚固子百余粒,大士现瑞,永为道种。(选自徐老《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座》序)

  上海蔡惠明居士所著《显密兼通,志在净土──纪念黄念祖居士往生一周年 》记载:“ 黄念祖居士(一九一三 ~ 一九九二)法名龙尊,号心宗、乐生,别号老念、不退翁。幼早孤,随侍母亲梅太夫人听经闻法,得到他的舅父梅光羲居士的培育,志趣超群,善根深厚。初皈依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受藏传佛教宁玛派莲华正觉王上师及噶举派派贡嘎上师的灌顶传法,并于一九五九年继承莲华精舍金刚阿阇黎位,受王上师的衣钵与遗嘱……抗日战争胜利后,谒净宗大德夏莲居居士,成为入室弟子。夏老出入于儒佛显密禅净诸宗,融会贯通著作等身,对宗净要旨,穷深极微,曾会集《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为今流行的「大经」。黄老亲聆夏师讲述此经,详作笔记,于禅净两宗深得法要。六十年代初撰写《大经玄义提纲》一书,呈夏师鉴定,获得印可。晚年虽体弱多病,却潜心著述《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自话解,他说:「我以前注的《大经解》,是针对说法人的水平,一般水平、一般根器的人是阅读不了的。《白话解》出来之后,将会有许许多多众生受益啊!」苦心孤诣,溢于言表,当时他已八十高龄,深居简出。他在《大经解》的基础上,用通俗的语体文深入浅出、删繁就简,重点突出、融会贯通地写了《白话解》,由上海徐恒志居士精心校对,终告印行于世。此书于一九八一写出初稿,一九八二年增补成二稿,在严重疾病折磨下悲心更切,矢志不渝,最后于一九八四完成三稿,历时六年,倾注他的一片心血。此书不但保持《大经解》原有的深度,而且还有很大的突破,有许多精彩绝伦之处,是原著所没有的。尤其是以简练通俗的语言,写出能使大众信受的弥陀超情离见,不可思议的一乘愿海,六字洪名,而获真实的利益。可惜此书只写到三辈往生品的开始部份,未及全部。但是书中处处体现《华严经》演示的事事无碍、理事无碍的境界,品虽有缺、义无不圆。由博学多闻的徐桓志加以整理补充,恰到好处。并承台北市佛陀教育基金会施资印送,广结法缘。……遗着除《大经解》、《大经白话解》外,尚有《净土资粮》、《谷响集》、《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心声录》等,计划撰作的有《净修捷要报恩谈》、《禅净密三法一味论》与《随笔》等,惜化缘已尽,未能实现,期待早日乘愿再来,继续广度众生。……目前大陆仍以「教宗台、贤、行归净土」为主,黄念老虽亦修过密法,但他弘扬与实践的还是以念佛法门为本,这是三根普被,自他兼及的教内别传的特别法门啊!
                                                    佛历二五三七年癸酉中秋节于上海佛教居士林

  ●1986年(71岁)为林凡音居士《大乘佛教五菩萨》校阅,作了补充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1986年夏(71岁)纪念能海老法师百岁诞辰颂并序

  纪念能海老法师百岁诞辰颂并序
(一九八六年夏)
      海公上师法门之龙象也。志行高洁,德才兼备,壮岁出家,悲愿宏深,曾不畏艰险,二次入藏求法,显密诸乘,靡不该习,凡所修学,悉皆汇归般若,融理于事,即事显理,盖师内证实相,外照诸法,体用如如,自在无碍。师之说法也,辨才滔滔,法喻交显,皆自性三昧之所流露,闻者无不身心踊跃,法喜充满。综师一生,办道精勤,悲智双运,爱国爱教,为法为人,刚毅果敢,鞠躬尽瘁,洵当代之高僧也。值师百岁诞辰,缅怀硕德,略抒所感。爰为颂曰:释尊降世,普利群蒙,应病与药,共出牢笼。
  因缘时至,大法渐东,高僧辈出,正法昌隆。
  卓哉吾师,刚毅持躬,求法弘教,悲愿靡穷!
  戒德严净,定慧双融,学贯三藏,显密圆通。
  法幢高悬,佛子云从。爱国爱教,德业弥丰。
  化度既毕,涅槃从容,猗欤吾师,法门象龙!
  时值抗战,从业蜀中,授我归戒,勉追芳踪。
  嘉言懿行,发聩振聋,慧命不断,雨露重重。
  欣逢百岁,缅怀高风,功德巍巍,四众尊崇。
  谨献刍言,聊申愚衷,愿师再来,广济迷懵。

  【据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的《能海上师永怀录》(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准印证96第(243)号一九九七年一月第1次印刷。《能海上师永怀录》(1996年清定、隆莲、照通、智敏、观空、兴法、清凉、宗顺等法师及任杰、刘明渊、张继寅、徐伯荣、郑建邦、倪维泉、徐恒志、温光熹、朱泠、冯定戡、李鸿、马庆云、周涤民等居士同写)】

  ●1987年4月(72岁)应林凡音居士为《观经白话译义》作序。

  ●1987年9月(72岁)为庐山东林寺拟赠日本法然院联
  法性本天然,悟海国樱花无非妙谛。
  友情今共叙,拈祖庭香火同仰高风。
  ●1987年9月(72岁)为庐山东林寺拟赠日本常光院联
  常光普照,祖泽长流,莲风普扇微尘国。
  缁素同欢,邦交亲睦,友谊欣开般若花。
  ●1988年2月(73岁)为庐山东林寺拟大殿长联

  自圣教东来,妙谛广宣,普令三惑齐消,六根同净,性海无边登觉岸。
  溯莲宗始创,高贤辈出,总愿一心不乱,五浊横超,法王自在布宏恩。
  ●1988年4月(73岁)为苍南县海云寺撰联
  海潮音吼,普宣妙法醒迷梦。
  云阁香熏,共沐慈恩出苦轮。
  ●1988年7月(73岁)讲《心经的理论和实践》于上海市佛教居士安养部。

  ●1988年9月(73岁)讲《学般若、化二执》。

  ●1988年9月(73岁)讲《“三无漏学”略讲》于闽南佛学院。
  ●1989年3月(74岁)应林凡音居士为《佛陀的遗教》作序。

  ●1989年6月(74岁)应上海佛教居士林教理研究组《佛说四十二章经译白》。作序。

  ●1989年上海市佛教协会重新排印这本《学佛是怎么一回事》和《怎样实践佛法?》合册单行本,徐老在有的地方作了一些增订和补充。

  ●1989年6月(74岁)发表《法海碎金》。

  ●1989年7月(74岁)应上海佛教居士林教理研究组之约,辅导了蕅益大师著的《阿弥陀经要解》的学习。

  ●1989年7月(74岁)徐老以前在各种佛教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和讲稿–《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学般若、化二执》、《“三无漏学”略讲》、《净宗讲话》、《怎样研究佛教书籍》等汇集成《般若花》,在上海佛教安养部和善信们赞助下,印送结缘。

  ●1989年10月(74岁)为楼陪敏、徐觉哉主编的《佛海拾趣》作序。
  ●1990年春(75岁)祝贺上海佛教居士林重建落成:

  觉园办道,十方共赞,爱国利生功德溥。
  居士成林,三学同修,承先启后法流长。

  ●1990年6月(75岁)著述《净宗讲话》。
  ●1990年夏(75岁)徐恒志与郑颂英、倪维泉三居士根据《瑜伽师地论》和《虚空藏菩萨经》,编辑了《瑜伽虚空藏菩萨戒本及诵仪》,由清定上师作序。

  ●1990年7月(75岁)应林凡音居士为《僧敲月下门》作序。

  ●1990年(75岁)上海佛教居士林请徐老讲黄念祖居士著《无量寿经白话解》等,受到信众的热烈欢迎。

  ●1990年11月22日(75岁)向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学介绍佛教,讲述《佛教的形成、教理和人生价值观》。

  ●1990年12月(75岁)徐老依据《瑜伽师地论》、《虚空藏菩萨经》、能海上师《菩萨戒略诵》等辑成了《瑜伽菩萨戒开遮持犯表》。

  ●1991年3月(76岁)由《上海佛教》编辑部转来某居士所写《答唐代复礼法师的提案》一文,徐老作《论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答某居士书》答复某居士。

  ●1991年7月(76岁)著《略述禅修次第》。

  ●1991年8月(76岁)上海佛教居士林决定汇印《般若花》、《学佛是怎么一回事》,徐老对《般若花》增选了《学佛随笔》、《佛教的形成、教理和人生价值观》、《论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有关佛性问答》、《略论禅修次第》等五篇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多数是以前发表过的,但这次又作了一些整理和补充,书后还附录了《我的学佛因缘》和《幻斋诗存》。

  ●1992年1月(77岁)《上海佛教》任编委会编委。

  ●1992年11月(77岁)在上海佛教居士林讲《无量寿经》。

  ●1994年2月(79岁)应林凡音居士作《六祖坛经白话译义》——兼论六祖的禅宗思想体系。

  ●1994年6月(79岁)上海佛教书局决定再版《般若花》一万册,增入书信集。

  ●1994年(79岁)徐老为重建纪念弘一法师之晚晴山房题词,时任弘一大师研究会顾问。

  ●1994 年(79岁)编著《中国历代养性进德格言·诗偈·楹联》。

  ●1994年7月(79岁)应慧玉居士《修身进德嘉言录》作序。

  ●1995年1月(80岁)香港中华佛教图书馆释畅怀法师和上海胡慧凤居士发心捐资增印《般若花》。上海佛教居士林讲师陈妙丽居士建议把《静坐入门》编入《般若花》。正值此书三版付梓之际,收到北京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的手书及题签(《般若花》书名)。

  ●1995年5月(80岁)应邵晓敢居士作《维摩诘所说经·对照译白》序。

  ●1995年9月(80岁)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逗留期间,曾应邀回答了有关佛学常识问题百余条(《佛教常识问答》),文字精练,言简意赅,得其要领,后广泛刊载于国内外佛教刊物。

  ●1995年10月(80岁),出席美国金轮寺(宣化上人弘法处)成立成立20周年纪念大法会,时年81岁。

  ●1996年2月2日立春(81岁),应元音老人之请为老人的著作《佛法修证心要》作序。

  师尊传佛心印,与元音老人一起弘扬心中心法。二老互相推崇,提携后进。言传身教,书信答疑。恩师虽九十高龄,仍不遗余力,受法弟子遍于全国各地及海外。许多学生师从于师尊和元音老人两位老师,深受教益。智正老法师、乘一法师、演峰法师、善祥法师、悟德法师、正照法师、牧牛老人、沈增福、范业信、刘志强、金慨夫、陈峰、陈宁、沈洪、陈白华、姜建华(排名不分先后)等,都曾亲近两位老人学佛。在元音老人给金慨夫老居士夫妇的信中说:“承厚爱,函邀来府过夏,曷胜铭感!来沪接我实不敢当,俟时机许可,我会邀伴旅同行,请放心。何时能来府亲近芳泽,一时无法楷定,敬乞鉴原。去美之事,非我本愿,90老人还漂洋过海做甚?!惟因先师孙女在美办了个菩提学会,需人支撑,邀余助力,不得已而允之。但迄今未向美使馆办理签证,所以去不去还在两可之间,如躲不过,一定要去,能请徐老陪同,再好没有了,不知是否有此福气!?匆复,敬祝合府康宁。元音合十。”元音老人在1989年3月6日给齐志军居士的信中说:“阁下如一心求心中心法,不畏辛苦,不怕艰难,可请徐恒志老师传授。徐老师住“上海某某路某弄某号”。徐老师与余同一师承,功夫、道力均较余优深,如得伊指授心中心法,当不能有误阁下也。余因年迈力衰,早已不再传法收徒,不情之处,深望原宥!” 元音老人在给一些学生信中,也要他们亲近徐老,也有许多学生经徐老介绍得以亲近元音老人。牧牛老人复沈洪居士信中说:“ 师公王骧陆、师父元音老人,还有徐恒志师叔,皆是当代大德,是荷担佛的事业——心中心大法的传人,所以他们的著作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有事有理,理事圆融,是大菩萨的品位,要作为必读的“论藏”来看。因为光读经,往往会忽略真实意义,通过菩萨的论文,一解释,一分析,就可深入了。”元音老人圆寂后,心密同仁共尊徐老,在弟子们的心中,两位老人家是无二无别的。

  ●1996年3月19日(81岁)应幽兰居士作《优婆塞戒经·学习笔记》序。

  ●1996年3月(81岁)讲解《六祖坛经》于美国并与沈乃宣先生伉俪、高光勃先生及家人在一起摄影留念。

  ●1996年10月(81岁),拜访美国万佛城,时年82岁。

  ●1996年(81岁)拜访美国洛杉矶法印寺,讲解《金刚经》,与方丈印海法师合影留念,时年82岁。

  ●1996年12月(81岁),在美国洛杉矶法鼓山道场讲学,摄影留念,时年82岁。

  ●1997年(82岁),四十年前捐资印送《学佛是怎么一回事》五万册的香港隐名大居士,今又捐资印送《般若花》五万册。是为第四版,增入有关佛学常识问题百余条。

  ●1997年2月(82岁)应邵晓敢居士作《思益梵天所问经·对照译白》序。

  ●1998年10月(83岁),赴浙江上虞卧龙山普净寺朝山拜佛,受到智正老法师的亲切接待,摄影留念。据考,在二三十年代期间,徐老之师——王骧陆大居士曾数次莅临该寺并讲经说法;而徐老于九十年代至新世纪初期间,五度莅临该寺并讲经、摩顶传法,为信众送去了佛陀的教诲与无量的智慧。把心中心密法在浙东地区、上虞、绍兴地区,继王骧陆师公、元音老人之后的又一次传播,接引发展了不少心密弟子,洒下了菩提种子,为正法的弘传打下了基础。

  为指正卧龙山普净寺的大方向,多次指示“以般若为宗、以总持为法、以净土为归。”的总纲,点明了前进的大方向。为卧龙山的基建筹划,每次来山都亲临寺院山区,山前山后查勘山形地貌,指点如何规划,亲自接待市高层领导的视察访谈,获得当地各级领导的重视,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财政上的赞助,推动了寺院建设发展。为卧龙山的风风雨雨,做大保护伞,化违缘为顺缘,庇护普净寺持续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1998年4月24日(83岁)徐老及其随行者八人,到宁波各地参访弘法,受到了宁波佛教居士林徐文芳林长及众多林友热烈欢迎。应广大居士之请,于大雄宝殿先后作了两堂佛学讲座,并接受听众的种种提问,为他们断疑破惑。当天晚上青年学佛组又礼请徐老为他们作了一堂佛学讲座,由学佛青年自由提问,徐老一一解答,气氛肃穆,法喜充满。在徐文芳林长等人陪同下,徐老还参观了居士林安养堂。宁波佛教居士林与青年学佛组分别聘请徐老为居士林名誉林长、青年学佛组指导老师。并泼墨挥毫题写了“发菩提心,利乐有情”“绍隆佛种,续佛慧命”的条幅。【1998年4月《宁波佛教》“徐恒志老居士在宁波佛教居士林”】

  ●1998年10月至1999年1月(83岁—84岁)讲《六祖坛经》于上海。

  ●1998年11月(83岁),在上海佛教居士林演讲摄影留念,时年84岁。

  ●1998年12月(83岁)徐老拜见苏州灵岩山寺方丈明学老法师并合影留念。

  ●1998年12月(83岁)为闻妙老居士作《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序。

  ●1999年2月(84岁)为福惺法师作《沙门佛字集萃》序。

  ●1999年4月(84岁)为四明张秉全居士作《空谷梵音》序。

  ●1999年3月(84岁)佛七讲话:信愿持名  即生成办,讲于上海佛教居士林 。

  ●1999年5月22日(84岁)浴佛节上的讲话:《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讲于上海佛教居士林。

  ●1999年5月(84岁)应鲍翔麟、李锐锋居士为郑颂英老居士文集《净意室文存》序。

  ●1999年6月(84岁)应元音老人之请为校对老人的著作《恒河大手印》并作序。

  ●1999年7月5日(84岁)应郑钟福、吕家森、闻妙三位居士编写语体文版的江味农老居士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语体文版)作序。

  ●1999年10月(84岁)应林克智居士作《祥和洒脱之路》序。

  ●1999年(84岁)为搜集王骧陆上师的著述资料,与同门元音老人、曹崇芳、潘家瑞、王变章、朱宜佐合力,协助王骧陆上师的后人王科祥、赵晓梅完成《王骧陆居士全集》。

  据赵晓梅居士在《王骧陆居士全集》整理后记中讲:数年来我和父亲王科祥曾数次前往天津、上海、杭州等地搜集祖父著述,先后得到曹崇芳、潘家瑞、王变章、徐恒志、朱宜佐众位师伯的协助,特别是祖父的传法继承人,我的师父元音老人(俗名李钟鼎),他在祖父去世后历尽艰辛,努力宏此大法,数十年如一日。此次全集的出版,也多靠他亲自发动诸弟子向各地搜集祖父著述,在杭州的弟子又特别帮助整理。没有这一番苦功,本书的编集印行是不可能的。【选自王骧陆居士的孙女明真(赵晓梅)1999年版《王骧陆居士全集》整理后记】

  ●1999年(84岁)讲《金刚经》于上海,共十盘录音带。

  ●1999年(84岁)与北京居士林老林长吕香光居士录音问答,交流学佛心得,现存录音一盘,文字整理稿收入《徐恒志佛学文萃—涵芬集》。

  ●1999年-2000年(84岁—85岁)作学佛随笔(下篇)。

  ●2000年2月5日(农历正月初一)(85岁)元音老人示寂,徐老到寓所念咒相送,并参加在普陀山举行的荼毗法会,为元音老人遗嘱见证人。

  ●2000年3月(85岁)徐老与郭大栋老居士一起拜见多宝讲寺智敏法师,并合影留念。

  ●2000年3月(85岁)续笔,修正勘定完成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一百零六条以后部的最终校勘工作,并作《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序。
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元音上师付嘱悟德法师汇集《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编后记中说。“上师在住世的最后日子里,还关注问答集的编纂工作,不辞案牍劳神,对已经完成编集整理而送到的清样材料,亲自审阅,逐条校正勘定了问答集的前一百零六条问答。而这部分由师父亲自修订的文字,则终于成了师父最后的遗笔,弥足珍贵!一百零六条以后部的最终校勘工作,是悉数经师叔徐恒志老人续笔,修正勘定完成的。”

  ●2000年3月(85岁)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的刘东亮居士自费编辑出版了《徐恒志佛学文稿三篇》,在北大内部广为赠阅,好评如潮。

  ●2000年3月(85岁)为元音老人遗著《中有成就秘笈》作序。

  2000年(85岁)陈宁居士和深圳白天鹅公司石导一行专程到上海对徐老进行访谈。录入“大德谈心密”、“元音老人与心中心法”音像资料、有录像文字整理“徐恒志老居士谈心中心与祖师之采访录”录入《徐恒志居士佛学文萃——涵芬集》、《心中心法与三代祖师》、《元音老人》(宗教文化出版社)中。

  ●2000年(85岁)郑颂英老居士示寂,徐老作“颂英老居士西归”:

  行菩萨道 化雨春风怀耆德

  现居士身 宝池莲蕊证无生

                                   后学徐恒志拜撰2000年8月27日

  [录于李锐锋主编的《净意室文存补编一代佛教大德——郑颂英纪念文集居士》,天马图书出版。]

  ●2000年5月(85岁)著《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旨试释。

  ●2000年5月(85岁)应闻妙居士请为《布施的艺术》作序。

  ●2000年7月23日(85岁)作《心密三代祖师碑铭》, 录入《书简吟草》。

  ●2000年8月(85岁)应黄山书社请为《三大士通俗读物》作序。

  ●2000年8月25日(85岁)受金慨夫居士之托,为其整理汇集的元音老人关于净土宗的修持要义,经徐老订正并定书名为《净宗心要》,作序并题写书名。

  ●2000年(85岁)据马国立老居士回忆,其年,他在广东韶关云门寺住山期间,佛源老和尚说读了一本非常好的书,名叫《般若花》。马老居士告诉老和尚,这本书作者是他的师叔,老和尚非常高兴,拨通了徐老家的电话。在与徐老愉快的交谈后,老和尚邀请徐老到云门会面,徐老高兴的答应了,但因年时已高,未能成行。

  ●2000年12月(85岁)应满树声居士《明理念佛论》作序。

  ●2001年1月(86岁)应海盐佛教界同仁作《西斋净土诗》再版序。

  ●2001年4月25日(86岁)刘东亮居士在中华佛教在线公开发表《徐恒志居士就萧平实之著作答刘东亮居士书》,开启国内批判萧氏邪说先河。

  ●2001年“5·1”前后(86岁),金慨夫与刘东亮、王春枝等居士拜见徐老,老人家正在为宁波佛教居士林众多居士讲《金刚经》。离开宁波后并随行至余姚、上虞、三门、奉化等处,参访了上虞的“普净寺”、三门的“多宝讲寺”、奉化的“雪窦寺”等丛林。在三门多宝讲寺,徐老令弟子们在智敏老法师座下再受皈依,并讲述与能海上师之学法传承。各寺庙均有徐老的题匾、木质的楹联,“普净寺”的寺名也是徐老所题。寺庙的方丈、主持对徐老均十分敬重,徐老也非常谦恭。(据明仁、明如《忆徐老》及刘东亮口述、并有照片资料。)

  ●2001年5月2日(86岁)参访宁波佛教居士林,在宁波佛教居士林演讲,并摄影留念,时年87岁。

  ●2001年5月3日(86岁)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王雷泉先生和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陈兵先生到上海寓所拜访徐老,并合影留念。

  ●2001年4月30日(农历四月初八)(86岁)作心密三代祖师略传。

  ●2001年6月10日(86岁)应刘东亮居士之请为河北省佛协虚云印经功德藏出版的《元音老人文集》作序。

  ●2001年9月15–16日(86岁)徐老拜见扬州高旻寺方丈德林老和尚并合影留念。

  ●2001年10月(86岁)应果晨居士为其整理的黄念祖老居士遗著《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座》作序。

  ●2001年12月(86岁)应闻妙居士作《竹窗随笔·选译》序。

  ●2002年1月(87岁)徐老的著作《幻斋随笔》由上海佛教书局出版。

  ●2002年3月(87岁)徐老受范业信居士之托,两次校对修改“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自度度他(它)简捷法实施法要”书稿。在徐老关怀支持下,范业信居士(明信)所著《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普度实录》和配套光盘由河北省佛协虚云印经功德藏发行。此法简化了中阴救度,利生无数。正如《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云:“释迦世尊,出浊恶世,为利无依无怙众生,演说深法。”,“碎破惑障,觉悟无明,显现本有三种佛性,毕竟安住大涅槃中。”,“随意往生,十方净土。”,“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悉地圆满”。

  ●2002年4月(87岁)应上海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佛学院副院长妙灵老法师作《金刚经·二十七疑》序。

  ●2002年8月(87岁)著《书简吟草》。

  ●2002年9月(87岁)徐老著《<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述》收入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的《般若之花》。

  ●2002年10月(87岁)主编了《佛海拾趣》,由上海佛学书局出版。

  ●2002年10月(87岁)李锐锋主编、少林寺永信大和尚名誉顾问的《徐恒志佛学文集》(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2002年10月(87岁)应刘东亮居士之请,为齐志军居士作《宗门武库》序。

  ●2003年1月(88岁)上海佛教书局出版出齐五册《幻斋佛学文存》——法藏碎金、般若之花、幻斋随笔、书简吟草、佛海拾趣。

  ●2003年2月(88岁)应金慨夫之请,徐老出面联系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牧牛老人遗著《谈谈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一些心得体会》,并将书名定为《心经蠡测》,正式的版本得以公开流通。

  ●2003年2月6日(88岁)应乘一法师作《楞严八十分义》序。

  ●2003年2月(88岁)应乘一法师作《金刚经诠释》序。

  ●2003年(88岁)讲关于净宗念佛的圆满开示于上海麦克花园,后门人整理出《念佛大圆满》。

  ●2003年(88岁)刘东亮主编徐老著作《佛教常识问答》收入“法喜文库101号”,由河北省佛教协会虚云印经功德藏出版,在佛教界内部发行。

  ●2003年(88岁)应陈宁居士为元音老人遗著《楞严要解》作序。

  ●2003年7月(88岁)应慧林居士之请为元音老人弘法音像集--拈花录题写片名。

  ●2006年7月(91岁)刘东亮居士主编的徐老著作《佛学常识问答》,由甘肃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面向全国正式发行。赵泉连居士负责装帧。

  ●2007年3月5日(农历正月十六)凌晨两点三十六分(92岁),徐老在上海寓所“幻斋”,手结弥陀定印安祥示寂,享年九十二岁。

  ●2007年3月17日“徐恒志老居士往生西方净土追思法会”在上海益善殡仪馆隆重举行。早晨8点30分,追悼仪式正式开始。徐老的亲属和生前友好以及众多佛教界人士约上千人参加了此次追思法会。深圳弘法寺方丈本焕老和尚及常住大众、广东云门大觉禅寺方丈佛源老和尚、扬州高旻寺方丈德林老和尚、重庆慈云寺方丈惟贤老法师、南海普陀白光大法师、苏州灵岩禅寺方丈明学老法师、上海真如寺方丈妙灵大和尚、普净寺方丈智正法师等,他们为徐老的圆寂,特意派代表送来了花篮;澳洲净宗学会、净宗学院、净空老法师和全体僧众、台北海明禅寺悟明长老和全体僧众、浙江三门多宝讲寺方丈智敏老法师和全体僧众诵经回向等;全国政协常委邓伟志先生、英国华夏文化协会会长贝学贤先生、台湾法尔禅修中心张玄祥居士等。浙江上虞卧龙山普净寺智正老法师赠联:

  现居士身虚怀若谷照大千当今维摩诘
示般若花实相明灯悬万古一代人天师

   主持法会的上海市佛教协会陈妙丽副会长致词。宁波居士林林长徐文芳女士、广东元音古寺代表道西法师、在家弟子刘志强居士和朱庆生居士、徐老儿子徐觉哉先生先后致词。上午十点,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无锡市佛教协会会长、灵山祥符禅寺住持无相大和尚为徐老着荼毗法语。

   荼毗后,在灰烬中又奇特地发现了数千七彩的舍利,其中有指骨、颚骨、锁骨、头盖骨等,呈现出种种神异的现象,其形有珠粒、有花瓣、有莲花、有珊瑚,其色有赤、有白、有绿、有碧,真所谓五光十色、烟白如雪、晶莹剔透。更为殊胜的是其完整的头灵骨和舌舍利,金刚不坏,且舌抵上颚,见者无不唏嘘赞叹。佛教史记载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和唐三藏法师玄奘等少数高僧大德有此希有瑞相。这是徐老一生精诚修持,为戒定慧道力所熏修得大成就之表相。

  ●2008年春许洪亮、莲明主编的《徐恒志老人佛学书信集—幻斋心鸿》,由化来老和尚(宣化上人弟子,万佛城首座)题写书名,宁波佛教居士林林长徐文芳和邵济平居士倡印流通。

  ●2008年3月由徐老爱子徐觉哉主编的《徐恒志墨宝集—雪泥鸿爪》,并由卧龙山普净寺智正老和尚题写书名。

  ●2009年8月许洪亮编辑的《徐恒志居士净土集——净土眼藏》,由刘东亮居士在春江书院、心灯精舍出版印行。

  ●2010年1月许洪亮主编的《徐恒志老人佛学书信集—幻斋心鸿》,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0年3月1日宁波市佛教居士林徐文芳林长携全体同仁与家属及弟子信众共同发心筹建了“徐恒志纪念馆”落成。

  ●2010年3月1日纪念徐恒志金刚阿阇黎示寂三周年法会在浙江省上虞卧龙山佛教名刹普净寺由智正老和尚主持举行,来自上海、西安、连云港、绍兴、宁波、烟台、北京、江西、张家口等地近百名各界人士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卧龙山,与普净寺僧众共同参加了诵经纪念仪式。

  ●2012年,为纪念徐老示寂五周年,门人许洪亮编辑了《元音老人和徐恒志老人指导学人书信集—大音希声》、《徐恒志居士佛学文萃—涵芬集》(由刘东亮居士在春江书院、心灯精舍出版印行)、《徐恒志佛学文集》(1-6卷),发起制作流通“般若花—徐恒志老人弘法音像集”。


{返回 徐恒志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3、我的学佛因缘
下一篇: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徐恒志阿阇黎略传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七、佛七讲话:净土资粮
 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3、我的学佛因缘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一、净土宗要义汇编 5、念佛与止观..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一、净土宗要义汇编 9、书信答疑..
 怎样实践佛法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七、《六祖坛经》眉注
 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10、“兔”“鼠”禅缘——浅记徐恒志大德..
 论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眉注
 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一、净土宗要义汇编 6、论修持方法的统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亡者生前排斥念佛,助念时除了为亡者点灯,烟供外,还需如何做?[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众生都具足佛性,为什么学坏那么容易,学好那么困难?[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正法住在众生的相续中[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九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无死的金刚心 第30章 悟后的暖阳[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如何修布施?[栏目:布施]
 幻斋诗存[栏目:徐恒志居士]
 大善大恶,超出数外[栏目:宣化上人]
 武则天为什么信奉佛教?[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智慧的能量 第四章 烦恼如何生起[栏目:智慧的能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