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八卷
 
{返回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47

( 816 )

 

第八卷

 

问曰:佛何以故光常一丈而不多?

答曰:一切诸佛常光无量,常照十方世界,释迦牟尼佛神通身光无量。或一丈、百丈、千万亿,乃至满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如诸佛常法,但于五浊世,为众生少德,少智故,受一丈光明;若受多光,今众生薄福钝根,目不堪其明。如人见天身,眼则失明,以光盛眼微故,若众生利根福重,佛则为之现无量光明。

    复次,有人见佛常光,欢喜得度。譬如国王以常食之余,赐诸群下,得者大喜。佛亦如是,有人见佛种种余光,心不欢喜,见佛常光,必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法是缘起法,一定是自己有多少福慧,就能看到、听到、接触到什么程度的人和法。毫厘不差,真实不虚。所以目前真正要做的是完善自己,具备弟子相!)

 

【论】问曰:如佛世尊大德尊重,何以故,出广长舌,似如轻相?

      答曰:上三种放光,照十方众生令得度脱。今欲口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摩诃般若波罗蜜甚深,难解难知,难可信受,是故出广长舌为证。舌相如是,语必真实。(我们现代的讲法师如何取得大众的信任?没有广长舌相,就以诚取信为第一了。)如昔一时,佛于舍婆提国受岁竟,阿难从佛游行诸国,欲到婆罗门城。婆罗门城王知佛神德,能化众人,感动群心,今来到此,谁复乐我?便作制限:若有与佛食、听佛语者,输五百金钱。作制限后,佛到其国;将阿难持钵入城乞食,城中众人皆闭门不应,佛空钵而出,是时一家有一老使人,持破瓦器,盛臭淀,出门弃之。见佛世尊空钵而来,老使人见佛相好,金色白毛,肉髻丈光,钵空无食。见已思惟:如此神人,应食天厨,今自降身持钵行乞,必是大慈愍一切故;信心清净,欲好供养,无由如愿。惭愧白佛:思欲设供,更不能得,今此弊食,佛须者可取!佛知其心信敬清净,伸手以钵受其施食;佛时即笑,出五色光,普照天地,还从眉间相入。阿难合掌长跪白佛:唯然!世尊!今笑因缘,愿闻其意!

    佛告阿难:汝见老女人信心施佛食不?阿难言:见。佛言:是老女人施佛食故,十五劫中天上人间受福快乐,不堕恶道;后得男子身,出家学道,成辟支佛,入无余涅槃。尔时,佛边有一婆罗门立,说偈言:

   汝是日种剎利姓,  净饭国王之太子,
   而以食故大妄语,  如此臭食报何重?

    是时,佛出广长舌,覆面上至发际。语婆罗门言:汝见经书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婆罗门言:若人舌能覆鼻,言无虚妄,何况乃至发际?我心信佛,必不妄语;不解小施,报多如是!佛告婆罗门:汝颇曾见世所希有难见事不?婆罗门言:见!我曾共婆罗门道中行,见一尼拘卢陀树,荫覆贾客五百乘车,荫犹不尽,是谓希有难见事也!佛言:此树种子,其形大小?答言:大如芥子三分之一。佛言:谁当信汝言者,树大乃尔,而种子甚小。婆罗门言:实尔!世尊!我眼见之,非虚妄也。佛言:我亦如是,见老女人净信心施佛,得大果报,亦如此树,因少报多;又是如来福田良美之所致也。婆罗门心开意解,五体投地,悔过向佛:我心无状,愚不信佛。佛为种种说法,得初道果;实时举手大发声言:一切众人,甘露门开,如何不出!城中一切诸婆罗门,皆送五百金钱,与王迎佛供养;皆言得甘露味,谁当惜此五百金钱!众人皆去,制限法破。是婆罗门王,亦共臣民归命佛法,城人一切皆得净信。如是佛出广长舌相,为不信者故。(没有信心的人,必须看到功德才行。)

 

三障障道,难得摄受:

问曰:若佛有如是大神力,无数千万亿化佛,乃至十方说六波罗蜜,度脱一切,应尽得度,不应有残!

答曰:有三障:三恶道中众生,不能解知;人中天上,若大小,若大老,若大病;及上无色、无想天,皆不能闻、不能知。

 

生不逢佛世,就能看出我们的根基

问曰:诸能闻、能知者,何以不皆得道?

答曰:是亦不应尽得道。何以故?结使业障故:有人于结使重,常为结使覆心,以是故不尽得道。

问曰:当令十方诸佛,亦应遣化说六波罗蜜,我等亦无三障,何以不闻?

答曰:当今众生,生在恶世,则入三障中!生在佛后,不善业报,或有世界恶罪业障,或有厚重结使障。堕在佛后,人多为厚重结使所障:或淫欲薄而瞋恚厚,瞋恚薄而淫欲厚,淫欲薄而愚痴厚,愚痴薄而瞋恚厚,如是等展转互有厚薄。是结使障故,不闻不知化佛说法,不见诸佛光明,何况得道!譬如日出,盲人不见,便谓世间无有日月,日有何咎!又如雷电震地,聋人不闻,声有何过!今十方诸佛常说经法,常遣化佛至十方世界说六波罗蜜,罪业盲聋故,不闻法声;以是故不尽闻见。虽复圣人有大慈心,不能令皆闻皆见。若罪欲灭,福将生者,是时乃得见佛闻法。(此处与依师法极为相通,师父就是化佛说法,而我等因业障故不能得见)

 

溪声尽是广长舌:

问曰:佛何以故震动三千大千世界?

答曰:欲令众生知一切皆空无常故。有诸人言:大地及日月、须弥、大海,是皆有常;是以世尊六种动地,示此因缘,令知无常。

    复次,如人欲染衣,先去尘土;佛亦如是,先令三千世界众生见佛神力,敬心柔软,然后说法。(此处看出讲法者的威德伏大众高慢等粗结使,才能令法义入其心。)是故六种动地。

……

    复次,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福德因缘故,有此大地山河树木一切众物,而众生不知无常!是故佛以福德智慧大力,动此世界众生福德,令知微薄,一切磨灭,皆归无常。(面对灾难的另一种思维角度,往往会看到原来灾难就是契机。)

 

身心不二的证明:体育课很重要,健康很重要,修行人的色身要配合修行:

【论】问曰:地动,云何能令众生心得和悦?

      答曰:心随身故,身得乐事,心则欣悦。悦者,共住之人及便身之具,能令心悦。今以是三千大千世界杂恶众生,其心犷,无有善事;是故世尊动此大地,令皆柔软,心得利益。

    譬如三十三天王欢乐园中,诸天入者,心皆柔软,欢乐和悦,心不生;若阿修罗起兵来时,都无斗心。是时释提婆那民,将诸天众入麁涩园中;以此园中树木华实,气不和悦,涩恶故,诸天人众斗心即生。佛亦如是,以此大地涩弊恶故,变令柔软,使一切众生心得喜悦。又如咒术药草熏人鼻时,恚心便生,即时斗诤,复有咒术药草,能令人心和悦欢喜,敬心相向咒术草药尚能如此,何况三千大千世界地皆柔软?(从今以后,每天要锻炼身体了。不要吝啬那一点时间。)

 

【经】是三千大千世界中地狱饿鬼、畜生及八难处,实时解脱,得生天上,从四天王天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

【论】问曰:若佛入师子游戏三昧,能令地狱、饿鬼、畜生及余八难皆得解脱,生四天处乃至他化自在天者,复何用修福行善乃得果报?

    答曰此如上说,福德多者,见光得度;罪垢深者,地动乃悟。譬如日出照莲华池,熟者先开,生者未敷。佛亦如是,先放光明,福熟智利,先得解脱;其福未熟,智心不利,是故未得。佛大慈悲,等度一切,无憎爱也。亦如树果,人动其树,熟者先堕;佛亦如是,是三千大千世界如树,动之者佛;先度者果熟,未度者果生。

 

生到欲界天的好处及因缘:

    问曰:何以故善心因缘生欲界天,不生色界及无色界?

    答曰:佛欲度此众生令得道证;无色界中以无身故,不可为说法;色界中则无厌心,难可得道,禅乐多故,慧心则钝。(修定大忌)

   复次,佛以神通感,动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地皆柔软,众生心信得欢喜故,生欲界天;不行四禅及四空定故,不得生色、无色界。

 

为何需要十方佛来度众生:

    问曰:若释迦文尼佛以大神力广度十方,复何须余佛?

    答曰:众生无量,不一时熟故,又众生因缘各各不同,如声闻法中说,舍利弗因缘弟子,除舍利弗,诸佛尚不能度,何况余人,复次今但说东方一恒河沙等,不说若二三四乃至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世界,又以世界无边无量,若有边有量众生可尽,以是故十方无量世界诸佛应度。

 

福报因缘不同:

    问曰:饥者得饱渴者得饮,云何饥渴?

    答曰:福德薄故,先世无因今世无缘,是故饥渴。复次是人先世夺佛阿罗汉辟支佛食及父母所亲食,虽值佛世犹故饥渴,以罪重故。

    问曰:今有恶世生人得好饮食,值佛世生而更饥渴,若罪人不应生值佛世,若福人不应生恶世,何以故尔?

    答曰:业报因缘各各不同,或有人有见佛因缘,无饮食因缘,或有饮食因缘,无见佛因缘。譬如黑蛇,而抱摩尼珠卧。(引业满业的差别)

 

譬喻:有阿罗汉人乞食不得。又如迦叶佛时,有兄弟二人出家求道,一人持戒诵经坐禅,一人广求檀越修诸福业。至释迦文佛出世,一人生长者家,一人作大白象,力能破贼,长者子出家学道,得六神通阿罗汉,而以薄福乞食难得,他日持钵入城乞食遍不能得,到白象廐中,见王供象种种丰足,语此象言,我之与汝俱有罪过,象即感结三日不食,守象人怖求觅道人。见而问言:汝作何呪令王白象病不能食。答言:此象是我先身时弟,共于迦叶佛时出家学道,我但持戒诵经坐禅不行布施,弟但广求檀越作诸布施,不持戒不学问,以其不持戒诵经坐禅故今作此象,大修布施故饮食备具种种丰足,我但行道不修布施故,今虽得道乞食不能得,以是事故因缘不同,虽值佛世犹故饥渴。

 

佛不随众乞食的原因:

佛住精舍迎食有五因缘:一者欲入定。二者欲为诸天说法。三者欲游行观诸比丘房。四者看诸病比丘。五者若未结戒欲为诸比丘结戒。

 

等心:(于一切众生冤亲平等无怨、无嗔之心)菩提心修法“知母”的理论基础

【论】问曰:是诸众生未离欲,无禅定,不得四无量心,云何得等心?

      答曰:是等,非禅中等,是于一切众生中,无怨无恚;以此等故,善心相视。复次,等心者,经中有言:云何等心相视如父母,是名等心。

    问曰:视一切众生便是父母、兄弟、姊妹不?

    答曰:不也!见老者如父母,长者如兄,少者如弟,姊妹亦尔。等心力故,皆如亲亲。

    问曰:云何非父母言父母?乃至非亲亲言亲亲?不堕妄语耶!

    答曰:一切众生无量世中,无非父母、兄弟、姊妹、亲亲者。

内乐外乐的异同:惔然快乐者。

    问曰:此何等乐?

    答曰:是乐二种:内乐,涅槃乐,是乐不从五尘生,譬如石泉,水自中出,不从外来。心乐亦如是,行等心修梵行,得十善业道,清净无秽,是名内乐。

 

细辩快乐的种类和内涵:

    问曰:此乐何界系?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耶?

     答曰:是乐欲界系,亦不系;非色、无色界系。今言譬如比丘入第三禅;若是色界系,不应言。譬如,以是事故,知非色界系。此欲界心生喜乐,一切满身;譬如暖苏渍身,柔软和乐。不系者,得般若波罗蜜相观诸法不生不灭,得实智慧,心无所著,无相之乐,是为不系。

    问曰:佛言涅槃第一乐,何以言第三禅乐?

    答曰:有二种乐:有受乐,有受尽乐。受尽乐,一切五阴尽更不生,是无余涅槃乐。能除忧愁烦恼,心中欢喜,是名乐受;如是乐受满足,在第三禅中,以是故言,譬如第三禅乐。

    问曰:初禅、二禅亦有乐受,何以故但言第三禅?

    答曰:乐有上、中、下下者初禅,中者二禅,上者三禅。初禅有二种:乐根、喜根。五识相应乐根,意识相应喜根。二禅中意识相应喜根。三禅意识相应乐根。一切三界中,除三禅,更无意识相应乐根。是五识不能分别,不知名字相,眼识生如弹指顷,意识已生。以是故,五识相应乐根不能满足乐,意识相应乐根能满足乐,以是故,三禅中诸功德少,乐多故,无背舍、胜处,一切入。过是三禅更无乐,以是故言,譬如比丘入第三禅。

得快乐前后应该注意的事:

    问曰:何以故次乐后,言皆得好慧?

    答曰:人未得乐,能作功德;既得乐已,心着乐多故,不作功德!是故乐后次第心得好慧。(典型的三世怨)好慧者,持戒自守,不娆众生。


{返回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七卷
下一篇: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九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卷(1/2)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四十一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四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八卷(4/4)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二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六卷(下)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一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七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五卷(2/4)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六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学的基本概念[栏目:禅宗文集]
 小孩逆反,如何教育?[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大德高僧乘愿来[栏目:传喜法师]
 佛门的北极光[栏目:首愚法师]
 生命的灯[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有人一种说法,“阿弥陀佛说了,女人即刻让你变男身,成佛。”师父怎样看?[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