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人性善恶与律法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34

人性善恶与律法

    人性是善?是恶?说法不一。
    人之初,性本善,儒家如此说。基督教却认为:人有原罪。而佛家说,人人皆有佛性,皆当成佛。
    按佛教这么说来,人性当是善的,是成佛的种子。
    对人性善恶的不同看法,决定了对人类善行恶行的不同态度,这态度体现在国家,便是法律。体现在宗教上,便是戒律。
    在人性恶者看来,人是无可救药的,因为根源就恶。如果说还能救的,那么便是用重典,用恶法。对违法者,进行严厉的制裁,甚至灭绝。这样,才可以以儆效尤,起到震慑作用。
    在人性善者看来,人有天生的向上之心。因此,只要引导得当,给予创造良好条件,便有自觉脱离为恶的可能。为此,对过错者,虽予惩罚,但重在教育,佛教的戒律精神就体现了这一点。
    于佛教戒律中,除了杀盗淫妄根本戒外,违犯其他戒律,皆是可悔的。佛陀当年还留下话说,在一定的时候,小戒还可以舍弃,不予执行。就是一些较大的戒,在特殊的条件下,亦可遮之,对违犯者,不予计较。这就让我们想到,看佛教的戒条,要看制戒的精神,而不是看戒条内容的本身。持佛教的戒条,也要持其精神的实质,而不是为持戒而持戒。尤其是,制戒与持戒的因缘已与佛陀时代有所不同的今天。
    当然,这不是说,佛教的戒律可以舍弃了。有这种想法,对佛教的前途来说,是危险的。因为,佛陀早就说过,他涅槃后,我们要以戒为师,说戒律在就有佛法在。
    我们要表明的是:戒条应进行新的诠释,赋于更丰富而宽广的内容。因为,时间、地点、人物、情景、状况,已有了变化。不变随机,随机不变,随机逗教,随机释戒,此举虽非迫在眉睫,却也时不我待。


 


{返回 本性法师·禅思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信仰,无须科学论证
下一篇:有敬畏 没有妄为
 杂念的去除方法
 放过自己
 随缘与平常心
 清净僧与烦恼
 安全与危险
 佛教艺术的魅力
 回头是岸
 信仰者的墓志铭
 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
 明天的科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乘佛法心要·金刚乘·本尊禅修[栏目:创古仁波切]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六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二上 八 学习三好[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夜梦闻箫[栏目:孤独是一种修行]
 随喜是积累善根、对治烦恼的窍诀[栏目:达真堪布]
 学佛女众“六禁忌”[栏目:佛门礼仪常识]
 PART 1 - 无论三摩地有多深或多久,它本身不是最终目的 NO MATTER HOW DEEP ..[栏目:阿罗汉向•阿罗汉果 The Path to Arahantship]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二十五课[栏目:入中论自释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八十华严卷 21-25[栏目:02 八十华严]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 第三节 障碍出家的过失[栏目: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