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经:本经继续讲述迦叶不说法之因。当佛陀询问迦叶不说法的原由时,此时迦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请佛陀来说明原因:“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法,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迦叶为什么请佛陀出面解答这个问题呢?因为由佛陀亲口宣说,在佛弟子们看来应该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而且其警示意义会更大更持久。于是佛陀说:“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我想佛陀为迦叶说为虚,而为大众说倒是为实。佛陀说:
“昔日,阿练若比丘于阿练若比丘所,叹说阿练若法;于乞食比丘所,叹说乞食功德;于粪扫衣比丘所,叹说粪扫衣功德。若少欲知足,修行远离,精勤方便,正念正定,智慧漏尽,身作证比丘所,随其所行,赞叹称说。迦叶!若于阿练若所,叹说阿练若法,乃至漏尽比丘所,叹说漏尽身作证。若见其人,悉共语言,随宜慰劳善来者:汝名何等?为谁弟子?让座令令,叹其贤善,如其法像类,有沙门义,有沙门欲。如是赞叹时,若彼同住同游者,则便决定随顺彼行,不久亦当同其所见,同其所欲。”
在上述的经文中,佛陀用了一个词,叫“昔日”,也就是过去的时候,大家对修行人都很恭敬。比如说赞叹阿练若、赞叹乞食与赞叹粪扫衣。佛陀如此说,无非阐述这样一个道理,即迦叶并非天生就不为他人说法,之所以不说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时下很多学法者的思想动机有问题。像上述的那些赞叹阿练若之人,迦叶也会毫无保留地把教法传授给他们。相反,对于那些名利之徒,迦叶是坚决不为他们说法的。比如说:“今日比丘见彼来者,知见大德,能感财利、衣被、饮食、床卧、汤药者,与共言语,恭敬问讯,叹言善来:何某名字?为谁弟子?叹其福德,能感大利、衣被、饮食、卧具、汤药。”一看就知道是十分势利的趋炎附势之徒,其嘴脸十分丑陋。佛陀对此类比丘的定位是:“斯等比丘为沙门患,为梵行溺,为大映障,恶不善法,烦恼之患,重受诸有,炽然生死,未来苦报。”
所谓名利之徒,古今皆然。迦叶尊者尚有“不说法”的尴尬,何况今人乎?(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