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I 1140经:本经继续讲述迦叶不说法之因。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01

  1140经:本经继续讲述迦叶不说法之因。当佛陀询问迦叶不说法的原由时,此时迦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请佛陀来说明原因:“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法,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迦叶为什么请佛陀出面解答这个问题呢?因为由佛陀亲口宣说,在佛弟子们看来应该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而且其警示意义会更大更持久。于是佛陀说:“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我想佛陀为迦叶说为虚,而为大众说倒是为实。佛陀说:

  “昔日,阿练若比丘于阿练若比丘所,叹说阿练若法;于乞食比丘所,叹说乞食功德;于粪扫衣比丘所,叹说粪扫衣功德。若少欲知足,修行远离,精勤方便,正念正定,智慧漏尽,身作证比丘所,随其所行,赞叹称说。迦叶!若于阿练若所,叹说阿练若法,乃至漏尽比丘所,叹说漏尽身作证。若见其人,悉共语言,随宜慰劳善来者:汝名何等?为谁弟子?让座令令,叹其贤善,如其法像类,有沙门义,有沙门欲。如是赞叹时,若彼同住同游者,则便决定随顺彼行,不久亦当同其所见,同其所欲。”

  在上述的经文中,佛陀用了一个词,叫“昔日”,也就是过去的时候,大家对修行人都很恭敬。比如说赞叹阿练若、赞叹乞食与赞叹粪扫衣。佛陀如此说,无非阐述这样一个道理,即迦叶并非天生就不为他人说法,之所以不说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时下很多学法者的思想动机有问题。像上述的那些赞叹阿练若之人,迦叶也会毫无保留地把教法传授给他们。相反,对于那些名利之徒,迦叶是坚决不为他们说法的。比如说:“今日比丘见彼来者,知见大德,能感财利、衣被、饮食、床卧、汤药者,与共言语,恭敬问讯,叹言善来:何某名字?为谁弟子?叹其福德,能感大利、衣被、饮食、卧具、汤药。”一看就知道是十分势利的趋炎附势之徒,其嘴脸十分丑陋。佛陀对此类比丘的定位是:“斯等比丘为沙门患,为梵行溺,为大映障,恶不善法,烦恼之患,重受诸有,炽然生死,未来苦报。”

  所谓名利之徒,古今皆然。迦叶尊者尚有“不说法”的尴尬,何况今人乎?(11.6.)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J 1141经:本经即佛陀劝迦叶穿“坏色轻衣”,而迦叶未予以应允,并阐述阿练若二义。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H 1139经至1144经,内容基本上都与迦叶有关。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B 1146经是波斯匿王向佛陀请教轮回转世..
 漫说《杂阿含》(卷十)~D 第262经(阐陀经):本经为阿难为长老阐陀..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C 604经(阿育王因缘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J 1005经:本经是佛陀回答天人的四个问..
 漫说《长阿含》(卷二)~A 二、游行经初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B1 二、支离弥梨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E 五、思经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九)~C 三、圣道经(189)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F 884~886经(三明经):此三经均叙..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E 845经和846经所述为五种恐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抚顺坛城的开示[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法语清凉[栏目:仁俊法师]
 五○四 巴拉提雅本生谭[栏目:第十五篇]
 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第一章:开宗明义章 Chapter 0ne..[栏目: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第四十七 思察经[栏目:第一篇 根本五十经篇]
 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栏目:六祖坛经说什么]
 护国言论集跋[栏目:太虚法师]
 增上缘[栏目:圣严法师]
 错误的追求[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四十四、咕噜果达力巴(多杰巴)传[栏目:八十四大成就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