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成佛以后仍要受报吗
 
{返回 圣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25

成佛以后仍要受报吗 

圣严法师

    成佛以后也要受报,这从世间的圣人和伟人来看,也都有许多的不如意事可知。比如耶稣被他的门徒出卖,最后钉死于十字架;孔子绝粮于陈、蔡;文天祥受诛;美国的林肯和印度的甘地被刺身死;中山先生在伦敦蒙难等。因此,在释迦牟尼佛成佛前后,也有好多魔难,比如六年的雪山修行以及最后的树下降魔;另外托钵不得食,风寒而背痛,女人诬陷,他的弟子提婆达多落石伤其足;以释迦族遭受灭亡而头痛;临涅槃前因误食有毒的野菌而腹痛如绞等。佛的弟子更不用说,证得阿罗汉以后,也有受报的记录,如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和莲花色比丘尼都是被人活活打死。 
  这从东西方的宗教看,各有其理论和说法,所以圣人受难,正表现其伟大人格和伟大事业的成就之不易;基督教说耶稣是为了人类赎罪,佛教则有不同的理论依据。这可以从两个方向说:一是法身示现,以做为凡夫的榜样,表示凡夫也能成佛。佛由人成,所以,人类所有的苦、乐、祸、福,示现为人间身的佛,也同样有;虽他自己本身没有苦、乐、祸、福的障碍,为了诱导正在苦、乐、祸、福中的众生走上修行佛法的大道,所以,方便示现同于一般的人类。 

  人在人间必定有他的身体,有身体必定会遇到身体的所需和所忌,两者产生冲突,就会发生魔难。所以,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如果不假辛劳而获得佛果,不遇魔难而成为佛,那就没有修行的必要,也显现不出圣人之伟大。所以,在佛成道之后,虽具足六通,圆证三明,他还是在人间托钵、游行,他的衣、食、住、行,完全同于人,生活所需也同于人,弟子向佛问讯的时候,也会说到:「众生难度吗?」「身体健康吗?」确少见到佛陀使用神通来解决众生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只是用智慧,以人间通用的方式,解决人间的问题。 

  二是从最后身的菩萨或最后身的罗汉来讲,他们从此以后,不再受到三界中生死的约束和苦难的左右,因此,必须要把无始以来凡夫位中所造的一切不善业全部清理偿还。这也等于佛世的时代,规定俗人,若发心出家,必须在清偿了所有一切债务、责任和义务之后;若是犯罪、负债、父母不允、妻子或丈夫不许者,均不得出家。到目前为止,要来我们寺院出家的人,也要求他们首先把所有一切世俗的钱财关系、感情关系,彻底清理之后,才可进入我们的寺院,而成为走上出家身分的第一步。所以,在成佛之前的最后身菩萨,固然要接受往昔的业报,初成佛时,虽然心得自在,不再受到烦恼的困扰和苦乐的影响,但是他在没有进入称为无余涅槃之前的身体,还是在人间活动,还是会受到物质世界的影响,那就是最后果报的承受。 

  不过心得解脱的佛,身体虽然跟一般的常人一样地受到痛、养等种种反应,但是不会因此而生起喜、怒、哀、乐的烦恼,所以,佛的受报和常人的受报迥然不同;受报是对因果负责,解脱是从烦恼得到自在。如果大乘罗汉、菩萨以及诸佛,乘愿来到世间救济众生,那是化现,不是受报,从凡夫看他们,也有生、死、衰、老、病痛等的现象,他们却未受到这些现象的困扰。


{返回 圣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的心灵环保
下一篇:心的经典—心经新释
 宗通与说通(禅与教)
 别让鬼住在心里
 明末佛教研究 第一章 明末的禅宗人物及其特色
 维摩经六讲 第一讲《维摩经》与社会关怀
 愈看愈是个美人
 为甚么要做佛事
 普贤菩萨行愿赞讲记
 《六祖坛经》的思想
 生与死的尊严
 五根五力讲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四大名山朝圣记实[栏目:佛网文摘]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0八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二〇〇九年受戒体会报告(释亲无 比丘)[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入行论讲记》第四册 第五品 正知正念 第五十五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见性成佛 第三十八天[栏目:如本法师]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弟子品第三 第十一章 维摩诘跟富楼那说样观他心而后随机说法[栏目: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慢慢修来快快到[栏目:济群法师]
 四十华严 第一卷 第13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宗义宝鬘浅释 第12讲[栏目:宗义宝鬘浅释]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二十六)永远的大乘行者——特瑞萨修女[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