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首重师承论
孙景风述
南无咕噜贝、南无布达耶、南无达嘛耶、南无僧伽耶
普通一般「显教」学佛者,莫不知道皈依佛、法、僧三宝,惟在密教「密宗」上,则于皈依三宝之上,加上﹁皈依上师﹂一句,就是﹁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等四句,称为四皈依,为修学佛教密宗的初步,也是西藏密宗四加行之一。
所谓四加行法者,就是:
一、四皈依。
二、大礼拜。
三、供曼达。
四、百字明等四种,为修学密宗一定要各修满十万遍的基本要法。
为什么修学密宗的人,一定要从这些根本法学起呢?因为密宗首重师承,无师则一切密法不能安立,所以欲明法统之不容紊乱,故以上师居首,以上师能总摄三宝故。换句话说:就是上师为总相,佛法僧为别相。因为释迦世尊是已经灭度的过去佛,弥勒菩萨为将来成就佛道的未来佛,现在的佛教密法,所赖以传承不替者,就是上师。上师如此重要,怎么可以不立为上首呢?
法统怎么可以不尊重呢? 在藏密的仪规上,每修一法,必先观想自己对面空中,有八狮子抬一高广莲花宝座,座上现出传法上师,居坐于中。本尊、佛、菩萨、缘觉、声闻、护法等一切圣众,于其座下周匝围绕。这是普通一定的轨则。其以上师居中者,即所以尊传承重法统之义也。
密法上所谓的法统者,犹如世法上所谓的血统也。在世法上,最重视一脉相承的嫡子,即古代所谓的宗子;若是宗子即可主宗庙,以序昭穆,可率其家人族属奉飨祭祀;若非宗子,虽祭之不享,以无血统关系,无法与自己渺不相涉者,直接沟通也。
由于显教必须经历多生始获灌顶,或于定中而臻圣位,所以显教有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说法。若在密教「密宗」,可以凡夫身而获灌顶,是因上师嫡承法统血脉之关系;上师入本尊坛城「曼荼罗」,修法加持,由诸佛光明「他力」,循法系「法界力」而至上师,此时上师入本尊三昧,与本尊无二无别;弟子观上师,亦与本尊无二无别;上师乃遍灌学人「加持力、定力」,弟子入其心田开发各各本具的净菩提「自心力」种子,则弟子的心识,已初度与本尊的光明三智一身、口、意契合,结合为本尊的金刚种子矣!这个从他力、法界力、上师加持力、定力,并与自己心力所结成的种子,虽已粗具种性;而能使这种子相持不散者,即是咒力。若无此咒力,也不易开显,所以在显教上念佛曰念,而在密教「密宗」上持咒曰持,其理可想而知。
修密学人既承上师法统传承获受灌顶之后,已将成就佛道的金刚种子,纳入自己识田之内;依法修持,加以灌溉,继续不断,久而久之,与本尊一切相应;今生虽不想即身成佛,实没有这个道理的。譬如生于王家,初生已具太子资格,专待长大成人,即可嗣位为王,不过中间需要教养之功而已!又如电流,诸佛就是发电机,一切密法就是电线,上师乃是线端开关器,倘若不经开关,也难与电相触,而生感应效用。又如电流,开关虽已开启,若承接时,不使用电器,触之者必死;在密教中,各法有各法的仪轨,及种种修法的手续,譬如无上密宗部,有所谓「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就是承接电流的电器。学密宗的人如果不经上师口传心授,犹如发电机不经技师的传授学习,妄自启发。势必触电而死。所有人担心学密危险之处即在此也。若经上师传授,能遵守上师的一切指导,则运用自如,事理圆融无碍矣!密法所以殊胜可贵,有人比喻为乘飞机,也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不是靠己力,是靠电力「他力加持」的作用;世法与佛法,若能善为了解,都是同样的道理。
重师之道,在宗喀巴大师的教义中,视为重要的学处。兹从菩提道次第科颂中,摘录数则,以说明此理。
颂云:「成悉地由师,是金刚持说;一切实了知,全赖师悦乐。戒初事师颂,应学应当作;总意乐加行,智者慎勿忽。」
金刚持就是大日如来。事师颂,是说:在受戒之前,应当遵照事师法五十颂本行持。事师法五十颂,系印度马鸣菩萨所集,当我国宋代时,已有三藏宣梵大师日称的译本。︹佛教大藏经中,收有此译本,惟较西藏原本尚有简略处︺可见我国古代,早已流传,可惜后来无人重视弘扬。
又颂云:「由密器铸成,后得无上师;戒体善取持,依止并如法。达解二藏理,三密事精能;附修诸要则,一一咸若命。次第复完全,稳速得现证;现身定成佛,经言非空论。﹂戒体,是说:弟子无谄诳心,从上师跟前受,才得戒体。二藏,是指: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三密,就是:身、口、意。三密精能,是说:精通生、圆二次第。附修法,如:﹁施食﹂等法。现证,意谓:见道。经言非空论,是说:依照金刚乘修法,现身决定成佛,绝非空言也。
又颂云:「得师先共住,亲近经多旬;若不互观察,皆得越法罪。功德要求全,密乘无开许;师德若不全,悉地无堪能。若得真依怙,终身应依止;依止勿乖法,乖法地狱沦。当视之如佛,悉地现身证。」
互观察,是说:上师观察弟子三个月,乃至六年后,始可传法。弟子观察上师,也应该如此,始往依止,否则,师徒俱堕也。功德求全,是说:学密宗的人选择上师,应该依止具十种功德者,不同于显教的择师,以密宗的择师并无开许之故。悉地,意即成就。若无具德之上师,则悉地无法出生也。终身依止,是说:既然得到具德的上师摄受,必须常常依止,以多依止上师,则悉地速成故。勿乖法,意指:密乘有依止上师之法,切勿相违也。
以上诸颂,为菩提道显密次第中,指导修行密乘的人,终身所应奉行不渝之要道。密乘行者,可取原书「法尊法师有译本」研习,先要明了依止上师之理,以培植修密的基础。
卫藏、西康、蒙古、青海各地的密乘行者,承受宗喀巴大师的教法,择师最严。而上师传法收徒,也属不易,如果不是法器,不得轻传大法。但是一经发生师徒关系,则弟子对上师,恭敬承顺,与佛无异,与亲生父母无别。如果上师有所教诲,做弟子的无不信受奉行,如上师教弟子以身负重物,绕匝一周,弟子也必定依师言,负之而趋!况言其他乎?所以依师教而行,此为最要。
征之过去现在诸佛,均如是说、如是修、如是成;我们并可证之宗喀巴祖师、密勒日巴祖师,以及诸经藏中所说,若不如是,决不易成就。纵然自己看经修法,博通经论,也不易成就。所以能成就的根本,就在完全依止上师,所以西藏有﹁学本师即能成就﹂一语,上师成佛我也成佛,上师度众生,我也度众生。反而言之,上师入地狱,我也入地狱;必须具足如此坚固的信心,才算是密宗的弟子。
多杰觉拔尊者开示录中说:「修法之要,当观想上师,能开发根本。对于上师,当至心归仰,为学道之根。道者,非世间道,乃佛道也。故自下而上,应有次第,三业恭敬,须次第而进。如修上乘,非躐等可登,上师能与十方佛等,倘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上师一毛孔,故佛法须在恭敬中求。恭敬上师之次第有三:一、对于上师尽力侍奉。二、上师开示教法,一心信仰。三、如说修行,此为恭敬中最。
此上师修法时,十方诸佛,皆来右绕三匝,向之作礼,欢喜赞叹,以说此法者,修此法者,已与佛同故。供养上师一口食,其功德比一切功德为大,以上师能为众生功德无量故,施与上师之功德亦无量,以彼上师后必成菩提故。」
以上所开示,关于恭敬上师之道,是至为切要之言。所以在蒙、藏、青、康等地,信修之士,甚至舍弃一切家财供养上师而不足为异者,比比皆是。诚以恭敬上师即是重传承,尊法统,实为进入密宗最根本之初步!况且在密乘中,诸法仪轨各各不同,在密宗修法上,有观想种子字等种种密义,必须经上师口授,牢记在心,照例不得笔录,否则必获殃咎。等修法达到相当程度,行者必会经过种种境界,这时,真伪邪正,最难判别,若不请求上师印证,势必着魔,蹈生危险,所以在藏密上有「上师合修」法,这也是密乘行者不可不知道的。
这里所说的上,系指获得阿阇黎地位者而言,以别于僧众,所以位居四皈依之首。
所谓阿阇黎者,兹就菩提道次第科颂择师法中,约分为十条,简述于后:
一、住调伏。颂云:「动止要中律,不越显密戒。」住调伏者,意谓安住戒律也。
二、具三慧。颂云:「二教闻思修,三慧具不缺。」二教是说显、密二教,三慧意指闻、思、修。
三、有忍力。颂云:「于功德及证,修行诸方便;神通等甚深,秘藏不显现。「修行方便,就是:菩提道之次第。神通不现,是说:虽有神通不轻易显示也。
四、性沉毅。颂云:「作业性坚忍,重诺事不掉。」意谓:赋性沉毅,能耐坚忍,凡所作业,务必有所成,总不使有始鲜终也。
五、善传授。颂云:「于观机施教,具方便善巧;次第若登高,初中后不谬。」善传授者,观机次第施教,先令学者由菩提道次第中,下中上士修起,然后入密乘,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必使学者不落空,此即善巧方便也。
六、具悲心。颂云:「为报酬佛恩,令正法不沦;不忍心摄受,非利养恭敬。」意谓:具大悲心之上师,为使正法不断故,以不忍之心摄受弟子也。
七、善论议。颂云:「依显密法相,能遮表决择;开合不违量,傍通复中理。」论议中有「遮诠」,犹如现在论理学上所谓的「否定」。有「表诠」,犹如现在论理学上所谓的「肯定」。性宗度生时,多用「遮诠」,相宗度生时,多用「表诠」;决择时或开或合,均不违反因明之比量,即使触类傍通以为引申,也能符合正理,这即是善论议。
八、精曼荼罗。颂云:「于密教事相,善精密了办。」曼荼罗意即坛城,密教修法中,应当自行建造坛城,此属工巧明,必须全部精通熟练;又密教中手印等等事相,皆以表理,必须事理均通达,且能善为了办,尤须精密也。
九、解加行。颂云:「种种陀罗尼,修行助道等;一一皆具足,实习之修智。」意谓:有实修的智慧,所以能了解诸陀罗尼,及助道等法也。
十、根调寂。颂云:「虽不具相好,内德实充盈;外仪亦可表,慈威而调纯。言少言必当,见者生钦敬。」外仪可表,是指见外相。烦恼轻,是说示现诸根调寂,而知其内德充盈也。
以上择师十德,若在显教但具其中一二即可。密乘︹密宗︺择师,非十德全具不可也。但是具此十德之上师,以严格论,固然不易寻得,然依宗喀巴大师菩提道修法次第,先从显教,进至密教,铸成密器以后,自易获得。或本尊等示现,或由他缘会合;必能寻获具足十德之上师而依止之。
其所难者,是难得密器成就耳!或有「善知识障」不易寻得上师,如果密器成就,这种障碍也易排除。
以上是择师十德,但是,另有四种应该拣除者:
一、多忿恚而不具悲心者。「慈悲、菩提心为福慧根本」
二、贪求名闻利养而无厌足者。「不以修行为重」
三、持己傲慢而无防护者。「自执我慢」
四、多谄曲而不正直者。「欺诳众生」
以上四种,若有其一,即宜拣除而不可依止。
又所谓金刚阿阇黎者,是指如量师而言「程度极高的上师」,必须性相显密,一切具足,五明悉通,上承法统,下化众生。
颂云:「谓求如量师,则得流甘露。」滋养慧身,得其有形无形的摄护,不堕邪险,指示修行道途的曲直险易,无迂回迟缓,不入疑怖之林,稳可速抵家故;盖因密教系善起显教︹教理︺之用。法流甘露者,是指直承上师之法乳,有承传之加持力,一经灌顶,即可得法流甘露滋养慧身。又依止具德上师,常有护法神拥护加持,则弟子也蒙其加被矣!
敬重上师之义,已如以上所述,反观内地行者,虽知敬重上师,唯对此中密义,尚鲜深切探求,因就所知,为造此论,就正于一般学密同道,愿共勉之。即幸甚!祷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