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界思想系统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35

法界思想系统

………

第三期佛教思想中的佛经,很强烈的在表达此一「佛性」的观念,是何用意也?可由两方面来探讨:

一者在建立法界完整性的思想系统:佛教原是诞生在印度本土文化的沃土中,随着时空的推移,此一部份被称为原始佛教;换言之,佛教与印度文化是不可分的。但是,随着印度本土文化的兴兴衰衰,佛教走出森林文化的系统,迈入草原的绿洲文化之后,随着思想、观念、文化之差异,佛教起了异地思惟之模式,而将原来植基于印度文化之「三法印」思想与基本教义,简化为「一法印」的空性思想,此乃龙树等与绿洲文化的先知们所共同努力的成果,此为第二期佛教思想之重点。

其后佛教传入中国,中国文化是农业文化,自又不同于中亚的绿洲文化及印度的森林文化,彼此之间的宇宙观、生命观及价值观,在同同异异之间,应如何理出一套系统来,此是早期佛教传递过程中,先知们最重要的课题。到了第三期佛教思想阶段,佛教在中国不但再度发挥异地思惟之功能,中国文化的载体亦发挥了其特有的文化造诣,将此外来的文化思想作一解剖,将此庞大的印度文化与佛陀思想加以拆解,并运用中国文化的底蕴,按中国的思惟模式加以重组,以崭新之面貌令中国菁英全然加以接受,并普令此土众生欣然接纳。

此中,为重组此思想体系,中国佛教产生了二大特色,即:「法界」思想系统,与「报身」信仰系统,一般称为菩萨信仰(如:毗卢观音信仰即是土生土长的报身信仰证明);所以,尘沙数的报身佛示现,旨在架构法界思想系统中佛性的存在与作用。是以「佛性」的提出,乃第三期佛教思想中,由「空性」转入「人性」的奠基工作,故佛性即是生命因素中已兑现的生命因素,而人性是未经提炼之佛性也。此一时期的佛教思想已然中国化,且其思想基地在中国,中印文化的交流已然转为中国与西域的交流为主,而主要大德显然也已经由印度转到中亚来了!………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号即佛性
下一篇:破根本无明
 撞球理论
 戒律vs.解脱自在
 修行之道无奇
 生命中的重重无尽
 信仰普及vs.密法图像
 十大愿王的修持关键
 人格性
 生命成长的本质
 做好今生的本份
 时间及空间的位移现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 第三节 心地性王与心性同一[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行禅[栏目:[南传]其它法师]
 法华经讲演录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栏目:太虚法师]
 The Eye of Discernment - From Basic Themes[栏目:Ajahn Lee Dhammadharo]
 无门直指 第八十五节 次第[栏目:程叔彪居士]
 百喻经 59 观作瓶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准提佛母与理源大师--天皇之诞生[栏目:准提菩萨感应篇·行者]
 贤愚经白话 梨耆弥七子缘品第三十三[栏目:贤愚因缘经白话]
 大药 第二章 辨认菩提心[栏目:雪谦·冉江仁波切]
 印光文钞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栏目:印光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