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不知我们华严弟子怎样才为开悟?
 
{返回 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37

不知我们华严弟子怎样才为开悟?外传:萧平实的弟子开悟及明心见性的一大堆,又怎么认定呢?

答:那假如刚才那个了解以后就叫开悟,那我们华严每一个人都开悟了。

  外传萧平实的弟子开悟及明心见性的一大堆,又怎么认定呢?那要去问萧平实才知道不是问我。假如你认为要怎么样才算开悟,像前面讲的,了解以后就算开悟的话那也算。

  我们这个地方是这样讲,开悟跟明心见性有一些是叫做相似开悟、相似明心见性,就像前面所讲的那种情况,那是「相似境界」。譬如说境界在一公里远的地方,你现在走了一百公尺,就可以叫做相似境界,因为你有走就有进步嘛!有一百公尺嘛!那你说没有成就吗?他也有成就,成就一百公尺嘛!所以我们说「成就不等于解脱」。

  悟有浅深,你的开悟是悟到一百的,还是悟到五十的不一定啊!有没有悟到一公里,那就要看萧平实先生怎么样给他的弟子做定义,我们没有这样定义。明心见性也是一样,有人是把它分开来,有明心不见性的,有见性不明心的,有明心又见性的。像这个都是他们自己的噪声在做定义,我们不做这样的区别。

  明心跟见性,一样不一样?你留意一下,「心」是名词、「性」是动词;「性」是心生叫做性,「心」是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所以叫心,那你说明心还是见性两个一样不一样呢?有的认为一样,有的人认为不一样,那这个就每一人所讲的了,我想这个部份我们不必去强求。

  你依止萧平实的指导,那你就跟他学,学到真解脱了生死出三界,至于他的开悟是权说还是实说,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定义开悟跟明心见性,这我们不知道。这个名词在现在这个时代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见解,他从他的见解去做定义给他的弟子们,或者学生们去做这样的规范,那是他的教学法。

  那么教学法有方便,有时候为了鼓励弟子们说你开悟了,那个开悟也是方便。这个人可能身心残破意志不坚,为了鼓励他,多说几次他开悟,那也不为过,可是这只是鼓励的话。就像我们在叫很多人菩萨,「老菩萨你真是个大菩萨」。我看他恐怕不是菩萨,那只是一个赞美词,你不要把它当真。「唉唷!人家叫我菩萨,你看看我现在已经是菩萨了!」我看你不要轮回就好了,所以这个里面情境不同。

  那么萧平实那边的事要问萧平实,我们不要从这边去做批判,对他过度的赞美之词,可能会误导大众,对他严厉的批判,可能对他不公平,我对他也不了解,不宜在这个地方做批判。


{返回 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气闷、无助、苦痛因而造成心灵频率不稳定?
下一篇:电视上有法师说:初学佛不要禅坐,悟后起行才不会入魔,此言正确否?
 打坐会感觉内气跟外气相流,不知好否?
 弟子禅坐时会气喘,息入息出没办法看清楚,请问该如何调整?
 禅修一用功想摄心就不想理人,容易得罪人是用功方法不对吗?
 打坐中牙齿微酸...同方位脚趾底区也麻,彼此有关联吗?
 受既然是苦,那是否有一个不苦的人?
 活在当下,不就是心在当下?
 以修行来看是否做人比较重要?
 入息尽时,右脚脚指头会跷起马上又放下?
 禅坐于宁静中,就听到即使非常细微的声音都会感觉身心受到震动,为什么?..
 心好像清楚又不受影响,那是什么状况?对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八 (11)[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 第一节 中国佛教哲学的界说[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七 (7)[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繁华如沙[栏目: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
 杂阿含经选集 十二、五蕴法门 无常为论端[栏目:杂阿含经选集·新版]
 致弘一大师(杜全明)[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