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密须知 五、菩提心戒
 
{返回 冯达庵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09

学密须知
达庵居士冯宝瑛著

  五、菩提心戒

  敬佛忏悔二事。显教初亦如是。继此则视学者根机。或授小乘比丘戒数百条。以对治诸惑。或授大乘菩萨戒数十条。以发展行愿。比丘戒惟限于出家人。菩萨戒则在家出家皆有之。
  菩萨戒以发起菩提心为基。菩提胜义。于五蕴皆空时然后显现真切。播为外迹。则为广度众生之种种慈悲行愿。学者对于显教高级教法。果能深心默契。即是已见胜义菩提心。从此应诸外迹。靡不与菩萨戒条相符。此心保任不失。是为胜义菩提心戒。
  学者情执犹盛。菩提心隐没不彰。则须求宗师极力提撕。以开显本性。虽为凡情遮障。未能发觉此性之活跃于心。但能从外迹菩萨戒条申其行愿。莫敢或渝。是为行愿菩提心戒。
  两种戒相。深浅不同。要以真如性海为归。真如境界寂灭平等。凡情虽尽。佛智未备。终涉显教范围。此外更有三摩地菩提心戒。则密宗特具之法门也。
  三摩地菩提心者。密教大阿阇黎以三密加持力。于学者心中。迳提出大圆镜智种子。俟其熏发浓厚。心中自然流露真相。若月轮然。此相实为三昧力凝成。故冠以三摩地之名。诸佛之能洞见十方如来众生者。即赖此大圆镜智之力。证此者始称入佛境界。亦云[入佛三味耶]。
  密教既以直提大圆镜智为宗。故学者所受之菩提心戒。特称三味耶戒。或称诸佛内证无漏清净法戒。虽应诸外迹。亦参用显教菩萨戒条。而主旨固自不同。唐密特殊之点。即在于是。
  三昧耶戒。实为戒中之王。精心受持。斯与佛伍。远离二乘境界。故乐受此戒者。以后不更受小乘诸戒。其中途忽转入小乘者。或未得明师指授之过。或其入本非唐密根机耳。


{返回 冯达庵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密须知 六、灌顶
下一篇:学密须知 四、忏悔
 心经广义 第二章 破诸相 第四节 四圣谛空
 佛法要论 世界篇
 学密须知 四、忏悔
 法华特论 第二十一 六根清净品---法师功德品
 天眼通原理
 法华特论 第三 舍利弗授记品---譬喻品(上)
 法华特论 第一 序品---同
 学密须知 六、灌顶
 佛教真面目 第五章 解题 第三节 世界问题
 学密须知 十一、持诵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为什么会聪明呢?[栏目:宣化上人]
 四无量心之9:从慈悲心看小乘[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毗婆舍那 (观)的意义(黄中豪)[栏目:著述文集]
 任丘市古佛禅林观音圣像开光法语[栏目:净慧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六三五)[栏目:杂阿含经]
 要进娱乐圈 先过地狱关——我亲历的电视选秀节目(任思蓓)[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把快乐的鲜花布满人间[栏目:慈法法师]
 初学者日常生活中,心放在当下的动作上,若有空才观呼吸对吗?[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相应20经 天之行者经第三[栏目:相应部 55.入流相应]
 从佛法观点看「情」与「欲」[栏目:昭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