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金刚经说什么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返回 南怀瑾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28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金刚经说什么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心空及第归

现在讲第十品经文之前,先讲一下庄严净土,这是大般若的净土,佛的净土,不是仅指西方极乐净土。所谓庄严净土就是一念不生全体现,是心清净,心空,真净土。

说到这里,想到禅宗丹霞祖师的一副对联;丹霞祖师与吕纯阳一样,是唐朝人,都是去考功名,半途改去修道。这位丹霞在赶考的路上,遇到一个人与他闲谈,后来对他说,看你这个人的志气才华,何必要考功名,你到江西的考场找马祖,可以成佛,比这个功名好。后来丹霞就去找马祖了,这是丹霞禅师的公案。

丹霞的禅堂有一副对联:‘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等于说我们这个禅堂也是考场,是选佛的考场,心空就是净土,就考取了。真能够空此一念就考取了,心空及第归。学佛的究竟,就是空此一念,俗名叫做现在的现实净土。所以佛在佛经上说,‘心净则国土净’,处处都是净土,处处都是极乐世界,只要心净就国土净。

金刚经的这一品,梁昭明太子给它的标题是,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前面这一分是佛与须菩提的对话,讨论修小乘四果罗汉的境界,讨论到这里为止。现在佛拿自己的经验来谈了,他说,我当年在然灯佛那里,得了个什么法吗?这个‘当年’很早了,不是前生的事,是很多生以前的事,第一个给佛印证的老师就是然灯佛,后来小说封神榜上写成然灯道人。这个然灯佛是古佛,非常远古,地球没有形成以前那么古。佛说他当年在然灯佛那里修行,然灯佛给他授记印证,他得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吗?

【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说:不是的,据我的了解,你当时在然灯佛那里,你真正的境界,了无所得,一切都空,空到极点,连有所得、无所得、空的境界都没有了。须菩提答覆到这里,佛不讲话了,第二个问题来了。


庄严佛土在那里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

他说我问你,你认为一切菩萨有一个另外的世界,譬如天堂,天堂外面的国土等,一个另外非常庄严,好看,漂亮的佛土吗?

根据金刚经这一句,我经常对同学们说,你们可以写一本比较宗教的书,把各个宗教描写天堂,佛国的书,写出来作一个比较,这些资料都有。西方人讲的天堂,其中布置都是西方式的,而且你注意,都是欧洲式的,那个神啊,空中的天使,也是欧洲形式的;印度人讲的是印度形的,中国人讲的,穿的衣服是中国式的。

究竟天堂或者佛土是什么形状呢?那就是说,随便你爱画成什么形状就什么形状,反正大家都没有去过。

所以一般人心中的佛国世界及庄严佛土,都是因人而异的,爱黄金的人想到的是黄金遍地;爱山水的人,一定梦到佛站在高山顶上,好清净!好美!这叫作各如其所好,也就是楞严经上的四句话,‘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宁有方所’。

世界上一切知识的范围,宗教哲学的境界,都是依一般人自己的心灵造成的。随众生心量的大小,你那个天堂,你那个佛土,也有大校应你所知的范围,量的大小,佛国就有多大校

循业发现,有些人同样的学佛打坐,但所看到的佛都不一定,你那个佛鼻子高一点,我那个佛鼻子塌一点,总有点不同。这是什么道理?是个人心境业力的发现不同。宁有方所,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向,没有一个固定的心所作用,是绝对的唯心,纯粹的唯心。

所以佛在这里问,‘菩萨庄严佛土不’?须菩提说不是的,他否认所谓的庄严佛土世界存在。

【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金刚经常用这种论辩方法,所谓庄严佛土,只是一句形容的话;‘即非庄严’,实际上不是我们想像的那种庄严。我们想像的庄严,一定是地方清净,大家闭着眼一想啊,一定想一个什么都没有,空空洞洞的境界。但是这只是你想像的,有这么一个境界相,已经是不庄严了。绝对的清净,绝对的空,绝对不是你想像的,是名庄严,所以叫做不可思议。

这三句话,正,反,最后的综合,告诉你毕竟的空灵,而你所讲的空,想像当中的空,已经是不空了。真正佛土的庄严,你没有亲自证到过,不要空洞的想。这是须菩提回答的道理。


打火机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教我们修行的方法来了,注意啊!金刚经讲到这里,就告诉我们一个修行的方法,是第二等的方法,因为第一等的大家不懂,是没有字的;第二等是有字的,应无所住什么叫无所住呢?应随时生清净心。譬如有人讲,老师啊,这两天修行很好呢!有清净心。现在大家听过金刚经,很内行了,他只要有一个清净心,已经是所知量,范围很有限了。

现在佛解释什么叫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禅宗六祖初步悟道,就是这一句话,听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此心本来无所住的啊!因为你不明白此心无所住,无所住是毕竟空;有个空的境界,就不对了,就有所住了,就住在空上了,那是住法而生心,住在空法上。

所以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用我们常谈的这两句话,勉强来描写,就是此心无事,像个镜子,心如明镜台,有境界来就照,用过了就没有。当年我有个朋友,学佛有点心得,那个时候刚刚有打火机,人家问他,佛是什么?他说就像个打火机一样,卡达!用它就有,不用就没有。


因师而瞎的眼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注意这一句话喔!须弥山王就是讲法身,得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以初步证到一点法身了。法身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法身也是大身,也叫做无边身。他说你要得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啊!对佛的法身庄严净土,都知道了,佛的世界,佛的净土,就是这个样子。他说,我再告诉你啊!假使我讲一个人,身体大得像须弥山一样,像喜马拉雅山那么大,胖得比昆仑山还要胖,你说他大不大?那是一个譬喻,是说法身无量无边的大,永远的不生不死。佛告诉他最后的结论,‘佛说非身,是名大身’。摆脱了我们肉体的身见,身见就是八十八结使第一个解脱不了的疙瘩,把身见空掉了以后,就可以证得不生不死的法身。

不生不死的法身,也是一句抽象的话,佛法只有实证,你证到了以后才知道,是法不可说,不可说,凡是说的都不对,这个就是法身。所以禅宗讲的悟道,第一步就是要证得这个空性的法身,身见才能够脱掉,才可以说学禅。

这两天你们考试的题目禅是什么?大家答的都是牛头不对马嘴;禅是佛的心法,根据楞伽经,或根据金刚经,佛讲得很清楚;可是大家没有留意,随便说要学禅,观念、见地上都不清楚。这个见地不清楚就一错再错,所有的修持做功夫,走的都是歪路,因为起步走错了。这不能瞎搞的,不能乱玩的,所以禅宗祖师有一句话:‘我眼本明,因师故瞎。’这是一个大禅师悟道后讲的两句话,因为原来的师父指导错误,以致本来明亮的眼睛,等于被老师弄瞎了,看不清楚。所以那些乱七八糟的著作,与我一样,乱搞的,经常会把人家的眼睛搞瞎了的,这一点要注意,要特别注意!

这一品庄严净土,我们给它的结论偈子如下:


第十品偈颂

外我无身是大身若留净土即留尘

然灯吩咐庄严地挂角羚羊何处寻

‘外我无身是大身’,外我无身是引用老子的话,‘外其身而后身存’。我们学佛修道,先把身见能够解脱了,所以外我无身,到达了无身见的境界,那第一步的学佛,已经证得了。法身也就是大身。

‘若留净土即留尘’,你心中还有一个净土,认为是佛境界,这个清净就是尘,留尘就是障碍。

‘然灯吩咐庄严地’,佛不是说吗?他在然灯佛那里悟道,所以然灯佛给他授记,说他悟了,再转身修持,将来在这个世界上成佛,作教主,说这个证道是庄严净土。名辞上叫做净土,叫心净,叫心印,并没有个实际的境界啊!若有个实际境界,若留净土即留尘。所以然灯吩咐庄严地,就像禅宗祖师说的:‘挂角羚羊何处寻’。据说羚羊睡觉的时候,把身体一翘,羊角挂在树上就睡觉了,打猎的人不知道,在地上找这个羚羊也找不到。所以说我们一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心本如羚羊挂角。其实,只是譬喻而已。

譬如我们两个钟头来研究金刚经,这一百二十分钟的时间,所说的,所听的,都是挂角羚羊何处寻,现在就在净土中了。

 


{返回 南怀瑾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金刚经说什么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下一篇:金刚经说什么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十七章)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二十五章)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四章)
 金刚经说什么 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四十五章)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佛道品第八
 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十九章)
 金刚经说什么 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二十六章)
 谈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略论大乘佛教的道德理想(业露华)[栏目:大乘佛教理论]
 自知当护法条件不足谢绝,是否正确?[栏目:弘法护法·净空法师问答]
 38.裸体饿鬼——无因诽谤僧尼,转生裸体饿鬼[栏目:藏传百业经故事集]
 我怎么老感觉我就是佛?[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如何修出世间定?[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鬼还酒债[栏目:鬼道众生的故事-中国篇]
 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5.引理:法界无有绝对独立的局部[栏目:赵跃辰居士]
 第一次闭关出关开示[栏目:能弘法师]
 宰制己念[栏目:找回内心的平静]
 漂泊里有最美的相逢(包利民)[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