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
 
{返回 华严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149

《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

  读诵、研习,宜并行之。今依文便,分为二章。每章之中,先略后广。学者根器不同,好乐殊致,应自量力,各适其宜可耳。龙集辛未首夏沙门亡言述。
  第一章 读诵
  若好乐简略者,宜读唐贞元译《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末卷(即是别行一卷,金陵版最善,共一册)。唐清凉国师曰:“今此一经,即彼《四十卷》中第四十也。而为《华严》关键,修行枢机。文约义丰,功高德广。能简能易,唯远唯深。可赞可传,可行可宝。”故西域相传云:《普贤行愿赞》为略《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广《普贤行愿赞》。
  或兼读唐译《华严经·净行品》。清徐文霨居士曰:“当以《净行》一品为入手,以《行愿》末卷为归宿。”又曰:“《净行》一品,念念不舍众生。夫至念念不舍众生,则我执不破而自破。纵未能真实利益众生,而是人心量则已超出同类之上。胜异方便,无以逾此。”
  以上二种,宜奉为日课。此外,若欲读他品者,如下所记数品之中,或一或多,随力读之:《菩萨问明品》、《贤首品》、《初发心功德品》、《十行品》、《十回向品·初回向章》、《十忍品》、《如来出现品》(以上皆唐译)。若欲读全经者,宜读唐译(扬州砖桥法藏寺版最善,共二十册)。徐居士曰:“读全经至第五十九卷《离世间品》毕,宜接读贞元译《普贤行愿品》四十卷,共九十九卷,较为完全。盖《入法界品》,晋译十七卷,唐译二十一卷,皆非全文。贞元译本,乃为具足。不独末卷‘十大愿王’为必读之文,即如第三十八卷《文殊答善财修真供养》一章,足与末卷《广修供养文》互相发明,同为要中之要。而晋、唐二译皆阙也。”(贞元译《普贤行愿品》亦法藏寺版,并十册。)
  若有余力者,宜兼读晋译(金陵版共十六册)。徐居士曰:“晋译亦宜熟读。盖贤首以前诸祖师引述《华严》,皆用晋译。若不熟读,则莫知所指。”
  第二章 研习
  若好乐简略者,宜先阅《华严感应缘起传》(扬州版共一册)。
  若欲参阅他种者,宜阅《华严悬谈》第七“部类品会”、第八“传译感通”二章(金陵版共八册,此二章载于卷二十五)。
  全经大旨,《悬谈》第七“品会”抄文,已述其概。若更欲详知者,宜阅《华严吞海集》(金陵版共一册)。并宜略阅唐译全经一遍,乃可贯通。
  若欲知《普贤行愿品》末卷大旨者,宜阅《普贤行愿品》第四十卷《疏》节录(附刊于下记之《华严纲要》后)。又读他品时,宜读《华严纲要》此品释文(北京版共三十二册)。
  若更欲穷研者,宜依《大藏辑要·目录提要·华严部》所列者随力阅之(《提要》载于《天津居士林林刊》,又转载于绍兴《大云杂志》)。更益以此宗诸祖撰述等,兹不具录(徐居士近辑《续大藏辑要·目录提要》,“华严部”详载之)。
  《华严合论》最后阅之。徐居士曰:“所以劝学者研究《华严》,先《疏》后《论》者。以《疏》是疏体,解得一分即获一分之益,解得十分便获十分之益。终身穷之,而勿能尽。纵使全不能解,亦可受熏成种,有益而无损。《论》是论体,利根上智之士,读之有大利益。而初心学人,于各种经教既未深究,于《疏》、《钞》又未寓目,则于《论》旨未易领会。但就《论》文颟顸笼统读去,恐难免空腹高心之病。莲池大师谓:‘统明大意,则方山专美于前。极深探赜,穷微尽玄,则方山得清凉而始为大备。’斯实千古定论,方山复起,不易斯言。”


{返回 华严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严宗的法界圆融思想和21世纪的文明(杨曾文)
下一篇:《华严金师子章》的思想实质
 华严经之传译经过与其内容组织
 从华严经学到华严宗学——评魏道儒《中国华严宗通史》(李利安)
 《华严石经》晋祠藏
 《华严经》中所说的持戒(释霜钟)
 法藏法师在华严宗的地位及其学话的影响
 长安华严寺是我国佛教华严宗的发祥地
 三种华严经的传世对佛学的贡献(正慈)
 《华严经》思想略探(业露华)
 中国天台宗与华严宗的教观之说(正慈)
 华严思想教判之殊胜价值(释成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