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圆融道的特胜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密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75
圆融道的特胜
 
「圆融道」行法中的「不共」──即指不依托成就空性,
 
直接经分段生死至他方净土而证无生,入法界、证法身。
 
此乃圆融道中的特尊、特胜处!………
 
 
 
次第道与圆融道之别,有几个根本性的差异:
 
 
一.次第道有空性证得的必要条件,是为本体性,而后才有妙相起妙用的展开。
 
圆融道之圆融,即在于不及于空性的两段式教学,而是一次性教学;故无有体相用次第论,为有体相用圆融论,或体相用一体论。
 
 
 
二.次第道证空性是变易生死的即身成就论;
 
圆融道皆以分段生死而论之即生成就论。换言之,即身成就论乃依色身而言,即生成就论乃依法身而言。故次第道行者,此身证空性乃其必要条件,故未能得证乃是如丧考妣;即或已得证法身行道,是亦如丧考妣也!
 
 
 
三.次第道既以空性为必要,则目的论明显;
 
圆融道则无此目的性,且圆融道重行法过程中的要领即以信愿行为鹄的:
 
「信」则信四具足信──即能于一切无憍慢心;
 
「愿」则愿三大责任──即于众生生平等心;
 
「行」则行菩提道上七十二法──即于诸如来修真供养;
 
真如此者,必生佛国!生已──见佛闻法,当生成就也。
 
故此信愿行之行中,行者夕惕若厉,一再地以七十二行法的克己复礼:
 
如是行如法否?如何印证正确否?当如何验证?
 
此乃行法之真实本体,亦是行者建立菩提心,在菩提道上的真正基础。
 
 
四.次第道乃以止观双运、定慧等持、福慧双修,用以自励;实则以定、止、停心为前提,以观、以慧为生命成长之动力;一为必备条件,一为充分条件。
 
而圆融道则以技术面的唱诵为基础,以工程面的供养为辅行;  两者实为一而二、二而一。此技术面及工程面与次第道中所言者较为广义。
 
 
 
五.次第道中所言之技术面,乃以「定」为范围,故行法中以置心一处为皈,而工程面则以《大经》为皈。圆融道中,技术面以歌咏赞叹诸佛菩萨名号为皈,其中包括聆听与称赞!不但要置心一处,更要理事合一的置心一处。而工程面则以十大愿王为依皈,其中,愿愿皆是圆融道行者的必修课,故以《大经》为核心,更以《恒夲大经》为圭臬!圆融道因有分段生死的问题,故有往生及净土的衍生问题;若行者已具信愿行的根本条件,往生及净土就已经不是问题了!
 
 
 
六. 佛法的修行在思想理论发展的结果,必然会进入圆融道,此乃华严性宗典籍
展开的结果。故,《入法界品》以大悲为首、
 
                     大悲为身、
 
                     大悲为门、
 
                    大悲法为方便………
 
                 即是观音菩萨为体,
 
                   弥勒指示文殊,
 
                   文殊劝往普贤。──
 
  而此非中台八叶院之基本架构乎?净土已然成立!
 
  是以─末后往生极乐净土,亦此四大菩萨来迎也!
 
  以是故,圆融道乃硕学实修之士的要津也!
 
 
 
圆融道的行法:圆融道中具含禅、净、律、密、经教的五大行法,其中尤以「净土大念佛门」为尊胜,而「华严密法」则最具特色!
 
在圆融道中亦有共、不共之别:
 
 「共」即可融次第道法,先经变易生死而得成就──此色身因缘成就时即当生成就,入法界、证法身。
 
「不共」即指不依托成就空性,直接经分段生死至他方净土而证无生,入法界、证法身。 
 
 
        此乃圆融道中的特尊特胜处!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密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善财行法
下一篇:华严密法并没有中断
 法身无所不在
 如实知自心
 华严密的教相
 密教与陶瓷
 密法字母的唱诵训练
 成就是解脱一切世间束缚
 密法行持的法本与坛城
 和上开示普贤忏摩
 观境的生起次第
 次第与圆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补鞋老头[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移民专题编者按——真正的无忧恼之处,唯有极乐故乡[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相应32经 善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46.觉支相应]
 寺、精舍、庵堂、莲社有何区别?[栏目:道场法会·净空法师问答]
 8.云何名为法忍?[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三章 见道 6 莫守空境[栏目:元音老人]
 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0~19)[栏目:傅味琴居士]
 以何为见,以何为心[栏目:传喜法师]
 五十八世 灵隐文泰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关于护生与善行[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