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 参禅 止观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27

禅/参禅/止观

若云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空心静坐,则入空亡………

禅乃就体而言,参禅则属入道之言,而止观一词则约行用之总称。概「止」则止住一切妄想及色身中物理或生理现象的欲望之谓。在欲界中之众生,心理的妄想及身体的欲望,必藉止法之方便方足以息灭之,此所谓「息灭贪瞋痴」之谓也!

当色身中的妄想与欲望止息之后,法身中的本来面目就会起作用;此时,在止静之中,所谓狂心歇之谓也!「歇即菩提」即是此本来面目的作用之谓也!然此本来面目之作用仍有因果二义,祖德所言「歇即菩提」乃就果义言;若初涉此境之行者,于因义必先别明,此中有三:

一者,止定之中所显观境:此之观境属泛览之境,一再的浮现。行者若于此中取相,则入外道禅;若不住相而能觉观明晰,任运随缘,则是菩提现前。

若云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空心静坐,则入空亡,是为第二。

行者宜依经法任运随缘,安住圣境,不住相而能恒顺诸缘之和合而生心作用,是为第三。此即所谓增长五分法身。此之观境是谓觉观,或云静观。
 
摩诃衍乘之禅观及就此行境之谓。尤在止息妄念之后──观境的现前,特于(二)~(二)中生第三之胜境,不但出离三界,更能生生不息!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命中的性德境界
下一篇:禅修有三法
 上玄中要
 把它导入特定的、正确的方向
 应该有热滚滚的心来深参话头
 寂而常照─由因向果,照而常寂─从果向因
 玄奘大师的历史定位
 守住念头深参,什么都超越过了!
 生命工程的精密度
 任何一个阶段都是下个阶段的基础
 你正在前进、在努力,而不是在计较什么…
 你还没有真实走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转心四思惟·第三项修行的警醒:业报因果 摘要[栏目:创古仁波切]
 增支部1集84经[栏目:增支部1集]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栏目:太虚法师]
 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栏目:圣严法师答疑]
 在波尔薄约与国大副校长恩觉士谈话[栏目:太虚法师]
 请问师父,佛究竟是什么?[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导论 灭苦之道[栏目:阿姜查禅师]
 第一章 思惟品 二五一 思惟本生谭[栏目:第三篇]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七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如何提升念佛品位[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