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三论宗纲要 三论宗的教理和观行 第一章 教迹
 
{返回 刘常净·三论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23

第一章 教迹

  第一节 二藏

  原本众生无量,根性万差,所以诸佛说法,有无量法门,无量教法,统摄为大小乘经律论三藏。三藏教典,古代名德,判释不同,各有其义,今嘉祥大师以二藏三轮,判释如来一代圣教,摄无不尽。
  言二藏者,谓菩萨藏和声闻藏,又名大乘藏和小乘藏。又名半字教与满字教。声闻小乘,名半字教,菩萨大乘称满字教。究竟圆满称为满字,不了义教,名为半字。佛法虽广,不出此大小二藏。
  小乘中有声闻缘觉,为什么但说声闻藏?大乘中有佛和菩萨,为什么只说菩萨藏?这是因为二藏是佛所说的教法,如来所以说教,正因为有受教的人,缘觉多出在无佛世,不从佛受教,故无缘觉藏,声闻人须从佛学教,所以只有声闻藏。大乘中佛是极果位人,是说教之主,不须受教,菩萨须从佛学教,所以只有菩萨藏。
  二藏判教的根据,吉藏大师于《三论玄义》,引三经三论为证。第一《摩诃般若·无作品》云:诸天子叹曰:“我于阎浮提,见第二*轮转。”龙树释云:“鹿林已转小轮,今复转大*轮。”第二《法华经·譬喻品》说:“昔于波罗奈,转四谛*轮,分别说诸法,五众之生灭,今复转最妙,无上大*轮。”第三《涅槃经》卷十三说:“我于昔日波罗奈城,为诸声闻转于*轮,今于此拘尸那城,为诸菩萨转大*轮。”经中只对小说大,故知教法唯有二门。三部论的根据,第一《智度论》卷百说:“佛法有二,一者三藏,二者大乘藏。”又说:“阿难迦叶结集三藏,文殊弥勒阿难结集大乘。”第二《地持经》卷三说:“十一部经名声闻藏,方等大乘名菩萨藏。”第三《中观论》初品云:“前为声闻人说生灭法,次为菩萨说无生灭法。”以经论检验,只有大小二藏,故此判释,最为精确。
  就大乘菩萨藏中,是否有深浅次第?有了不了义等差别?回答是否定的。今宗说,诸大乘经,就显理而言,悉皆平等,无有高下深浅。故《三论玄义》说:“通论大小乘经同明一道,故以无得正观为宗,但小乘教者,正观犹远,故就四谛为宗,大乘正明正观,故诸大乘经,同以不二正观为宗,但约方便用异,故有诸部差别。”这说明诸大乘经所明的理性是相同的。所谓真如法性之理,菩提涅槃之道是相同的,只是因对众生的机缘不同,所施设的方便教用有异,才有诸部大乘经的不同。有四句料简可以说明此义,一者但教菩萨,不化声闻,是《华严经》。《华严经》专为法身大菩萨说,声闻罗汉纵然在座,也不见闻,故但教菩萨,不化声闻。二者但化声闻,不教菩萨谓四《阿含经》,三者显教菩萨,密化声闻,谓《般若》、《维摩》等诸大乘经。命声闻人为菩萨说般若大法,是为显教菩萨,即密示此法以为己任,如《法华》中付穷子财,谓密化声闻。又如说大乘经,命小乘人同听,也是为的密化声闻。四者显教声闻,显教菩萨是《法华经》。经云:菩萨闻是法,疑网皆已除,谓显教菩萨;又说:“为诸声闻,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即是显教声闻大乘法。又为小乘人授记作佛,也是显教声闻。四句之中,三句从菩萨中开出,以显诸大乘经因根性时机不同而有差别,一句专指声闻藏四《阿含经》。
  诸大乘经,所以不同,又因为各有傍正二义。如《般若》广破有所得差别相,明无依无得实相为正宗,佛性,一乘是其傍义;《法华》广明佛乘一因一果为正宗,无所得及佛性是其傍义;《涅槃》广明常住佛性为正宗,一乘,无所得是其傍义。又是众经逗机不同,互相开避。《般若》已广明无所得实相,故《法华》不再广说;《般若》少说一乘因果,故《法华》广说,《法华》已广明一乘因果,故《涅槃》不再广说;《法华》少说常住佛性,故《涅槃》广说。举此三经为例,其余诸经,类此可知。又只是一法,作三义说之,故有三经不同;无境不照义,说为般若,真极不二义,名为妙法,恒常不变义,故名涅槃。故须领悟,诸大乘经,显道无异,而作异名宣说。

  第二节 三轮

  言三轮者,即是三种*轮,一是根本*轮,二是枝末*轮,三是摄末归本*轮。根本*轮,是《华严经》,《华严》大教,纯为法身大菩萨,开演一因一果法门,任道平直,无所斥夺,开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五十二阶位,直趣佛果,究竟圆满,对比以后诸教,名为根本*轮。枝末*轮者,钝根众生不堪受根本一乘法门,遂暂息大化,佛垂方便,即于一佛乘教,分别说为三乘,谓声闻乘、缘觉乘和佛乘,令小根机人,先学浅法,逐渐深入佛道,故名枝末*轮。摄末归本*轮,谓《法华经》。释尊四十余年,杂说三乘教法,陶炼小机,渐趣大道,根机渐次成熟,到《法华》会上,始得会彼三乘归于一乘,是谓摄末归本*轮。
  这三种*轮,是依据《法华经》建立的。《法华》总结一化始终。如《信解品》说:“大富长者,踞师子座,眷属围绕,罗列珍宝。这是指卢舍那佛,说《华严》大教,为根本*轮。其次唤子不得,密遣二人,乃至脱珍御服,著蔽垢衣,得近其子,是指释迦,隐蔽一乘,说三乘教,为枝末*轮。如富长者,知子志劣,柔伏其心,心渐体信。付与家业,召会亲友,言是我子,皆成菩萨,为摄末归本*轮。以此三种*轮,总摄释尊一代圣教义无不尽。
  若依此三轮判教,《般若》、《维摩》、《思益》等诸大乘经,不知应归哪一*轮?是根本还是枝末?正确的解答,有根本有枝末。《般若》等经,正说大乘,故是根本,未废二乘,故有枝末。有四句料简:一者是根本非枝末,谓《华严》与《法华》;二者是枝末非根本,谓《阿含》教和人天乘等;三者有根本有枝末,即《般若》《维摩》等诸大乘经。此三句是教。四者非枝末非根本,泯上三门,归乎实相。
  如果这样说,只有《华严》《法华》是了义教,《般若》《维摩》等经,应是不了义教?今明不然,《般若》等经,宣说大乘,究竟了义;与《华严》《法华》同,只是未废二乘为异,不是不了义教。前文说的半满二教,小乘有浅无深名为半字,如谓《法华》有深无浅,纯圆独妙,守实丧权,亦应是半字教,故兴皇有五满之说。若如某种说法,纯圆独妙,有深无浅,这只是半边满,而不是具足满。若是《般若》教义,深浅具足,权实双运,普摄群机,方是具足圆满,中道正法。
  三轮与二藏的同异,三轮与二藏有同有异,它们的共同点,二藏只是大小两乘,三轮不过本末二轮,大乘是根本,小乘即枝末,故三轮与二藏是一致的。不同处,二藏是横判,三轮是竖判。二藏是横判者,不论时间地点,不论前后次第,凡是释迦一生所说小乘法,结集在一起,即为声闻藏,凡一生所说大乘教,结集在一起,便是菩萨藏。故二藏跨越时空,名为横判。言三轮为竖判者,释迦最初成道于寂灭道场,纯为法身诸菩萨,说《华严》大教,名为根本*轮。次后趣鹿野苑,为五比丘说四谛法,如《阿含经》,是枝末*轮。从此已后,四十余年,为众根机杂说五乘,最后于《法华》会上,总结一化始终,会彼五乘,归一佛乘,为摄末归本*轮。这是就时间先后次第而说,故名竖判。又佛对声闻人说的是生灭法门,对菩萨说的是无生法门,约生灭教与无生灭教而分二藏:可说是就法义门判,三轮是就释迦一生说法先后程序而言,可说是就化仪门判。
  或有人问,大乘不只谈无生,还说有更高的无量和无作,为何只言无生?答:今宗依《般若》《胜鬘》经意,无生无量和无作,其实平等,无有高下,说一即三,故《胜鬘经》云:“说无作圣谛义者是说无量四圣谛义。”《大品般若》云:“无作故无生。”又无生是四圣谛的“体”,法体无生;无量是说四圣谛的“相”,假相无量;无作是说四圣的用,是大乘无功用心的“作”用。体、相、用三法一体,举体即摄相用,其实平等。小乘名生灭四谛,名有量四谛,名有作四谛。大乘是无生四谛,是无量四谛,是无作四谛。此三义皆是对小乘的有,明大乘的无,《胜鬘经》广明此义,勿容异议。

  二藏和三轮对照表


  声闻藏但是枝末,菩萨藏该摄三轮,示大能该小,小不能摄大,此大乘之所以称大,小乘之所以为小者,由此可见。

  第三节 三时教

  在我国初唐的时候,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有中观大德智光论师,声高五印,独步当时,传龙树、清辨学说,依《般若》等经,《中观》等论,判释如来一代言教,以为三时:第一谓佛成道已后,趣鹿野苑,为小根机人,说四谛法,明心境俱有,说诸法有决定性。第二时为中根人,说法相大乘,明境空心有,唯识教义,缘生不空。因为根机尚差,未能全入平等性空,故权作是说。于第三时为上根人,说法性实相,无相大乘,显心境俱空,平等一味,离诸差别:是真了义。
  此三时教,第一为破外道自性,大自在天等能生万物,故说诸法从众缘生,而此缘生决定是有。其次,为破小乘实有,说缘生法以为假有,犹未说一切法空,恐彼中根怖畏真空,犹存有以作引导。于第三时,方就究竟大乘,说缘生诸法即是性空。平等一相,泯诸差别。此三时教即是次第,是学修佛法由浅至深的前进次第。据说这是智光论师,在《般若灯论释》中,引《大乘妙智经》作这样判的。


{返回 刘常净·三论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三论宗纲要 三论宗的教理和观行 第二章 教理
下一篇:三论宗纲要 三论宗的史传和典籍 第二章 此宗的典籍
 三论玄义记 五、释本文 甲二别释众品 乙八 三论通别门
 百论释义 一、作者、注者和译者
 三论宗纲要 序
 十二门论释义 甲二、正明论体 乙六 观一异门
 百论释义 破因中有果品第七
 三论宗纲要 三论宗的史传和典籍 第一章 历代传承
 三论玄义记 五、释本文 甲一、通序大归 乙二、别释破邪显正 丙二 显正..
 百论释义 破神品第二(2)
 十二门论释义 甲二、正明论体 乙十 观作者门
 三论玄义记 五、释本文 甲二别释众品 乙十 四论对缘不同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03-079生命的省思[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六九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次第根机者绝不能轻视共同前行[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懒惰的习气很重怎么办?自己也知道应该精进,但总是忍不住浪费时间,然后在自我厌恶中又浪费了时间。[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前行讲记 第一百零八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旁生之苦[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浅谈成佛三要(达海)[栏目:其它法师]
 他空承许狮吼论[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印祖故事 31、赈灾函促高鹤年,慈悲分会设普陀[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五百罗汉 499、钵利罗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本焕长老经堂开示[栏目:本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