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三)对法不能私心分别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54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三)对法不能私心分别

  我们克服各种困难,放弃汉地优越的物质条件,千里迢迢来到高原,非常不容易,所以在众多导师讲法期间,一定要用心闻思,不能用私心对法做贤劣高下之判断。

  可能有些弟子会因为导师讲解的是不共同法而很感兴趣,或因为导师传讲的是共同法而没有兴趣等。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华智仁波切在依止导师期间,无论导师讲解什么法,从没有做过选择,仅加行就修过二十五遍。细致想想,导师传讲的一切都是为了对治烦恼,调伏自己的内心,哪有什么分别?当然,我们在座的弟子们对这些道理已经越来越了解,修行、行为上也越来越好,如果能完全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行迹行持,功德不可思议。

  反观自己的内心,座上、尤其情绪高涨的时候,可能自己觉得见解修行很不错,但是当情绪低落以及出定期间,我们的内心如何?如果还是与庸俗同道,和以前没有多大区别,还是充满烦恼,说明我们虽然求过很多共不共法,但却没有真正形成对治烦恼的根本力量。

  先从共同前行来说。反观自心,平常对修法的信心当然不能否认,但这种意乐时时都有吗?可能没有,尤其当情绪飘动的时候,我们可能对修法还有一种恐惧和逃避,这充分说明共同前行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历代传承祖师独自一人在幽静山林修法,能如此修法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共同前行的力量。能让自己在修行的路途之上越来越精进,靠的是什么呢?就是四厌离法。所以,我们把四厌离法称为精进修法之支柱,绝不能轻视。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我已经知道人身是难得的,寿命是无常的,轮回是痛苦的,因果应该细致取舍。但是这样就圆满了吗?反观自心,一天当中,我们平常所谓的慈悲心、信心和烦恼哪个多呢?可能烦恼多一点。这就告诫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对法绝不能有私心分别,认为这个法好,那个法不好,这个法高,那个法低。无论你现前修学什么法,已经在高原地方修过多长时间,只要内心的烦恼没有消尽,共同前行就还是非常重要、非常适合你的法。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二)成解脱的三个条件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四)传法要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九)见解不迷惑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七)实修者方能清楚辨析显密见解之差异
 圣者言教 第二课(八)时时观修无常方能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十九课(五)初步修法时,为什么不能直接安住于妄念的明分之上..
 圣者言教 第四课(七)方便教授于次第根机之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六课(七)何谓修行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六)疑惑是信心增上的障碍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九)发菩提心而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二课(六)闻思修与调伏内心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四)以止观交修的方式修学寂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百罗汉 430、光焰明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智为先导、随缘立言[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六十三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四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集]
 请问师父,大乘经典上不会的生字,记在纸上,如何处理?[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36.朝礼西天目山 Making obeisance at Hsi Tien mountain[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超越死亡 第二章 以觉为本——觉悟乃人生之真谛 第一节 本觉与生死[栏目:达照法师]
 书信[栏目:王维咏佛诗文集]
 宗镜录卷第四十二[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忿怒莲师灌顶开示(二) 第九世确兗仁波切[栏目: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