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十二门论释义 甲二、正明论体 乙三 观缘门
 
{返回 刘常净·三论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82

乙三 观缘门

  这一门来意简单说有五种:
  一者,“因缘门”总就因缘中求果生不可得,第二“观有果无果门”别就因中求果生不可得,今此门别就缘中检果亦是无生。就总别因缘中显诸法无生,要具备三门义理才周圆。
  二者,因缘的名义,经论中有三种说法,第一种但作因名,不作缘说,如六因,所谓六因就是相应因、共生因、自种因、遍因、报因、无障碍因;新译如次为相应因、俱有因、同类因、遍行因、异熟因、能作因。第二种但作缘名,不作因说,如本论四缘。第三种因缘双说,如十二因缘,如果以无明对望于行,行体本无,因无明而有,所以无明为因;行起之后,对望无明,我非全无,仗诸助缘而起,所以无明是因又是缘,十二支前后相望都具足因缘二义,所以名十二因缘。经论中既有三种说教,因此本论就依这三义开为三门来说明无生。
  三者,因缘义总摄一切法,凡是佛法所说无非因缘。一切诸法皆从因缘所生,名为世俗谛,因缘所生无有自性,当体性空,名为真谛,真俗二谛既总摄一切佛法,所以说因缘义也总摄一切佛法。又一切法不出因果,因缘既是总义,今就因缘中别出因果义。因缘所生法,因缘是能生,果法是所生,所以因缘义也是因果义。又对所生果来说,因缘都可以说是因,由此诸因能生诸果,缺因少缘物不能生。反过来说,如果没有所生的果法相待,所谓的因缘就不成为因缘,没有果怎能说有因?应问是何法之因?因此《中论》说:“因是法生果,是法名为缘,若是果未生,何不名非缘?”所以因缘因果都是世谛相待假名,因缘生即是无生。因果相生是就世俗谛说,生即无生是就第一义说。《摩诃般若经·四摄品》说:“世谛故分别说有果报,非第一义,第一义中不可说有因缘果报,何以故?是第一义实无有相,无有分别亦无言说故。”但就世俗凡夫来说,在没有证得性空之前,都受世谛因果支配,即受善恶业的支配,行善就高升,作恶就下沉,所以必须正视正信因果,因为因果是世谛法则的根本,人道立信的准绳。
  四者,上面“有果无果门”通破内外两家,外道数论师执因中有果生果,胜论师计因中无果生果;教内毗昙宗执著二世有义,同因中有果,成实师计二世无义,同因中无果,所以上门具破内外两家。今此《观缘门》正为破内,因为四缘是佛经所说。佛说四缘为的显示空义,所以说:“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而诸部小乘执为实有,不知性空,所以须破四缘明空。大乘明义,不但众缘所生法其性本空,即众因缘自身也空,如《中论》说:“若果从缘生,是缘无自性,从无自性生,何得从缘生!”
  五者,有人怀疑:《三论》一向说空,如果一切法空,佛经为何说一切法从四缘生?佛既说诸法从四缘生,即是有诸法,三论何以破有明空?论破如果是对的,佛说应当为非,如果佛经说是对的,论中破应是错误的,似乎经论矛盾,应予会通。解言:说诸法空者,即缘起法本性是空,不是否定当前缘起事相,也不是说有自是有,空自是空,这是空有二见,不是中观正义。又经中佛自说诸法是空。今明空义,是即有之空,也是即空之有,空有不二,二者是统一的。如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即是中正之道。生与无生也是这样,缘生无性,生即无生。虽无实生,不碍缘起假生,生与无生不二,即是无生中道,也是中道无生。
  丙一 长行发起
  复次,诸法缘不成,何以故?
  长行发起,“诸法缘不成”者,就是破缘,意思是:从缘生诸法,而这能生诸法的缘不能成立,等于说诸缘也空,所以说“诸法缘不成”。“何以故”发起后文。

  丙二 正明门体
   丁一 就四缘明没有果生
    戊一 略标缘中无果

  略广众缘法  是中无有果
  缘中若无果  云何从缘生
  这一偈有二义:上半正破缘中有果生果,下半呵斥外人。“略广”义者有三意:一者“因缘门”为略,“观有果无果门”为广,今双举前二门以示外人,前略广二门就众缘中求果已经不可得了,你为什么还说果从众缘生呢?这是用前二门已说明的无生道理破今天这四缘生果义。二者,上“有果无果门”详细的解释无生名为广,今此“观缘门”简要,称之为略。三者只就此“观缘门”自有广略,以四缘一一分别检查无有果生为广,因缘合说果法无生为略。
  瓶等果,一一缘中无,和合中亦无,若二门中无,云何言从缘生?
   长行顺释偈意,“一一缘中无,和合中亦无”,释偈上半略广意,“一一缘中无”指四缘一一缘中无果是为广,“和合中亦无”指因缘和合中亦无果是为略。次两句释下半,“若二门中无”,“二门”是指“因缘门”是略和“有果无果门”为广;也可指“有果无果门”和“观缘”二门为略广;也可指本门中的“一一缘中无”和“和合中亦无”二者为略广,论意含此三种略广,如果这三种略广都无果的话,为什么说果从缘生?

  戊二 广释缘中无果
   己一 偈颂
  问曰:云何名为诸缘?答曰:
  四缘生诸法  更无第五缘
  缘缘增上缘  因缘次第缘
  解释:首先假设问答,假设“从问曰”发起,接着以“答曰”来解释。作论的体裁需要问答,以便于说明道理,不必另作别的解释。问意:前明众缘中无果,所以不能生果。有人可能认为:这是破外道所说的众缘,不能生果,不破佛法中的四缘,以内外未分,所以须问澄清。答意说:我上来所说的“略广众缘法,是中无有果”,正是指的小乘论中所说的定性四缘不能生果,如果是外道所说邪僻谬论,不值得批破。
  此偈是解释前“略广众缘法”的。前偈说“众缘法”,不知是何等众缘,今偈释云“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即是解答“众缘法”就是经论中常说的四缘。释前偈上半,由众缘生诸法,说明四缘的作用,下半列出四缘的名字。这里要问:佛说诸法从四缘生,龙树为什么破四缘生诸法?这岂不是与佛经相违背!今明佛说四缘生诸法,本为显示空义。缘起性空是佛教大乘经的根本理论,缘起如幻,无有实体,如经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即是空义。而诸部小乘,执著定实四缘,不知空义,岂是真知四缘生义?今破四缘生诸法,是破小乘人所理解的定性四缘,实有诸法,何曾破佛说的如幻缘起,假名诸法的中道正义,而是发扬缘起性空的中道正义。《大智度论》说:“菩萨行般若波罗密如是观四缘,心无所著,虽分别是法,而知其空,皆如幻化。幻化中虽有种种别异,智者观之,知无有实,但诳于眼。譬如小儿见水中月,心生爱著,欲取而不能得,心生忧恼。智者教言,虽可眼见,不可手取,但破可取,不破可见。菩萨观知诸法从四缘生,而不取四缘中定相。四缘和合生,如水中月,虽然是虚诳无所有,要从水月因缘生。”如果像毗昙所执实有定性的四缘,在于世谛因果中就讲不通。如《三论玄义》说:“初学毗昙似如可解,转久推求则成邪见。问曰:学毗昙云何乃成邪见?答:若言四缘生诸法者,谁复生于四缘?若四缘更从他生,则他复从他,如是无穷。若其四缘自然而有不从他生者,万物亦应不从四缘,当堕无因。故知从则无穷,穷则无因,由此二门不信因果,故久学毗昙成于邪见。”所以缘起法义,称为甚深,二乘浅智,不得其底。

  己二 长行
   庚一 释四缘名义
  四缘者,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因缘者,随所从生法,若已从生、今从生、当从生,是法名因缘。次第缘者,前法已灭次第生,是名次第缘。缘缘者,随所念法,若起身业,若起口业,若起心心数法,是名缘缘。增上缘者,以有此法故,彼法得生,此法於彼法为增上缘。
  长行先举出四缘的名字,然后循序解释。解释因缘,“随所从生法”,就是随所从因缘法生,如泥能造瓶,瓶从泥生,所以泥是瓶的因,随所从泥因生,所以泥是瓶的因缘。又经论中说有六因四缘,因缘两意可以互含,四缘可以含括六因,六因也可摄为四缘。所谓因缘,摄相应因、共生因、自种因、遍因、报因,摄含这五因为因缘,摄因为缘,所以名因缘。次第缘、所缘缘和增上缘,合此三缘为能作因,这是六因四缘互摄的内容。次第缘是依心法说的,前念心灭时,为后念心生起作缘,前后心念次第相续生,不断不乱,名次第缘。缘缘也译为所缘缘,前一“缘”字指心识,即能缘的内心,次一“缘”字指外境,心识生起,必托外境,无境不生心,借境生心,所以境为心生起之缘,心境能所合说,所以名缘缘。依文释者“随所念法”就是随所缘念境法,生起身口意三业之心,三业之心生起,即托所缘境为缘而生,这是心境合说名为缘缘。如果以所缘境为缘缘的话,那么缘缘二字皆指外境。所谓增上缘者,“以有此法故,彼法得生,此法与彼法为增上缘”,这是缘起论的基本意义。缘起论即是因果的关系,“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法从因缘生,亦从因缘灭。例如十二因缘,因为有无明所以有行,因为有行所以才有识;无明灭所以行灭,行灭所以识灭等。又如依眼根生眼识,根是识的增上缘。又一法生起时,诸法有与力和不障二义就是增上缘。“四缘生诸法”,心法生的时候一定具足四缘,色法生时有因缘、增上缘就可以了。解释四缘名义就是解释前偈“众缘法”三字。

  庚二 释略广义
  如是四缘,皆因中无果。若因中有果者,应离诸缘而有果,而实离缘无果;若缘中有果者,应离因而有果,而实离因无果。
  解释略广因缘求果不可得有三义:首先,解释广求不可得;接着,解释略求不可得;第三结呵外人,今是广求文。就四缘一一分别推求名为广;因缘总合推求名为略。解释广有二义:一者总五因为一因缘为因,将余三缘称为缘。意思是:如果因中有果的话,应该离开其余三缘有果;如果余三缘有果的话,应该离一因缘而有果。二者,谷种子是生芽的正因为因,水土阳光人工等是芽的外缘为缘。如果谷种子内先有芽,应该离水土人工等缘而有芽生,如果说地水人工等缘中有芽的话,应该离谷种子而能生芽。这是从因缘中广求果法不可得说的。
  若於缘及因有果者,应可得,以理推求而不可得,是故二处俱无。
  接着从因缘总合来略释求果不可得,意思是:总这种子的因,地水人工等缘合求果法也不可得。
  如是一一中无,和合中亦无,云何得言果从缘生?
  第三,总结略广众缘中果法不可得。“一一中无”,就四缘当中,一一中分别无有果生;总就因缘“和合中” 也无果生;你为何说言果从众缘生?这是解释前偈下半,“缘中若无果,云何从缘生”,即是呵责众缘生诸法的意思,来显明诸法本自无生。

  丁二 举非缘决破
  若果缘中无  而从缘中出
  是果何不从  非缘中而出
  若谓果缘中无,而从缘生者,何故不从非缘生?二俱无故。是故无有因缘能生果者,果不生故,缘亦不生,何以故?以先缘后果故。
  前二偈表明众缘中无果,所以不应生果;今偈举非缘决破,决者决定,又是并同。缘中无有果,而从缘中出,非缘中也无果,为何不从非缘中出?使得众缘并同非缘,作决定破。前面说过,缘中无果既不生果,非缘中无果也不应生果。反过来说,同样,非缘中无果既不生果,众缘中无果也不应生果,道理是相同的。此义决定,所以一切法无生,是为并决破。又并决有四句:一者,缘和非缘中都无有果,如果说缘能生果,那么,非缘也应生果,缘和非缘都没有果。二者,如果说非缘中无果不能生果,那么众缘中也无有果,同样也不应当生果。三者,缘非缘中都没有果,如果说缘能生果,非缘不能生的话,我要相反地说:非缘应能生果,而缘应该不能生果。四者,如果说非缘不生,缘能生果的话,那么,非缘中无果,缘应有果,这个义例前面已经被破,如说:“略广众缘法,是中无有果,缘中若无果,云何从缘生。”以此诸义决定破诸法实生,而显诸法本自不生。诸法无生的道理,即是真知、法性、实相。《中论·观法品》说:“诸法尽毕竟空,无生无灭,是名诸法实相。”何为非缘?所谓“非缘”,是说不能为果法生起作助缘,名为非缘,略有三种:一者,如泥能作瓶,故泥是瓶的因缘,牛奶不能作瓶,对瓶来说就是非缘。二者,从世俗说,四缘能生诸法,所以名为缘,外道所说的微尘、世性、大自在天等能生万物,这是错谬的邪见,是为非缘。三者,破定性实在的四缘不能生果,即缘成为非缘。

  丙三 结归三空
  缘果无故,一切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空故,云何有我耶?
  这是本门的最后总结,之所以结归三空,是因为因缘所生法即是空。不但因缘所生法是空,能生的因缘也是空,如偈说:“若果从缘生,是缘无自生,从无自性生,何得从缘生”?无自性就是性空。


{返回 刘常净·三论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十二门论释义 甲二、正明论体 乙四 观相门
下一篇:十二门论释义 甲二、正明论体 乙二 观有果无果门
 三论玄义记 五、释本文 甲二别释众品 乙一 经论相资门
 百论释义 前言
 十二门论释义 甲二、正明论体 乙九 观因果门
 百论释义 舍罪福品第一(1)
 三论宗纲要 三论宗的教理和观行 第三章 观智义
 三论玄义记 五、释本文 甲二别释众品 乙九 明四论用假不同门
 十二门论释义 甲二、正明论体 乙七 观有无门
 百论释义 一、作者、注者和译者
 十二门论释义 甲三 全论总结
 三论玄义记 五、释本文 甲一、通序大归 乙二、别释破邪显正 丙一、破邪..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报国寺募修大殿缘起[栏目:太虚法师]
 出家因缘(宽秀)[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Title Page / Dedication / Contents[栏目:The Buddhist Catechism]
 看透我们的内心[栏目:佛网文摘]
 有求必应的佛菩萨[栏目:仁焕法师]
 须以慧眼慎甄别 勿堕邪思涉污行(持松法师)[栏目:唐密文集]
 与侄子书(雷次宗撰)[栏目:东晋南北朝居士名家文集]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四十二课[栏目:入中论自释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