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认识和学修三论宗(理净)
 
{返回 三论宗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33
如何认识和学修三论宗
  中国佛学院    理 净
  一、如何认识三论宗
  三论宗也叫中观宗或中观学,起源于印度龙树的中观学,依龙树的《中论》为代表。但又不完全与现在所说的中观学相同。今天所流传的中观学基本上有三大体系:
  (一)、西藏中观学
  公元6世纪佛护作《中论注》,清辨作《般若灯论释》,佛护和清辨虽然都标榜弘扬龙树、提婆的中观,但他们对空性的认识和论证方法都各自不同。因之中观派分成应成派(归谬论证派)和自续派(独立论证派)两派。
  应成派
  应成派以佛护为代表,继承了龙树、提婆破而不立的传统,认为龙树的空“是遮非表”。所谓“是遮”,指从各个方面指摘论敌所说的矛盾性,证明其不能成立,从而否定一切实有自性。“非表”是不提出自己正面的、积极的主张,不肯定任何规定性的存在。在他们看来,不但对空有,而且对空的认识本身也要加以排除(“非唯空有,亦复空空”)。
  应成派的后继者有月称和寂天。 月称著《入中论》成为应成派的代表著作。后来有宗喀巴著《菩提道次第广论》等。
  自续派
  ?自续派以清辨为代表,认为对空性要用因明的推论形式(比量)积极地加以表述,空不是意味着否定一切,而是修持者在禅思中能够达到的一种最高境界。公元8世纪以后,大乘两个学派开始融合,形成中观瑜伽行派。寂护是这个学派的代表者,著有《中观庄严论》。他坚持自续派的独立论证路线,并受到法称因明学中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影响,认为外界的一切存在虽然都是识的流转和显现,但从终极意义(胜义)上看则不过是“寂灭戏论”或“毕竟空”。
  (二)、汉地中观学
  所谓汉地中观学,是指以《中论》为依据,形成的近现代学派。唯主张龙树的《中论》。以印顺法师为代表,大量引用了部派佛教思想,不赞同西藏中观学和吉藏大师的三论宗思想,专以龙树的《中论》为依据而形成的中观学派。
  (三)、三论宗学派
  三论宗是以印度中观学为基础,依据罗什法师所译《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而建立的汉地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主要以吉藏大师为集大成者,而形成的三论宗体系。
  有人以为三论宗的思想是只破不立,为断灭空见者;也有人认为三论宗的理论学说是一种诡辩论;也有人认为三论宗是专门破外道,自己没有思想理论观;也有人认为三论宗只谈理论,没有行证。
  无论如何,以上这些观点都是偏见,没有认真理解和体会三论宗的根本思想含意。三论宗虽破一切法执,提倡无所得毕竟空之理论,但并没有否定世俗谛的存在,因此虽第一义毕竟空,而缘起有宛然存在。破邪只是破大小、内外一切定性有之邪执,如果说有法是定性有,则破坏了缘起性空的理论,非佛法正义。所以要破定性有之法,欲令众生悟入无所得之缘起性空。真正体证诸法实相之理。如《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因此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三论思想是对“般若”的正观行证。至于说三论没有行证,更是不识三论学说,僧诠、法朗、吉藏皆是主张身体力行的,持戒清净,教导弟子众多,皆成为当时之高僧,众人敬仰,岂能无有行证了。
  综合以上所说,西藏中观学偏重于实践,把龙树的《中论》思想与唯识学结合,而形式成了西藏的中观学。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汉地人学有一定的难度和诸多障碍。
  印顺法师为你表的中观学派,虽然以龙树的《中论》为依据,但引用部派思想,有背与大乘精神。再者由于时间短没有形成规模和完整体系,也不易学习和弘扬。
  三论宗是中国佛教八宗之一,经过历代祖师代代相传,具有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和传承文献。是中国佛教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吉藏大师对龙树中观思想的升华,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代表。
  二、如何学习三论宗
  我个人认为要学好三论宗这门理论学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要了解一个宗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任何事物的形成都会受到当时的历史发展的影响,如果没有正确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而用现代的历史条件来看当时发展的事情是会走向偏极的。因此,三论宗思想产生在异说纷纭的时代,不得不以一种超一般的理论来抵制其它学说,而树立自己的思想理论。这本来是无可厚非之意,如果我们能取消这种偏极的观点,去深入体会其目的所在,便会知道其真正的思想理论。这一点为学习三论思想非常重要。
  (二)、要以身临其境的精神投入体会。我们无论学习和了解任何一种学说,如果不能身临其境,而是隔鞋抓痒,永远不能得其要领,佛说法是对机而说。三论宗是从四悉檀之对治悉檀入手,破斥一切有所得之见,显其无所得之空。如果我们从有或从空的任一方面去看,那自然不能理想其精神所在。只有我们的思想和本宗的思想相适应,站在同一角度去看问题,而不是用对立的观点去评判其道理是否正确。否则我们很难深入到本宗的思想境界。
  (三)、正确领会本宗的宗旨。中国佛教有八大宗派,各家的主张各自有所不同。因此,如果没有正确的领会三论宗的“破邪显正”的中心要领,依照他宗之思想解释三论宗之思想,当然会困难重重道理不能。因为本宗要破一切邪见,只有自家一无所有,才能破他。如果自有所立,岂能破他宗之立。有无皆是执见,只有空才能成立一切法,只有自己无所得,才能无所不得。所以,本宗以破邪即是显正,破邪之外别无正所申为宗旨。 
  (四)、不能有入主出奴之偏见。佛说一切法皆是平等无有差别的,但因众生执见,而分别为大、小、半、满、深、浅之分。我们如果能从佛为教化众生之角度理解,药无贵贱,病痊则良。如果说以某一宗为最高之标准去度量他宗,则成为入主奴的观点,非学者之风。只有从平等一如、切实实际的思想境界去观察,才能得其要领。正确无误的把握实际客观理论,才能深入研究和学习三论思想理论。
  (五)、对三论宗之著疏、论著要精选精读。各宗有各宗的著述和特定的经论。学三论必须要读三论宗之祖师的著疏和依据的经论。如果把凡是与三论、中观、般若有关之书混为一谈,则会张冠李戴、牵强符会,更无头绪。只有一道深入,才能通向本宗之渊府。因此,做研究和学术对选择资料是很重要的。研究和学习三论思想学术是否是属于三论宗的著述这一点也很重要。如果要正确的理解本宗的思想理论,就必须要认真研究和学习属于三论宗的著述,而不应胡须眉毛一把抓、是非不分。这也是学习三论学必须要注意的一点。
  如果能注意到以上五点,我想学好三论是不成问题的。虽然三论学说是一门比较深奥的哲学思想,但如果我们掌握了要领和认真刻苦的学习和研究,我想一定能学好。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更何况我们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学习,还怕学不好吗?
  三、如何修证三论宗
  三论宗不同与其它各宗派,中国佛教有八大宗派,其中禅、密、律、净四个是属于宗下,天台、唯识、华严、三论四个是属于教下。宗下主要体现在修行的次第上,而教下主要体现在思想理论的指导上。也就是说理论是为修行而指导,而修行是对理论的实践,二者之间是互助互补、不相矛盾。如果偏离了修证的教理是空谈,如同纸上谈兵、画饼充饥;而没有教理的修行是盲修,如同航船失去方向、没有导航。
  三论宗主要是理论指导,为我们修行佛法起到导航作用。如果从理论与修证二者比较而言,应当先学教理,再依教而修证,如果没有教理你的修证还是盲修瞎练。所以三论宗看来虽然没有具体的修证次第,但却能为其它各宗的修行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不应当轻视和忽略了对教理的学习,其实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无时无刻不用到理论指导,只不过我们在初级阶段时运用的理论比较粗浅,我们的常识和初学知识可以满足而不觉。当你修行到一定深层次时,你才会发现教理上的指导对你的修行非常重要,如果你没有教理你会寸步难行,到那时再来学教理,就会耽误和浪费了前面的修证。俗话话:不进则退。当你修一半再来学教时,前面的修证自然学退失,回头得从头再来,这岂不是更加慢了吗?
  这里介绍几种三论宗在修行上的运用:
  (一)、在念佛法门上的运用:
  我们一般来说,大家都主张念佛念的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这实际上是人们对“念佛”法门上误区,念佛的目的不是为了念多少佛才能往生,而是以念佛来替代人们的妄念,即以“一念代万念”,当你的妄念完全断除时,自然达到一心不乱,这时你就能虽时往生了。由此可见,念佛不在“快”而在“静”。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作到“静”呢?要“慢”!慢了再慢!慢到不念而念时,自然就“一心不乱”了。
  (二)、在禅定法门上的运用:
  修禅定的人如果不懂中观思想,就很有可能堕入“偏空”。因为你在入禅定时,主要靠修“观”,也就是参话头。如果你不知道空与有之间的微妙关系,那你就会把有与空分开,涉有时不能入空,当入空时不能涉有。由于人们在修禅时偏面的强调了对“空”的追求,修禅者最容易就“舍有而住空”,成为堕“空”见者。往往自己不知,还误以为是开悟,见到了“空性”。真正的“空性”不著空有、不著有空,自然而然进入的一种“自性清净”性。
  (三)、在诵经、持咒上的运用:
  诵经持咒也是佛教修行主要方法之一,我们除了每念佛、参禅之外,还要坚持读诵大乘经典和持念佛咒。无论是诵经还持咒,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了增长智慧、开佛知见,我们通过读诵佛教大乘经典明佛理知因果,以断除人们的贪瞋痴。;二是为了“静心”,无论诵经或者持咒都能达能静心的作用。通过读诵经典或受持佛咒来消除人们心中的不安,依经咒作为依靠,使人们有种归宿感和安全感。所以诵经持咒能够“静心”。由此可见,诵经持咒也不是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而是越慢越好。当你诵经持咒在慢的时候才能体会佛经的教义,感受到佛力的加持。
  (四)、在礼佛、忏悔上的运用:
  在佛法的修行道路上,最重要的忏悔我们的罪业,我们之所以不能悟道就是因为过去无量劫以事所造的罪业弊。要得到解脱就必须先要忏悔罪业,而忏悔罪业的方法最直接的就是礼佛,通常所说的“叩头”。人们一般也错误的认为叩头越多越好,这其实也不符合道理的。在很多的“忏文”中都说:“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求忏悔。”还有“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些都说明了在佛前叩头求忏悔时不在叩头多少,而在于是否“诚心”,也就是说我们在叩头时自己的心是否与佛的心能“心心想应”,也就是说能否“感应”佛来为我们加被。“诚心”者是指放下自我、放下执著,把自己的心完全交给佛陀来为我们清洗,这样我们的心灵才能得到净化。
  总结
  总的来说,以上是从三论宗的思想理论来看待我们对佛法的修学。概括而言,无论任何一种修行方法,要得到一定的成就,就必须先学习佛陀的教理,以教理来指导我们去实践修证,这样才能有学有修、有行有证。而佛教的教理重点在“般若”思想,而三论宗是以“般若”来立宗,被称为般若宗。所以对般若思想的理解和解释最为准确,这一点在各宗教理上是大家公认的,已经是无可厚非的事实。所以学习三论宗对我们修学佛法至关重要,大家不要一时觉得只讲理论,没有具体的修证次第,而误了自己的修行,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也是愚夫愚见!

{返回 三论宗简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吉藏大师与三论宗(理净)
下一篇:三论宗略述(刘峰)
 如何认识和学修三论宗(理净)
 三论宗略述(刘峰)
 三论宗衰灭之原因(理净)
 三论宗的宗旨
 三论宗重要著作
 三论宗大义
 三论宗
 三论宗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
 中国三论宗传承及其发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中之宝 自序[栏目:人中之宝]
 福德日记5月16日─报恩,也是累积福德[栏目:福德日记]
 第八 婆耆沙长老相应[栏目:有偈篇]
 菩萨戒律仪论(下)[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这个世界很不清净...怎样才能真正去感悟“心净国土净”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孝养父母[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一编《佛学通论》心学大意[栏目:欧阳竟无居士]
 三乘佛法心要·小乘·苦圣谛[栏目:创古仁波切]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五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