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汉传因明在中国的传播和弘扬
 
{返回 因明学参考资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67
汉传因明在中国的传播和弘扬
  范成存 张忠义
  因明是印度逻辑史上的一个重要体系,也有人称作“佛家逻辑”。由于佛教很早就在我国得到了传播和发展,因此与佛教关系十分密切的因明也很早传人了我国,鉴于传入时间,所传典籍及延续情况有所不同,在我国又有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的分别,限于篇幅,我们下面主要叙述汉传因明在我国的传播和弘扬情况。
  因明在我国的传入和弘扬的几个重要时期有:南北朝时期、唐初时期、清末时期、“五四”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九十年代末时期。
  ㈠南北朝时期:早在南北朝时期,因明就随著佛教的东流而传入了我国的汉民族地区。当时有三部重要的古因明专著先后在我国北方和南方译出。第一部是《方便心论》,系三藏吉迦夜与县曜于公元四七二年译出。第二部为龙树的《回诤论》,系三藏毗目智仙与翟县流支于公元五四一年译出。第三部是世亲的《如实论》
,是三藏法师真谛于公元五五O年译出。由于当时注疏甚稀,所以上述传人的“三论”在我国没有发生太大的影响。
  ㈢唐初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因明在我国的第二次传人。在这次传人的过程中,我国高僧玄奘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公元六二九年,玄奘去印度游学,经过十几年,到公元六四三年,他带著一大批佛教典籍回国。回国以后,玄奘就专心地从事佛典的翻译工作。在玄奘所译的佛教典籍中,有两部关于新因明的专论,一部是陈那撰写的《因明正理门论》,一部是陈那弟子商羯罗主撰写的《因明入正理论》。这二;姗”的译出,标志著因明系统地传人了我国。
  二一论”译出以后,玄奘门下诸师奉为秘密,竟相注疏。在这些注疏中,影响最大的当属窥基所著的《因明入正理论疏》,也被尊称为《大疏》。在《大疏》里,窥基不仅具体地注解了《因明入正理论》所阐发的基本理论,而且还在许多问题上作了重要的发挥。
  唐初对因明进行认真研究和评注的比较出名的人物还有佛门外的学者吕才。吕才所著的《因明注释立破义图序》虽然包含了对因明的误解和不当之处,但也提出了一些新鲜的看法,中肯的批评以及用图解方法使因明通俗化的尝试。
  正是由于玄奘,窥基、吕才等人的上述工作,才使因明在我国经历了最辉煌的时期,并最终奠定了我国因明研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中国也因此而被称为因明的“第二故乡”。
  ㈢清末时期:印度因明自唐初系统地传入我国以后,曾经兴盛过一段时间,但后来随佛学法相宗的衰落而衰落,到明清之际,因明几乎成了绝学。清代晚期,佛学法相宗又趋向复兴,因明也随之得到复兴。杨仁山正是清末使因明得到复苏的第一个人物。在他的努力下,从日本搜求购回了我国早已散失的唐代玄奘、窥基等翻译与著述的多种著作。窥基的《因明大疏》就是由他从日本取回、审编刻印出来的。杨仁山不仅刻经,还开设佛学学堂,取名“祗恒精舍”,另成立佛学研究会,自任会长,每周讲经一次。佛学堂的开设和佛学研究会的成立,使杨仁山培养了一批佛学弟子,其中有太虚法师、谢无量、欧阳竟无、章太炎等人。正是这些人的工作使因明在杨仁山之后又得到了逐渐的弘扬。
  欧阳竟无是弘扬因明的一个关键人物。他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弘传唯识和因明的人才,与章太炎等人筹设了支那内学院,即“中国佛学院”。欧阳竟无在内学院一边讲学,一边组织师生编刻唐代法相、唯识要典和章疏。
《藏要》就是这时他和内学院的师生辑印出来的。
  在因明方面,欧阳竟无写了《因明正理门论叙》和《成唯识成叙》。二一叙”是两本指导人们学习因明的精采之作。
  ㈣“五四”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五四”以后,因明在我国得到了更进一步弘扬。不仅佛学院成为讲习因明的重要阵地,而且一些高等学府也开设了因明课。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因明著作得到翻译、编辑和出版。
  第一、佛学院成为讲习因明的重要阵地。例如吕激在南京支那学院、史一如在武昌佛学院、王森在中国佛学院、王季同在苏州觉社、慧三在常熟东港净光佛社,清净在北平三时学社都传授过因明。
  第二、因明进入高等学府。太虚大师于一九九二年在武昌中华大学讲演了他自己撰写的《因明概论》,熊十力在北京大学讲授了《因明大疏删注》,周叙迦、熊绍坤也在北京大学讲过因明,周叙迦还在民国大学讲解过《因明入正理论》。此外,王森在清华大学,私立中国大学、陈望道在复旦大学也介绍过因明。
  第三,大量因明著作的翻译、编辑和出版。在“五四”以后到建国前的三十年间,翻译和编撰因明著作近三十种。如吕激所著的《因轮决择论》和《集量论释略抄》、王森所译的《正理滴论》
、吕澄所著的《入论十四因过解》、
《因明正理门论本证文》和《因明纲要》、梅兄羲著的《因明入正理论疏节录集注》、丘檗著的《因明正理门论疏》、熊十力著的《因明大疏删注》、太虚大师著的《因明概论》、覃方达著的《哲学新因明论》、周叙迦的《因明新例》、陈大齐著的《因明大疏蠡测》
、许地山著的《陈那以前中观派与瑜伽派之因明》等等
  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九十年代末期。五、六十年代,因明学在我国的传播与弘扬方面相对来说处于一个“低谷”时期,除了南京佛学班和中国佛学院开设过因明学课以外,仅有吕激、虞愚、石村、丁彦博等人在《现代佛学》等报刊上发表过十几篇因明学论文。
  十年动乱期间,因明的传播和西方逻辑一样遭到了禁止。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因明学逐渐引起学术界重视,因明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民族遗产列为“抢救”对象。一九八一年,石村的《因明述要》出版,这是建国以后出版的第一本介绍因明的著作。一九八二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因明论文集》,汇萃了建国以来至八一年因明研究的主要论文二十余篇。八三年八月,在甘肃敦煌召开了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主要成果汇编成《因明新探》,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八九年出版。八三年十二月,整理出版了吕澄先生一九六一年在南京佛学班上的讲稿《因明入正理论讲解》。八十五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沈剑英著的《因明学研究》。此外,还出版了法尊法师的《集量论略解》、《释量论》两个译本和王森、杨化群对《正理一滴记》的两个译本。
  八十年代在因明学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我国举办了因明讲习班,一些大学开设了因明课,并招收了因明专业研究生。八三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办了因明学习班和佛学讲习班,虞愚教授系统地讲授了因明理论、历史和《因明入正理论》、《唯识三十颂》等专书。同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王森教授给研究生和中青年研究者讲授了《因明入正理论》。国内有十多所高校开设了因明课程。中国社会科学院、青海民族学院、上海华东师大等已设立因明学方面研究生专业,并已培养出了多名因明学硕士毕业生。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在因明的传播和弘扬上出现了一股可喜的势头,这就是一批年轻的学者涌现出来,如郑伟宏、张忠义、姚南强、阿旺旦增等。他们除了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系列因明学研究的文章以外,有的还出版了有关因明学的专著。如一九九五年四月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张忠义著的《中国逻辑史研究》一书,在此书中作者专列一章对因明与中国的名辩、西方的逻辑在一系列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思想。再如九六年八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郑伟宏的《佛家逻辑通论》,此书分上、下两篇。上篇重点探讨了陈那新因明的主要理论问题,下篇则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新因明的入门著作《因明入正理论》,并对其他代表性论著钩玄提要。
  应当看到,在建国后的近五十年时间里,除了大陆学者以外,港台的一些学者也为因明的传播、弘扬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们当中的一些主要代表人物有陈大齐、霍韬晦、太虚大师、圣禾法师等。一九七O年陈大齐的《因明入正理论悟他门浅释》由台湾中华书局出版,一九七八年霍韬晦的《佛家逻辑研究》由台湾佛光出版社出版。在这两本书之后,一九八七年由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编委会编辑、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佛教逻辑与辩证法》

(佛教逻辑专集之一)和《佛教逻辑之发展》(佛教逻辑专集之二),这两本专集的出版,使港台学者的因明研究成果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展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太虚大师和圣禾法师。太虚大师是近代中国佛教改革的先驱,是世界享有名望的高僧,他除了著书立说二刚面已有简介)之外,还创办了月刊《海潮音》。

《海潮音》创办后,登载了大量介绍、研究因明的论文,可以说太虚大师和他创办的《海潮音》为因明在我国的传播和弘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圣禾法师(又名水月法师)也是台湾传播、弘扬因明贡献卓著的人物,一九七七年他在台南创办了《因明杂志》,坚持了八年之久,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唯二本因明学杂志,他还出版了《水月全书》三册,其中有《因明文集》二册,《古因明要解》一·册·爱好和研究因明的人只要翻开这几册书,便可发现处处不乏真知灼见。
  摘自《海潮音》总第80卷7期

{返回 因明学参考资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因明中的四种“相似现量”(喜饶嘉措)
下一篇:因明入正理论通释(单培根)
 大乘大义章 9 第十三章次问如、法性、真际并答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一二一○)
 杂阿含经选集 二十八、定学
 杂宝藏经白话 父闻子得道欢喜即生天缘第八十九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三愿章第三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六七)
 那先比丘经 第十六问 为善应预先做或事後做呢?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五三一)
 宗镜录 卷六十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妨云淡风轻[栏目:超然法师·岁月枯思]
 企求「完成」心断灭[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法相宗在近代的复兴(陆月宏)[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集要 第九品 智慧[栏目:入菩萨行·如石法师]
 难到往生是我们修净土的唯一目的吗?要如何通过念佛来打破我执?[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0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六集]
 禅语空人心 第八讲 一曲禅歌乐有余[栏目:郑石岩教授]
 贪欲过患[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五六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一章 施饭转胜[栏目:自立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