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境界与世界文化融合》报告题纲(下)
 
{返回 能利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35

《佛教境界与世界文化融合》报告题纲(下)

报告人:武汉归元寺能利法师
 

二 世界文化的融合

 

A、宗教的融合

   宗教的目的:解决人生的终极问题,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向。

   佛教成佛、道教即身成仙、基督教升天堂

   宗教的起源:通过自身的静定,观察到超出我们知觉的范畴,另有更宏伟的世界。

   宗教的没落:人的感知力在下降、过分依赖科技;宗教从有修证的文明,走向迷信的无明;

 

B、哲学的融合:

  a、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重相。——归纳、演绎,外在超越

     东方哲学的思维方戒:重象。——类比,内在超越

  b、有限的人生与无限的人生意义:立功、立德、立言

     ——儒学的五常与佛教的五戒有相通之处

  c、如果你真正明白无常苦空的道理,你心平如水,你就会真正明白,海德格尔的这句话:“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只有放下自我的欲求,才能细细品味世界,才能体会世界如些之有序、如此之有规律、如此之美,才能感恩一切,才能自在地生活。

  d、康德的三大批判之解析:

     第一批判《纯粹理性批判》:理论理性批判。主要考察理性的认识能力。

     ——这是如何正确性地认识,先验感性与先验分析,都是对外界的正确把握。对事物的把握,事法界

     第二批判《实践理性批判》:考察理性的实践能力或者说意志能力。

     ——道德法则、绝对命令(定言命令),就是理想状态或人的最高道德状态。对理性的把握,理法界

     第三批判《批判力批判》:考察的判断力是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沟通作用的中间环节。

     ——理性如何在生活实践中的实现,即最高状态可以适用于生活实践的问题。即理事如何圆融的问题,理事无碍法界。

  e、凡是在理论上导向审美主义的那些东西,实际上它的解答可能就在实践当中。——马克思

     ——理论,只有体证、体悟到了,才是可行的。这个理论也才是真实的。修行亦复如是。

  f、幸福是什么?自由与至善,自由是什么?

    ——心中无所求,能得大自由;和合于社会,看破随缘修。

  g、佛学与道学:

    楞严经:知见立知是无明本

    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德经: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道德经: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名道纪。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思维方式举例:
 

1、哲学家教一个王子人生路:

   会遇到三道门:改变世界、改变别人、改变自己

   到处受挫折,与世界作斗争、与别人作斗争、与自己作斗争

   哲学家再教他三道门:接纳自己、接纳别人、接纳世界

      ——儒学:和而不同的思想

      ——佛教:修行就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观念世变,世界即变,一切从心开始,一切唯心造。

      ——道学: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第二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第二十九章)

 

2、有一悬崖,中有一处从上落下一包,包开,露出金项链等闪闪发光,如取,须从旁攀而取之,有些生长不牢固的根与灌木,下去取,则有落崖失去生命之虞。请问你去否?

如果,包是一个小孩子,你去否?

   —— 每一个人的一种行为都会有一种衡量的标准。在有了标准后,请后下面一个:

 

    如果你们谈恋爱,你很喜欢一个人,但那个人却不是很喜欢你,如果你勇敢去接近他(她),结果是你要十分小心,才能保持和他(她)的感情,也许他(她)有一天会弃你而去,到头来你会痛苦万分,这样的情况,你会去接近他(她)吗?

如果你是对方的他(她),你会如何应对?

   ——不能改变别人,改变自己是可能的。有时要以更大的心量去考虑问题,有时要以责任去考虑问题,有时要换位思考。

 


{返回 能利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当代反思(一)
下一篇:《佛教境界与世界文化融合》报告题纲(中)
 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当代反思(二)
 迦絺那衣法会上的开示(能利法师 译)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一)
 昌明长老访谈录
 尼泊尔的狗
 蓝毗尼园的月圆诵经法会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三)
 印光大师人生思想过程(上)
 完善僧团管理 加强僧才培养 —— 在上海玉佛寺真禅大师圆寂十周年纪念研..
 太虚大师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当代反思(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22.修道者的行仪[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闻思是实修的前行[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澄观对“普贤”的诠解[栏目:吕有祥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