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台湾佛教见闻记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72

台湾佛教见闻记 
 

  住在厦门,接触了许多台湾过来的法师,经常听他们介绍台湾佛教情况,很渴望能有机会一睹其真面目。因缘总算来了,这得感谢台中慈光寺惠空法师,正是他给我提供了这一因缘。1997年冬,我应澳大利亚墨尔本明月居士林妙净法师的邀请去澳洲弘法,随后抵达台湾,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参访讲学活动,获益非浅。现将一些见闻记录下来,供养大家。


一、弘法

  说到台湾佛教,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的弘法事业。台湾的佛教道场很多,除独立于山林、城市中的大大小小寺院之外,还有许多坐落在楼层中的精舍,他们与社会大众融为一体,为城市中的广大信徒修学佛法提供了极大方便。台湾的法师大都热心于弘法,随便走到一个道场,看看他们的活动安排表,便可以了解他们的活动情况了。一些大的道场,如佛光山、法鼓山等,一年内的活动都会预先安排好;一般的小寺院往往也安排了一个月或一周的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真可谓法门无量。

  1、讲经、讲座
  一般寺院的活动安排,都有拜忏、共修、讲经、讲座,这大概算是台湾寺院的基本弘法形式。笔者在台参访期间,应邀到台北的文殊院讲堂、中坜市清心讲堂、桃园市学佛行苑、台中市灵山寺、普贤讲堂分别做了演讲。这些讲堂处于闹市中,多数就设在楼层内,通常都有固定的活动安排,偶尔也请外面的法师去演讲。每个讲堂都有自己的信徒群体,讲堂的生存主要依赖信徒的护持。台湾的一些大法师也时常租用社会公共场所(如中山纪念堂等)举办大型讲座,有时会有数万人参加,其布置之庄严、场面之壮观,恍如灵山再现。

  2、印经、赠送经书
  台湾佛教界创办的出版社很多,有佛光出版社、法鼓文化出版社、东初出版社、大乘文化出版社、正闻出版社、慈济文化出版社等等。此外还有许多印经会,发动信徒印经结缘,台湾的许多佛教组织及寺院都设有经书结缘。我这次到台中埔里参访,在法耘印经会、大林静舍请到几册南传的佛教典籍,像这样偏僻的小地方都能请到结缘的经书,可见经书的普及。

  3、录音、录像
  利用录音、录像带弘法,是台湾佛教得以普及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在电台及电脑网络没有盛行之前,音像弘法就算是最理想的方式了。台湾有许多出色的法师和居士,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在教界及社会群众中弘扬佛法,并将讲经和讲座的内容制作成录音、录像带。在台湾,录音、录像带几乎和经书一样普及,除了在大陆常见的慧律法师、净空法师的音像制品外,很多法师都有自己的录音和录像带流通。想听任何一位法师讲经,只要找到他的音像制品,真是非常方便的事。

  4、各种佛学营
  每到暑假,台湾的许多道场都会举办各种佛学营,如大学生夏令营或冬令营,小学生夏令营或冬令营,高中生夏令营或冬令营,教师夏令营或冬令营等,还有短期出家活动。今日的台湾佛教界,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大学生学佛或出家,使佛教徒的素质得以提高,主要是这些活动带来的成果。

  5、电视台
  台湾目前有五家佛教界办的电视台,如佛光山的佛光卫视,慈济的大爱电视台,中国佛教传布协会的卫星电台等,它们在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传播佛法,或传播与佛教有关的内容。如卫星电台的节目有:空中佛学院、佛经讲座、佛界资讯报导、人道素食、插花、高僧专访、名刹之旅、儿童故事、佛学疑惑开释、电影欣赏等。另外中视、台视等重要电台也时常邀请法师讲经、讲座。可以想像,台湾社会民众想要听闻佛法,是一件多么方便的事。

  6、多媒体
  从瑞穗到花莲的路上,有一座和南寺。这所寺院专门以多媒体弘法。他们以佛经为题材制作了许多卡通片,描绘了一幅幅佛国净土的庄严,以及佛陀在因地行菩萨道的感人事迹,有VCD也有录像带。他们还依佛经思想谱写了许多佛教音乐,灌制成CD片,从艺术及音乐的角度弘扬佛法,这在台湾佛教界也算是别开生面的弘法方式。

  7、网络
  台湾许多佛教道场都设有网络站,除介绍该道场的情况及日常活动安排外,还作了许多弘法工作。如“台大佛学研究中心”,这个站点的内容非常丰富,设有中心简介、中心公告、教界消息、意见调查、书目检索、期刊原文、专书专文、图书馆录、汉文佛典、藏文佛典、巴利文佛典、梵文教学、巴利文教学、藏文教学、多媒体区、佛学网络、佛学工具、佛学院所、佛学造字等二十个项目。另外,像“普贤护法会”,正在做大藏经光碟版和大藏经的网络查寻,对于了解国际佛教动态,吸收最新佛学研究成果,以及教界的交流,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8、杂志
  台湾的佛教组织很多,这些组织大多有自己的杂志。其中有不少只是一般的通讯,主要宣传该团体的活动情况,并刊登住持法师的一些开示,并无特色。但也有办得非常好的,如《中华佛学研究所学报》、《谛观》等,学术水准很高;而《人生》、《普门》、《慈济》等,则活泼泼地体现了佛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台湾佛教的弘法方式很多,除了上面介绍的几个重要方面外,还有面向社会的佛学图书馆,笔者此次在台北参观的“文殊图书馆”、“佛陀教育基金会图书馆”,都有丰富的藏书和音像资料供信徒借阅。而台湾的法师的弘法热情更是值得赞叹,他们或设观音热线,为社会群众解除心理困惑;或宣传环保、护生,爱护动物;或撰文抨击邪教,倡导正信。除了面向社会普通群众而外,法师们还时常到军队或监狱说法布教,以各种方式弘扬佛法,净化社会人心。


二、僧教育

  佛法由佛法僧三宝构成的。学佛修行虽然是依法得解脱,但住持佛法端赖僧宝,因为“道在人弘”。台湾曾经历日据时代,佛教也因此受到日本佛教的影响,遗留了许多不如法现象。大陆解放前夕,大批优秀的长老和中青年法师来到台湾,当他们立定脚跟,有一定经济基础后,便开始办僧教育以培育僧材。今日,许多道场都有了自己的佛学院或研究所。台湾佛教界的僧教育,除继承民国年间大陆佛教办学的模式,还在发展中形成了了自己的风格。

  1、保持传统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已有二千年历史,并形成了传统的丛林制度。台湾的许多佛学院都是过着丛林、学院一体化的生活,如圆光佛学院、南普陀佛学院、福严佛学院等,都严守丛林规制:上殿、过堂、半月半月诵戒、禅修,注重持戒和僧人的威仪,有些学院不供晚餐,鼓励学生学戒持戒,过午不食,以丛林生活培养学员健全的僧格。

  2、适应现代
  佛法在现代社会的生存,自然要能适应时代,尤其是要能够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来为学习和弘法服务,这必须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台湾的许多佛学院和研究所都有现代化的装备,有专门的电脑室供学员使用,他们可以利用电脑做作业、写文章、上网查询资料,福严佛学院的毕业班学生,每人都有手提电脑。图书馆以电脑进行管理,可以很方便地查找所需要的资料,还备有复印机,为师生复印资料提供了方便。

  3、重视学术
  在台湾的佛教界,印顺法师是公认的导师,他老人家的佛学思想几乎影响了一代中青年人。目前,台湾的许多研究所和佛学院都把他的《妙云集》作为教材使用。印顺导师非常注重学术研究,在他的影响下,许多中青年法师也都走上了现代学术研究路线,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法师前往欧美、日本攻读学位,取得学位后回到台湾办学,所以,台湾佛教界的学术气氛是比较浓厚的。圣严法师主持的中华佛学研究所,恒清法师主持的法光佛学研究所,及大航法师担任院长的福严佛学院,都有这种倾向。

  4、多种层次办学
  台湾佛学院为不同程度的学员开设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如圆光佛学院,有初中部、高中部、专门部、大学部及研究生部。福严佛学院也有初级部和高级部,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台湾一些研究所办得很有水准,如圣严法师的“中华佛学研究所”,恒清法师的“法光研究所”,学术水准都很高。

  5、四众同修
  目前,大陆佛学院的招生只局限于出家众,是名符其实的“僧教育”,而台湾的许多佛学院都是四众同修,如圆光佛学院、中华佛学研究所等,不仅培育僧才,也为在家居士修学佛法提供因缘。据“慈明佛学院”教务长介绍,许多发心进入佛学院学习的在家居士都有出家的意向,因此,在佛学院的几年教学中,开学初在家众比出家众人数多,学业进入一半时,在家众与出家众的人数就一样多了,而到毕业前夕,往往出家众比在家众还多。看来办四众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居士的佛学水准,也是壮大僧伽队伍的重要途径。

  以上几点,是我在参访一些佛学院和研究所后的总结。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佛学院、研究所都是这样。像灵岩山的办学,就是属于非常传统而又封闭的教育,要求学员严格遵循丛林生活,以背诵经论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不主张学生学习社会知识或接触报纸、电视,更拒绝现代学术;而“中华佛学研究所”及“法光研究所”,则又未免太偏重现代学术。


三、慈 善

  汉传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是以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为修学的途径,表现在实践上就是慈悲济世,从利他中完善自己。这样的精神可以通过慈善事业的开展去实践。台湾的许多佛教道场都有慈善项目,其中最出色的要属证严法师创办的“慈济基金会”。这是一个专门的慈善团体,自1966年创建以来,会员已达461万之多,从慈善、医疗、文化、教育四个方面为社会提供帮助。

  1、济贫救难
  慈济志业的工作项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济贫,对低收入户长期予以济助,包括实物济助、医疗济助、义诊济助及孤贫丧葬济助。其次是救难,对世界各地的重大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给予紧急救援。仅在台湾省境内,自1966年起,慈济所济助的贫病急难已逾123万人次,送达贫户手中的救济金额超过17亿元台币。截至1994年底,长期接受慈济基金会济助者,每月达16000户,每月的救济金共计一千余万元。此外,他们还走出台湾岛,为大陆、孟加拉、外蒙古、尼泊尔、泰北、卢旺达、柬埔寨、南非、几内亚比索、车臣等地赈灾救难,贡献他们的爱心。其它佛教团体,如佛光山,也专设有冬令救济会、急难救助会以扶危济困。

  2、医疗
  疾病不仅使患者陷入痛苦之中,更使很多家庭因此而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解决众生的病苦也是佛教慈善的重要内容。慈济基金会1972年初率先在花莲市成立义诊所,随后又创建慈济综合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疗网中的大林分院及儿童发展复健中心。在慈济综合医院参观时,陪同的慈济志工为我们介绍了证严法师创办医院的宗旨,他们不但治病救人,更给病人以爱心和尊重,慈济的医生护士都真诚地爱护病人,还有数百名的志工奔忙于医院的各个角落,随时为病人提供各种服务。有些病人病愈出院后,志工们还会打电话或亲自上门慰问。医院中为病情危急的病人设有心莲病房,除提供优越的治疗环境外,还给予宗教的关怀。医院还设有骨髓资料库,号召广大信徒捐赠骨髓,现已有十万人参与抽血检验,成为亚洲最大的骨髓资料库,为血液病患者提供了生存希望。另外,佛光山也设有佛光诊所和云水医院,为病患者提供了医疗方便。

  3、教育
  台湾佛教界还办有自己的大学,如华梵工学院、慈济医学院、玄奘人文社会学院,以及正在筹建中的佛光大学和法鼓大学。笔者此次参观了玄奘人文社会学院、华梵工学院、慈济医学院。无论是从校园环境、教学设施,还是他们所介绍的办学理念,都使我深刻认识到教界自行办学的意义。教界所创办的大学不仅可以传授社会知识,更能培养学员拥有健全的心态和高尚的品德。
  在参访慈济医学院时,笔者看到学生穿统一校服,吃自助素食,一餐只要花十元钱(台币),就可以随便吃。据说这样做是为培养学员的慈悲心,避免他们的攀比心。学院还设有茶道、花道、书画和禅修的课程,以陶冶学员的情操,又开设慈善爱心教育,以培养学员对社会的关爱之心。医学院的课程难免要涉及解剖尸体的问题,他们对解剖的每具尸体都十分尊重,称其为“人体老师”,在解剖尸体前要举行诵经仪式,解剖结束后要重新缝合,穿上证严上人特制的衣服送去火化,然后将骨灰供在医学院中。
  佛光山的教育也办得很出色,他们除了佛学院和研究所进行的专业教育外,还有面向社会的大学和中学教育,同时,也为广大信众开办了夏令营、信徒讲习会、都市佛学院及大专佛学中心,他们不仅重视青年教育,也十分关注儿童教育,办有幼稚园、儿童夏令营、星期儿童班和儿童才艺班等等。除此以外,他们还时常到公司或监狱去弘扬佛法,并在电视上举办各类讲座,为不同层次的人们提供了学佛的环境,这大概也是佛光山人才聚集的原因所在。

  佛教常被许多社会人士视为消极厌世的象征,以为佛教徒不关心社会,无益于社会的发展,而慈善事业的开展正可以改变人们的错误认识。佛法的弘扬若单纯以佛教的面目出现,会使很多异教徒或非佛教徒存有戒心,而慈善则没有任何界限,任何人都能接受。同时,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贫富悬殊现象,也唯有通过慈善才能得以调节。基督教的慈善事业就做得非常好,他们不仅济贫救困,还创办医疗和教育事业,使无数人因此而受惠。今后,佛教界在慈善这一领域还应多下些功夫,才能消除长期以来社会对佛法的误解,真正使佛法走入人们的生活。


四、僧团体制

  原始佛教的僧团是无政府的,属于十方共有,并遵循着法制下的民主平等。而中国的丛林则成立了相应的领导体系,并以此确立了方丈的权威性,但所有权也还是属于十方。而丛林在发展过程中又逐渐演变为两种体制,一部分还保留着十方丛林的公有制,另一部分则成为私有制的子孙庙。台湾的许多道场都比较接近于子孙庙的体制。

  1、私有制
  台湾的许多寺院,虽然保有传统中国丛林的规范,但却属于私有制,由某位法师长期苦心经营而成。而这个法师自然就成了寺院的主人,可以全权的支配它。一旦拥有某个寺院,不仅可以利用它作为修行的场所,还可以干按照自己的想法干一番弘法事业,所以有许多法师都希望拥有自己的道场。

  2、子孙道场
  十方丛林的住众是十方大众,而子孙道场则以自己的徒子徒孙为主。佛光山、法鼓山、中台、慈济、灵岩都是在台湾最有影响的山头,每个道场都以各自的徒众为核心,形成自身特有的体系,并且都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并自称佛光人、法鼓人或慈济人,子孙道场的性质比较浓厚。

  3、男女众同住
  台湾的许多道场都是男女众同住,佛光、法鼓、灵岩、中台等等,都是在一个师父之下,由少数几个男众加上一大帮女众。台湾佛教界的出家女众比男众多,因此一般道场总是女众多于男众,而在事业的开展上,女众也往往比男众更为得力。

  4、连锁寺院
  从前大陆的大丛林会在各处设有自己的下院,台湾的许多道场也都有各自的分院,其中最著名的是佛光山,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院;慈济基金会在海内外也有许多分会;不久前崛起的中台山道场在台湾各地也已形成五十多个精舍。这种从总院到分院的组织结构,形成一股庞大的弘法力量,对于弘法事业的开展和推广,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对于台湾这样一种僧团体制,我并不是很喜欢,总觉得它不太如法,和律制的僧团相差太远。但从台湾佛教事业的兴旺发达来看,却也发现了它的优越性:私有制使人更有责任感;而子孙道场凝聚力强,既便于管理也容易成就事业;至于男女众同住一个道场,分工合作,也能够取长补短。这些条件对于事业的成就应当说是非常有益,但从个人的修行解脱来说,私有制和子孙道场,会增长修行人的我执和我所执,使人在成就事业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被我、我所紧紧地束缚住,从而背离了佛教涅槃解脱的精神。当然,假如能生心无住,则又另当别论了。
  台湾的佛教僧团中,自然也有不少是公有的、十方的、及单纯的男众或女众道场。其事业之成就虽不及子孙道场,也别有一番景象,如正觉精舍、南普陀寺等都以道风严谨著称。今后的僧团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更为合理呢?有人主张恢复十方制度;也有人更喜欢子孙道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两种体制可能还会同时存在。不过,理想的僧团还应是律制的六和僧团,所以说,在佛教事业的发展中,弘扬律学和僧制建设恐怕是当今的首要问题。

  台湾之行,看到和想到的很多,由于行程匆匆,一路走马观花似的,有些印象业已淡忘,而参访时本没有打算要写什么,虽然走了许多寺院,但了解得并不深入。现在形诸于笔端的只是大概的感觉,可能会笼统些,只希望给大家提供有关台湾佛教的简单线索,如果想进一步了解的人,不妨亲自去走走。

发表于《法音》1998年第4期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写在《金刚经专集》前
下一篇:心的训练——定
 永远的学习榜样
 出离,是舍弃对轮回的执著
 解脱不是逃避
 点亮心灯——浅谈《心经》的心理治疗
 你都在修些什么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道次第》修学释疑
 用得起来的,才是有用的
 出家出什么
 说说而已,还是付诸实践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下[栏目:药师佛·经典]
 宁玛派的教法 宁玛派的教义[栏目:宁玛]
 也说“悕望”与“希望”--《无尽灯楼数宝杂谭》之一[栏目:宗舜法师]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七集 (2011年元月)[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问4 我宁愿张开口来呼吸,因为,它令我可快些到达松弛的状态。我张开口的形状重要吗?我觉察到一个开口的..[栏目:宣隆内观禅修法问答]
 愿为如实说[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如何使冥阳两界同归极乐[栏目:仁焕法师]
 摄大乘论 第72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华严经经首 第二十八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大乘佛教的目标与实践[栏目:法忍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