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定与定中见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心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58

入定与定中见

肯定入定乃是华严禅观之特色,而「入定」即象限转移的触点!然此处所谓的入定即是「入三昧」,与入禅定之五觉支条件不同,但此入三昧,亦有三昧特相:一、象限转移或卦限转移的多维流淌现象产生。二、释放根性能量。三、根性的自主性行为,其实为根性随单一尘境而动,非意识 或识性操控之行为,简称自主性行为。四、能观的真心智慧如如不动。

此四种三昧特相为华严禅观中的入定条件,不具此四特相即非入华严禅定,故非共外道禅之初禅定也。吾宗与山外人士论道,此为最大之差异也!是故,吾宗之四种三昧特相,必须严予区别初禅五觉支也,且初禅特相中的触功德,即此第二、三特相之「自主性行为」与「根性释放根性能量」也!

华严禅观中的「定中见」即是定中境界的运用。 定中见非是静态之能见、所见关系,而是从根性释放能量,能观心如如不动的第一阶,直到凝成普贤行愿 (即 于定中 因菩萨愿力 而逐一形成法身的全过程)。

此定中见的过程,正是普贤行者修行之所在! 而普贤行者所修行中的支柱即普贤行愿,亦在此定中之所形成;然而,形成此普贤行愿,以完成普贤行者的生命改造工程之契机,即在工程面中的基因:「众生无边誓愿度」等四弘誓愿。

在正常情况之下,定中见有四阶段:一、初入定中境界:能所分开。二、次入定中境界:能所合一。三、定中境界 : 能所双泯,即无识性,亦无五蕴、六尘等,此中 根与智已然一体成为法身,而能以法身为活动。四、法身境界 :此中的法身不但根与智合一,并且是以「智」 为先导的根性法身体,犹如世间生命的存在 是以「识性」为先导,「六尘」为诱因;而 法身是以智为先导、众生业力为相应之现象。

此定中见的四阶段,正是法界结构与法身(法界生命)诞生的全过程。换言之,普贤行愿的形成即是法身与法界的诞生,「普贤行愿疾得圆满」即指法界与法身到达止于至善的境界!从诞生的立场看:法身即法界! 从止于至善的目标看: 全法界为一法身:全法身为一法界。

是故,华严禅观中的「定中见」正是「法界三观」中的全部过程,是「海印三昧」的基础;定中见的知见、勘订,是华严禅师团的重要功课,定中见是华严三昧的境界之一,绝非是识性的大脑推理所能知之; 望诸仁者,莫蹉其路枉入冤狱。 此乃「选佛场」之大功课也!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心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单取心体直探本源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置心一处而无妄想
 用心vs.念头
 用四无量心软化执著
 如是用心
 置心一处是华严禅的枢要
 开悟的那个当下
 心地法门之最要(耳根圆通章~4)
 观心之法
 我们要怎样「置心一处」呢?
 对治妄想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35 宝箧镜[栏目:百喻经译]
 The Vipassana Retreat: 9. Clearly Knowing Daily Ac..[栏目:The Vipassana Retreat]
 圣典篇 小业分别经[栏目: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请师父解释一下,宣化上人说过:“小庙不作怪,就怕没人拜。”[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杂阿含经卷第十三(三○八)[栏目:杂阿含经]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九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具有哪些缘才能构成菩萨的“不往听法戒”?[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念咒要制心一处[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时间的故事[栏目:心灵对话]
 《入中观般若论》汉译本及略释[栏目:藏传佛教•资料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