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待己待人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04

  待己待人

  白云禅师著述

  世俗的说法,是:

  损人利己、一说不应该,一说情有可原。

  利人损己、一说烂好人,一说仁慈贤圣。

  损人损己、无异是莫明其妙。

  利人利己、应该是道德修养。

  佛法中的理念如何呢!

  是世俗人,是众生相。

  若以学佛者而言,当知:

  “不伤害他人,莫忘了保护自己!”

  不伤害他人,是以广结善缘而言,或者是随喜功德;彼此之间,远离一切伤害,建立起良善的互动关系。

  莫忘了保护自己,是必须考量佛法中的解脱自在;清净无始以来有关的诸般业缘,化解凡所有已具的,再造的因因果果。

  因此,行者行于菩提道上,强调远迷近觉,于业中显道,无非是息因灭果,清除障碍行道的种种业力和业相;所以,学佛行者,亦称之为净业行人。

  儒家有:“宽恕之道”,讲求宽以待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颇有“容、忍”之德行,惟能否解脱清净,自在无碍,则所言之“道”,仍不得究竟之境。

  佛法以世法为基础,从相对中建立体验,明辨其中利害得失;然后,出离自我因业而起的受想意识,发挥法我因道而生的非想意识;历经时空的薰习而成力用,恒久,则可以逐渐地进入非非想的殊胜境界。

  所以,佛法中不倡导牺牲奉献,强调慈悲喜舍,即在于法的终结,务期湛然清净,解脱无碍,才是真自在人!比如忍行,不是抑制勉强,而是消化自然;否则,何以说:

  清净,庄严,澹泊!

  解脱,无碍,自在!

 


{返回 白云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修养即是调适
 根见、见见、性见
 分别与认识
 谈修行与办道
 禅表现特殊方式
 容忍和谦逊
 菩萨行道与现实生活
 忏悔之道
 因缘生法说
 环境的适应性
 尊重与珍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二十七则:因果报应通三世[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人天合一既是道[栏目:万行法师]
 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栏目:净慧法师]
 关于“寺院与景点门票收费”之我见[栏目:王雷泉教授]
 唯识学的第三次译传(韩镜清)[栏目:唯识学研究]
 阿毗达磨俱舍论 解题[栏目:佛书解题]
 “世俗谛上师”与“胜义谛上师”的关系[栏目:桑杰年巴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